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

2020-12-03 每日學堂

動物世界中,會出現這樣的一種奇異現象,其它鳥類會撫養和餵食小布穀鳥,這是為何?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這簡直就是鳥類中的奇葩......

布穀鳥的叫聲對於英國來說,是非常著名的,詩人稱之為「漂泊之音」。 它的叫聲是春天到來的預示,是鄉村生活的圖騰,它也被人稱為騙子或是盜賊。

布穀鳥從不築巢,相反它們將蛋下到其它鳥類的窩裡魚目混珠,它們會將其它鳥類的蛋偷走並吃掉。剛剛出生的小布穀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第一個本領,就是殺鳥窩中其它雛鳥。最不可思議的是,個頭碩大的小布穀鳥,會設法欺騙它較小的養父養母,讓它們餵養並照顧它幾周的時間。這個破壞者是如何做到這點,而又不被發現的呢?

經過一個世界的研究,布穀鳥的秘密逐漸的浮出了水面。尼克·戴維斯是劍橋大學的一名行為生態學家教授,他是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並且像之前的很多鳥類學家一樣,他也被布穀鳥奇特的習性所困惑,並被其深深地吸引。

在過去的二十三年中,尼克戴維斯一直在研究布穀鳥。他不停地奔走於劍橋大學的校園裡,和他的研究中心之間。為了能更好的研究布穀鳥,他來到了某一處的沼澤中心。他發現這個沼澤地是研究布穀鳥最理想的地方,沼澤地是布穀鳥最喜歡生存的棲息地之一。在沼澤地的周圍生活著許多的蘆葦鶯,這也正是布穀鳥喜歡沼澤地的原因。在沼澤地中水路相連,它們可以從高大的樹木上,觀察可以借窩生蛋的鳥窩。

每年的四月下旬,布穀鳥的宿主(被借窩生蛋的受害者)蘆葦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旅途後,從遙遠的非洲遷徙回到了這裡,而蘆葦鶯只是布穀鳥在歐洲選中的二十種宿主之一。在英國,布穀鳥還有其它四種鍾意的宿主,它們分別是草地鷚、更知鳥、林巖鶇和鶺鴒。 一些雄性布穀鳥,只對一種鳥類情有獨鍾,這就是蘆葦鶯。

布穀鳥和蘆葦鶯一樣,都是從非洲遷徙回來的鳥類。布穀鳥很清楚到達這裡的最佳時機,就是蘆葦鶯築巢的時候。雄性布穀鳥首先來到此地,它們用嘹亮的歌聲宣布它們的抵達。雄性布穀鳥會選擇蘆葦鶯巢穴密集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領地。它們飛來飛去、橫衝直撞,趕走其它的雄性競爭者。 在英國,這種情況會持續十周的時間。

在蘆葦鶯聚集的地方,如威肯沼澤一小片區域內會有數隻雄性蘆葦鶯。尼克戴維斯知道布穀鳥叫聲的含義,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宣告領地所有權,和驅趕其它雄性競爭者的叫聲。如果有其它雄性入侵它的領地,它就會飛過來進行攻擊。

雄性布穀鳥也會用叫聲吸引雌性,布穀鳥的求愛方式是難得一見的高空表演。雌性布穀鳥的叫聲有別於雄性,雌性布穀鳥會叫聲比較奇特,罕聞而活潑。在繁殖的季節,幾隻雄性會同時追逐一隻單身雌性,繁殖的開始意味著欺詐之劇即將上演。

五月中旬,第一批蘆葦鶯的巢穴已經竣工了,它們的蛋也即將產下。然而它們不知道那些棕紅色胸脯的雌性布穀鳥,正在虎視眈眈地窺視著它們的巢穴。與雌性蘆葦鶯不同,雌性布穀鳥從不築巢。古人們了解布穀鳥的一切,它們知道這些傢伙是「寄生蟲」,只是難以理解布穀鳥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顧,任由它們自生自滅。

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前,布穀鳥的習性確實一場古怪,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達爾文準確地指出布穀鳥借巢生蛋的奇特天性,是由它們築巢的祖先進化而來的。在演變成巢寄生的過程中,布穀鳥越來越缺乏父母的責任感,這樣反而會讓它們產下更多的蛋。這個如此成功的騙局,會遺傳給它們的下一代。

但是布穀鳥是如何欺騙其它鳥類,使它們撫養自己的孩子呢?早期的鳥類觀察者不能肯定布穀鳥是否會偷蛋,甚至是借巢生蛋。這是一個從亞里斯多德時期起,就困擾了無數自然學家的難題。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謎團才被解開。

當時,有一位英國人在布穀鳥身上,發現了許多前人不曾發現的秘密。最終,他證明了布穀鳥是如何借巢生蛋的。他叫埃德加·錢斯,是一名商人。但是他酷愛鳥卵學,熱衷於收集鳥蛋。當然,如今這是違法的。作為一名富翁,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週遊全國,他不惜長途跋涉尋找並收藏更多的鳥蛋。

1915年,錢斯不再滿足於僅僅做一名鳥蛋收藏家,他想成為一名傑出的自然學家,他沉迷於獲悉布穀鳥神秘的習性。1920年,他在一個位於英格蘭中部的伍斯特郡的公園裡,對布穀鳥做了一些細緻入微的觀察,使他成為了最早證明布穀鳥是如何生蛋的人。

在錢斯附近的龐德公園,是一個布穀鳥眾多的地方。在哪裡還有布穀鳥最鍾意的宿主之一,草地鷚生活著。錢斯僱傭了當地的孩子們為他尋找草地鷚的鳥巢,他付出了很高的報酬。因為下在草地鷚蛋中的布穀鳥,具有很高的觀察性。他仔細地觀察了布穀鳥的鳥蛋,發現大部分鳥蛋的顏色和斑點十分相似,他意識到這些蛋肯定是由同一隻布穀鳥產下的。

錢斯稱它為布穀鳥「A」,並開始追尋它的蹤影。很快他找到了,並將布穀鳥「A」借用過的窩,把窩裡的蛋都收集了起來。任何一枚布穀鳥蛋都是獨一無二的,蛋殼的表面上印有鳥類的指紋。通過辨認每枚鳥蛋,他可以確定布穀鳥「A」是何時去過哪個窩的。埃德加所掌握的有關布穀鳥的一切,幾乎都來源於對布穀鳥「A」的蛋的研究。

錢斯給他觀察的每隻布穀鳥,都一絲不苟地做了詳細的記錄。在此過程,他有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發現。他的發現之一便是布穀鳥隔一天產一次蛋,每次產蛋的時間都在下午。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因為大部分鳥類都會在清晨產蛋。

為了證實布穀鳥在下午產蛋,錢斯花了幾周時間,在黎明或更早就起床觀察。一旦掌握了布穀鳥產蛋的時間段,他就能更加細緻地觀察它們的習性了。他能很準確地預測出布穀鳥選擇的下一個窩,這樣他就可以布置一個隱匿處,第一時間拍攝到布穀鳥產蛋的過程。

1921年攝影師奧利費·派克,為了埃德加錢斯拍攝的寶貴鏡頭,是最早的野生動物影片之一。一旦錢斯預測出布穀鳥選擇的下一個草地鷚巢,他就會提前在附近布置好他的隱匿處和攝像機,並祈禱這次能夠揭開布穀鳥產蛋的奧秘。

在拍攝到的影片中,雌性布穀鳥從遠處的一顆樹上,在一株石楠花的遮擋下,它已經仔細地觀察了好幾天。接下來,布穀鳥會直接飛過去,在草地鷚攻擊它的同時,將蛋產在宿主的窩裡。最終,經過堅持不懈地觀察,這位愛德華時代的自然學家,解開了這個古老的謎題,布穀鳥會把蛋直接產在宿主的窩裡。

儘管埃德加錢斯證明了布穀鳥是如何產蛋的,但它們究竟是如何欺騙宿主,接受並撫養它們的後代,這個問題在半個世紀後才有了答案。這也是為何自然學家對布穀鳥會如此著迷的原因,它們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騙子之一。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欺騙激發了宿主和布穀鳥之間的競爭。一旦宿主展開了防守,就會激發出布穀鳥更高明的騙術;反之,也會激發宿主更全面的防守。以此類推,所以這次競爭的雙方都將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提高他們的適應性和逆適應性。

為了弄清楚是否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尼克的方法不僅僅是觀察,他還想用科學性的實驗來揭開布穀鳥的騙術之謎。布穀鳥是瀕危物種,如今在英國,布穀鳥的數量還不到錢斯時期的一半。只有想尼克一樣,更加詳細地了解布穀鳥才有可能拯救他們。

在威肯沼澤,布穀鳥將蛋產在蘆葦巢中,因此它們的蛋必須與蘆葦鶯的蛋極其相似,兩者的顏色、圖案和大小必須一致。尼克可以證明模仿的重要性,他將一枚顏色不同的蛋放入蘆葦鶯的巢中,並觀察蘆葦鶯的反應。

一開始,蘆葦鶯並未察覺有何異常,但沒過一會,蘆葦鶯發現自己巢中的蛋有一枚並非是自己的蛋,並開始出現了啄蛋的行為。但是將一枚大小、顏色相似的鳥蛋放入它們的巢中,蘆葦鶯就難以發覺。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發現布穀鳥這種模仿的蛋,是它們騙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穀鳥分為幾種,每種蛋均與其宿主的蛋顏色相符。藍色的布穀鳥蛋與紅尾鴝鳥蛋相似,帶綠色斑點的布穀鳥蛋與鳴鳥蛋等等相似,它們是唯一可以這樣做的物種,但是每隻雌性布穀鳥只能產一種蛋。只有將蛋模仿的惟妙惟肖,布穀鳥才能瞞天過海。

然而一枚惟妙惟肖的蛋,並不意味著布穀鳥的工作完成了,它們必須計算出產蛋的精準時間。蘆葦鶯每四天或五天會產下一枚蛋,雌性布穀鳥必須緊盯著蘆葦鶯,以確保它們在同一天生產。當宿主外出尋找食物時,雌性布穀鳥就會飛到宿主的巢中。瞬間將蛋產下,並且叼走巢中的一枚鳥蛋。

儘管雌性布穀鳥不如蘆葦鶯那般勤奮,會築巢、孵蛋、養雛鳥。但是也會按時履行繁衍的職責,卻不會撫養自己的後代,它們都後代都是由養父養母撫養長大的。雌性布穀鳥可以在一個繁殖季裡產下10多枚蛋,但是它一巢只產一枚蛋。這意味著在布穀鳥的領土內,它必須監視更多的蘆葦鶯巢。以確保在最好的鳥巢和最佳的時間段,產下寶貴的蛋。為了完美的時機,它可能會登上幾天或是幾周。

一隻布穀鳥在一個繁殖季裡,雌性布穀鳥最多能產下多少只蛋呢?錢斯在這項研究中,他打破了世界紀錄。在他的觀察下,他最鍾愛的布穀鳥「A」在一個繁殖季裡產下了25枚蛋。這25枚蛋現在仍保存在特靈自然歷史博物館。

對於被布穀鳥選中的宿主,鳥蛋孵化之後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小布穀鳥率先孵化出來。這時剛剛出殼連眼睛都沒有張開的小布穀鳥,會用盡一切辦法將未孵化出來的鳥蛋統統推出巢外。讓自己獨霸鳥巢。

第二種,小布穀鳥與宿主的小鳥一同孵化出殼,但是小布穀鳥仍然會個機會將其它的鳥或者蛋推出鳥巢,留下自己獨自在巢。

這樣的行為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原來,它們從一出生就已經算計好了。為的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多的食物,保證自己能存活下去。

剛孵化出來的小布穀鳥是如何欺騙其它鳥類撫養它們的呢?難道宿主沒有發現自己撫養的雛鳥,不是自己的後代嗎?

為此,尼克還專門做了觀察。從觀察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無論從蛋裡孵化出了什麼,被選中的宿主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孵化出來的雛鳥是自己親生的。小布穀鳥在養父養母的好生撫養下,個頭遠遠超過了同齡的宿主雛鳥。出於父母的本性,被選中的宿主對巢裡的任何雛鳥都視如己出。它們會一直撫養小布穀鳥,直到它飛離為止。

自從這種現象被首次發現後,就讓鳥類觀察者和鳥類學家困惑不已。原來,小布穀鳥一出生就在玩一個把戲,它們會發出吱吱的叫聲,祈求獲得食物。通過視覺上欺騙宿主,讓它們不停的給它餵食,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能看到別的鳥類餵食布穀鳥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布穀鳥是怎麼繁殖後代的?好霸道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人說,這時候「鳴鳩拂其羽」,布穀鳥開始提醒人們「快快布穀」了。這其實是它們求偶的叫聲。不過你知道布穀鳥是怎麼繁育後代嗎?方式有點特別哦!有些鳥自己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而是依賴其他鳥完成繁殖後代的任務,杜鵑(俗稱布穀鳥)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 看似憨厚的布穀鳥卻是最狡猾的鳥,不築巢不養家養育後代全靠騙
    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個成語《鳩佔鵲巢》,中文意思是鳲鳩不會築巢,常常搶佔喜鵲的巢,比喻搶佔別人的住處。其實這個成語是完美的形容一種鳥的,那就是非常出名的布穀鳥,在繁殖季節農村的晚上常常聽到它們「布穀~布穀」的叫聲。
  • 布穀鳥,你可能常見,但它們的「卑劣」真面目,你未必了解
    它們的聲音洪亮,性情懦怯,人們一般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因此對布穀鳥的印象也非常好:憨厚,乖巧。然而在鳥類世界,它們卻被認為性情惡劣,坑蒙拐騙,壞到極致。它們好吃懶做,從不築巢,卻想盡辦法「鳩佔鵲巢」,借窩生蛋。
  • 你知道布穀鳥繁殖後代的方式有多特別嗎?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夏天是各種各樣的鳥類活躍的季節,對於大部分的鳥類大家都很清楚,從正式過渡到春季那天它們便開始忙著築巢孵卵哺育鳥寶寶,並且幫助它們早日展翅翱翔,但是布穀鳥的繁殖方式和其它鳥類有所區別,布穀鳥也叫杜鵑鳥鵲,那麼布穀鳥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呢?
  • 「殘忍」的布穀鳥:借窩產子,讓別的鳥養育後代,別的鳥沒辦法嗎
    布穀鳥是一種夏候鳥,每年四五月份,一到小麥的灌漿期,也就是小麥快成熟的時候,布穀鳥就會從南方的世界各地飛回北方固定的地方繁殖後代。所以小麥快成熟的這個時候我們就總是能準時聽到布穀鳥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提醒著農戶們準備開始收割麥子。因此對於農民來說其實它們是一種益鳥,因為既可以提醒農民準備收麥,而且布穀鳥也是消滅害蟲的高手。
  • 湖南崀山飛來一對布穀鳥,借黃鶯巢生蛋不成,又騙伯勞替它養幼崽
    經過勘察,這對布穀鳥已經物色好了黃鶯的巢,這兩天它們正蹲守在黃鶯的巢穴旁,等著黃鶯離巢,然後「伺機作案」。下午時分,黃鶯抬起頭來,東張西望,沒有發現異樣,就飛出去覓食了。雌布穀鳥急不可待,立馬飛了過去,見窩裡有鳥蛋以後,就趁人家黃鶯不在家,急忙從窩裡挑一枚蛋,一腳踹出窩去,然後把自己的蛋偷偷產在巢穴中。
  • 布穀鳥是我們眼中的吉祥鳥類,但它們背地裡卻十分殘忍
    布穀鳥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種惹人喜愛的鳥類,布穀鳥又叫杜鵑鳥,在世界範圍分布很廣泛,我國也是布穀鳥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它們不僅擁有完美勻稱的身形,而且「布穀~布穀~」的叫聲代表著和善與吉祥,催人抓緊農時、不誤農時。它們還吃害蟲保護莊稼,是農民心中的「吉祥鳥」。
  • 見過布穀鳥嗎?個頭其實很大,交尾很有儀式感,但繁殖方式太壞了
    每當暮春時節,可能很多朋友都聽到過「布穀、布穀」、「米貴陽」、「剛剛剛醋」、「老官好過」的鳥鳴聲,這正是布穀鳥的叫聲,其叫聲有二聲、三聲、四聲和八聲,聲音洪亮十分動聽。對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這種鳥叫聲出現的時候,意味著春天已經過了一半左右了,但是布穀鳥的叫聲也會延續很長時間,到了夏天還能經常聽到。
  • 布穀鳥極度殘忍自私自利的神秘特性,讓科學家甘為其花費畢生心血
    布穀鳥主要分布於歐亞非大陸,屬於遷徙性候鳥,春夏季節飛到北方繁衍後代,秋冬季到達南方區域生活,體型與普通的鴿子大小相似而體態偏長,在我國每年的芒種前後是布穀鳥繁殖的季節。布穀鳥的卵(大)布穀鳥似乎與生俱來不會築巢,但它有比築巢更為省時省力的計劃,它會持之以恆不知疲倦地盯著宿主蘆葦鶯的巢,試圖瞅準機會等宿主出去勞動便飛過去,將宿主的卵吃掉一枚或幾枚,然後在宿主的巢中用3秒鐘的功夫產下一枚卵
  • 布穀鳥有什麼習性?為什麼每年麥收結束它就不叫了?
    但實際上,布穀鳥可是一種非常狡猾的鳥類。對於布穀鳥的狡猾,相信大家都聽過「鳩佔鵲巢」這個成語,而布穀鳥就能將這個成語表現的淋漓盡致。到了繁殖的季節,其他鳥兒正在忙著築巢,而布穀鳥卻非常的悠閒地在找蟲子吃。等到其他鳥類築好了巢,產完卵之後,它就會行動了。由於許多鳥類有著雌雄輪流孵卵的習性,所以,這種鳥的巢穴是無機可乘的。
  • 布穀鳥真的很殘忍嗎?有何依據?
    一般情況下,鳥在繁殖期都是先建好巢,再繁殖的。但是,布穀鳥不同,它們沒有營巢的習性,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家,也不需要家。因為,它們有著間巢寄生的習性,簡單的說就是把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裡,由被寄生的鳥孵化自己的卵的行為。布穀鳥的這種行為也引起了許多鳥類學家的興趣,因為關於布穀鳥繁殖的秘密慢慢的也浮上了水面。
  • 河北出現珍稀黃嘴鳥,用嘴敲蘆葦稈捉蟲吃,有時被大杜鵑借巢生蛋
    震旦鴉雀喜歡集群活動,不過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在繁殖季時,通常都是單只、雙只,或小群活動。在非繁殖季時,就會集結成較大的群體,在蘆葦叢中展翅歡唱,好不熱鬧。有時候,鳥類攝影者會根據震旦鴉雀覓食時發出的清脆聲音去尋找它們,並拍下它們美麗的身影。但想拍到震旦鴉雀,不是那麼容易的。但震旦鴉雀十分機警,一個群體活動時,總會有「哨兵」,攀在比較高的蘆葦上,放哨警戒。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原來是杜鵑的一種,經常把卵寄生
    最常聽到的是「布穀鳥」,這種鳥總是神出鬼沒,總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叫聲,非常洪亮,聲音能傳很遠,也是它名字的由來。不過很少能有人見到它的真實模樣,這是一種比較膽怯的鳥,稍有人離近直接就飛走。按照分類來說,布穀鳥的學名叫大杜鵑,屬於普通杜鵑的一個亞種,經常會出現農田和居民附近的高的樹木上。布穀鳥還有許多的別稱,人們常說的子規鳥、杜宇鳥、郭公鳥也都是指的它。
  • 布穀鳥借窩生蛋的騙術有多高明?讓蘆葦鶯感覺被戴了「綠帽子」
    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下「職業騙子」布穀鳥。布穀鳥也叫杜鵑,這個名字我們聽起來可能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的生活習性可能好多人都不清楚。我們去戶外經常在樹上看到鳥巢,那是勤勞的鳥兒們為自己建造的家園。但是,布穀鳥卻與眾不同,它絕對配得上「職業騙子」這個稱號。布穀鳥的蛋都是產在其它鳥的窩裡,產完蛋以後就做起了甩手大掌柜,讓其它的鳥幫它孵化並代它將幼鳥撫養長大。它是怎樣騙過其它鳥兒們的呢?
  • 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中首次發現築巢繁殖的黑鸛幼鳥即將離巢
    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中首次發現築巢繁殖的黑鸛幼鳥即將離巢 2017-07-11 09:54:00來源:央廣網
  • 布穀鳥,真是鳥類當中的「禍害」嗎
    布穀鳥又被稱為杜鵑,主要出入於山丘叢林之中,有時候在農村,我們往往會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這時候你順著叫聲望去,運氣好的時候可能會看到一隻鳥立於樹梢,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找不到鳥的,因為杜鵑一般躲在隱蔽處,一聲一聲地唱著它那動聽的歌謠。
  • 最懶最壞最卑鄙的鳥,其巢寄生的繁殖後代行為很令人不齒(附視頻)
    在野生鳥類中,杜鵑的繁殖習性與眾不同。它自己不築果,不育雛, 而把蛋產在別種鳥的巢中,由這些鳥代孵、代育, 直至成長。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
  • 野生動物中,除了杜鵑,還有哪些是「借鳥繁殖」的?
    這裡的鳩是指的杜鵑,它將自己的蛋產到其它鳥類窩裡,讓其它鳥幫它們把自己的後代養大。我們對於杜鵑的這種行為也是很難理解,但是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當中除了杜鵑,還是有其它動物具有這樣的行為。比如家燕,家燕大家可能很熟悉,經常在居民的房子裡或者房簷下打窩。其實它們也會有在其它家燕中產卵的情況。其實家燕和杜鵑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
  • 比人類還可怕的鳥,在別人巢裡產卵,幼鳥剛出殼就殺死全部小夥伴
    布穀鳥之所以要通過巢寄生的方式來繁殖,是因為它太「懶惰」了——自己不會築巢。其他鳥兒在求偶之前就會用雜草、樹枝將巢搭建好,到了雌鳥要繁殖時就在愛巢中產蛋、孵化、餵養,這是自然界鳥類的常規操作。然而,這布穀鳥不具備築巢技能,所以也就沒地方產卵和孵卵了,只能不擇手段讓別的鳥兒替它孵卵。
  • 為什麼說布穀鳥很殘忍?
    孵化出來的布穀鳥雛鳥也狠辣異常,它會本能地把宿主的蛋或者雛鳥推出巢穴,直到巢穴裡只剩它一個,然後張著嘴巴等待宿主的餵食。不明真相的宿主就這樣幫著「仇人」撫養雛鳥,而自己這一個繁殖季節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布穀鳥學名叫大杜鵑,拉丁學名Cuculus cano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