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英語學習者,學了多年的英語,卻不會開口說話,更談不上自如交流,歸其主要原因,就是英語思維的問題。
我們大多數同學存在這樣一個錯誤:在交流的時候,想一句漢語,然後翻譯成英語,然後才能交流。本來英語的語速就是漢語的2~3倍,中國人說英語老是覺得跟不上,如果再把漢語放在你和英語之間,那就更不會說了。聽一句英語,總想翻譯成漢語才能明白,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這是在用漢語思考問題。
那麼如何用英語思考問題呢?先舉一個單詞的例子,曾經有一個單詞記憶法是這樣的:pest=拍死它=害蟲。
這樣記單詞會有什麼結果呢?你看到或聽到pest以後,先要轉化成「拍死它」,然後再變成漢語「害蟲」,然後才能知道「害蟲」是什麼,經過了三次轉化,而美國人會直接理解pest。這就是增加思維和英語之間的中間環節的壞處。也就是說,要想學好英語,必須除掉漢語這個中間環節。
那麼思維是什麼呢?人是通過圖像來思考的,也就是說,腦子裡沒有文字,只有心理圖像。比如,當你想吃蘋果的時候,你腦子裡浮現的是「蘋果」這兩個字,還是一副蘋果圖畫呢?很顯然,腦子裡是不會出現文字的。思維是不會說話的,嬰兒都有思維。當他想吃的時候,他不會說,但是他腦子裡已經有這個圖像了。慢慢地,當他聽到多次「蘋果」的發音,每次都和他的這個心理圖像相吻合,於是,他就把這個聲音和這個思維對等了。而美國小孩會把apple和那個圖像對等是一樣的。
當你直接把心理圖像和英語對應起來的時候,那就是英語思維了。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你想買一本書,你腦子裡呈現的是書店裡買書的場景,那麼就直接表達 I want buy a book .有的同學會說這個句子語法不對,沒錯,但是很多外國人說話都是這樣,他們才不會管什麼第三人稱單數,什麼時態,什麼不定式,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說話,表達清楚就可以了。當然,只要我們學習過英語,我們會很自然的說出:I want to buy a book.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你的語感,就是你的肌肉記住了。你的嘴巴會自動選擇最正確的說法。當英語思維碰上英語肌肉,這才是真正的英語學習之道。用腦子裡的情境和英語讀音對等,這樣就是會用英語思維了。
相信大家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法,輕鬆搞定英語學習。更多學習資料,歡迎關注,人生底色看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