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界趣聞每日為大家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點擊關注,每日免費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山區鷹隼較多,平常由於訓放、比賽迷失鴿和大量野生鳥類的繁殖,為鷹隼提供了大量的食源,家飛鴿群較少受到鷹隼攻擊。但冬季食物匱乏時期,山區鷹隼攻擊性會大大加強,尤其是剛開家幼鴿因此損失明顯加大,這是山區鴿友都深有體會的。在冬季山區如何減少剛開家幼鴿的損失?在此,共享自己的一點經驗,僅供參考,不能苟同之處,望不吝賜教!
根據以往經驗,多數幼鴿超過23天會主動跳下巢箱、下地活動,超過30天就有出鴿舍的欲望,一兩天後,就可向鴿棚上、矮牆上試飛。剛學飛的幼鴿非常愛飛,常在鴿舍周圍做短距離飛翔,同時也會逐漸熟悉鴿棚周圍的環境,而這時也是雀鷹和紅隼最愛攻擊的階段。幼鴿長到36、37天,會主動高飛,會在天空久久盤旋。但此時的幼鴿翅膀軟弱無力,且喜歡高飛,飛行技巧較差,極易成為遊隼和獵隼的攻擊目標,尤其是在山區的冬季,給鴿友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和遺憾。
我的做法是,天氣好的中午將幼鴿放出舍外活動,曬曬太陽、練練翅膀,在現場觀察,防止雀鷹和紅隼的地面突襲,下樓時將幼鴿收歸棚裡。這樣等幼鴿逐漸熟悉鴿舍周圍環境,並敢於開翅上天試飛時,就將幼鴿完全關棚飼養,待半個月左右在中午賽鴿家飛完畢後開棚放飛,現場觀察兩三天,沒有異常,以後就可以與賽鴿一起家飛活動。如果兩三天之內,幼鴿還跟不上鴿群,或者飛行無力,或者沒有規律,再閉棚關養三四天。整個關棚期間注意飼料搭配,千萬別讓它「發福」,否則會適得其反。通過這個過程,幼鴿從飛行力量、飛行技巧掌握各方面會迅速成熟,降低了被鷹隼捕獲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