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鳥如釣魚,實際上是一種修心養性。而且很難有夥伴,因為不是攝影愛好者,誰會陪你蹲守在鳥類活動頻繁的地方一呆半天一天的,即使是攝影愛好者也不一定是打鳥愛好者,所以即使圈內人也很難約伴。故打鳥必須興趣濃厚,否則很難堅持。這個是比器材更重要的。因為器材只要花錢就能買到,頂多是一個錢多錢少、器材檔次高低的問題。
作者之所以3個多月(當然天氣不好除外)的時間專注拍白鷺,就想苦練基本功。拍攝白鷺最難的功夫在拍飛行的白鷺的對焦技巧。說實話剛開始的實話對焦成功率並不高,可能一半都不到,經過三個多月的摸索和練習,現在已達9成以上了。
在相機的對焦設置上,對焦模式設置成連續對焦(AF-C),不要設置成自動伺服對焦,因為自動伺服對焦是讓相機根據焦點狀態自動選擇單次對焦(AF-S)或連續對焦,相機的智能化程度本來就不高,處理器也不強大,自動選擇一來不一定選擇正確,二來需要時間,還不如直接設置為連續對焦。對焦區域模式根據情況選擇9點、21點、51點(相機的最多點),如果背景是沒有其它焦點幹擾的天空選51點,如果背景有山、植物等的其它焦點幹擾就根據情況選9點或21點。
在相機的模式設置上,如果拍飛鳥,手動擋(M)這樣來設置很方便,根據情況設置好快門速度,光圈一般就鏡頭的最大光圈,ISO自動。這樣拍攝過程中不要調節任何參數,非常快捷方便。因為打鳥的快門速度比較高,使用的又是長焦鏡頭,所以即使是拍在樹枝上休息的鳥,如果手持拍攝快門速度也不應低於1/500秒,拍飛鳥快門速度在1/2000秒到1/3200秒之間。如果不是高檔的恆定光圈定焦鏡頭,最大光圈一般在f5-6.3之間,這樣ISO一般會大於100,所以這樣設置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對於光圈而言,雖然小光圈有利於提升景深清晰,但高快門速度引起的高ISO不允許縮小光圈,否則ISO會更高,畫質下降厲害。拍攝相對靜態的鳥與常規拍攝相似,這裡就不再贅述。
在對焦技巧上,剛開始拍飛鳥手忙腳亂,非常著急速地按下快門。拍攝飛鳥雖然需要動作敏捷,但一定要對上焦再按下快門,因為沒對上焦就拍攝不像拍靜態對象浪費一張照片而已,而是錯過一次機會,等你再次按下快門,或許鳥已經飛遠了。因為飛鳥飛行速度快、位移大,所以高速連拍沒什麼用處。
對於打鳥適當的PS後期是必要的,例如裁切、降噪等。拍攝飛鳥基本上沒有時間構圖,拍清晰就好,不少時候需要對照片進行裁切以調整畫面比例;因為高的ISO勢必畫面噪點較多,所以適當的對畫面進行降噪處理也非常必要的。當然既然上了PS根據情況對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進行微調也會取得更滿意的效果。
至於要不要存儲RAR文件,雖然存儲RAR文件後期調整空間非常大,但也非常麻煩,尤其是打鳥拍片量大,不滿意的和不太清晰的會比較多,需要大量的刪除,而RAR文件不能放大直接瀏覽,只能對照JPG文件刪除,這非常耗時間和精力。所以作者現在拍鳥大部分時間不存RAR文件。
作者用3個多月的時間專注拍攝白鷺,總的拍攝量應該有幾千張。之前學習了一些打鳥技巧,但最深刻的體會是自己根據攝影的基礎知識進行摸索和練習才是最主要的。作者將這段經歷和過程寫出來,希望對想打鳥和剛入之門打鳥的朋友有所幫助。
(配圖均為作者實拍,儘管圖片拍的水平還不高,但至少感覺在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