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博浪沙行刺事件」應在中牟?

2021-01-08 網易新聞

齊治平

一家之言

公元前218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經過博浪沙時,一隻大鐵椎把他的隨行車輛砸得粉碎,秦始皇極為震怒,下令在全國抓捕,但是最終沒有抓住兇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博浪沙事件」,它的組織和策劃者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此舉讓這個原本偏僻無聞的小土崗一擊成名,永駐史冊。

歲月流逝,關於博浪沙的具體位置,一直是被後人所爭論,那麼它到底在哪裡呢?

名詞解釋

博浪沙行刺事件

博浪沙行刺事件,是張良所策划行刺秦始皇之事件。

起因:張良曾是韓國貴族,秦滅韓後,張良打算復仇。用萬金家財招募到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但未能成功。

經過:當時關中地區盛傳皇帝會死在一個地名沙或丘的地方。得訊息在秦始皇東巡途中,會經過博浪沙之地。行刺失敗後,唯有張良成功逃脫,逃過秦始皇「大索天下」3日的追捕。

多個史料記載博浪沙的位置應在中牟

關於博浪沙的位置,現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是在原陽境內,但是據《水經注·渠水》記載:「清溝水又東北徑沈清亭,疑即博浪亭,服歷傅浪澤,昔張良為韓報仇於秦,以金椎擊秦始皇,不中,中其副車於此。又北分為二水,枝津東注役水。清水自枝流北注渠,謂之清溝口。渠水又左逕陽武縣故城南,東為官渡水,又逕曹太祖壘北,有高臺謂之官渡臺,渡在中牟,故世又謂之中牟臺。」

這裡記載著在官渡西邊有一個「陽武故城」,結合下文來看就是秦朝時的陽武縣城;還有博浪沙和博浪亭。綜合《渠水》全文來看,二者的具體位置應該在今天的姚家鄉附近。博浪沙在中牟這一說法的可信度有多大?我們不妨來推敲一下。

諸多史料如《史記》《漢書》《後漢書》《陽武縣誌》《東明縣誌》記載:秦朝時的陽武縣的轄境是很大的,包括今天的鄭州市、中牟縣和原陽縣的全境,並以這個寬度向東北延伸到山東東明縣境內。從全境上看,把縣城設在官渡西邊的渠水之陽是稍微偏西南些,但這卻是最合理的,能更好地施治,是綜合考慮南北兼顧的結果。《漢書·地理志》記載:「中牟西有圃田澤,豫州之藪也。」澤四周人口密集,城池眾多,比較著名的就有管叔邑、清邑、武強城等,這三處都是後來發展成縣或侯國的。

還有隨後設立的中牟縣、陽武縣當時歸三川郡管轄,郡治在洛陽(一說在滎陽)。還有一條從都城鹹陽經洛陽,滎陽東到海的大路在縣南穿過,朝廷及郡的公文下達和縣公文的上傳都要走這條大路,來回都要渡渠水,頗有不便。按《秦律·行書律》規定:朝廷的「命書」必須立即傳遞,無故逗留者要依法論處;不執行朝廷命令的會被罷職或判刑。所以政府就在縣城東邊設立了一個官方渡口,並且設在渠水南岸,這樣能讓上級公文儘快送達,這就是官渡的由來,這是陽武縣城曾經設在中牟的一個力證。

張良在此刺殺秦始皇便於逃跑

再來說說這條大路,《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都有相同記載:「沛公攻開封,未拔。又戰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陽。」可以看出,當時,有一條從開封經曲遇聚到滎陽的大路,足以通過數萬人的軍隊。

曲遇,《漢書地理志》載「中牟有曲聚遇。」現在叫東古城,在韓寺鎮南200米,有遺址。中牟的博浪沙在姚家附近,正好和曲遇在同一水平線上,也就是說這個博浪沙也應該在這條大路附近。正好印證了《水經注》說法是正確的。

這條大路是秦朝以前就有的,據《戰國策·魏策》記載:「秦敗魏於華,走芒卯而圍大梁」;「秦攻韓之管,魏王發兵救之」。華城在新鄭北,管城在圃田澤西南,可以看出二城都在這條路上或是附近,都能直通大梁。秦始皇是好大喜功之人,愛張揚,這條路上有眾多的六國故城,有韓國的戰略重地滎陽和管城,北邊五十還有魏國的都城大梁。走這裡能向世人炫耀,但是也激怒六國故人,所以張良才會選擇在這裡刺殺他。

更主要的是在這裡刺殺秦始皇更有利於逃跑。還有一點,魏慧王在遷都大梁後,在圃田澤西岸築了一道長城,有據可查的只在管城東留了一個隘口,在管城向北的路從此就徹底斷了,也就是說從鹹陽方向過來,只能走圃田澤南岸向東。秦統一後修的馳道路也是這樣的走向。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決定博浪沙位置最主要的兩個方面:馳道和秦時陽武縣城,都在中牟縣。

博浪沙在原陽不合理處太多

我們再來看看馳道能不能走原陽縣呢?

來看一下如果當時馳道走今天原陽境內會是怎麼樣的情況:首先要說的是這裡在當是灘涂或沼澤的地形,是典型的黃泛區。還要行走在滎澤、般塘與黃河之間大約100多裡,還有圃田澤與濟水或渠水(古賈魯河)之間約60裡。天下四瀆(江河淮濟)這裡就有三個,這一帶兩三千來都是全國性的水患重災區。馳道是秦始皇的專用道路,讓秦始皇走這裡無疑是把他置於兇險之地。

張良謀略過人,做事細緻周密,他在策劃刺殺秦始皇的時候,必然未思進先思退,不管結果如何,全身而退應是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對此,秦史專家馬元材先生在他的《博浪沙考察記》中說道:「……每疑所謂博浪沙者,必為深山大澤,茂林曲澗之地,可以藪匿逋逃……不然,則張良何以必於此地狙擊始皇帝?又何以狙擊不中後,竟能大索十日而不可得?」馬先生的猜想無疑是有依據的,博浪沙正好位於圃田澤畔,澤四周草木叢生,面積廣大。據《敘徵記》記載,站在北面的踐縣就能看到周圍茂密的草木。這樣的環境是天然的藏身之所,極有利於逃跑,他們隱藏在博浪沙這個土崗上,在錐擊秦始皇之後完全可以借著草木的掩護安全地脫身。

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張良他們是跳入圃田澤逃跑的,只要他們一跳入圃田澤,便如蒼龍歸海,陸上縱使有千軍萬馬,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離開。圃田澤東西40多裡,又地處中國腹心,他們上岸後可以往四個方向逃跑,秦始皇不知道他們會去哪裡,只能在全國範圍內抓捕了。

再來看看原陽的地形吧,《後漢書》《三國志·魏志》《資治通鑑》都有相同記載:「袁紹軍陽武,依沙堆屯,東西數十裡。」可見古代原陽一帶儘是綿綿的沙丘,在這樣的地形中逃跑目標明顯,風險太大。以張良的性格是不會拿生命做賭注去冒險的。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張良他們在扔完大錐後逃跑時突然風水大起,所以才能安全脫身,這是馬元材先生在遊玩原陽博浪沙後得出的結論。

多個學者認可博浪沙在中牟

博浪沙究竟在哪裡?古今史學界一直都是有爭議的。《漢書·地理志》說「陽武有博浪沙」,《後漢書·地理志》裡卻無此記載。《晉志》說卷縣有搏浪沙;《史記·索隱》又說:浚儀西北40裡有博浪沙。這些都是陽武縣城頻繁遷移的後果。

唐朝時,陽武縣城遷入原陽境內,並逐漸穩定在那裡,博浪沙在原陽的說法也是從唐朝以後才有的。《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記載:「唐又移理漢原武城,即今治」。

《水經註疏·渠水》記載:「唐宋陽武縣既今治」;《古今地名對照表》記載:「陽武……唐移今原陽」。從這些記載中可以得出原陽的博浪沙是後人人為「遷移」過去的。

《水經注》成書於南北朝時期,從時間上說早於唐朝,後世有許多大史學家對其做過整理,點校或疏。如黃省、趙一清、全祖望、楊守敬、熊會貞、王國維等,他們對博浪沙在中牟這一說法都是沿用而沒有提出任何質疑,可以說他們是認可這一說法的。

總之說博浪沙在中牟也是有理有據的,並非空穴來風。酈道元在提出這一說法時也一定是參考過其他資料後,認為可信才採用的。並且這也與其他歷史巨著中的零星記載不謀而合,也更增加了可信度。

相關焦點

  • 張良為什麼選在博浪沙刺秦?
    他從博浪沙行刺到圯上受書,從巧遇劉邦到「約法三章」,從扶漢滅楚到退隱山林,他的一生不但充滿了傳奇,而且又得以善始善終。那麼張良為什麼要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呢?張良出身於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韓國三朝宰相,父親張平繼任兩朝宰相,即張家五世相韓。就如秦國的蒙武父子一樣,如果說蒙恬蒙武是將軍世家,那麼,張良則為宰相世家。 據說他家僅僕人就有三百之多,可見他家勢力的強大。
  • 周口文脈探尋:沿沙潁水路 見證周家口歷史興衰
    三川一隅窺一斑而知全「牛」 「一頭牛」見證周家口潮起潮落華夏歷史,以水為脈、鄰水而興。依託著豐富的水資源,勤奮的中華民族造就了一座座美麗城市。隨著歷史節拍的奏響,潁河、沙河、賈魯河從上遊奔騰而下,終於在三川交匯,形成了歷史上的周家渡口,也形成了周口獨有的漕運文化、飲食文化等。
  • 歐洲歷史上的8大重大事件
    歐洲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歷程。各國的影響力和力量遠遠超出了大陸,觸及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歐洲不僅因其政治革命和戰爭而聞名,而且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社會文化變革。文藝復興,新教改革和殖民主義各自帶來了一種新的理想主義,其影響在今天仍然存在。為了充分了解其影響,讓我們探討這些改變歐洲人類歷史進程的巨大事件。
  • 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很多著名的歷史事件,例如平定三藩,九子奪嫡,相比而言,斃鷹事件要比前兩件事情知名度要低得多。斃鷹事件知名度不高,不影響在影視劇出現的次數,很多關於清朝康熙皇帝的影視劇,對於斃鷹事件都有描述,只是大多數影視劇描述的並沒有那麼詳細。不過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對於斃鷹事件描述的則十分詳細,只是描述的跟正史上記載的有所不同。
  • 歷史上慘遭封殺的神秘事件,膽小者慎入!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發生了太多太多至今仍然無解的神秘事情,而發生的這些神秘事件當中,可以說每一件都是十分的離奇詭異,而且很多事件由於其特殊性而慘遭當局封鎖消息
  • 【大名歷史文化】尋訪沙麓山
    周穆王第二次來沙麓山,攜其愛女 叔㛗。「乙丑,天子東徵,舍於五鹿,公主坐思哭,是曰女㛗之丘。」因途中穆王寵妃盛姬病故, 叔㛗公主思念盛姬傷心痛哭,所以這座山又叫「女㛗之丘」。叔㛗公主喜歡這座山,在沙麓山建行宮修行,死後也葬在沙麓山。後周穆王令其子率眾在行宮上建了周公廟,規模巨大,雕梁畫棟。因廟宇建在行宮之上,所以又稱行宮廟。
  • 醬品即人品 醬心即人心 中牟「醬王」王佔領:醬是永不消逝的鄉愁
    5月9日上午,中牟縣官渡鎮大段莊村,一座藍牆紅瓦,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宅門左側豎掛一牌,上寫:中牟縣和味豆醬五坊。宅門內兩側是一副對聯,上聯是:民以食為天敬天愛人;下聯是:天以食養人獨具匠心。橫眉:五醬。進院,一株葡萄樹蜿蜒逶迤,依牆攀援而上,在房頂與房頂之間枝繁葉茂,宛若綠豆的葡萄繁如星辰。迎面一株柿樹,樹下石桌,方圓石凳,牆角石榴嫩葉紅黃,門前酸漿草碎花正豔,招蜂引蝶。
  • 《慶餘年》中慶帝讓梅執禮告老還鄉,為何還秘密行刺?
    《慶餘年》中慶帝讓梅執禮告老還鄉,為何還秘密行刺?時間:2019-12-22 23: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慶帝讓梅執禮告老還鄉,為何還秘密行刺? 《慶餘年》第10集,梅執禮已投靠太子,成為其黨羽的事情被慶帝查出。
  • 軒轅劍第五部《黑龍舞兮雲飛揚》第二章:博浪沙目睹刺秦
    水鏡這才抬頭應道:「師姊……」屈嫻道:「水鏡,事情都已發生了,你就別太難過。我去夫人那裡一趟,你留下來,看顧兩位師兄吧。」「我……」「至少田師弟是被救回來了,所以你也不用太自責。」說完,屈嫻便和其他人出去了。水鏡在姬伯常的床前跪下道:「師兄,對不起!
  • 中牟街頭演「大片」,灑水車上驚現一交警手抱噴水槍,這是哪位導演...
    昨天,在中牟微信朋友圈瘋傳一條微信,這條微信的題目是《中牟交警被贊最美兼職消防員,灑水車滅火猶如神助攻》,小編認真閱讀了這條微信,然後按圖索驥,採訪了被譽為最美兼職消防員的中牟交警四中隊民警石美統和魏利超。並調取了當時的執法記錄儀錄像,下面我們看看面對熊熊大火,交通民警是如何應對的。
  • 受傷遊隼在中牟獲救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中牟縣委、縣政府、縣林業局著力加強生態資源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眾多鳥類遷徙、棲息以及各類陸生動物的生存提供了適宜場所。  目前,中牟縣野生動物種類由2012年的169種增長到現在的3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0餘種,尤其是過去難得一見的大鴇、白鸛、東方白鸛、天鵝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鸕鷀、大雁、野鴨、白鷺、蒼鷺等大批三有保護動物,也紛紛落戶到了中牟。這隻遊隼是今年中牟縣森林公安局救助的第一隻中型猛禽。
  • 1973秦始皇事件到底是什麼?秦始皇吃長生藥見到外星人
    但是這一切都是沒有真實證據的,而且關於1973年軍方發現秦始皇活著的詳細細節,在網絡上根本無法找到,可見1973秦始皇事件很大程度上來說,可能都是謠傳,畢竟網絡上三人成虎的事件也很多。    1973年軍方發現秦始皇活著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因為秦始皇陵墓一直沒有被打開,這讓人們存在著無限的遐想,在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不挖中曾提到,據現代研究人員檢測,秦始皇陵墓的土樣中含有超標的汞,後經探測發現,
  • 歷史上真實的喪屍事件盤點,1999年美國喪屍案嚇人
    吾也愛遊戲 舉報   「喪屍」、「殭屍」在我們印象中應該只會在影視劇中出現「,但其實在歷史上也流傳著很多
  • 河南中牟要求幹部每天寫日誌記錄具體工作
    因此,中牟縣委、縣政府研究,在全縣實行科級以上幹部善抓具體日誌(檔案)並轉化為個人幹部使用檔案制度。  這項制度將從4月1日起正式施行,1039名科級以上幹部參與,工作日誌(檔案)還將作為考核幹部績效的重要依據,作為檔案進行存檔。  楊福平說,這項制度是轉變幹部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的一個重要載體,「變過去的『讓他做』為現在的『我要做』,調動幹部的工作主動性。
  • 中華文明歷史上的大不幸事件:致九鼎丟失、西周200年歷史斷層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但中國的歷史也有致命的短處,那就是先秦史缺失嚴重,尤其是夏商周歷史雖然有考古和文物的佐證,但史料缺失嚴重,尤為明顯的是進入信史的周朝,居然也沒有詳細的史料留下,以至於我們只能在考古出土的金文中得知周朝的一些情況。
  • 賞沙玩沙,感受沙的魅力,一起去看沙雕吧
    本次沙雕文化藝術節登陸南寧,是沙雕藝術首次走進西南內陸的裡程碑事件。本次沙雕藝術節特別邀請國內頂尖沙雕創作團隊設計製作。其成員除了來自國內各大美院的老師,還有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烏克蘭、荷蘭、日本等地的國際沙雕藝術家。沙雕藝術家們結合沙與水融和更易塑形的特點,將沙與水按比例混合夯實,由頂層開始逐步雕琢塑造。在沙上雕塑,相比石膏雕刻、木質雕刻有很大的不同。
  • 中國歷史上的吃人事件,如果發生在美國會怎樣
    中國歷史上有爭議的事不少,至少得動用計算機才能數得過來,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我覺得應該算是張巡的睢陽之圍了。    公元757年,正是安史之亂亂得正火的時候,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帶著尹子琦率同羅、突厥等部族一大幫子十幾萬人,浩浩蕩蕩地殺奔睢陽。
  •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黑吃黑事件?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黑吃黑事件莫過於舊上海時期黃金榮手下杜月笙為了使鴉片合法化經營,而成立小八股黨故意做局擾亂煙土貿易市場,再借用黃金榮手中權力,打通租界、大小煙土貿易商之間的利益鏈條,最後成立上海最大的鴉片公司——三鑫公司事件。
  • 中牟5歲女童不幸患癌 「中國好人」徐亮帶病奔波募款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張飛 陳亞楠)6月2日,在中牟縣廣惠街街道二十里舖村舉行的愛心捐款現場上,5歲患癌女孩呂佑一的爺爺手捧善款,感動落淚,他不停地向發起活動的「中國好人」徐亮鞠躬道謝:「謝謝您發動大家救我孫女!俺全家啥時候都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