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過夜晚貓悽慘的叫聲麼?倘若不細聽可能會誤認為是嬰兒的啼哭聲,甚至在鄉間的夜晚猛然聽到會給人一種恐懼感。其實這是貓咪在發情期所發出的求偶信息!
發情期的公貓和母貓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大自然中,許多動物都有固定的發情期,而春天是發情期最為泛濫的時期。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提高後代的生存率。固定的發情期可以讓動物們在特定的季節孕育新的生命,進而確保自己的幼崽能在在一個食物資源相對充裕的環境下出生。
貓咪從出生到性成熟一般為7-10個月,接下來在荷爾蒙的作用下會迎來它們的發情期。處於發情期的貓咪身體和性格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在這個期間,無論是公貓還是母貓,它們總是傾向於跑到外面尋求異性,尤其是在晚上,這種現象異常明顯。
發情期的公貓會通過尿液進行標記,這相當於對異性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而和其他公貓展開同性競爭。
母貓的發情期和公貓截然不同。首先他們的身體特徵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生殖器官。其次,母貓的性格相對公貓會變得更加焦躁,它們會經常發出悽慘的叫聲,這是母貓對公貓的求偶信號。如果是在晚上,叫聲會更加激烈。
母貓在尋找配偶的過程非常謹慎,它們不會「飢不擇食」,而是理性的判斷公貓是否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如果有兩個或者多個公貓聽到叫聲前來赴約,那麼母貓會從中篩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
母貓在交配的過程中叫聲會更加悽慘,這是由於公貓的生殖器官上生長著由角蛋白構成的尖刺,在這種特殊的生理結構下,母貓的身體由於刺激會促進排卵,不過隨之而來的疼痛感難以忍受。
貓咪幼崽撲朔迷離的身世
貓咪一般在生育的過程中會孕育多隻幼崽,但是這些幼崽的父親卻不是同一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種現象在貓咪中是非常常見的,這也是它們為了應對環境的多變性,提高後代的存活率而產生的有效行為。據研究表明,僅有10%的流浪貓生育的幼崽中,它們的父親同一個。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母貓在發情期間會和多隻公貓進行交配。面對自然的多變性和選擇性,它們不得不這樣做。
正是貓咪這種特殊的繁衍過程,使它們後代的基因多樣性更加豐富,這就意味著外界環境一但改變,它們的存活機率才更大。
相比於流浪貓,純種飼養貓發病率和致死率都要高出很多。原來,人們為了使貓咪保持正統的血緣,他們不允許貓咪和其他類型的貓種進行雜交,這就降低了貓咪的基因多樣性。另一方面,飼養的種貓數量有限,會使貓咪產生大量的近親交配,這將大大增加由基因缺陷引發的疾病的發病率,因此生育的幼崽中要麼身體不好就是有嚴重的生理缺陷。
總結
母貓在交配的過程中由於生理構造的不同會比公貓更加痛苦,除此之外,分娩的過程中也要忍受更加劇烈的疼痛,母貓在這個期間脾氣暴躁也是一種正常的宣洩方式。
公貓在發情期間不用承受交配和孕育之苦,它們自然就會多走動和不同的母貓進行交配。不過正是這種行為導致了貓咪這一種族後代基因的多樣性。
但需要強調的一點,在母貓沒有接納公貓的時候,它們之間是不會進行下一步的。為了保證後代的優越性,母貓對前來赴約的公貓會進行辨別判斷,沒有能力的公貓是沒有資格贏得和母貓的交配權。
夜晚你所聽到的悽慘貓叫聲就是母貓發出的一種求偶信號,對於我們來說這或許是一種噪音幹擾,而對於同樣處於發情期的公貓而言確實神聖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