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又叫烏骨雞,比較知名的是泰和烏雞。
烏雞肉質細嫩,而且黑皮、黑肉、黑骨頭,長得絕對與眾不同。
烏雞早已作為普通禽肉類食物普遍供應於市,做營養師二十多年,我為大家分析完了烏雞和普通肉雞的營養區別之後,會推薦兩種比較好的烹飪方法,可供大家分享。泰和烏雞是江西吉安泰和縣特產,白色絲毛、體型嬌小,毛腿毛腳毛須紫冠,又被稱為「白鳳」,而足生五爪為正宗泰和烏雞。
烏雞自古以來是藥食兩用的禽類,據說慈禧太后尤為鍾情的烏雞白鳳丸就是取自泰和烏雞研製。烏雞素有滋陰益腎、補氣養血、除勞補虛、治療消渴和女性經血不調和虛損平肝的功效。至於烏雞與普通肉雞的營養對比,經研究發現:泰和烏雞、雜交烏雞和白羽肉雞的基本營養成分、脂質成分、胺基酸組成及含量以及11種微量礦物質元素的含量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表明:①泰和烏雞(公、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於其他2個品種;②泰和烏雞(公、母)的粗脂肪含量顯著低於雜交烏雞和市售白羽肉雞(P<0.05);③泰和烏雞的總膽固醇含量顯著低於雜交烏雞和市售白羽肉雞;④泰和烏雞和雜交烏雞(公、母)的游離脂肪酸含量均顯著高於市售白羽肉雞(P<0.05);⑤泰和烏雞和雜交烏雞(公、母)肌肉中的鐵、銅、鉻、硒元素的含量均高於白羽肉雞,且有顯著差異(P<0.05);烏雞入藥並非只是從清代開始,早在唐代就已經有入藥的記載,烏雞白鳳丸的藥方始於唐朝,後清朝太醫院總結前人的臨床經驗,修訂為清宮秘方,一直流傳至今。
後代更是在《本草綱目》、《食療本草》等著名醫書中詳細記載其食療功效及入藥。烏雞入菜的名饌:①荷香雲耳紅棗蒸烏雞:原料:新鮮烏雞半隻、鮮荷葉1張、水發木耳一小把、去核紅棗四五顆、蔥姜適量,生粉1湯匙、花雕酒1湯匙、鹽1茶匙,25cm直徑的竹籠屜一套。
做法:烏雞剁塊洗淨,用鹽、花雕酒、紅棗、香蔥和薑絲醃漬;荷葉焯燙一下,鋪在竹屜上,把所有的主配料都放在荷葉上包好;蒸鍋上汽後蓋蓋,大火蒸15分鐘即可。②枸杞西洋參燉烏雞:原料:新鮮烏雞半隻,西洋參10片、中寧枸杞一湯匙、花雕酒1湯匙、鹽2茶匙、姜2片、香菜少量、福康湯煲1個。做法:烏雞剁成塊,用沸水焯燙淋花雕酒,焯1分鐘後撈出衝涼並清洗乾淨;福康煲中放入清水、薑片和烏雞塊,燒開後撇去浮沫,改成小火慢燉1小時,出鍋前5分鐘放鹽和水發枸杞,喝湯的時候把香菜碎放入小碗中,用熱雞湯衝泡,頓時肉香與清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