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見的角落裡,日常出行所依賴的網際網路地圖,正孜孜不倦地收集物理空間的數據。毋庸置疑,數據是地圖最核心的資產。近幾年來,擁有數據的傳統地圖廠商被網際網路巨頭們不斷瓜分:百度收購長地萬方;阿里投資易圖通,收購高德;騰訊收購科菱航睿,入股四維圖新(002405);小米子公司入股凱立德……
根據易觀的數據,2016年第2季度中國手機地圖APP全網絕對滲透率中,百度地圖以21.4%佔據首位,高德地圖、中國移動推出的「和地圖」分別以10.5%和1.7%佔據第二、三名。
作為網際網路地圖市場對峙的兩大巨頭,百度和高德關於「第一」的位置一直爭執不休。傳統地圖廠商出身的高德多年來深耕底層市場,強於數據,更多具有平臺優勢的百度地圖也正在努力補齊數據短板。日前,結合雲南香格裡拉高度多樣性的地貌特徵,百度地圖首次對外展示了「多棲組合」採集模式以及相配套的內業數據製作模式。
補齊數據短板
自2013年收購長地萬方,百度地圖正式發力於自己的數據。據了解,目前百度地圖已實現底層數據完全自採,覆蓋所有城市,採集道路總裡程670萬公裡、擁有4500萬個POI(信息點),採集全景照片達7億多張。
坐在全景採集車上,記者看到,採集員羅振昌一邊開車一邊通過語音交互方式發出「大門」等標識指令,車頂的三個攝像頭每隔8米採集一次數據。據他介紹,目前北京、上海、順德三個基地共一百多輛車一起採集。
百度地圖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劉玉亭介紹,作為數據採集的主力軍,百度地圖全景採集車以250輛的規模位居行業首位,承擔著全國的基礎道路信息、全景和高精度地圖數據的採集任務;在汽車不適合進入的小巷、胡同、綠道等狹窄路段,使用電動自行車、步行+全景採集背包進行採集;對於導航痛點室內,採集員通過專門的採集背包可在行進過程中生成室內3D模型和平面圖;另外加上無人機,五大設備形成的「多棲部隊」組合,大大增強了數據採集效率。
外採團隊將數據採集完成以後,會以數據壓縮包的形式傳給內業工作人員。倚賴於深度學習技術,採集設備能夠自動識別道路特徵、提取建築輪廓並繪製形狀、識別道路圖形標牌、電子眼、警示牌,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則能夠精準識別店鋪名稱、門牌號、停車場標識、甚至營業時間。而內業工作人員只需校驗結果,對不準確的部分進行更正。
據百度地圖佛山分公司總經理吳泳介紹,在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持下,人工處理在百度地圖的數據加工中只佔不到20%,自動化程度達80%以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整體數據生產效率相較以往提升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