"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辛棄疾的這首《懷古》氣勢磅礴,表達了他欲像當年劉裕那般北伐出徵的雄心壯志。他的作品,想必黃口小兒也能娓娓道來幾首。
辛棄疾在南宋可以說是文人裡仗打的最好的、軍營中最有才華的,可惜一生懷才不遇,到老也沒能見到王師定中原。而辛棄疾多有才華,他的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一、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在辛棄疾的詞賦裡總是能看到他的慷慨激昂,看到他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趙宋退居江南時,在濟南的辛棄疾自己組織起一支隊伍抗擊女真,為了表示自己驅除韃虜的決心,他將霍去病當成偶像,並把名字改成了"棄疾。"在遭到手下背叛時他單槍匹馬闖敵營,取下賊人首級獻與高宗趙構。
因為是"歸正之人",又一直倡導武力收復中原所以在朝堂上一直遭到排擠,歷盡人生大起大落。"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麼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也有自己柔情的一面。對待夫人那是一心一意,即使有時身在異地也不忘寫信表述自己的思念之情。
辛棄疾的妻子名作範如玉,她是範邦彥的女兒範如山的妹妹。出身於書香門第的範如玉,自幼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頗有幾分文採。因此,她與辛棄疾二人在一起情投意合,有著說不盡的共同話題。
辛棄疾的有很多作品都是關於妻子的,比如《定風波·昨夜山公倒載歸、《浣溪沙·壽內子》。而最出名的當是那首《滿庭芳·靜夜思》莫屬。
這首詞雖不同於李白的《靜夜思》名氣大且朗朗上口,但卻是內藏乾坤。這首詞表達了辛棄疾對妻子綿綿不盡的愛意,以及遠在他鄉對範如玉的思念之情。但這並不是《滿庭芳·靜夜思》的精髓所在。
二、以藥之名,傳己之情
若問辛棄疾有多牛?那就是這首詞最大的亮點,他寫這一首詞,用短短94個字在表達愛意的同時,又囊括了25種中藥材的名字,你能找出幾種?
它們分別為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流(硫)黃、黃柏、桂枝、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地黃還有菊花。
辛棄疾將這些優雅的藥名,在詞中巧妙的連接起來不可謂不奇矣。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博聞強識,可見一斑。
辛棄疾的《滿庭芳·靜夜思》用心良苦,表達了兩重意思:首先他的名字叫"棄疾",有了這些藥材,"棄疾"又何難?重收中原何難?所以表面上看是一首情詩,但還是摻雜著他恢復舊土的夢想。
其次,這體現了對妻子的重視,要想讓這些藥材組成一首連貫的詞還得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他肯定是經過了反覆推敲,因此這絕不是一首即興之作。辛棄疾對範如玉那深重的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中國人非常含蓄尤其是古人,夫妻之間從不輕易的表達愛意。辛棄疾的這首詞就是很好的印證,全篇沒有一個情字也沒有一個愛字,卻充斥著滿滿的愛意。值得一提的是,範如玉在收到這封信以後,又做了一首風格類似的詞以回復。
"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寄奴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觀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
這首詞不如辛棄疾的那首有氣魄,但將弱女子的悽悽切切和對丈夫的思念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這裡也嵌入了很多的中藥材,它們分別是檳榔、半夏、當歸、使君子、寄奴、芍藥,忍冬藤,白芷,黃連,豆蔻,丁香,三七,益母等。
三、舉案齊眉,伉儷情深
"了卻君王天下事,留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他代表了中國人的氣節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精神財富。那麼,當年他究竟為何要作這首代入如此多中藥的《靜夜思》?
首先,體現了自己的博學多才。試問,哪個男人不想在自己的愛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有胸肌的會展露胸肌,有腹肌的會袒胸露乳,而辛棄疾則是才華橫溢,因此他也想在範如玉面前表現一番。範如玉收到信後,定能知道辛棄疾之意,也會為他的心思細密所感動。
其次,這是古人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他們不像今天的人敢愛敢說,不論男女大家都表現的十分含蓄。
而辛棄疾表面看似是個行伍之人,骨子裡卻是個儒生。他實在難以於詞中袒露心扉,因此就用藥材來代替用於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妻子也是個文化人,看到書信自然會明白。真的是"情切切,意濃濃嗟嘆不已",遠比直來直去的表達要好的多。
再次,就是以中藥來達到"棄疾"的效果。對於辛棄疾而言,最大的疾在於金國人的侵略。他希望夫人能夠理解自己為國而戰,有家不能回的心情。希望能夠得到範如玉的支持和理解。
古人對愛意的表達真的是既委婉又唯美,令今人羨慕不已。當然,也有人認為《滿庭芳·靜夜思》並非辛棄疾所作,而是宋蘭湄所書。對於作者究竟是誰,一直爭論不休。那麼你認為這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還是宋蘭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