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孤獨的蹲守93天拍白鷺,終於明白了拍鳥關鍵所在

2021-01-10 樂逍遙攝影

打鳥如釣魚,實際上是一種修心養性。而且很難有夥伴,因為不是攝影愛好者,誰會陪你蹲守在鳥類活動頻繁的地方一呆半天一天的,即使是攝影愛好者也不一定是打鳥愛好者,所以即使圈內人也很難約伴。故打鳥必須興趣濃厚,否則很難堅持。這個是比器材更重要的。因為器材只要花錢就能買到,頂多是一個錢多錢少、器材檔次高低的問題。

作者之所以3個多月(當然天氣不好除外)的時間專注拍白鷺,就想苦練基本功。拍攝白鷺最難的功夫在拍飛行的白鷺的對焦技巧。說實話剛開始的實話對焦成功率並不高,可能一半都不到,經過三個多月的摸索和練習,現在已達9成以上了。

在相機的對焦設置上,對焦模式設置成連續對焦(AF-C),不要設置成自動伺服對焦,因為自動伺服對焦是讓相機根據焦點狀態自動選擇單次對焦(AF-S)或連續對焦,相機的智能化程度本來就不高,處理器也不強大,自動選擇一來不一定選擇正確,二來需要時間,還不如直接設置為連續對焦。對焦區域模式根據情況選擇9點、21點、51點(相機的最多點),如果背景是沒有其它焦點幹擾的天空選51點,如果背景有山、植物等的其它焦點幹擾就根據情況選9點或21點。

在相機的模式設置上,如果拍飛鳥,手動擋(M)這樣來設置很方便,根據情況設置好快門速度,光圈一般就鏡頭的最大光圈,ISO自動。這樣拍攝過程中不要調節任何參數,非常快捷方便。因為打鳥的快門速度比較高,使用的又是長焦鏡頭,所以即使是拍在樹枝上休息的鳥,如果手持拍攝快門速度也不應低於1/500秒,拍飛鳥快門速度在1/2000秒到1/3200秒之間。如果不是高檔的恆定光圈定焦鏡頭,最大光圈一般在f5-6.3之間,這樣ISO一般會大於100,所以這樣設置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對於光圈而言,雖然小光圈有利於提升景深清晰,但高快門速度引起的高ISO不允許縮小光圈,否則ISO會更高,畫質下降厲害。拍攝相對靜態的鳥與常規拍攝相似,這裡就不再贅述。

在對焦技巧上,剛開始拍飛鳥手忙腳亂,非常著急速地按下快門。拍攝飛鳥雖然需要動作敏捷,但一定要對上焦再按下快門,因為沒對上焦就拍攝不像拍靜態對象浪費一張照片而已,而是錯過一次機會,等你再次按下快門,或許鳥已經飛遠了。因為飛鳥飛行速度快、位移大,所以高速連拍沒什麼用處。

對於打鳥適當的PS後期是必要的,例如裁切、降噪等。拍攝飛鳥基本上沒有時間構圖,拍清晰就好,不少時候需要對照片進行裁切以調整畫面比例;因為高的ISO勢必畫面噪點較多,所以適當的對畫面進行降噪處理也非常必要的。當然既然上了PS根據情況對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進行微調也會取得更滿意的效果。

至於要不要存儲RAR文件,雖然存儲RAR文件後期調整空間非常大,但也非常麻煩,尤其是打鳥拍片量大,不滿意的和不太清晰的會比較多,需要大量的刪除,而RAR文件不能放大直接瀏覽,只能對照JPG文件刪除,這非常耗時間和精力。所以作者現在拍鳥大部分時間不存RAR文件。

作者用3個多月的時間專注拍攝白鷺,總的拍攝量應該有幾千張。之前學習了一些打鳥技巧,但最深刻的體會是自己根據攝影的基礎知識進行摸索和練習才是最主要的。作者將這段經歷和過程寫出來,希望對想打鳥和剛入之門打鳥的朋友有所幫助。

(配圖均為作者實拍,儘管圖片拍的水平還不高,但至少感覺在不斷進步)

相關焦點

  • 慢新聞丨 「拍鳥前,先愛鳥」 拍鳥達人用千張「鳥片」記錄家鄉生態...
    26日下午5點,陳國光終於得償所願。他拍到了一張自己極為滿意的照片——湖面蕩起輕微漣漪,快門聲響。夕陽慷慨賜予了水面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金」,一群鸕鷀隱沒其中,悠然地遊。如此美的湖,如此可愛的鳥。這麼動人的畫面,陳光國覺得,他可不能一個人獨享。
  • 「名家鏡頭」金廣英:我的泰湖拍鳥記
    當然,也有部分鳥兒是一夏天都在這裡安營紮寨並繁殖的,像白琵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鳳頭鸊鷉、紅頭潛鴨、白鷺、赤膀鴨、黃葦鳽、紫背葦鳽、須浮鷗等。這給我們拍鳥人創造了與鳥兒近距離拍攝的機會和條件。2017年第一撥回歸的水鳥有20多隻,其中有綠頭鴨、花臉鴨、斑嘴鴨、白眼潛鴨和大雁5種。第二撥回歸的有蒼鷺、白琵鷺、綠翅鴨、琵嘴鴨和全球僅存不到500隻的世界瀕危物種——青頭潛鴨,也是5種。
  • 東莞拍鳥的「鳥人鳥事」
    一大早,三頂迷彩帳篷就矗立在池塘草地上(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半夜就搭好了帳篷蹲守),與自然融為一體。不仔細看,還真不知道是拍鳥人的偽裝帳篷。不過,能蒙過人的眼,更要能蒙得過麥雞的眼睛才行啊,現在從漁夫老師拍的作品《鳳頭麥雞》和陳海老師曾經露出的微笑,就足以證明他們成功了。
  • 老吳拍鳥的小故事
    老吳拍鳥小故事如果拿起相機拍紀實片,說句內心話,通過30多年摸索和實踐,稍微懂得皮毛,如果拿起相機拍鳥,說句不怕丟人話,絕對是門外漢、小學生,為什麼?不說設備如何,笨手笨腳的絕對不行。愛一行,學一行,多學、多問、多看、多摸索、多悟性,時間長了,也就自然會了,世上沒有天生的。
  • 中國拍鳥大爺,全世界的鳥都躲著走
    視頻中,十幾位大爺聚集在北京植物園,懟著「長槍短炮」,瞄準一棵大樹,扎堆蹲守。這時,一名工作人員站了出來,細數單反大爺們的「三宗罪」:亂扔菸頭,疫情期間聚集,以及更可惡的——誘鳥拍照。評論頓時炸開了鍋,許多網友都吐槽,他們見過太多誘拍鳥類的大爺了。
  • 大白天用竹竿捅貓頭鷹,你是拍鳥還是害鳥
    可是,一些拍鳥人的不文明行為讓小傢伙不堪其擾。為拍到「好照片」,有人甚至用竹竿捅正在窩裡的貓頭鷹,還有人播放鳥鳴,強迫原本閉眼休息的貓頭鷹睜開眼睛。如今,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在北京棲息。
  • 中國拍鳥大爺,全世界的鳥都躲著走丨原創
    視頻中,十幾位大爺聚集在北京植物園,懟著「長槍短炮」,瞄準一棵大樹,扎堆蹲守。這時,一名工作人員站了出來,細數單反大爺們的「三宗罪」:亂扔菸頭,疫情期間聚集,以及更可惡的——誘鳥拍照。評論頓時炸開了鍋,許多網友都吐槽,他們見過太多誘拍鳥類的大爺了。有網友表示,在南京中山植物園,有人把活倉鼠固定在樹上,誘鳥拍照。
  • 走進白鷺——鳥類攝影攻略
    A:在測光的時候,準確的方法是把相機調到點測光方式,把測光點對著白鷺向光的一面,然後把測出來的快門、光圈值用手動的方式固定下來,可不計較稍許的偏差,些許偏差可以通過軟體找回來。Q:拍鳥的時候可以用閃光燈嗎? A:國外攝影師拍鳥是用閃光燈。
  • 有了這個拍鳥全攻略,新手也能拍成功
    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布語BUYU今天和大家聊聊拍鳥,這個很有老法師法力無邊的主題,這篇主要是給第一次或剛對這個攝影類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看的,第一次寫文,如果有不足,偏頗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諒解。內容都會以問答形式呈現,方便大家閱讀。好的,直入正題吧!【有關器材的問題】問:打鳥需要什麼器材?
  • 太原飛翔的白鷺,鸕鷀,夜鷺 蒼鷺,銀鷗
    #太原身邊事#受到了拍鳥的朋友勸告:在頭條上發鳥片,不要再發詳細地址,有很多不道德人用彈弓打鳥。真的不能理解,不管你喜歡幹什麼,總有一個道德底線。大概玩彈弓的也有群吧,沒有群規嗎?我們拍鳥在太原有個大群,首先要求拍鳥人首先愛鳥之人,不能為拍鳥破壞鳥的棲息地,不能為拍鳥禍害鳥。在此也向用彈弓打鳥人敬告請自重。
  • 一個人孤獨的傷感句子,看了讓人心疼,送給孤獨的你!
    三、沒有人天生喜歡孤獨,只是慢慢習慣了一個人。No one likes to be lonely by nature, but slowly get used to a person.四、我之所以孤僻成性,只因為厭惡人心。I am withdrawn because I hate people.
  • 8旬夫妻10年野外拍鳥3萬多張 見到捕鳥網就剪
    起初,他們喜歡拍風景,後來注意到鳥類的靈動可愛,很快便購買了一款變焦鏡頭,開始了「打鳥」(攝影術語)生涯。  剛開始拍攝鳥類時,很多鳥都叫不出名字。陸志遠專門跑到圖書館,借來許多本「鳥類圖鑑」書籍,拍下每一種鳥的圖片和介紹,存進電腦,方便隨時查閱。  10年來,夫妻倆為了拍攝鳥類,尋遍了紹興城區的公園和溼地保護區。
  • 溼地拍鳥,運氣不錯
    先是發現一隻白鷺,而且是溼地唯一的一隻。大部隊早已不見了蹤影,不知為何它卻留了下來。此時它正在水壩淺水處覓食,此地無魚無蝦,堂堂白鷺,竟淪落到和一群小鳥不亦樂乎地搶食蜉蝣生物的地步,不知留戀什麼。為了靠近白鷺,不得已在草叢中趴下,匍匐前行。這一招果然奏效。
  • 北京奧森公園內現拍鳥大軍 有人凌晨「佔位」
    專家建議,不要長期為誘拍而投餵水果乾等食品,拍攝不要幹擾鳥類正常生活。探訪退休老人凌晨5點趕來拍鳥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組「奧森公園拍鳥大爺」的照片,引發了不少關注。照片中,百餘名退休的大爺大媽圍站在小河邊,架起了「長槍短炮」,在拍奧森公園裡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