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勞動者幹的活總是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想方設法採取保護措施降低危險。生活是大事,但它的基本前提是活著。如何更好保護頭部,早在遠古時代,原始人就在思考了。
那時,原始人在狩獵或者搏鬥的時候,會用椰殼、烏龜殼等輔以骨、皮、藤製作殼狀帽保護自己的頭部。你別說,和現在一些豆腐渣安全帽比起來,確實堅固得多。
冷兵器時代,諸侯國徵戰頻繁,頭盔製作工藝有了長效的發展,戰爭打不完,人多就是優勢,士兵們佩戴金屬頭盔殺出了一條血路。我國安陽殷墟曾出土了正面鑄有獸面紋,左右遮耳,背面護頸的商朝頭盔,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比歐洲的希臘頭盔早了2000多年。
同樣也是戰爭,讓頭盔有了一個長足的改進。一戰時,一名法國士兵遇到德軍偷襲,情急之下將一口鍋扣在頭上,保了一命。一位叫亞德裡安的將軍知道後,便提議研製出了能防彈片的金屬頭盔,用哈特非鋼製作,又叫鋼盔。它是法軍的第一個標準頭盔,也是現代軍用頭盔的始祖,並被命名為亞德裡安盔。法國士兵戴上這個頭盔後,傷亡大大減少,這玩意兒保命效果真是槓槓的。
既然軍用頭盔的始祖是亞德裡安,那麼民用頭盔的始祖呢?額,就是卡夫卡。是的,就是寫《變形記》的卡夫卡。
話說那是遙遠的1908年,卡夫卡在工傷保險機構任職。他的工作就是幫助那些在意外事故中受到傷害的打工人,進行調查並確定賠償金。高空墜物就是一個隱形炸彈,任何時代的打工人都無法避免。卡夫卡雖然同情,但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幫他們多爭取一些賠償金罷了。
轉機發生在卡夫卡下班後的一個下午,他正在廣場上構思小說情節,看見幾個穿著雨衣的人在鴿舍下活動。卡夫卡納悶問道:「沒有下雨,你們為什麼穿著雨衣?」,清理鴿舍的員工解釋道:「因為鴿糞會隨時掉下來。」
作家就是聯想能力強,員工的這句話讓他意識到,工地上的高空墜物或者其他危險就和這鴿糞一樣,不掉下來倒皆大歡喜,一旦掉下來,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為什麼不事先防範好呢?古代戰士打仗時不也戴著防護頭盔嗎,於是卡夫卡以頭盔為原型,製作出了民用安全帽。
一個人一件事情做得過於出色,便會掩蓋他其他的光芒。據說卡夫卡的鄰居因為他發明了安全帽可崇拜了,結果卡夫卡死後才知道他竟然是作家,而且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說到現代安全帽的誕生,就不得不提人類的好盆友啄木鳥。據科學家觀察,啄木鳥每天叩擊樹皮數百次,它頭部受到的衝擊力相當於所受重力的1000倍,竟然也沒腦震蕩,其奧妙在於啄木鳥的「防震頭盔」。
原來啄木鳥的頭蓋骨和大腦之間,有極窄的縫隙和少量的液體,使震波傳播非常困難。同時其頭骨骨質呈海綿狀,形成了一個避震極佳的保護墊。於是建造者根據啄木鳥的生理結構升級了安全帽的設計。在帽殼與帽襯之間留出一定的空間,同時加設鬆軟的內襯和保護圈帶。可緩衝、分散瞬時衝擊力。
如今安全帽早已不單單作為防護的工具了,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的智能安全帽,比如大匯智安的建造者智能安全帽,不僅保護工人免受高空墜物的威脅,還有高精度定位、體徵自動監測、SOS一鍵報警等功能。重點是,以前的安全帽外觀真不敢恭維,但是建造者智能安全帽整個曲線呈流線型,它的設計靈感更是來源於古代武士佩戴的頭盔,科技感十足。
又好看又實用,千萬別懶,戴上智能安全帽,給安全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