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坎坷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國藩,稻盛和夫,梁啓超等人,都是通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斷激勵自己,最終超越了客觀上的困難條件,實現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慢慢強大起來。
生活當中不缺這樣一類人,他們非常好講話,相對於他人的請求往往是有求必應,因為擔憂他人難過,因此 說不出拒絕別人的話,本來自個很為難卻也不講什麼,自個默默地承擔。可是有時候也會碰到自個投入了精力,卻發覺另一方不那麼領情,甚至於反過來指責自個,這就是心太軟的人。心軟的人通常因為狠不下心,做什麼事情都先想著他人,進而讓自個過得很委屈。
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一個人實際上是由於自個相對於原則和底線的不堅定,才會心太軟。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喪失方向,沒有目標,也很容易被騙,喪失他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因而,心軟之人做到這三件事,好運也會不請自來。
一、有分寸
《菜根譚》上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花要看半開的時候,酒喝到稍有醉意時即可,講的便是為人處世最難的一種有分寸。分寸是個沒有標準的東西,因為對每一個人而言,他能夠接受的標準都不太一樣,有自個的分寸感的人,是不允許他人接觸自個的底線的,基本上不會為了他人損壞自個的底線。可是心太軟的人就不同了,他們的分寸感會因為另一方的貪得無厭,一退再退,最終吃了虧的往往是心軟的一方。
王陽明曾說「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意思是尊重一個人無需太過於的卑微,太過卑微就喪失了自個的傲氣,容忍一個人也不能一味地忍讓,要不然自個便會走投無路。心軟之人最先要在自個的心理構建一個不管是誰都不能接觸的底線,而且堅守住它,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有哪些東西是不能越過這條線的,一旦有人越線,就直截了當的拒絕。
二、學會變通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自身的能力也不差,可是因為自個心太軟,人又太過於老實,不清楚變通,因此 隨處碰壁。因此 ,做人一定要懂得「外圓內方」。做人要有自個心中的準則和標準,可是對事情要學著靈活處理,不要太過於死板,完全按著自個的準則行事,必定會隨處碰壁。相對於不想做的事,也不想直接拒絕,可以學著婉轉一點,不要讓他人抓到自個「心軟」的弱點,並利用這一點來「威脅」自個。
三、學會狠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在意他人的感受,卻忘記了自個的原則。到頭來卻換得了他人的貪得無厭。因此 ,唯有從一開始就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才可以獲得他人長久的尊重。你務必學著狠心,主動拒絕別人,從能讓自個過得好。實際上太多的人在生活中都不懂的回絕,他人說了一句想要你幫忙,你或許不願答應,可是忍不住他人的死纏爛打,最終還是答應了,那所有的勞累都要自個承擔,學會拒絕他人才可以過的更有福氣。狠心一點,不要猶豫不決,在你猶豫的時候就會錯過最好的回絕時機。
因此 ,一個人假如過度心軟的話,對自個的人生是十分不利的,總是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非常容易被他人利用這一點,非常容易付出更多卻無法得到回報,做事優柔寡斷,非常容易妥協,這些都是心軟的壞處。因此 ,非常容易心軟的人要好好想一想上面的話,改變自己,相信你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他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誰能保證自己能堅守初心呢?
在這個物質至上、利益為先、價值追求和內心信仰極度稀缺的時代,就更是如此。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想要讀王陽明的,筆者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
怪不得有讀者說:即便已經看了5遍以上的《傳習錄》,但每讀一次,都能感受到心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受益無窮。隨便摘取片段,便能領略到心學思想的偉大。
另外一本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可以說是王陽明的人物傳記,讓你了解到他的一生,有輝煌有坎坷,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78.8元,也就是一頓快餐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