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它們的主要特徵為:無維管束組織,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現象;不開花、無果實和種子。在古代中國及日本就有利用海藻作為食物的證據,古醫典包括《本草綱目》、《本草經集注》、《海藥本草》及《本草拾遺》等,都有用海藻治療各種疾病的記載。海藻其味苦鹹,其性寒潔,入肺、脾、腎經,鹹能潤下,寒能洩熱,故而能通經絡,有清溼熱、利水、散結、消腫之功效。同時海藻具有非常豐富的食物纖維,遠高於豆類、蔬菜水果類的平均含量,並且所含脂肪的比例很低,是現代都市人非常需要的綠色食品。
可食用的海藻一般生長在近海,如我國山東、浙江、福建、臺灣等地的沿海,常見的有綠藻(如海苔)、紅藻(如紫菜)、褐藻(如海帶)等。海藻的生活環境雖沒有肥沃的土壤,但卻有海洋浪花的滋養和熱烈的陽光,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讓海藻類的食物充滿了大海鮮冷的礦物味和海風清鮮的氣息,比起動物類的海鮮,有別有一番清新滋味。
海帶
海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海藻。這是一種在低溫海水中生長的大型褐藻植物,因寬大且柔韌似帶而得名。海帶有自然生長的,也有人工養殖的,色澤深褐泛著幽幽的綠,一般以曬乾為主,質量以色褐、質細且肥厚者為佳,食用上涼拌、熱炒都很美味。
海帶在民間有「長壽菜」之稱,它含有豐富的鈣元素和鐵元素,適合老人與孩子長期食用;它的含碘量很高,對於甲狀腺機能下降的患者,具有食療作用;海帶中含有甘露醇,可以預防腎功能衰竭;這種食材還具有抗輻射性,又適合長期面對電腦工作的人群。
海帶的吃法也很多,炒、燉、蒸、煮均可。涼拌海帶絲脆爽可口,是佐酒佳餚;海帶絲炒肉絲,質厚肉嫩,十分下飯;煮排骨湯時加入一些海帶,湯的味道就會變得特別鮮美;也可用大片的海帶加水熬成湯底,又香又鮮又清淡,不用加任何的調味品,已經是鮮美無比,用來做簡單的蔬菜湯,清雅又有滋味,實在是夏天不可少的好食材。
昆布
自古以來,昆布是和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實際上,「昆布」這個詞最早來源於中國,西漢之前成書的《爾雅·釋草》中將比較寬的海藻稱為「綸布」,後被稱為「昆布」,「綸」與「昆」意為大,其形如布,故名昆布。後來日本就沿用了中國古代的這個名詞,將這種海藻稱之為昆布。
昆布與海帶,外觀看起來也比較相似,它倆究竟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其實,從植物學的角度分析,昆布與海帶有著本質的區別。下面這張圖能夠形象、直觀的表示昆布與海帶的關係。通俗的說,昆布與海帶並非同一物種,而是屬於「堂兄弟」。
日本昆布種類較多,根據其出產地區的不同,可分為真昆布、利尻昆布、羅臼昆布、日高昆布等幾種。真昆布是昆布中的特級品,主產地在以函館為中心的北海道南部一帶,也稱「松前昆布」。肉質厚實、形狀較寬,風味上乘,無論浸泡還是加熱,湯汁的香味都比較穩定,能感覺到高級的甘甜和平和清澈的鮮味在口中蔓延,成品極淺色,味道甘美、高雅。
利尻昆布是在北海道利尻島附近出產的昆布。肉質紮實,味道優雅、略帶鹹味。可以萃取出顏色澄清、香氣洋溢的高湯,味道非常澄淨、清爽。
羅臼昆布是北海道羅臼出產的上等昆布,美味不輸真昆布。形狀較寬,味道醇厚,有濃鬱的鮮甜之味,因為肉質軟薄,容易使高湯產生渾濁的現象,製作高湯時需精確掌握撈出昆布的時間。
日高昆布也稱三石昆布,產自北海道日高沿岸一帶的昆布。質地柔軟,形狀細長,既可以用作燉煮材料,也可以作為家庭用高湯,用途十分廣泛。
另外,昆布有天然、養殖和促成培育等種類,每年的 7月10日至20日,開始採昆布,至9月10日完結。這期間內採收的,名「夏採」,是最佳狀態的昆布。在此前採的,名「棹前」,因還沒有生長成熟,質感比較柔軟,適合做煮物。
日本人認為,昆布高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調味方式。然而,日本料理也是極簡單又極難做的料理,「出汁」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基礎的日式高湯,就僅僅是昆布加鰹節熬製而成。日式料理的湯品、燉煮類、蒸物都往往以此為基底,一些調味醬汁中也會加入出汁,讓味道更加醇厚、豐富。
日本人吃昆布的方法也有許多,如酢昆布、昆布卷、昆布茶等等,不過,「吃昆布的最高境界,是用一個沙鍋,裝了溪水,鍋底鋪一片昆布,上面放豆腐,微火慢慢滾,昆布味進入豆腐,在一個空亭之中,慢慢品嘗,四面飄雪,來一杯清酒,禪意無限。」
日本盛行昆布與豆腐配吃,認為這是「長生不老的妙藥」。科學研究證實,日本某些高齡老人眼不花、背不駝、頭腦清晰,其原因之一是他們常以豆腐與海帶等海藻類食物合吃的結果。
紫菜
紫菜,生長於淺海的巖石之上,屬於紅藻。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說:「紫菜生南海中,附石,正青色,取而幹之,則紫色。」紫菜被人們稱為「維生素的寶庫」和海洋蔬菜」,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紫菜的蛋白質含量多達30%左右,而脂肪含量較低,最為神奇的是紫菜多糖,大約佔紫菜重量的20%至40%,具有明顯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能。
紫菜烤熟之後質地脆嫩,入口即化,特別是經過調味處理之後,添加了油脂、鹽和其他調料,就搖身變成了特別美味的「海苔」了。目前,我國生產的紫菜品種主要為條斑紫菜和壇紫菜,條斑紫菜藻體薄而柔嫩,加工成薄片後可調味即食,也可用於壽司或包飯,深受人們喜愛。壇紫菜藻體較條斑紫菜厚,一般經加工成圓餅乾紫菜,用於泡湯、烤食。
石花菜
石花菜,又名海凍菜、紅絲、鳳尾等,是紅藻的一種。石花菜主要分布於臺灣、海南及西沙群島等海域,它通體透明,猶如膠凍,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涼菜,又能製成涼粉。著名的青島海涼粉就是採用石花菜精製而成的海洋蔬菜。此菜如瓊脂一般,晶瑩剔透,加上蒜泥、醬油、香油、醋等,系清爽可口的佳餚。
裙帶菜
裙帶菜,葉綠呈羽狀裂片,葉片較海帶薄,外形像大破葵扇,也像裙帶,故取其名。裙帶菜在我國宋代的《本草》上稱菜莙薘,音變成裙帶菜。口感脆嫩爽口,富有裙帶菜特有的鮮香味道,營養豐富,又是很好的保健品,在歐美一些國家經常被稱為「海中的蔬菜」。我國遼寧的大連,山東青島、煙臺、威海等地為主要產區,浙江舟山群島亦產。
海茸
這種有「深海松茸」之稱的食材名為海茸,又名海松茸、金茸、金色海茸,因其味道之鮮美足以與松茸相比而得名。海茸屬褐藻類,是野生天然的深海植物;是深海植物中最珍貴稀有的一員。由於海茸生長的條件非常嚴苛,僅生長在未經任何汙染的深海,只產於智利和紐西蘭南海岸靠近南極的海域,而在南極半島常年被冰雪覆蓋的海域出產的南極海茸品質最高。
海茸生長周期為3年,5年以上才能剝離出海茸芯。海茸屬世界限制性的開採資源,即使是旺季,每年的生產量也才為150噸。海茸莖部(海茸尾)和根部(海茸筋)的許可開採周期分別為4年和8年,產量更少。海茸含有豐富的鈣、碘、鐵、鉀、纖維質,胡蘿蔔素,海藻膠等多種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實為時下最健康美味的營養食品。海茸可用於涼拌、爆炒、燉煮等多種烹飪方式,成菜口感鮮爽脆嫩,十分美味。
羊棲菜
羊棲菜是重要的經濟海藻,我國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帶。羊棲菜肉質豐滿多汁,經濟價值較高,可以食用、藥用和工業用,羊棲菜是人類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的寶庫,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增進大腦智力發展、消除放射性物質危害、防癌抗癌和減肥美容等功效。羊棲菜產品作為一種低脂肪、低熱量、高蛋白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天然海洋保健食品受到國外尤其是日本民眾的青睞,在日本國有200多年的食用歷史,被日本民眾譽為「長壽菜」。
每天春季是羊棲菜的成熟期,漁民們把它撈上來,放到太陽底下自然曬乾,想吃的時候哪一點出來泡發清炒就很美味了!其它民間食法亦可借鑑:遼寧省旅順一帶羊棲菜和貽貝拼煮;山東省榮成羊棲菜作餡蒸包,乳山羊棲菜煮豆腐;福建省沿海羊棲菜與魚共煮,冷卻後切塊;浙江省溫州一帶羊棲菜炒肉絲。南北風味,各具特色,胎炙人口。
海葡萄
生長在海水裡,長得卻像一串串葡萄的植物,你見過嗎?這是一種食用海藻,叫做「長莖葡萄厥藻」,原產於東南亞、日本衝繩、大洋洲熱帶及亞熱帶等海域,目前國內的煙臺、青島及海南等地已經引種成功。據介紹,海葡萄的口感像極了鮭魚卵,還散發出海味的鹹鮮芳香,頗有魚子醬的神韻,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因此被喻為植物中的「綠色魚子醬」。
海葡萄最早是在日本衝繩被發現的,日本衝繩有很多活火山及溫泉,常年水溫恆溫在20°C以上,非常適宜海葡萄的生長。從外觀看,這種植物倒真像長在海裡的微縮版葡萄,圓圓的「葡萄粒」咬在嘴裡,一粒粒迸裂開來的感覺很奇特,這種感覺與天然鹽味融合出巧妙絕佳的口感,海葡萄因而成為最有人氣的海藻類食物。
海髮菜
海髮菜又叫水晶藻。來自北美洲沿海沒有汙染的海域之中,野生天然深海植物,是海洋植物中不可多得的珍稀蔬菜。水晶藻外觀色彩碧綠,亮麗透明,口感細嫩酥脆,潤滑爽口,烹調方便,炒、湯、涼拌、煲粥、甜品皆宜。
麒麟菜
麒麟菜是一種大型的熱帶海藻,和我們常見的石花菜同科同屬,又名龍鬚菜、雞腳菜、珊瑚草。成熟的麒麟菜一般呈半透明狀略微帶一點紅色,它的體長大約10釐米,摸起來硬硬的有些扎手,拉伸的時候能感覺到很有彈性,由於它枝條的形狀長得像傳說中麒麟的角而被稱為麒麟菜。
麒麟菜只生長在沒有受到工業汙染的海水裡,在自然狀態下是附著在淺海的珊瑚礁上,退潮時露出海面。麒麟菜本身沒什麼味道,嚼起來很脆很有嚼勁,感覺有點像海蜇,又有點像海帶這個口感。《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雞腳菜、麒麟菜,皆生海邊沙地上,又名鹿角菜。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為膏,切片食。」
海木耳
海木耳又叫蒙旦海木耳,產於海洋深處,是一種野生藻類植物,顏色紅褐、黃綠或黃褐色,扁扁的,邊緣有彎曲;因為形狀像木耳,所以叫海木耳,不過厚度比木耳要薄;顏色介於海帶和海白菜中間,沒有那麼翠綠罷了。
海木耳產於海洋深處,除具有木耳所有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碘、鈣、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種胺基酸、維生素。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是抗細胞癌變的天然食品。因其生長在海底,絕無任何汙染,又因採集困難,所以非常珍貴。可用於涼拌、做湯、制餡,味道十分鮮美。
鳳尾藻
鳳尾藻是一種天然可食用綠藻,因條形似鳳凰的尾羽而得名,其還有一個稱謂叫紫晶藻,從名字便可看出,鳳尾藻有兩種顏色,一種為綠色,一種為赤褐色,無論哪種顏色,鳳尾藻的營養價值都是很高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鋅、鎂、鐵、鈣、磷、碘等… 而且它是低卡路裡,對於促進健康、預防與改善各種疾病有很大的幫助。鳳尾藻漲發後不宜久煮,否則會破壞其營養及外形,所以它更適合做涼拌沙拉和湯羹。鳳尾藻口感鮮嫩清脆,入口滑熘與海帶有些相似,但又比海帶更加爽滑,這也是其富含天然膠原蛋白的一個體現。
海白菜
學名石蓴,因為碧綠色的葉狀體大小與白菜葉近似,所以被俗稱為「海白菜」,又名海菠菜、海萵苣、海條、青苔菜等。藻體碧綠色,單獨或叢生,形體常有大小不等的孔。海味自然鮮,海白菜亦然。雖然它的質感比海帶纖薄,味道遜色於紫菜,但是作為時令小菜和簡單易得的提鮮之物還是不錯的。喜好的海白菜用開水微燙就能拌菜了,麻油和醋是遮味的好調汁。細細地將海白菜切絲,澆上適量的麻油和醋,再細切些蒜蓉和辣椒絲綴在拌好的菜頂上,色拉油烘到微翻,「刺啦啦」一聲澆在佐料上,頓時椒香四溢。
苔菜
苔菜是沿海人民常採持食用或用作飼料的藻類,可以鮮食,也可曬乾後烹食。它屬於綠藻,無根無莖無葉片,只有許多柔軟的絲狀體,纖細且長,形似絲棉。新鮮的苔條曬乾後有著海洋的腥鮮,是海邊人喜歡的食材,更是會被用做土特名產拿去贈送親朋。浙江盛產苔條,尤其是寧波舟山沿海一帶,更是以採集優質的苔條聞名。食用時可以涼拌可以熱食,更多更地道的方法,是將苔條切碎磨細,做糕餅點心時加入麵粉中,自是散發特殊的鮮香味。
苔條的香不能用清香來形容,那是一種帶著大海氣息的鮮,又有那麼一點兒微微的腥,但吃起來滿口生鮮,卻毫無腥味,甚至帶點兒如抹茶的香。苔條磨碎後色澤碧綠至深綠,星星點點在麵粉中間,看上去就覺得非常健康和有營養。在寧波菜中,有一道用苔條做的名菜:苔條拖黃魚,把苔條磨碎成細末後,與麵粉拌成麵糊,把剔淨魚骨的黃魚肉倒進麵糊裡,來回裹拖,再撈起放入油鍋中炸熟即可。吃起來苔香濃鬱,又有消炸物油膩的功效。薄薄的麵糊酥脆,黃魚軟嫩,苔條若有若無的鮮味混合其中,堪稱最細膩的佐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