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2021-01-09 潮觀大自然

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古時候有一個人,他被人們尊稱為「聖人」,與孔子孔聖人齊名,是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個能與孔子一起被稱為「聖人」的人,且沒有之一!這個人就是明代大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人稱「心學大師」的王陽明!

王陽明對修心治心十分有研究,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心」,他就曾告知人們「心軟之人多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為人處世需對這3件事心狠,往後餘生才能越來越有福。

一、對欲望心狠

與其說對欲望心狠,倒不如說是自己心狠。因為人活到五十歲了,就算再怎麼健康,肯定也不如一些年輕人們了,精氣神也遠不如20歲的小夥子,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欲望心狠。

不論是對金錢的欲望還是對口腹之慾,都應該有所克制,少在外奔波,要知道這時候的身體已經不再年輕,而你追尋了半輩子的金錢和名利能得到的已經得到了,所以要對它們都心狠一點,不要再將全副身心都放在那上面了,身體才是第一位的,沒了好身體一切都「免談」。

人到中年的我們,人生的沉澱和閱歷,是年輕人所沒有的獨特魅力,沒必要再拿身體去和年輕人拼。

所以,人到五十,要學會對自己的欲望狠一點,更加重視一下自己的身體吧,對自己好一點,往後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幸福!

二、對兒女心狠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誡天下父母,子女們自有他們的福氣,人生的路該怎麼樣還是靠他們自己去走。父母只能因勢利導,不能強逼或放任不管,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兒孫的福氣,長輩不必為他們過於操勞擔憂,如果有福的話,什麼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

人到五十,兒女應該也長大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們心狠一點,放手他們出去獨當一面了。

不要再過多地去幹涉兒女的生活,畢竟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彼此的生活方式和接觸人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強行介入,彼此都不舒服, 既然如此,還不如多給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間。

也許你對兒女心狠一點了,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都是他們成長路上必經的考驗,畢竟也是成年人了並沒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三、對「假」關係心狠

人到中年,就別像個未經世事的小孩那樣天真了,有些人有些關係就是走著走著就疏遠了,這是人之常情,若是兩個人之間沒有「利益」做紐帶,那人家要走你也留不住。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既然是經歷了半輩子風雨洗禮的人,該在身邊的人,早就應該珍惜了,在經歷了各種風雨的考驗之後,能留下來的,都已經成功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剩下的也沒有必要再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種「假模假式」的關係,而更應該關心身邊的「真朋友」。

所以,我們不妨對不冷不熱,「假」關係心狠一些,不必擔心傷感情,真正的感情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如果你想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推薦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

點擊上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人到四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人這一生會遇到非常多的煩心事,就像牛毛那樣多,但其實更多的煩心事就是跟隨自己的內心而生的,要是內心煩躁的話,看到什麼事物都會感到煩惱。明代思想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什麼會這麼說?其實心軟並沒有過錯,這是人的悲憫慈愛之心。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3件事「心狠」
    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何這樣說?實際上心軟是人之常情,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多數人也都是生性善良的,懷有憐憫慈善之心。現實生活中,心軟的人也比一般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痛苦。事事心軟便會失去自己的原則,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回報,還會讓自己受欺負,窮苦一生。
  • 心軟之人即無福,做好這三件事,福氣自然來敲門,建議大家看一看
    可是有時候也會碰到自個投入了精力,卻發覺另一方不那麼領情,甚至於反過來指責自個,這就是心太軟的人。心軟的人通常因為狠不下心,做什麼事情都先想著他人,進而讓自個過得很委屈。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一個人實際上是由於自個相對於原則和底線的不堅定,才會心太軟。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喪失方向,沒有目標,也很容易被騙,喪失他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 人到五十,還一事無成,也許是敗在這幾件事上
    古話說:「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一個人到了五十歲,人生大局,基本上就確定了。按照人生百年的說法,也就真的過半了,開始了人生的下半場。雖然,五十歲之後崛起的人,不在少數,但是要東山再起,難度更大了,機遇也少了。五十歲的人,往往有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努力了,但效果不理想。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每一段生命都有它該走的路,以及不能做的事。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對萬事萬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年齡段所背負的使命也會因此而大不同相同。人的生命中,有機會建功立業的時間是有限的。
  • 王陽明為什麼用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原因在這件事上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生命的價值,人活著要順其自然,不要受任何外界環境的影響。少年時代的王陽明,耳濡目染的是經書、科考和功名。讀書而金榜題名,是晉升的黃金之路,也是成為封建貴族的進入權力中心的唯一道路。其實生活通常都很簡單,只是人們用自己的心讓它變得撲朔迷離。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響而痛苦抉擇,變會懂得生命簡單的快樂。人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機會和時間進行抉擇,你只需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隨性生活便好。王陽明提出過一個「俟命」的生死態度,「俟命」就是認命。
  • 人到五十,越活越累,如何調節?這3件事看開了,無需羨慕別人
    古代有「五十知天命」之說,將人生分為兩個階段,前世後世,人到五十,不論前世貧富貴賤。人生在世要坦率,但至少不要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有些事情寧可不去冒險,也不要落得太晚。俗語說:「福無雙至,禍無雙至」,「福無雙至」只剩下「氣無雙至」了,後半生想活得自在,這三件事看起來都很幸福:第一,不因別人的指責而氣憤人到五十,人生走到半坡,看過太多人情冷暖,陰奉陽違的事情,早已習以為常,沒有什麼事情值得自己與紅臉爭辯,比真情更惹人嫌;第二,人到中年,要輕鬆自在,不煩耳邊煩瑣的事,喝口熱茶。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叫鬼谷子的大神,他的徒弟各個出將入相,在他眼中江山便是一局棋,數千年很多人都自稱為是他的徒弟。鬼谷子以後,在明代又出了一名叫王陽明的大神,這兩個人一個是避世大神,一個是哲學大家,他們的觀念和著作都影響到著成千上萬後人之人,備受青睞。
  • 王陽明:人生若想成大事,需破除3大「心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因此相信不少人應該都曾經有過雄心壯志,想要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成就,但實際上能夠實現的人,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國明代曾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他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陽明心學」的締造者,他就是王陽明。他將心學思想進一步發展,並發揚光大,傳播到東亞眾多國家,對無數名人產生了重要影響。王陽明的前半生並不順利,甚至是坎坷無比。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往往會有這三個特徵,有一個就要遠離
    我們在生活中會接觸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輕輕地來輕輕地走,但是有的人會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影響。你可能會遇到真心相待的朋友,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雖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中寫道:「心術不正之人,往往相由心生,一眼就能識破。」
  • 心若不動,萬事從容!王陽明的「心學」四大智慧,做到一點就夠了
    心若不動,萬事從容!王陽明的「心學」四大智慧,做到一點就夠了距今已有將近500年的王陽明心學,對於現代人的生活到底還有什麼意義?誠然,時代在變遷,但外在環境再怎麼變化,人心卻並沒有兩樣。看透和超越外在環境,從內心尋求強大的力量之源,這正是王陽明心學對於今天的最大價值。比如,下面這直指當下之大病的四大人生智慧。
  • 王陽明告誡後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王陽明告誡後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憲宗成化年間,出生於浙江餘姚。陽明先生終年57歲,「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一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溝通心得的時,感觸良多。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
  • 佛說:再大的福報,也經不起這三件事的消耗,能不犯,是多福之人
    人生在世,誰都想做一個有「福」之人。中國人最看重「福氣」這件事。有福之人,一生都心想事遂,事業家庭、財富健康什麼都不缺少,仿佛是上天眷顧的幸運兒;而無福之人,一生不順心,做什麼事好象都會失敗,更會婚姻家庭不順,多病多災等等。我想有很多朋友,會開始學佛,就是因為人生中的煩惱太多,想尋求一方心靈的淨土和解脫的方法。
  • 王陽明忠告:人過40難成事?或許是步驟沒搞明白,深思熟慮排首位
    王陽明在一生中說過很多給人啟示和引人深思的話,其中有這麼一句廣受流傳:「四十多餘,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其實是在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如果還跟那些年輕人一樣有很多的欲望,那麼這個人將面臨一個很難解決的處境,未來之路將會坎坷難測。如果到了五十歲還依舊十分多情,很容易就收到情緒幹擾,那他一個人就會把整個家庭搞得雞犬不寧。
  • 王陽明:人到中年,要懂得「狡兔三窟」,凡事給自己「留一手」
    這是源自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中記載的一個故事,王陽明曾被人陷害貶斥,後因頓悟「心學」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兔子尚且知道狡兔三窟,多為自己準備幾個藏身之處,那我們卻不知道給自己「留一手」。人到中年,躲避災禍的最好方法就是凡事給自己「留一手」,有些事情不能夠全盤託出,否則晚年必然會惹禍上身、餘生容易命苦。
  • 鬼谷子:心軟之人大多是無福之人,牢記這3句話,福氣自然來
    鬼谷子曾經對弟子說過,做人不要心太軟,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容易吃虧受騙。鬼谷子提出了3句智慧箴言,牢記掌握,福氣自然就多了。1.做人要有分寸心軟之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妥協和退讓,一味地寬容別人的過錯,這樣是不會獲得別人的感激,還會讓別人得寸進尺,失去做人的底線。分寸就是掌握做事情的技巧,懂得拒絕。
  • 人生在世難免被人暗算詆毀,王陽明寫出的一句話化解你的心結!
    王陽明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平定了寧王之亂,而是開創了心學,王陽明的心學是來自於孟子的性善學說,和陸九淵的「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理論,前面2個並沒有將其系統化,而王陽明將心學發揚光大,讓他與孔孟、朱熹相提並論。
  • 王陽明: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能做到這3點,你達到了嗎
    大多數人是這樣的,至少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誰都會彷徨。連心學宗師王陽明都不例外,他一生太不如意:被貶、被誣、大獄、廷杖,而他卻能立地成聖人,成為五百年第一人。因為他留下了一句話,給所有迷茫的年輕人:人生所有問題,都源於你的內心。1.欲修身,先養心《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內心的神奇智慧》一書中提到,一切幸福和痛苦的來源,都是心。欲修身,先養心。
  • 王陽明:相由心生,臉上有這3種怪相的人,要多加小心!
    我們都是生活在宇宙中的微小塵埃,短短幾十載,見過的人發生的事,都是我們人生線上的一個記憶點,它們特殊化我們的生活,在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帶來悲痛。就這樣,我們的人生在跟各色的人相處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我們如何能夠避免,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麻煩的人呢?作為中國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就關於一個人如何「修身、修心」,展開了他的生活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