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色瓢蟲
蚜蟲
生活報5月21日訊 20日,哈爾濱市園林科研所的實驗地內,一株稠李被掛上一張「益蟲卵卡」,黃色如小米粒大小的20多個異色瓢蟲卵,整齊地排列在上面。一周內,這些「小寶寶」就會孵化成為成蟲,變為有害蚜蟲的天敵,利用食物鏈關係,進食蚜蟲,從而達到保護樹木的目的,比起藥物消殺,更利於平衡城市生態。據了解,這項有趣的實驗,其實已經進行了兩年。
哈市園林科研所所長祝長龍介紹,園林害蟲是危害園林植物,破壞城市生態的主要因素之一,園林害蟲的天敵昆蟲能有效控制其危害,同時具有環保性。科研所近兩年對異色瓢蟲進行了觀察和觀測記錄,發現其不僅捕食蚜蟲,還會捕食榆紫葉甲及榆綠毛螢葉甲的卵和幼蟲,以上害蟲都是哈市危害較大、較難防控的。而且異色瓢蟲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強、食量大和食性廣等特點,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哈市園林科研所生態植保室負責人和巍表示,植物葉片常因蚜蟲及葉甲等害蟲的危害而退綠、缺刻,既影響景觀效果和植物健康,又為病害發生提供便利,嚴重時致使園林植物死亡,生物防治是自然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是國內外提倡的植保發展方向。
哈市園林科研所實驗室負責人劉佔國表示,一隻異色瓢蟲一天可捕食上百隻蚜蟲,同時對冰城出現的榆紫葉甲、榆綠毛螢葉甲等害蟲有較好的防控作用,目前技術人員正在選擇合適地點,分批掛放異色瓢蟲卵卡,瓢蟲幼蟲孵出後會自行尋找獵物捕食,人工幫助瓢蟲擴大繁殖,達到防控害蟲的目的。這種生物防治的方法既保護了環境,又調節了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