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布穀鳥,原來是杜鵑的一種,經常把卵寄生

2020-12-05 鄉下小土著

農村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鳥類因為食物充足和環境適合越來越多。最常聽到的是「布穀鳥」,這種鳥總是神出鬼沒,總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叫聲,非常洪亮,聲音能傳很遠,也是它名字的由來。不過很少能有人見到它的真實模樣,這是一種比較膽怯的鳥,稍有人離近直接就飛走。

按照分類來說,布穀鳥的學名叫大杜鵑,屬於普通杜鵑的一個亞種,經常會出現農田和居民附近的高的樹木上。布穀鳥還有許多的別稱,人們常說的子規鳥、杜宇鳥、郭公鳥也都是指的它。布穀鳥的體型跟鴿子差不多,通體是暗灰色,翅膀是暗褐色,尾部是黑色,看起來非常好看。雌鳥和雄鳥的外形相似,但通體是灰色沾褐色的。看著不一樣,其實是同一種鳥,只是雌雄有別。

布穀鳥在農業上很有幫助,村裡的老人也會利用布穀鳥的行為習慣來預測時節。布穀鳥是主要是夏候鳥,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才會遷徙過來。當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之後,說明天氣馬上就要變暖了。俗話說「布穀鳥叫聲不斷,天氣馬上就回暖」,如果聽到布穀鳥一直在叫,說明天氣逐漸變熱,這也正好進入了小麥的成熟期。另外還有,「布穀布穀,收麥種穀」的說法。

另外布穀鳥主要以各種昆蟲為生,如松毛蟲,舞毒蛾,螞蚱,叩頭蟲等等各種昆蟲,並且食量非常大,對於消除農業害蟲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這也是是人們喜歡布穀鳥的原因。在許多地方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布穀鳥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於「布穀勸耕」了,聽到它的叫聲,仿佛在提醒人們儘快地耕種一樣。

布穀鳥一直給人們以敦厚的印象,事實上布穀是一種「巢寄生」的鳥類,人們常說的「雀佔鳩巢」也和布穀鳥相關。布穀鳥很少築巢,也不撫育後代,依賴其他的鳥來完成繁殖的任務。會趁機叼走其他鳥巢中的蛋,並且產下自己的蛋,出於育雛的本能,其他的鳥類會不辭辛勞的代為撫養。一般每年陸續能寄生10多枚的蛋,這樣其他鳥巢中繁殖孵化的成功率更高,保持種族的繁衍。

而布穀鳥蛋的孵化期很短,往往都是最先孵化出來,這時候出於本能會把其他未孵化的蛋和幼鳥推出巢外,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這時候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有趣現象,雛鳥到後來居然長得比自己的身體還大。其實布穀鳥這樣做完全是「物競天擇」的本性,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對它進行指責。

相關焦點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的叫聲到底是什麼意思?
    春末夏初,在南方農村就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四聲杜鵑「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本是杜鵑求偶的叫聲,在各地解讀不一樣。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解讀為「割麥插禾」,「咕咕咕咕」的叫聲和當地「割麥插禾」的方言的音相似,你們把它的叫聲解讀成什麼呢?
  • 為什麼說布穀鳥是一種很「殘忍」的鳥?
    布穀鳥其實是杜鵑科鳥類的一種,生物學上被稱為「大杜鵑」。由於在夏季6月份麥子成熟快要收割時,這種鳥就會發出有規律性的「布穀-布穀」嘹亮的叫聲,因而得名「布穀鳥」。    布穀鳥的體型,在所有鳥類中差不多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成年之後身長在30釐米左右,它們擁有比較發達的翅膀,雙翅的長度在20釐米上下,與我們常見的鴿子體型差不多。
  • 杜鵑鳥都是託卵寄生的?你想錯了
    一提到杜鵑鳥,大家都會想起這是一種託卵寄生的鳥。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杜鵑鳥有很多種,有的會託卵寄生,有的卻會自己築巢育雛。例如我們熟知的布穀鳥、四聲杜鵑、噪鵑、中杜鵑、小杜鵑等等都是託卵寄生的,而不會託卵寄生的有小鴉鵑、褐翅鴉鵑、綠嘴地鵑等等。
  • 村民燕子窩裡餵出只杜鵑 專家稱杜鵑習慣巢寄生
    這個燕窩位於蒲縣黑龍關西溝村郭紅龍家的大門下,郭紅龍經常不在家,前幾天回家時,房客程曉東告訴了他這稀罕事。記者今日趕到郭紅龍家時,只見這只比成年燕子身體還大的鳥被關在籠子裡。原來,前幾天,由於這隻鳥體形太大,燕窩裡裝不下掉了下來。因其還不會飛,程曉東就將其關到鳥籠裡餵養,準備等它會飛時再放歸大自然。
  • 布穀鳥真的很殘忍嗎?有何依據?
    布穀鳥是大家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鳥類之一,熟悉是因為每年的4-6月份,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能聽到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聲,陌生是因為大都人只聽過布穀鳥叫,沒有見過真正的布穀鳥。有人說:布穀鳥是一種非常殘忍的鳥。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這些事兒要發生了
    布穀鳥是農村人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鳥了,很多農村人都熟悉它的叫聲。農曆小滿節氣一過,農人便可在清晨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什麼呢?在農村,聽到布穀鳥叫,這些農事要做了布穀鳥叫,一般是快到麥秋的時節。鄉村的清晨,還很清涼,窗子裡飄來農家飯的飯香,那是柴火飯的味道。伴隨而至的,是布穀鳥的叫聲。
  • 「殘忍」的布穀鳥:借窩產子,讓別的鳥養育後代,別的鳥沒辦法嗎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布穀鳥的寄生習性,喜歡讓別的鳥也就是寄主替自己養孩子,大家一般都認為它是一種「殘忍」的鳥!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布穀鳥的世界!,翼展則在4釐米左右,是杜鵑科鳥類下的一種。因為很多布穀鳥是不會把宿主的卵全部丟掉的,往往只丟一兩顆,以防宿主發現太大異常直接棄巢,那小布穀鳥出生後和別的鳥不同怎麼辦呢?事實上我們一點都不用為它們擔心,因為杜鵑多年的寄生生活已經讓它們進化出了一種手段,首先是布穀鳥的孵化期要比其它諸如喜鵲、伯勞等雀類要短,只有10天左右;其次就是幼鳥有一種天生的排擠本能,它們一出生就會用自己的背把宿主的蛋或雛鳥全部拱出巢外,獨享寄主媽媽的愛。
  • 布穀鳥會說「鷹語」 寄生也走「技術流」
    本報訊記者佘惠敏報導:近日,《自然―生態與進化》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雌性大杜鵑(也叫布穀鳥)會模仿鷹叫來糊弄葦鶯。研究發現,雌性布穀鳥在葦鶯巢裡下蛋後會模仿鷹叫,分散葦鶯的注意力,降低它們發現寄生在巢中的布穀鳥蛋概率。
  • 大杜鵑--具有十分奇特的寄生特點
    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鳥類,俗名布穀鳥、郭公、布穀、喀咕[kā gū]。大杜鵑有巢寄生的繁殖特點。杜鵑是體長約為32釐米的中等體型鳥類。嘴有2釐米多長,呈黑褐色,口腔上皮和舌呈紅色。上體灰色,尾偏黑色,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橫斑。「棕紅色」變異型雌鳥為棕色,背部具黑色橫斑。幼鳥枕部有白色塊斑。虹膜及眼圈為黃色,嘴上為深色,嘴下為黃色,腳是黃色的。大杜鵑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
  • 你知道嗎 布穀鳥有一個悽慘的傳說 鳩佔鵲巢的成語指的就是它
    我小時候生活在河南農村,每到麥收季節,割麥、打場、耕種伴隨著炎熱還有一種鳥兒不停的鳴叫。原來,母親本是想餓死哥哥的,出發之前把分給哥哥的蓖麻種子炒熟了,炒熟後的蓖麻籽膨脹變大,這才有了弟弟和哥哥交換種子那一幕。母親聽哥哥說了緣由後又悔又恨,死後化作了一隻布穀鳥去找他的小兒子了,所以每到六七月份,她都會不停的朝著北方叫喊:我找小谷!我找小谷!晝夜不止。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是益鳥還是害鳥?為何農民說它是「無恥鳥」?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是益鳥還是害鳥?為何老農民說它是「無恥鳥」?布穀鳥作為農村很常見的一種小鳥,其在民間也有著「報喜鳥」的說法,那布穀鳥是益鳥還是害鳥呢?為什麼農民說它是「無恥鳥」呢?布穀鳥其實就是大杜鵑,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杜鵑啼血」的故事。而布穀鳥的叫聲也一樣很洪亮,每天天還沒有亮它就會一遍遍的鳴叫,催促著農民朋友要早起來幹活了。再加上其深意傳播很遠,如果山上有幾隻布穀鳥,那麼也是比較煩人的。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鳥類中殘忍的巢寄生現象,寄主與宿主之間的「鬥法」
    大杜鵑大杜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布穀鳥,布穀鳥主要因為它們的叫聲而得名,當然它們也是有名的巢寄生鳥類,在它們華麗的外邊下,卻充滿了血腥,大杜鵑繁殖期間,它們會到處尋找鳥巢,接著它們會趁著鳥巢中的親鳥外出覓食的時候偷偷把卵生在巢中,然後就可以做一個甩手掌柜了,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真正的殺戮還在後面。
  • 布穀鳥,真是鳥類當中的「禍害」嗎
    布穀鳥又被稱為杜鵑,主要出入於山丘叢林之中,有時候在農村,我們往往會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這時候你順著叫聲望去,運氣好的時候可能會看到一隻鳥立於樹梢,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找不到鳥的,因為杜鵑一般躲在隱蔽處,一聲一聲地唱著它那動聽的歌謠。
  • 春天的時候,你們那裡還能聽到杜鵑「布穀布穀」的啼鳴聲嗎?
    布穀鳥一般在杜鵑花盛開的春季活躍,因此也被叫做杜鵑鳥,在農村很多農民春耕的時候都會聽到這個聲音,似乎在催人快點播種,然而,近些年來,很多地方農民都反映說越來越少聽到杜鵑啼鳴了,「布穀布穀」的聲音正在逐漸遠去。
  • 吃掉其它鳥的卵,並讓其它鳥替自己孵卵,真實的杜鵑鳥有多自私?
    春末夏初時節,特別是在農村,總是可以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它的叫聲十分奇特,就像在說「布穀」、有時候像「早中布穀」。布穀鳥也叫杜鵑,在農村,一般認為它是提醒人們耕作的好鳥,在課堂上,它還有著另外的一個身份。
  • 布穀鳥有什麼習性?為什麼每年麥收結束它就不叫了?
    每年的春夏交季時,在田野裡我們就經常能夠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沒錯,它就是我們俗稱的布穀鳥了。在特定的時間內,我國的大多數地區的人們都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但是,你可能沒有發現,到了麥收之後,我們就很少聽到它們的叫聲了。那麼,這個時候,它們都去了哪裡呢?它們為什麼會在特定的時間出現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這種鳥類。
  • 騙別人養自己的孩子,揭秘大杜鵑的「巢寄生」
    大杜鵑,圖片來源:新浪「布穀、布穀」——這是大杜鵑,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布穀鳥的叫聲。在許多人的童年印象裡,布穀鳥應當是一種小巧可愛的鳥類,而現實中的大杜鵑,不僅體形比較大,與鴿子相仿,而且「面相」看起來很兇,隱隱透露出一種詭異。初次見到真容,還真有點「毀童年」。
  • 吃掉別人的卵,還讓其它鳥幫自己孵卵,真實的杜鵑鳥有多自私?
    春末夏初時節,特別是在農村,總是可以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它的叫聲十分奇特,就像在說「布穀」、有時候像「早中布穀」。布穀鳥也叫杜鵑,在農村,一般認為它是提醒人們耕作的好鳥,在課堂上,它還有著另外的一個身份。
  • 科學分清楚:古詩詞中布穀鳥,子規,杜宇和杜鵑鳥,不能再混淆了
    都是描寫四月穀雨前後,布穀鳥聲聲,農村農耕社會一片喜慶的氣氛。由此可見,不能說杜鵑是屬於布穀鳥,布穀鳥不是杜鵑的別稱或者說俗稱,布穀鳥只是特指這種唯一能發出「布穀」聲音的大杜鵑。同時,大杜鵑的嘴角微微有一抹紅色或者說黃褐色。這個細節非常重要,因為有幾種杜鵑都略略的帶有這樣一個特徵,比如四聲杜鵑,八聲杜鵑,噪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