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音樂活動更適合幼兒

2020-12-05 人民網教育

  音樂的潛能是每個正常兒童都具有的,在幼兒教育中,我們需要發現幼兒的音樂潛能並開發出來。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音樂適合幼兒呢?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幼兒理解和表達音樂呢?

  模仿與創造相結合的音樂活動

  幼兒天性喜歡玩耍,熱衷於遊戲,對新事物的模仿能力強。因此對於新入園的幼兒來說,模仿和創造相結合的活動是最適合的音樂活動。

  幼兒從小就知道拍手、跺腳、拍打桌子,弄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教師可以把幼兒製造聲音的這種原始動力引向更多的音樂活動,讓幼兒了解、配合樂曲的速度和強弱的變化,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節奏感。向幼兒示範各種節拍以及音的強弱可用拍手的形式進行,幼兒會興致勃勃地觀看且模仿得有模有樣。帶領孩子們打節奏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隨時更換節奏,同時更換部位拍打,如拍肩、拍兩臂、拍桌子等,幫助幼兒了解節奏快慢及強弱的關係,增強幼兒的手腦協調能力。《小腳踏踏》是一首融入情節的歌曲,為了讓幼兒感受樂句的停頓,每唱一句,教師都引導幼兒做一個動作。聽著自己的小腳踏在地板上的聲音,幼兒充分感受到了音樂節奏帶來的樂趣。

  小班幼兒雖感受不到複雜的音樂變化,但能感受音的高低、快慢的變化。因此,在幼兒掌握基本節奏的基礎上加上打擊樂,運用不同的打擊樂器結合音樂欣賞來進行音樂活動不僅能喚起幼兒對音樂的熱愛,還能讓幼兒體會歡快活潑的情緒,激發幼兒聆聽音樂的熱情。如《盆碗碟杯在唱歌》旋律輕快、節奏鮮明,教師可讓幼兒邊唱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同時鼓勵幼兒大膽仿編歌詞,這樣可以使幼兒更加投入活動並享受樂曲帶來的愉悅,加深幼兒對樂曲旋律、節奏、音高的理解。

  存在情景的音樂活動

  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及認知結構的音樂能幫助幼兒最有效地理解音樂,存在情景的音樂能營造一種氛圍,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某些知識。如教師教唱《笑嘻嘻》、《你好歌》等可以幫助幼兒了解小夥伴、增進友情。欣賞歌曲《一隻蛤蟆一張嘴》時,教師讓幼兒分組戴頭飾扮蛤蟆、池塘,進行表演。幼兒在歌聲中不僅理解了蛤蟆的外形特徵,同時還理解了數字的增減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在欣賞音樂時,教師最好重複播放曲子,不要隨心所欲地更換,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加深印象,用音樂訓練來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

  除了有旋律的音樂外,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和幼兒身邊的聲音也是教師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好素材。把自然界的聲音搜集起來放給幼兒聽,可讓他們感受聲音的優美;發生在幼兒身邊的聲音,如喝水聲、敲門聲、汽車喇叭聲等則是幼兒很容易識別的聲音,利用這些聲音素材可激發幼兒對聲音的熱情,從而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關注周圍的世界。

  與繪畫相結合的音樂活動

  放一段音樂讓幼兒仔細傾聽,刺激他們的聽覺系統,並讓幼兒展開想像,運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他們聽音樂的感受。這種方式會極大地培養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對小班幼兒來說,可以在雨聲、流水聲、氣泡裂開聲等熟悉的聲音的伴隨下手拿畫筆邊聽邊畫,還可以在一些簡單小歌曲如《玩手絹》的陪伴下給紙上的畫面塗顏色。對於中大班的幼兒,可以逐漸增加難度,邊聽音樂邊作畫。如教師讓大班幼兒邊聽《慶祝六一》的音樂邊畫「六一」節的熱鬧場面。在無需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孩子們把優美的音樂和有趣的情節有機結合起來,畫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繪畫作品。

相關焦點

  • 德培DAP|2歲的幼兒適合組織哪些音樂活動?
    隨著幼兒的不斷成長,他們對周圍的世界越來越有興趣,幼兒喜歡做律動、聆聽、創造、歌唱和演奏樂器。通過選擇適宜的活動,教師的指導不僅能傳遞給幼兒快樂和音樂活動的樂趣,還可以教給幼兒技能和能力。教師要讓音樂成為教育環境中自然、經常存在的一部分,這樣幼兒對音樂就會更感興趣,喜歡聽多種風格的音樂。2歲幼兒的音樂特點l 喜歡聽某種聲音,例如舌頭捲動的聲音,並願意模仿。l 通過發出適當的聲音回答例如「牛怎麼叫?」之類的問題。l 能夠按要求指出或雙手放在相應的身體部位。
  •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
    對幼兒進行教育,特別是進行創造性的培養,是當前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音樂教育是一種融音樂、舞蹈、語言為一體的全體藝術,運用音樂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一個途徑。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學習歌曲、名曲欣賞、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被禁錮成一個死板的模式,總是幼兒圍著教師轉。雖然目前在音樂教材、教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音樂教育片面重視技能技巧的觀念仍然難以改變。
  • 音樂,讓海口幼兒課堂「活」起來
    □本報記者 劉驕驕    在海口幼兒園,音樂早已是幼兒課堂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少幼兒教師表示,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幼兒藝術教育更注重強調「感受與表現」,不再重視「技能訓練」,作為當代幼兒教師要從在音樂活動中教藝術技能轉變為用多種途徑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
  • 什麼樣的音樂適合做胎教音樂?
    醫學研究指出,音樂確實能刺淚胎兒的腦部成長,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作為胎教之用,胎教音樂應具備下列條件:(一)音樂的節奏不能太快,音量不宜太大;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太大的音量會令胎兒不舒服;因此,節奏太強烈、音量太大的搖滾樂就不適合作為胎教音樂。
  • 音樂活動——在農場
    音樂活動——在農場  課堂演示集體活動案例分析  活動目標:  1、 進一步熟悉各種動物的叫聲,樂意和老師一起把各種動物的叫聲編到歌曲裡。  2、 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中運用了多媒體的演示創設了一個遊戲的情景,使孩子們有了身臨其景的感受,較能引起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演示中各種動物的生動有趣的表演更能激發幼兒創編的熱情。媒體素材中大量動物叫聲不僅能給予孩子們創編的積極反饋也開拓了幼兒的思路,進一步的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熱情。
  • 如何激發幼兒音樂的學習興趣?一起來看看吧!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對音樂的學習離不開對節奏的學習,而在幼兒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對於幼兒節奏感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音樂素養的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過諸多教育實踐表明,開展律動活動對於幼兒節奏感的培養非常有效,幼兒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經常會不由自主地跟隨著音樂的旋律而運動,這種運動能夠讓幼兒更加深刻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活動設計思路:小手小腳
    原標題: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小手小腳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歌唱是一種集語言、音樂、表演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同時也是再創造的藝術。《小手小腳》這首歌曲歌詞內容和幼兒非常貼近,適合中班幼兒接受和理解;在旋律方面,音域在1~6之間,一字配一音,通過最後一小節的歌詞創編,引導幼兒靈活地學習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愉快的情緒,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 什麼樣的音樂更適合貓咪?
    也許這只是鏟屎官的音樂品味不足夠取悅喵主子哦。有研究表明,貓咪是喜歡聽音樂的,但他們只願意聽適合自己的音樂。Teie就利用了貓咪呼嚕聲的振動頻率和滑音,成果創作出了貓咪愛聽的音樂《Cosmo's Air》。對比聽到人類音樂,貓咪對為他們創作的音樂會表現出更大的興趣。音樂不僅能讓人類放鬆,同樣也可以讓貓咪放鬆。
  • 幼兒音樂審美力不可忽視,認識莫扎特效應,提升幼兒競爭力
    Schoholminski說:音樂教育不是對音樂家的教育,而是對人的教育。如今流行音樂當道,主要還是因為孩子們長大了,周圍放的都是流行音樂,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也就是流行音樂。要培養孩子優秀的音樂審美能力,父母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幼兒時期的音樂教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Mozart效應:音樂可以提高兒童的情商和智商,這是科學的。
  • 幼兒冬天也要鍛鍊!紅黃藍幼兒園開展多樣化戶外活動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於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季節交替時更要堅持運動鍛鍊。幼兒正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努力提高幼兒身體素質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 長清區樂天幼兒園舉行幼兒早操展示活動
    為提高幼兒的早操質量,充分發揮早操對幼兒發展的作用。5月8日,樂天幼兒園舉行了全體幼兒早操展示活動,並邀請了家長前來觀看。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人人參與、增強體質、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幼兒集體意識。老師們將幼兒走、跑、跳基本動作與平時最喜歡的音樂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早操洋溢著童趣。
  • 鄖陽濱江新區幼兒園:舉行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
    秦楚網訊 通訊員劉雲報導:繞障礙往返運球、10米接力運球球、投籃、60秒拍球…… 12月25日,鄖陽濱江新區幼兒園「幼兒籃球嘉年華活動」在園活動場地進行,全園12個班級400多名萌娃燃情上演迷你版的籃球爭霸賽。
  • 「教育快訊」我區幼兒冬季活動歡樂多
    延慶二幼分園幼兒的海棠教育之旅延慶二幼分園追隨幼兒興趣,緊抓教育契機,開展「海棠紅了」系列活動。教師帶領幼兒親手摘海棠、品嘗海棠、用海棠製作食物,畫海棠、做「海棠」。通過系列活動,幼兒了解海棠的外形、顏色、味道、吃法和成熟的過程等,培養幼兒積極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 如何提高幼兒戶外活動質量
    張開虎 劉泊 攝曹雪萍「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合理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鍛鍊是幼兒身體健康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見,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對幼兒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幼兒園工作規程》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有明確的硬性規定:「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兩小時。」
  • 淺析幼兒舞蹈作品的創編
    幼兒舞蹈作為幼兒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深受孩子喜愛。舞蹈是一種形體藝術,也是一種綜合活動,她是幼兒的內在潛能,如果能行之有效地去開發,並將她潛移默化地運用到幼兒各項活動中,將會對幼兒創造性人格的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如何培養1-3歲幼兒的舞蹈興趣?
    以下是幫助您和幼兒一起舞動起來的幾點建議:1.放音樂給幼兒聽,順其自然也許您已經注意到了,讓幼兒跳舞其實並不需要做太多。很多時候,您只要播放一首抓耳的曲子,節奏適合律動,他/她就會開始跳了。甚至您正開著車,車裡放著音樂,車座上幼兒的腿已經開始隨著節奏上下抖動了,而他/她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
  • 小班音樂活動:《小青蛙回家》
    小班音樂活動:《小青蛙回家》一、活動目標:(一)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唱歌。(二)通過語言情境的創設讓幼兒學習用不同的聲音,速度更好的來鞏固喝掌握歌曲內容。二、活動準備:(一)圖譜(二)ppt三、活動過程:(一)、新教歌曲「小青蛙回家」森林裡要舉行「動物音樂會」。在音樂會中要進行發聲練習。那你們來猜猜會有那些小動物參加呢?(2~3位幼兒)發聲練習:小貓怎麼叫?喵喵喵,喵喵喵——小青蛙參加完音樂會,現在它要回家了,可是它迷路了,需要我們幫忙?
  • 淺談如何使幼兒自主參與足球遊戲活動
    自主的學習就是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主動自主地選擇、參與、探索、決定和表達。在以往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往往是活動的主角,由老師設計好活動方案,提供活動材料,設置、安排活動場地,示範、指導某一個具體動作並評價總結,致使幼兒處於活動的被動地位,導致幼兒缺乏主動性。
  • 幼兒故事講述的特點與要求
    (一)幼兒故事講述的特點講故事就是用有聲語言描述故事人物與事件,使聽者如見其聲、如臨其境。本節闡述的「幼兒故事講述「具有兩個基本特點。1.以有聲語言講述為主、體態語等為輔表現故事幼兒故事講述是以有聲語言講述為主、體態語等為輔表現故事的種形態。
  • 童年教育---尚德幼兒國學六一活動方案(一)
    它的範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也包括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3-6歲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裡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