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古時候有一個人,他被人們尊稱為「聖人」,與孔子孔聖人齊名,是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個能與孔子一起被稱為「聖人」的人,且沒有之一!這個人就是明代大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人稱「心學大師」的王陽明!
王陽明對修心治心十分有研究,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心」,他就曾告知人們「心軟之人多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為人處世需對這3件事心狠,往後餘生才能越來越有福。
一、對欲望心狠
與其說對欲望心狠,倒不如說是自己心狠。因為人活到五十歲了,就算再怎麼健康,肯定也不如一些年輕人們了,精氣神也遠不如20歲的小夥子,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欲望心狠。
不論是對金錢的欲望還是對口腹之慾,都應該有所克制,少在外奔波,要知道這時候的身體已經不再年輕,而你追尋了半輩子的金錢和名利能得到的已經得到了,所以要對它們都心狠一點,不要再將全副身心都放在那上面了,身體才是第一位的,沒了好身體一切都「免談」。
人到中年的我們,人生的沉澱和閱歷,是年輕人所沒有的獨特魅力,沒必要再拿身體去和年輕人拼。
所以,人到五十,要學會對自己的欲望狠一點,更加重視一下自己的身體吧,對自己好一點,往後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幸福!
二、對兒女心狠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誡天下父母,子女們自有他們的福氣,人生的路該怎麼樣還是靠他們自己去走。父母只能因勢利導,不能強逼或放任不管,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兒孫的福氣,長輩不必為他們過於操勞擔憂,如果有福的話,什麼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
人到五十,兒女應該也長大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們心狠一點,放手他們出去獨當一面了。
不要再過多地去幹涉兒女的生活,畢竟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彼此的生活方式和接觸人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強行介入,彼此都不舒服, 既然如此,還不如多給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間。
也許你對兒女心狠一點了,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都是他們成長路上必經的考驗,畢竟也是成年人了並沒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三、對「假」關係心狠
人到中年,就別像個未經世事的小孩那樣天真了,有些人有些關係就是走著走著就疏遠了,這是人之常情,若是兩個人之間沒有「利益」做紐帶,那人家要走你也留不住。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既然是經歷了半輩子風雨洗禮的人,該在身邊的人,早就應該珍惜了,在經歷了各種風雨的考驗之後,能留下來的,都已經成功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剩下的也沒有必要再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種「假模假式」的關係,而更應該關心身邊的「真朋友」。
所以,我們不妨對不冷不熱,「假」關係心狠一些,不必擔心傷感情,真正的感情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如果你想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推薦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
點擊上方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