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他驚豔了世人的名畫
壁畫《最後的晚餐》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該畫題材取自聖經故事,尺寸是421cm X 903cm,。這幅在格雷契修道院食堂牆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於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一,由於它的問世而使達文西名揚世界。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同時引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評價。我們根據瓦薩裡的記載,可以確定,畫中人為佛羅倫斯銀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貢多的妻子麗莎。她出生於1479年,達·文西為她畫像時間是1503年,正是麗莎24歲的時候。畫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稱之為「神秘的微笑」。
繪畫的優略首在傳神,如果仔細觀察,達文西的聖安娜與聖母子,三個人的眼神是各不相同,這種細緻的刻畫,將這一幅與其他家庭場景區分開來,看到他的人會第一時間感到它的與眾不同,亦是不可言喻的神聖和光輝充滿畫面。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在米蘭最早創作的作品。畫面中有機聯繫的人群形成了三角形的構造。銳角斷石的巖石群中,生長著各種植物,顯示了與社會上嬌慣壞了的同時代畫家們的自然表現本質上的不同。神秘的深遂與嚴肅的靜謐支配了畫面。畫家在這裡依據精密的明暗表現,顯示了搖曳的光與空氣,使畫面形成了全新的一致。在這件作品中,畫家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利用了油畫的技法的特性,實現了出色的綜合的自然表現。
據說油畫《哺乳聖母》是繼《班瓦聖母》之後達·文西在米蘭創作的又一幅聖母題材的油畫作品。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一直為米蘭的利塔家族所收藏。這幅油畫描繪了作為女性的理想形象充滿母愛的聖母,給人以非常穩重的感覺。這一幅聖母像系蛋膠畫法(即丹配拉),完成於1490年,尺寸41.9×33釐米,現藏於蘇聯艾爾米塔日博物館。
《抱銀鼠的女子》是達·文西傑出的肖像畫作品,體現了深厚的寫實功力。這幅精美的肖像畫,畫面人物氣質高貴沉靜,女郎懷抱的白貂毛色光潤,栩栩如生,充滿朝氣,充分體現了達·文西高超的繪畫技巧,而形態逼真的白貂使畫面生動了起來。
《麗達與天鵝》題材取自於希臘的神話故事,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被兄弟希波科翁驅逐出國,在外長期流離後,他到了希臘中部的埃託利亞,埃託利亞的國王特斯提奧斯慧眼識英雄,不但收留了廷達瑞俄斯,並且把女兒——全希臘有名的美人兒麗達嫁給了他。麗達實乃海仙女,廷達瑞俄斯娶了麗達之後,竟然得意忘形,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於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報復。
《基督受洗》是一個基督教傳統繪畫題材,達·文西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兒童頭部的捲髮、身上的衣褶以及他與據說也是他畫的後面的自然背景之間的和諧關係,給人以極其真實可信的感受。儘管是初露頭角,但可以看出達·文西在人體結構與自然形象方面的深入探究,已經優於他的老師。
《安吉裡之戰》是萊昂納多·達·文西最大最重要的作品,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作,取材於15世紀佛羅倫斯和米蘭之間的戰爭,是達·文西少有的關於軍事題材的美術作品。它描繪了戰爭的心臟部分,展示了人與戰馬的軀體痛苦、恐怖的糾纏,透露出達文西對人性暴力的看法。
《聖施洗約翰》畫作取材於聖經中的人物,布道者約翰奉上帝之命,將為耶穌受洗,當他舀起約旦河的聖水為耶穌受洗時,天空突然豁然開朗,有一鴿子形狀的聖靈顯現在被啟開的天空中。從此約翰緊隨耶穌布道,得名「施洗約翰」。
《天使報喜》又名《聖母領報》是一幅畫在木板上的油畫,《天使報喜》屬於達·文西早期的傑作之一,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齊博物館。描寫的是《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節馬利亞受聖靈感動的故事。
《維特魯威人比例研究》是許多人熟悉的一幅畫:這就是名畫《維特魯威人》(HomoVitruvianus),出自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達文西之手,畫名是根據古羅馬傑出的建築家維特魯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該建築家在他的著作《建築十書》中曾盛讚人體比例和黃金分割。
神秘預言
在達·文西的一些畫作中,似乎也隱藏著一些神秘的預言。在他的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中,就曾預言4006年11月1日將會是世界末日,達·文西認為,在那一天,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將毀於一旦。
梵蒂岡研究人員薩賓娜·斯福爾扎·加裡特茲亞指出,有關達·文西「世界末日預言」的線索來源於他的畫作《最後的晚餐》。這幅畫中間有一個半月形的窗戶,或稱弦月窗,包含著一個「數學的和佔星術的」謎。多年來,她一直在試圖解開這個謎...
薩賓娜聲稱,達·文西預言,自4006年3月21日起全世界將遭遇一場罕見洪災,同年11月1日,世界將滅亡。達·文西認為,世界的滅亡標誌著「人類的新開始」。薩賓娜說:「確實存在達·文西密碼,但絕對不是作家丹·布朗在暢銷書《達·文西密碼》中寫的那樣。」
《最後的晚餐》是畫於米蘭·聖瑪利亞德(300296,股吧)爾格契修道院餐廳牆上的一幅壁畫,是鑲嵌在西方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據記載,該畫整體的大小有420釐米×910釐米,是達·文西取材自《聖經·馬太福音》而創作的最著名的一幅作品,也是最具有歷史價值的傑作。
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端坐在長方形餐桌的正中央,左右分別圍繞著六個門徒,耶穌以一種悲痛的姿勢將兩手平攤在桌面上,神情悲涼而又鎮定。與之截然相反的是,畫中的十二個門徒卻神態各異,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表情、手勢,並流露出了難以掩飾的驚慌、質疑和憤怒等情緒。坐在耶穌右側(即畫面正左邊第四位)的叛徒猶大身體後傾,一手抓住桌上的錢袋(裝有出賣耶穌的三十塊銀幣酬勞的錢袋),臉部顯得極其陰暗。這種騷動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波浪,越靠近耶穌的門徒,其神態動作起伏越大。
整幅畫就像一幕被定格的電影,呈現出十二個門徒不同的心理狀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窗外明亮的天空,一片明媚、祥和、湛藍,仿佛就是一道聖潔的光環。或許,達·文西正是想通過背後這種明亮的天空襯託出耶穌的光明磊落。
梵蒂岡的研究人員對外界披露,他們在《最後的晚餐》中發現了隱藏著的「達·文西預言」:人類將於4006年毀滅於一場全球大洪水。作出這個判斷的是梵蒂岡研究人員薩賓娜·斯福爾扎·加裡特茲亞。加裡特茲亞在美國洛杉磯大學工作時就曾對達·文西的手稿做過深入研究。她指出,這個4006年世界末日的預言就隱藏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背後那扇窗戶上。加裡特茲亞認為,在那扇明亮的半月形窗戶裡面隱藏著一個關於「數學和佔星術」的謎團,也包括黃道12宮星座。
加裡特茲亞還指出,這個謎團是由12宮星座和代表一天24小時的24個拉丁字母設計而成,只要破解了這個謎團,就能破解達·文西的末日預言。加裡特茲亞還明確指出,《最後的晚餐》中預言的全球大洪水將發生在4006年3月21日,同年11月1日,人類將遭遇「最後的晚餐」,即世界末日。
加裡特茲亞認為,達·文西的這個預言肯定是存在的,但並不像《達·文西密碼》那本暢銷書中描述的那樣。加裡特茲亞說:「達·文西不只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預言家,他之所以要把人類末日預言隱藏在《最後的晚餐》中,是因為他認為人類在遭受這次毀滅性災難的同時,也是一個『新人類』的開始。」
關於這個預言,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4006年毀滅人類的全球大洪水將發生在一個星期五,即傳說中的黑色星期五。這個說法的起源相當複雜,首先得從黑色星期五的命名開始。在古羅馬時期,星期五被稱為愛神維納斯之日。或許是繼承了古羅馬的傳統,在北歐的神話中,一個星期中的第五天被認為是美與愛之神的日子(Freya’s day)。
有一次12位神在星期五這天聚會,未被邀請的第13位神即邪惡的火神突然闖入聚會,惱羞成怒之下殺死了和平之神。和平之神的母親愛之神悲痛欲絕,從此北歐的星期五籠罩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
(來源: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