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在中國古代就有警衛犬、獵犬和肉食三種功能

2020-11-24 人民網

希望我們對中國古代狗的研究,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與狗的相互關係,能夠講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學依據的故事,能夠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增加新的元素。

自2018年2月16日開始,就是農曆戊戌年了。距今3000多年前中原地區的農業人群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形成60年一個甲子的幹支紀年法,可以反覆循環。以前據中法學者的考證,自公元48年內蒙古地區的遊牧民族與陝北地區的漢人融合後,開啟了十二生肖紀年與幹支紀年結合到一起的歷史。但是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簡等古代文獻的出土,證明在戰國及秦代(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的《日書》中已經存在與十二生肖相關的記載,這對我們探討十二生肖的來由是一個重要的啟示。現在,人們一般不會提及自己生於農曆哪一年,但對於自己的屬相還是牢記於心的,戊戌年的「戌」對應十二生肖中的「狗」,所以戊戌年是狗年,是全部屬狗的人的本命年。

狗是家養動物,說到狗,當然首先要追究它的起源。狗的基因證據揭示出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狗都來自古代人類對於灰狼的馴化。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人員依據現代狗的DNA研究結果,認為狗的馴化起始於15000年前的中國長江以南地區,這個地區很可能是唯一的狗的馴化中心。但是,這個觀點與我們動物考古學研究的結果有明顯的牴牾之處。我們發現,作為狗的祖先的灰狼化石主要出現在中國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十分少見;另外,南方地區距今10000年左右的幾個遺址中出土了動物遺存,但是均沒有發現狗的骨骼。迄今為止,依據測量數據、形態觀察和數量統計等結果,可以判定狗的骨骼最早發現於距今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由此可見,中國最早的狗至少出現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華北地區。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是古人留下的動物遺存。我們認為,通過科學發掘、科學研究獲取的實證性證據更具有說服力。

當然,DNA研究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已經與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學者商議進行合作研究,即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距今10000年至距今4000年這個時間段劃分為1000年一個單位,挑選屬於不同地區、不同時間段的狗骨遺存,開展包括DNA在內的多項研究,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文理兩個學科的學者都為這個科學設計興奮不已。放眼世界,只有中國有條件以這樣的時間尺度、空間範圍和文化的持續發展為背景開展獨立研究,我們的研究結果當引起世界的矚目。

狗是最早出現的家養動物,自從有了狗,人類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就不再孤單了。《禮記·少儀》歸納當時狗的用途,「一曰守犬,守御田宅舍也;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也。」即狗有作為警衛犬、獵犬和肉食這樣三種功能。

通過對距今10000年到秦漢建立之前、分布在黃河上下、長江南北的數百個考古遺址出土的狗的骨骼進行分析,各個遺址中出土的狗的骨骼總數都有限,基本上沒有超過遺址中出土的全部哺乳動物總數的10%。把史前時期的經濟基礎與夏商周時期的經濟基礎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兩者相差極大,比如豬、牛、羊、馬的數量和比例都有明顯的區別,唯獨狗的數量,基本上沒有變化。生活在史前時期的古人與生活在夏商周時期的古人與狗相處的方式大致相同,即狗成為家畜以後,可能會對人類的狩獵技巧及人類的安全性有所幫助,但是絕對沒有像家養的豬、牛和羊等動物一樣,對人類獲取肉食資源的方式及肉食結構帶來很大的變化,對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化進程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在考古遺址中發現的狗骨大多是破碎的,證明這些狗在當時是被人食用的。但是一隻狗的肉量一般不會超過10公斤,由於狗骨出土的數量很少,所以狗肉在當時古人所食的肉量中所佔的比例極小,我們基本上沒有發現古人注重吃狗肉的動物考古學證據。但是在漢代的畫像石上專門有屠狗的畫面,依據文獻記載,在先秦時期和歷史時期,一些特定的區域存在食狗的習俗。我們期待在今後的考古發掘和動物考古學研究中有新的發現。

考古發掘證實,在陝西、河南、河北和山東地區發現的數十處先秦時期的車馬坑中,都發現出土家犬的現象,不少家犬的頸部系銅鈴。以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為例,狗是車馬坑中不可或缺的隨葬品。一般以1車2馬或4馬配1狗的組合出現,這些狗可能顯示出當時戰爭中形成的車馬狗組合。這大概是「效犬馬之勞」的來由。

在古代的畫像石和繪畫中,都有狗作為獵犬幫助古人狩獵的場景。狗所具備的敏銳的視覺和嗅覺,在搜尋野獸、捕捉獵物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狗在精神領域也有自己的地位。早在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用狗祭祀的記載。我們在屬於商代的墓葬中,常常發現在墓穴中挖腰坑埋狗的現象。比如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這個商代的都城遺址中,專門挖腰坑埋狗的墓葬佔有很高的比例,而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文化層中卻沒有發現多少狗,證明當時存在用狗隨葬的風俗。我們在甘肅東部地區先秦時期的墓葬中也發現腰坑中埋狗的現象。由於在甘肅東部地區早於先秦時期的墓葬中從未發現埋狗的習俗,而這個發現又與清華簡中提到的周武王滅商之後,殷人反叛,周人再次東徵,消滅叛軍,將殷人遷到甘肅東部地區的記載相吻合。歷史研究中關於秦人的來源有東來和西來之爭,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成果,為我們正確認識秦人的來源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希望我們對中國古代狗的研究,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與狗的相互關係,能夠講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學依據的故事,能夠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增加新的元素。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商人用於祭祀,勾踐當作獎勵,楊貴妃當作寵物,古代狗還有啥用?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說起狗,相信但凡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每個人都有許多關於狗的故事可以分享,但是以史為鑑本人是一個歷史博主,於是這篇短文就從古代歷史的角度來聊聊古人和狗的幾個故事。狗可以說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狗和人類的糾葛可以上溯至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甚至有可能更早。
  • 七大功能犬種的功能分類及價格,其中就有您的狗狗哦,想不到吧!
    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美國科學家利用考古學得出結論,狗大概是1.4萬年前被馴化。所以狗狗和人類的友誼已經超過萬年,在人們的生活中狗狗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現在的狗狗大部分都是以寵物狗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在很久之前每個犬種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好朋友以前的功能都是什麼吧。
  • 一中華田園犬在醫院遊蕩六天,吊牌上的字讓卻警衛大吃一驚·
    中華田園犬是中國漢族幾千年農耕社會背景下的產物,是歷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被稱為「中華國犬」中國本土最古老的犬種之一,曾被尊稱為「國犬」。現今絕大部分犬類的歷史發源地都被證明是中國或者說的古代的中國。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張亞平帶領的研究小組完成的論文《走出東亞南部:全世界家犬的起源歷史》發表在《細胞研究》的最新研究稱:包括吉娃娃、松獅、秘魯無毛犬在內的全世界的家犬,都起源於中國南方等東亞南部地區,自灰狼進化而來。
  • 狗年話狗:中國文化中的「汪星人」
    說的是狗分為「守犬」「田犬」「食犬」三種,這也是除犬牲之外,狗在中國文化中所扮演的另外三個重要角色。  「守犬」即看門狗。在中國古代漫長的農耕社會中,看家護院恐怕是狗的最重要職能。中國本土的狗被稱作「中華田園犬」,「雞犬之聲相聞」「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正是田園生活的寫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狗永遠是家的忠實守護者。
  • 古人養狗 | 古代「汪星人」有多重要?「狗拿耗子」並非多管閒事
    《元世祖出獵圖》局部圖畫中可見一隻獵犬跟著人回頭張望,作為皇家獵犬,這是產自蒙古草原和中國東北地區的細犬,奔跑速度極快直到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明令:「犬馬口味不得獻上」。我國從虞舜時候起,歷周秦至隋,大約2837年的用狗供肉食和祭祀的食狗風氣才暫告停止。除獵犬和祭祀之外,早期先民們在長期馴養實踐中發現,有些狗在守衛家宅田園、防止盜賊和野獸侵害方面很有天賦,便合理利用其看家本領。
  • 從文獻的演進窺探狗的價值極其功用的嬗變,從食狗到寵狗
    前者,一般指代牛羊豬犬雞等五種動物,而三棲指的是三隻純色的牛,但此說法仍存有爭議,另一種則是說牛羊豬三種動物。西周時期專門負責養狗的官職的名稱便叫作犬人。狗在古代的社會背景下與現代所展現的作用全然不同。當時的狗其作用主要分為三大類。依據狗的價值層級可以將其劃分為獵場所用,看家所用,食用所用,而對於食用狗又有一些細分,其主要目的便是功效價值層級的痕跡體現。
  • 盤點中國名犬第二期:它是皇家獵犬,而它是國內唯一的「萬能犬」!
    近幾年養狗的人越來越多了,現在人們養狗多半喜歡一些知名的品種狗,但是說起中國的名犬來卻不知道幾個,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八哥犬、京巴犬、冠毛犬這三種本土犬,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三種,不知道這三種你又能認識幾個呢?
  • 中國的狗狗有哪些品種?中國本土狗的品種:不是只有中華田園犬~
    5、西施犬西施犬名稱源於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代表它們華麗的毛髮和美麗的外觀.西施犬全身披有華麗的長毛,毛直而硬,略帶波紋狀,毛色有黑、白、褐、金黃和藍灰色。6、中國冠毛犬中國冠毛犬是小型的玩具狗,愛乾淨,不掉毛,性格溫順,情感專一,是很受歡迎的寵物狗,是家庭的小夥伴。7、西藏獵犬西藏獵犬是一種小巧、活潑、且警惕的狗。外貌給人的印象是非常勻稱。
  • 松獅犬:是一種原產於中國的古老犬種,更是王家的主力獵犬
    其他的一些史前古物品表明這種品種的歷史甚至早得多,包括廣西左江寧明的花巖壁畫(據考證為春秋時期的壁畫)都有其形象的描畫。松獅犬屬狐狸品屬。一些學者聲稱,松獅犬是薩摩耶犬、挪威獵鹿犬、波美拉尼亞種狗和荷蘭卷尾獅毛狗的祖先。
  • 世界頂尖的三種獵犬,中國名犬躋身豪強,其中一種以屠狼聞名於世
    本文章由家中的貓咪與狗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我們世界上,狗的品種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是在我們溫馨的家庭中的寵物狗,又或者是在崇山峻岭極北的冰雪荒原,都有著狗存在的痕跡。普羅特獵犬,它來自於美國,這種犬的培育過程極為繁瑣,曾經花費了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心血,最終培育出來了這種頂尖的獵犬。他們不僅血統純正,而且非常擅長在叢林和山地中奔跑,而且對於追蹤的任務,特別的擅長,不僅是可以做出的捕捉一些小動物,而且身輕如燕迅猛如飛。牙齒和撕咬力在獵犬當中也屬於頂級。真的是一隻完美獵犬的選擇。
  • 拉布拉多犬簡介
    拉布拉多尋回犬(拉布拉多巡迴犬 )別 名: 拉布拉多巡迴犬 英文名: Labrador
  • 中國不僅有聞名於世的下司犬,這些本土獵犬,也都是非常優秀的
    導語:中國不僅有聞名於世的下司犬,這些本土獵犬,也都是非常優秀的提起在世界範圍內聞名的優秀獵犬,很多人都會想到杜高犬,法老王獵犬等國外的優秀獵犬。但是其實在我國,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獵犬,它們的狩獵能力都非常強,不輸給很多國外的優秀獵犬,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只是因為如今狩獵的要逐漸減少,所以很多人並不認識這些犬種。但是它們曾經立下汗馬功勞,也是值得大家記住的。
  • 犬種類型介紹
    1.獵用:犬只在個性與體格上為肉食獵者,具狙擊本能,犬只在田野顯現勇敢與鍥 而不舍精神,為人類祖先一直到今日都是可信賴的打獵夥伴。
  • 外國這種貴族犬,中國古代皇帝也飼養過,為何現在國人很少養!
    外國這種貴族犬,中國古代皇帝也飼養過,為何現在國人很少養!薩路基犬原產中東地區的伊朗,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因此它也叫Persian Greyhound或者Tazi。傳說古代法老們將老鷹放在手上,由薩路基犬導獵,甚至埃及古墓裡也有薩路基犬木乃伊的發現。
  • 「下司犬」這種獵犬哪裡有?打獵怎麼樣?
    在世界名獵犬種中,能與「牧羊犬」齊名的唯有中國「下司犬」。下司犬該狗奔跑速度快,耐力和爆發力極強,天生就有很強的捕獵能力,是遠近聞名的獵犬品種,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級獵犬品種,被列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的「中華名獵」。
  • 川東獵犬,有多少人知道?據說是古代延續下來的一個犬種,很稀有
    川東獵犬,有多少人知道?據說是古代延續下來的一個犬種,很稀有重慶犬也叫川東獵犬,可能大家多少有過爭議,無可厚非的是川東獵犬名稱是先出現的,而後才因地方分出的重慶犬名稱。這種犬種是一類專業的獵犬,是供山區人民在以前古時候用作防禦野獸襲擊,還有打獵所需的必備犬種,雖然長相奇特,但是一點也不影響它的戰鬥力,反而異常的兇猛,但是純正的犬種很稀少了,很多商家的培育也都是為了利益而出發,導致了很多犬種都和以前大不相同。
  • 中國本土狗王「斑錦彪」,曾為乾隆御園獵犬,淪為珍稀犬種
    現在養狗的人越來越多,狗的品種也是很多,但是喜歡狗狗的人在購買狗的時候卻不會選擇土狗,相反,這種狗其實對人類是非常忠誠的,它就是中華田園犬,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土狗。
  • 中國本土獵犬-下司犬
    下司犬按披毛劃分有三種類型:長毛,中毛,短毛。毛色光亮、潔白如玉,頭部粗大。嗅覺特別靈敏,四肢強健,足底厚實,腳趾彎鉤適中,趾間疏展,奔跑速度快,耐力和爆發力極強,天生就有很強的捕獵能力,是遠近聞名的獵犬品種。
  • 中國這4種獵犬,從世界上都有名氣,實力更是強!
    現在養狗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而且有很多人養狗是為了陪伴自己,但是有部分人養狗卻是為了捕獵。而且在世界上也許有很多優秀的獵犬,比如說著名的靈緹犬,這種狗狗長相是非常奇怪的,而且像是幽靈犬,但是他的速度卻是非常快的,但世界上沒有哪只狗能夠跑贏他們。
  • 中國四大純種獵犬我養的是虎斑犬,嗅覺非常靈敏!
    你是否還記得,以前老家好多柴狗,有的像狼一樣的灰狗,有四眼黑狗,還有大白斑的花狗,還有大黃狗,現在都沒了,基本上街上跑的都是二哈,黑背,泰迪多。不只為何中華名犬漸漸消失了?中中華四大名獵我還是比較喜歡虎斑犬,嗅覺非常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