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當車載導航使用的ip6歇菜了。
對於一個路盲,最最頭痛的是:
一個微信語音進來,志玲姐姐的嗲音沒了,路況指引沒了,感覺方向盤都不聽使喚了。
迫切需要一支備用機。
BB死了、palm死了、NOKIA死了,MOTO情懷早沒了,姨夫的微笑閃入腦海。
2001年我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SONY手機,Z28。
痴迷它夠小眾,翻蓋後小屏變大屏的設計,滾輪的便捷(雖然當時有很多人把它的滾輪罵出了翔)。
正因為愛它,也讓我之後在搞機的路上離SONY越走越遠。
因為滾輪愛上了bb 7290,然後做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的黑莓控。
當需要有一支功能強勁的主力機時,索愛的P800和P810讓我口水了很久。
但最終著了palm的道,和SONY就此再沒交集。
palm treo650是我至今最愛的手機,它之後進入了iphone時代 。
一晃20年,突然想再感受感受SONY機,也是莫名其妙。
XPERIA 1和5馬克兔滿天飛,各種對其「槽點、遺憾、奇葩」的評論不絕於耳,讓我心生怯步。
猶豫不決時,趕上有兄弟出XPERIA1日版,成色很新、價格合適,當即就下了手。
元旦時,傳說中的馬臉機到了我手中。
沒有懸念,我愛它的長馬臉,我愛它的手感,我愛它忽紫忽藍的顏色。
入手前,看了很多對XPERIA1系列的評測。
槽點最多的無非:
1、系統拉胯,要啥沒啥;
2、電池太小,不耐操;
3、側邊指紋經常失靈;
4、拍個照片,系統慢半拍,小圈圈轉半天
硬體問題:
電池:我不玩遊戲,又是雙機黨,覺得尚可。
側邊指紋:裸奔時幾乎正常,用了殼偶爾失靈,也還能接受。
關於軟體,我想聊聊,也分享一些常用的app,也許能改善不良的體驗
1、手電筒:看各種視頻評測時,聽到有UP主抱怨沒有手電筒。到手前我在google play上查了半天哪個手電筒app好用。然而,這不是好好的存在著嗎?
2、STAMINA模式:這是個節電模式。我沒有安裝黑域,也不是國行,沒有節電優能。但是發現STAMINA模式在電量吃緊時還是挺不錯的。
3、Dolby動態:一定要開啊,開與不開,個人認為差別肉耳可見。
大槽點是系統拉胯,要啥沒啥。
我一直覺得,什麼都給你,拿到手還得自己動手刪除一堆用不習慣的軟體,然後再禁各種廣告,有種被QJ的感覺。
既然都得運動,何不選擇主動?
這是我目前所有安裝的軟體,
1、常用的軟體我本來就喜歡google自家的,電話、信息、日曆、時鐘、計算器、播客......為什麼很多朋友抱怨google全家桶不好用呢?
2、文件極客:ipad、iphone、mac三件套淪為女兒網課工具後,我就落入了安卓坑。習慣airdrop的我被這個app拯救了。
3、SONY自家也是有不少好用的軟體的,推薦如下:
a.相冊:Xperia拍照體驗拉胯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google相冊的鍋。禁用google相冊,下載SONY自己的相冊,告別慢半拍的不良體驗!
b.音樂:據說就是之前的walkman,打開,是有內味兒。
c.電影大師:不說了,這是xperia1的強賣點。
d.3D大師:這個好玩啊,為什麼所有視頻評測裡沒有聽人提呢?
e、塗畫:可用的筆還是挺多的,出乎意料。
f.錄音器:這個也是被吐槽挺多的點,說不帶錄音。SONY自家做的這款,小巧可愛,動動手還是下載得到的。
4、其他:
a.Listen1:一鍋端的在線聽歌軟體,好用!
b.幾何天氣:沒用SONY自家的天氣軟體,是因為那款APP老是定位不成功,牆外也不行。況且幾何天氣那麼好看,為什麼不用呢?
c.習慣:一個極其簡單小巧的習慣養成打卡軟體。
d.CC來電攔截N+:讓後我想起了「來電通」和「來電秀」橫行的年代。
耳聽為虛。
作為備機,現在的娛樂主機(聽歌、電影、閱讀無可挑剔),洋垃圾的低價,Xperia1,沒那麼不堪,但是需要去慢慢發掘它的美好。
對於我,它是恰到好處的幸福!
體驗完,我覺得我會有興趣入MARK3,畢竟SONY流傳的「第三代才是完全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