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已經服役了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這兩艘航母所使用的殲15艦載戰鬥機與美國目前的主力F/A18大黃蜂基本上沒有代差,即便是因為滑越起飛犧牲了一點載彈量和航程,二者的綜合實力也相差不大。但是在艦載預警機上,我們與美國仍然有較大差距,現在仍然在使用直18Y艦載直升機,這款直升機雖然已經採用了相控陣雷達和高度信息化的指揮系統,但是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實在有限,這款雷達只有不到200公斤重,最大探測距離只有約250千米,遠遠比不上美軍E2D的483公裡的探測距離,並且直18Y的多目標識別鎖定、作戰半徑、巡航速度、滯空時間、多任務處理能力都完全無法與E2D相比。
預警機被譽為戰鬥力倍增器,美軍擁有E2D這樣強大的奶媽輔助,即便福特級的F35不出戰,單單使用尼米茲級的F/A18也足以完勝遼寧艦了,所以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現在它真的來了!近日外媒報導,我國的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成功完成首飛,根據拍攝的照片來看,其外形和美國的E2艦載預警機幾乎一毛一樣,很明顯這一次又是摸著鷹醬過河。對於這樣的模仿借鑑,我們大可不必洩氣,因為目前全世界唯一成熟並投入現役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只有美國的E2,參照現有成熟產品為我所用,最快速度形成戰鬥力,何樂而不為?
▲直18Y預警直升機
空警600從外形分析,其平臺載機很可能是運7運輸機的大改型號,因為運8和運9都太大,並不適合充當艦載預警機平臺使用。早在2012年,俄羅斯網站就曾經報導過我國使用運7改裝了一架JZY-01型艦載預警機,但是這款預警機當時並沒有安裝雷達,機翼也沒有摺疊設計,只是架設了一個雷達圓盤罩用於驗證飛機的氣動布局。該機與運7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尾部採用了與E2相同的H型垂尾設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加裝雷達罩之後產生的亂流影響飛機的穩定性。
空警600在JZY-01原型機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其動力包已經換裝成渦槳6C發動機加新式複合材料6葉螺旋槳的組合,同時飛機主翼面積進一步的增加,顯著提高了該機的短距起降能力,同時H型尾翼上還採用了4個可動垂尾的設計,可以在飛行中更好的調整正機姿態,也有利於在複雜海況條件下起降時提高飛機的穩定性。
有了這一系列的優化,以運7基本型的數據推算,空警600的最大起飛重量應該已經可以達到25噸左右,在搭載雷達和操作人員的情況下最大航程應該能突破25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也能達到600千米,滯空時間算下來在5到6小時之間。這一系列性能比直8Y直接高出了至少兩倍,與美軍最新的E2D也不存在太大劣勢。唯一缺憾的是目前E2D擁有空中加油能力,但是從空警600身上並沒有看到受油管出現,這一點會直接影響實際的戰場表現。
除了飛行參數之外,預警機最為重要的就是雷達性能,這將直接決定空警600的戰鬥力。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中,中國電科曾經展示過一款名為KLC-7「絲路眼」的圓形相控陣預警雷達天線,這款雷達宣傳配圖中就展示了一款與空警600非常相似的機型,難道這就是國產艦載預警機雷達真身?非也!既然出現在珠海航展之上,那麼這款雷達明顯就是為外貿出口定做的,而且絲路眼的名字一看就是打算推銷給一帶一路國家,這種外貿產品在性能指標上不可能與自用版相比,因此也不會用在空警600之上。
空警600最有可能使用的就是空警500的優化升級版雷達,空警500在體型上與空警600最為接近,並且前者雷達罩直徑只有8米左右,美國的E2D艦載預警機所使用的雷達罩直徑同樣也是8米,體型與E2D基本相同的空警500完全也可以使用直徑7到8米左右的雷達天線罩以及配套的雷達。不過與空警500的固定式雷達罩不同,為了儘快追上與美國的差距,空警500很可能也會採用旋轉式雷達罩,加上掃描陣列雷達天線,形成電掃描與機械掃描的雙重掃描方式,以獲得持續性的360°戰場周視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盲區的存在。
通過空警500的性能推算,空警600的最大探測距離應該在400到450公裡左右,如果有新技術的運用,不排除可以達到500公裡的可能。在指揮作戰上,空警500應該至少可以同時跟蹤至少500個目標,並通過數據鏈系統同步分享戰場態勢,同時指揮艦載戰鬥機和軍艦對其中30到40個目標進行攔截和攻擊,總體性能同樣不弱於美軍E2D。
不過空警600雖好,卻很可能不會搭載在現有的遼寧艦和山東艦之上,這兩艘航母採用滑越甲板設計,空警600的重量和尺寸都比較大,並且渦槳動力不如戰鬥機的渦扇發動機爆發力強,艦上起飛條件很難達到要求。美軍雖然曾經使用E2預警機在12°的滑越甲板上嘗試過滿負荷起飛,但是卻要求海況平穩,並且還需要製造25節的甲板風,條件不可謂不苛刻。更重要的是,目前空警600所使用的渦槳6C發動機的功率只有5100馬力,短距起飛能力與E2仍然有差距,所以現階段空警500大概率只能與003航母的電磁彈射搭配使用,遼寧艦和山東艦還需要靜待改進型號出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