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

2021-01-08 口碑影院

新加坡劇情片《爸媽不在家》憑藉實力拿下了金馬獎,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不是陌生,但是它用實力證明了自身的優秀。從以往新加坡重複消費喜劇的習慣來看,喜劇的力度不夠,品質不一,而這部劇情片的出世無疑為新加坡的電影節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拿獎拿到手軟。

在劇情方面,影片以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新加坡為背景,以叛逆少年家長為切入點,講述了小主人公家樂的故事。父母要掙錢養家,家樂缺乏管教,非常調皮。由於經常被老師請家長,媽媽又懷孕了,她只好請了菲傭特莉幫忙做家務和照顧兒子。一場嚴重的家庭危機也即將到來。

對於首次拿金馬獎的新加坡導演陳哲藝來說,《爸媽不在家》是他執導的第一部長篇電影,也為他收攬了17項大獎,其中就包括坎城的導演處女作獎、臺北的金馬獎等,稱得上是「獎項收割機」了。當然,這得益於他選了一個好劇本,有精彩的故事,敘事節奏也很流暢,細節描寫比較到位,再加上導演克制地掌控力,使得影片的戲劇張力很大,這些都是影片的加分項。

許家樂飾演家樂,他演繹了一個有點早熟的叛逆男孩。而這個角色帶有導演本人的影子,陳哲藝就有被菲傭照顧的經歷,12歲時分離,他和菲傭之間建立了別人難以理解的複雜感情,因此也借這部影片表達了他的這份感情。菲傭的飾演者安吉莉·芭雅妮看起來就像真的菲傭,其實她是一名專業演員,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特意與菲傭進行了接觸,她的表演也很精彩,只是菲律賓人的身份讓她沒有資格入圍金馬獎,也與最佳女主角擦肩而過。

楊雁雁飾演家樂的媽媽,對於菲傭和家樂之間的親密關係,這個角色懷有嫉妒的心理,就像是一個吃醋的媽媽,她通過語言和眼神,進行了形象地演繹,非常符合角色的真實心理。而影片中家樂媽媽生產的戲份,也是楊雁雁本人的生產過程的拍攝,非常真實。據說媽媽的角色設定為孕婦,也是因楊雁雁懷孕了,從而改變了劇本中的人物設定。因此,她也憑藉本片獲得了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獎項。

看完《爸媽不在家》這部影片,觀眾會發現,影片中的爸媽都在家,只是他們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和陪伴,與孩子之間產生了隔閡。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愛和陪伴至關重要,會影響他的一生的。所以,身為父母,無論工作和生活多麼繁忙,都不要忘了愛孩子,也要學會陪伴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爸媽不在家,大膽的孩子在家做了什麼?
    《爸媽不在家》劇照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新加坡同樣備受打擊,陳哲藝導演的處女作《爸媽不在家》便是以此為背景。《爸媽不在家》劇照《爸媽不在家》的小主角家樂是個調皮搗蛋有些叛逆被學校視為一號頭痛分子的小男孩,爸媽不在家的原因在於懷孕的母親要在公司上班,父親也要堅持自己的推銷業務為了生計四處奔波,懷孕的身體以及不太聽話的家樂再加上工作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 當「菲傭」成為人生導師,父母該何去何從《爸媽不在家》
    2013年,第50屆臺灣金馬獎出現了一匹黑馬,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該片一舉囊括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與最佳女配角四個獎項。不到三十歲,第一次拍長片電影的導演陳哲義,創作靈感來自於童年。而影片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1997年亞洲金融海嘯前,一個典型的雙薪中產家庭,為照顧調皮搗蛋的兒子家樂,請來了菲律賓女傭泰莉。
  • 【圖片故事】爸媽不在家的日子
    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只能留在家鄉,留在爺爺奶奶身邊。對於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蛻變為一個稱謂和一個概念。在爸媽不在家的日子,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庇護,留守兒童的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的現實問題。    今年8歲的胡雯麗是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中心小學二年級二班的學生,儘管只有8歲,但她卻是一個有著5年「留齡」的留守兒童。
  • 《爸媽不在家》:家庭背後的辛酸,親情缺位的反思
    2013年5月19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映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就說已經在告訴我們大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在大勢裡渺小得像顆草。電影講的是1997年新加坡歷經金融危機的時期,父親失業,母親被騙,孩子和菲傭建立感情又不得不因為家庭收入問題分開,一切都很隨波逐流,連鏡頭下的新加坡也灰濛濛的了無生氣。
  • 《爸媽不在家》如何成金馬最佳 李安:最不用力
    終於在41屆影帝、影后的見證下,第50屆金馬獎把一部成本只有50萬美金的新加坡電影捧上至高位置,它甚至比去年的《神探亨特張》更讓人大跌眼鏡:《爸媽不在家》上周才在香港開畫,臺灣29號公映,此前只有少部分參加金馬影展的人看過片子,人們甚至不知道從哪個角度來判斷大熱倒灶的《一代宗師》到底輸得虧不虧。
  • 孩子回家的那刻,如果爸媽不在家,你知道孩子心裡多難受嗎?
    文|文兒小的時候,因為家裡很窮,所以爸媽要經常跑外面,經常就是我們姐弟三個人相互依賴。每次回到家都是家裡沒有人,看著空空的屋子,沒有爸媽的影子真的是心裡很失落,那一刻沒有家的感覺。對比的傷害人家都有爸媽接送上學,自己沒有就算了,就算是回到家還不能看到媽媽的身影,心裡的那個滋味既酸澀又無奈,還失落。記得有一次媽媽是突然間回來的,還給我們買了一箱方便麵,當時的我們幾乎不能相信這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飛奔到媽媽身邊,感覺就像是一群小麻雀圍著一隻大麻雀的感覺。後來長大了,媽媽也說那次她也是記憶深刻,好幾天沒有見到我們,感覺對不起我們。
  • 父母不在家,哥哥準備把弟弟「燉了」,用的「湯底」讓人哭笑不得
    這天孩子爸媽臨時有事要出門,看著自己倆兒子,大兒子年紀也不算小了,應該能照顧好弟弟,於是叮囑了幾句就匆匆忙忙出門了。父母不在家,這個可愛的小哥哥就要開始調皮了,父母讓他照顧好弟弟,應該怎樣照顧呢?哥哥想起了最近陪媽媽看的做菜節目,於是靈機一動,準備把弟弟"燉了"。
  • 「雀巢怡養」關愛爸媽,用點滴微孝幫父母度過中年危機
    原標題:「雀巢怡養」關愛爸媽,用點滴微孝幫父母度過中年危機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面臨這樣一個現狀:25~35歲的年輕人,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一年中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出家在外為夢想打拼,除了節假日,沒有更多的時間回家陪伴爸媽。而此時的父母,正處於50~60歲的人生階段,有些正在把權力與地位過度到年輕人手中,有些已經退休在家頤養天年。
  • 哥哥趁爸媽不在家,準備鐵鍋「燉」弟弟,寶媽:到家就差點火了
    我們都知道,當父母的人一定要不能讓孩子單獨留在家裡,哪怕兩個孩子一大一小都不行,不是陪伴的問題,而是安全的問題。哥哥趁爸媽不在家,鐵鍋「燉」弟弟就差點火了這不,網上有這麼一則小視頻火了。一位寶媽說,周末丈夫出去加班,她臨時有事出門一趟。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也需要我們的陪伴!
    從不麻煩別人的爸爸為了我,半夜聯繫了堂哥,讓堂哥開車去車站接我,怕我一個人不安全。出發的當天,我看我爸媽也一直沒有聯繫我,我還以為我爸媽真放心我,又或者是忘了我今天回家。真的是我想多了,後來才知道爸媽從早上聊天的話題就一直是我,一直看著手機時間,計算好時間我回來給我準備我吃的,怕我著涼接我的時候還帶著厚厚的羽絨服給我。
  •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 家庭溫情中的犀利諷喻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 家庭溫情中的犀利諷喻 時間:2014.04.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magasa 分享到:
  • 《爸媽不在家》續集之《熱帶雨》
    2013年,陳哲藝自編自導的長篇處女作《爸媽不在家》一鳴驚人,拿下第60屆坎城金攝影機獎和第5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也是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新加坡電影。《熱帶雨》在故事上跟前作《爸媽不在家》一脈相承。01《爸媽不在家》時陳家樂對菲傭的感情,更多的是對母愛的需求,因為年齡的原因。到了《熱帶雨》,教師代替了菲傭,自身情慾的渴望代替了對母愛的需求。陳家樂還是那個陳家樂,只是媽媽變成了老師有點尷尬(女主扮演者楊雁雁在《爸媽不在家》曾飾演許家樂的媽媽)。
  •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1句話說什麼?至關重要
    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而這些孩子的反應,跟大果差不多,不喜歡爸媽老是只盯著他的學習,問多了都是一副裝聾作啞或是敷衍了事的樣子,然後就趁機溜走。 後來,想了解怎麼提高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看到「皮格馬利翁效應」,才意識到自己平時常對孩子說的話,尤其是在孩子剛回到家時;這些話居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孩子的情緒。
  • 獨居老人養狗狗的6大益處,上班族是否可以選擇送寵物陪伴父母?
    研究表明,現在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回家,不得不把老人單獨留在家裡,一年可能回去一兩次,對於老人來說,這是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生活所迫,也沒有任何的方法!所以很多年輕人選擇給爸媽領養一隻寵物狗狗,讓爸媽擺脫寂寞同時還能感受到幸福!
  • 爸媽是真愛,孩子是意外?男孩控訴爸媽撒狗糧:這屆父母太難帶了
    男孩控訴爸媽到處撒狗糧,把自己當傻子少年說,一個少年站在臺上講述著爸媽的種種劣跡,指責父母享受二人世界,不顧兒子「死活」。少年說:「情人節那天,媽媽給了我二百塊錢,說是她跟爸爸要出差。眾人聽後又是一陣狂笑,主持人抬頭問少年:「你爸爸媽媽平常在家也是這樣嗎?」少年無奈道:「我基本都不看!」網友忍不住紛紛感嘆:「原來父母是真愛,兒子是意外啊!」
  • 孩子玩手機不撒手?精明爸媽這樣做,讓孩子把手機打入冷宮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在許多家庭裡,寶寶都喜歡抱著手機不撒手,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停不下來。手機既是寶寶的「摯愛」,同時也是寶寶的「禁忌」,只要寶寶一拿起手機,爸媽立刻制止,一把搶走,仿佛手機就是「洪水猛獸」,可寶寶的內心戲卻是,憑啥只許你們大人整天抱著手機不放?手機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未必。
  • 電影《爸媽不在家》折射出家庭背後的辛酸:在困境中學會愛和成長
    當父母給予孩子的只是純粹的物質滿足,而忽略了最基本的關懷與呵護,那麼孩子很大程度上會用叛逆來對待家庭。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很重要,細微之處體現出特殊的情感關聯。2013年5月19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期間上映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通過講述一個平凡的家庭故事,展現金融危機背景下一個日漸蕭條的中產階級家庭背後的辛酸。
  • 《爸媽不在家》:「二等公民」終於湊近了
    《爸媽不在家》獲得金馬最佳劇情片獎,導演陳哲藝自己也沒想到。 六項提名,四個獎項,其中最後贏得的最佳劇情片獎競爭對手還是大師級的王家衛、蔡明亮、杜琪峯、賈樟柯的作品,新加坡影片《爸媽不在家》一夜之間成了華語電影圈的焦點。28歲的陳哲藝用一部自編自導的處女長片刷新了新加坡影人在金馬的歷史。事實上,這位帥氣的年輕導演來金馬目的很簡單,「我是來看明星的,想跟李安導演握手,拍個照。」
  • 父母養狗常犯的6個錯誤,如果你家有,快勸勸你爸媽吧
    不少人為了不讓父母那麼孤單,於是就給爸媽買了條狗,好給他們一個陪伴,確實有了狗之後的爸媽,生活也會開心很多,甚至有時候把狗子看得比你還重要,例如以下各位鏟屎官的心痛案例:每天幫狗子按摩,這服務,身為子女的我們想都不敢想。
  • 爸媽有了狗之後,我不再是我了
    有些人還會為了讓父母不孤單有陪伴,選擇讓父母養一隻狗狗。但讓父母養狗的話,你的地位可能會直線下降,你很可能會後悔,來看看那些後悔的人怎麼說的吧。然後我爸為了陪狗狗在家,要看著狗狗,出門都懶了,有時候廣場都不去了,每天跟狗狗宅在家裡,不是看電視就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