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媽媽家庭職場如何兼顧 專家:促家務勞動社會化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兩孩媽媽:家庭職場如何兼顧(民生調查·全面兩孩新保障③)

  核心閱讀

  平衡,是人生的重要課題。對於兩孩媽媽來說:一方面,要在照料家庭、養育孩子上付出更多;另一方面,有了二寶,工作中確實需要更加合理的時間規劃、輕重抉擇。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單位、公司落實好了生育保障的各項政策,關愛女性身心健康,促進女性平等就業。

  在單位,她是業務精湛的崗位能手;在家裡,她是兩個孩子的「超人」媽媽——二寶出生以來,樓曉立幾乎每天都要在職業女性和兩孩媽媽之間進行角色切換。

  下班時間已到,活還沒有幹完,是立刻回家陪娃還是加班幹完活再走?樓曉立陷入糾結。

  育兒路上抓大放小

  丈夫做好靠譜隊友

  猶疑之後,樓曉立把電話打回家,告訴女兒自己要加班,不能回家陪她做作業,又囑咐兒子聽爺爺奶奶的話。樓曉立是光大銀行南寧分行資產保全部的副主任,同時,又是一雙兒女的媽媽,大女兒6歲,小兒子1歲半,都處於需要照顧陪伴的階段。

  「生了二寶後,我的時間變得更加緊張了,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樓曉立說。時間精力有限,工作和家庭之間如何平衡?她的秘訣是,育兒上抓大放小,工作中全力以赴。育兒路上,愛人黃晟是她的「好隊友」。「我是一名羽毛球教練,教學課程幾乎都在晚上,平時白天比較清閒,可以和曉立一起分擔育兒的辛苦。」黃晟說。

  樓曉立的平衡術,不是所有媽媽都能做得來。

  兩孩媽媽張甜(化名)是甘肅蘭州的一名中學教師,為了就近照顧孩子,她放棄了工作多年的重點中學的教職崗位和職稱晉升機會,換到離家較近的普通中學任教。張甜說,來到新單位3年,因為懷孕,有16個月都在休產假,領導對自己有些不滿,也是情有可原的。學校130多個老師,目前有15個在休產假,其他老師就必須面對更重的工作任務。

  降低僱用女性成本

  促家務勞動社會化

  記者從光大銀行南寧分行工會了解到,為了更好地關愛女職工,工會每年會組織家訪,及建立關愛基金。同時,單位設置了「媽咪屋」,並配置冰箱等設施,為哺乳期的「背奶媽媽」提供儲奶條件;不定期邀請中醫專家前來坐診,為女職工把脈開方,傳授保健方面的知識。

  作為兩孩媽媽,樓曉立無疑是幸運的。有家庭的支持,有單位的關懷,她能追求自己的事業成長。然而,這種幸運並不普遍。在「全面兩孩」的大背景下,許多女性在職場發展上正面臨著「天花板」。

  在南京一家私企工作的小冉,30歲出頭。2015年時,她懷上二寶了。「當時心裡十分糾結。」小冉回憶說,自己喜歡孩子,政策上也允許。她唯一擔心的是工作。小冉坦言,確實怕自己精力顧不過來。「有銀行的朋友,生了二寶,眼看的升職沒有了,還被調到了櫃檯。」小冉說。

  兩孩產假休完回到單位,小冉發現,領導有什麼任務都不放心交給她來辦了。「你要是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多好,可惜你大多都用在了孩子身上。」領導也不止一次暗示甚至明示過她。然而小冉坦言:「已經放棄了對升職加薪的爭取,工作上勉強過得去就行,大不了回家。只要看到孩子們的笑臉,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聯權益部負責人建議,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教育力度,對兩孩政策配套措施、創業就業政策等涉及婦女權益的法規政策,進行性別平等評估,從源頭上保障婦女權益。「勞動監察部門要明確專門的執法機構和監督機構,對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進行監督,完善賠償、懲罰制度,增加企業的歧視成本。」

  同時,該負責人建議,推進生育保險制度改革,促進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有機結合,減輕用人單位的生育費用支出和個人經濟負擔,切實落實生育保障的各項政策;給予政策補償和優惠措施,降低企業的僱用成本。另一方面,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減輕女性由於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衝突帶來的負擔。

  企業校正用人標準

  員工積極依法維權

  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調查指出,生育兩孩涉及兩次產檢假、產假和哺乳假等問題,用人單位招聘女性的成本增加。因此,一些用人單位可能將女性排除在招聘範圍之外。

  2007年我國《就業促進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反對就業歧視。但具體什麼樣的做法屬於歧視,立法機構和實施部門未詳細一一列出。通常認為,認定一個行為是否構成就業歧視至少應具備四個要件:一是某類勞動者不能獲得與其他勞動者均等的機會;二是機會的不均等是用人單位人為造成的;三是具有主觀故意性,是用人單位基於對特定類別的勞動者的偏見而實施的;四是歧視行為與機會的喪失存在因果關係。

  很多用人單位強調用人自主權,選擇性錄用男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表示,尊重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不意味著招聘行為可以完全不受約束。

  鄭東亮強調,法律明確禁止的做法,用人單位不能以「用人自主權」辯解。考慮到目前法律規定的比較原則,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關鍵在於,用人單位提出的種種限制性條件,常見的如年齡、性別等,是不是具體崗位必須這樣限制,要能講出道理來。

  當然也不用盲目悲觀。女性求職者能進入用人單位視野,獲得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用人單位也會受到求職者影響,校正自身用人標準。鄭東亮曾為一家研究機構主持過招聘面試,這家研究機構之前表示傾向要男性,但面試中發現兩個能力特別突出的女性,最終改變想法,選擇了女性研究員。

  目前勞動者個體進行維權存在一定難度,一些團體、組織以及媒體可以參與進來,幫助勞動者平等就業。對一些典型的就業歧視事件,執法部門應主動監督檢查,勞動者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企業用工條件多種多樣,法律再完善也不可能一一明確或預料,而經典案例的判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討論,都能起到警示作用。(記者 王雲娜 姚雪青 柴秋實 白天亮)

相關焦點

  • 生育讓女性經歷「再社會化」之痛
    生二孩後,等待她們的可能是更繁重的家庭負擔,更大的發展危機…… 生育開啟「再社會化」歷程 邢媛,今年36歲,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曾經在IT企業就職。從第一個寶寶出生,她就辭職成了全職家庭主婦,如今,她的第二個寶寶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今年,她幸運地入職一家軟體公司。
  • 二孩政策實施一年:社會化服務支持尚不足
    從家庭來看,也不是政策放開就馬上會生育,「生孩子是一個重大家庭決策,不像買白菜那麼簡單,需要家庭成員之間交流商量、意見磨合,最終形成共識。不同收入、體制、年齡、性別的人群,面臨的生育壓力也不一樣。」二孩政策落實可能會受到生育家庭個體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 ChoreMonster:讓孩子真正愛上做家務勞動
    ChoreMonster:讓孩子真正愛上做家務勞動 站長之家(CHINAZ.com)4月13日編譯:根據家庭育兒方面的專家建議,
  • 《做家務的男人》告訴我們,男人不做家務
    更讓人擔憂的是,即使目前女性工作時間正在持續增長,但家務勞動時間的性別差異甚至還在擴大,也就是說,女性在職場付出了更多精力,在家務勞動中卻依然未能獲得平等的位置。而家務勞動作為「第二輪班」,對情感與身體的消耗以及對自由時間的佔用,一方面對女性的健康帶來了更大風險,另一方面,同樣會影響女性在職場中的表現。
  • 美國近三成職場媽媽正考慮離職
    婦女權利組織LeanIn.Org和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發布《2020職場女性報告》,報告顯示,在疫情期間,母親承擔大部分家務勞動和育兒責任的可能性是父親的3倍。由於疫情,增加了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的工作量,超過1/4的美國女性正考慮換一份強度較輕的工作,或是離開職場。
  • 盤石母親節職場媽媽側記:Hold得住職場,下得了廚房
    在問到Grace作為一名職場媽媽如何平衡好工作時間與孩子的成長時,Grace提到:「作為一名90後的母親,事業和家庭是必須要分開的,現代社會無論是對於一位母親還是年輕女性來說,都必須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 千餘萬「二寶」降生 二孩政策實施一年多時間後情況
    資料圖 楊華峰 攝  【期待】  ——二孩媽媽:相信未來會更好  雖然二孩媽媽的生活中充滿了辛勞,但是對於當初的生育決定,她們中的大多數依然沒有後悔。  今年2月,有媒體公布了一份由近萬個家庭參與的《二孩幸福指數調查報告》結果。
  • 河南「全面二孩」5年,第一波二孩家庭怎樣了?
    頂端新聞 · 河南商報記者熊卓甜 王苗苗 首席記者宗雷如果把想生二孩比作買彩票 , 有人已經開獎 , 有人還在等待。無論是歷盡艱辛還是意外驚喜 , 有些家庭迎來了二孩 , 也有些家庭 , 還在要二孩的路上奔走 , 等待 " 成功 " 的那一天。河南 " 全面二孩 " 政策實施 5 周年 , 現在是啥狀況 ?
  • 《做家務的男人》能讓男人做家務嗎?
    (圖片來自國家統計局1月29日發布的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女性在家務勞動、陪伴孩子相比男性付出更多時間,而在個人娛樂時間上少於男性。女性無論從事何等工作,都會被逼問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而其中一位被如此採訪的女企業家張泉靈反問記者,他是否會詢問男性這樣的問題時,記者支吾著給出了回答「他們以母親居多」。
  • 「二孩」家庭增多 「老大的煩惱」讓爸媽們抓狂
    ……日前在南京一所幼兒園舉行的一場關於「二孩」的大討論上,不少「二孩」媽媽拋出了這樣的困惑: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該怎麼辦?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雙寶」時代,家長們開始為難:兩個孩子,如何愛?
  • 家庭結構影響子女社會化
    生存技能社會化、性別角色社會化以及道德社會化等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內容。家庭結構作為中間變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社會化。「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意思是說:個體最初的狀態是相近的,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但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在包括家庭結構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習慣、性格和行為方式,逐漸顯示出差異、拉開了距離。
  • 媽媽頂起育兒半邊天,祖父母齊助陣,爸爸去哪兒了?
    我們的二胎媽媽研究一共訪談了26位已經生育二孩的職業女性,年紀從30歲到46歲不等,其中25位有上海戶口,12位出生在上海,其餘的屬於「新上海人」。其中5位本科畢業,14位碩士畢業,7位博士畢業。二胎媽媽研究中的26位受訪者我們把已生育二胎的職業女性分為4種類型:事業上升型、事業中斷-上升型、事業中斷型和事業停滯型。
  • 孩子不是金絲雀,適當的家務勞動可以「試誤」,讓孩子更優秀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長大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嗎?做個簡單的類比,就是普通一本院校和清華北大的距離!我們該如何縮短折中距離呢?首先要了解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
  • 如何讓城市學校的孩子更愛勞動?這所學校這樣做!
    相比農村孩子,城市的孩子參加勞動的機會比較少。作為一所城市窗口學校,人民小學如何在實施勞動教育?如何讓城市學校的孩子愛勞動?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重慶市人民小學探索開展的「城市學校勞動教育的未來之路」,將勞動教育從單純的課堂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五年: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孩子了?
    2016年的元旦,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持續了長達三十餘年的獨生子女政策逐步淡出。這份符合國情民意的「政策大禮」被寄予厚望:國家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老齡化加深、人口結構性問題能得到改善,期盼二孩的家庭也終於得以圓夢。時隔五年,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
  • 社會老齡的加速到來,專家建議:開放三孩政策!網友瞬間炸鍋
    根據任澤平的表示,中國的出生人口在持續下降,生育意願的大幅度降低,老齡化的加速到來,烤爐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開放生育的爭議逐漸增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以儘快開放三孩,開始逐步推進觀察效果。
  • 培養男孩子學做家務,讓他成為一個對家庭負責有擔當的男人
    他寫完作業孩子刷碗拖地摘菜,所有的家務活母親幾乎都讓他幹。而以前這些活都是母親一人幹的,如今卻一股腦的全推給他了,他苦著臉述說著「悲慘」的遭遇。他請求媽媽不要讓一個孩子幹這些。因為他還要上學做作業。男孩子還在爭取說他還是一個孩子,他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做棟梁,但是母親的一番話讓小男孩啞口無言,母親說家務勞動的能力它會鍛鍊你動手的能力,它會讓你培養感恩之心,它會讓你有愛心有耐心,你必須要學習而且以後隨著年齡而會做的更多,將來你的另一半也是一個千嬌萬寵的一個孩子,也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受委屈,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她還要帶孩子,你現在做家務長大會有責任感
  • 職場媽媽煩惱多,讓多特瑞精油成為你的解壓好幫手
    現代人的生活緊張而忙碌,不少職場女性時常會感到透不過氣,焦慮、情緒低落、失眠等問題也隨之而來。特別是在晉升為媽媽後,許多女性面臨的壓力就更大了。新時代的職場媽媽們不僅在創造更多的工作價值,同時也要兼顧家庭與小孩,她們隨時隨地轉換著母親和職場女性兩種身份,貢獻著自己的精力和能量。
  •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如何破解35歲職場危機?
    如何避免35歲後陷入被動、尷尬的職場境況?哪些必要的規劃和未雨綢繆能避免中年職場危機的到來?針對職場人普遍關注的問題,學慧網CEO、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高燕結合自己多年職場經驗,揭示了導致35歲職場危機的關鍵,分享了如何從容應對35歲職場危機,如何在35歲前實現職場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