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視頻:田原)
田原
1985年生於武漢。16歲時擔任「跳房子」樂隊主唱,17歲出版個人首部長篇小說《斑馬森林》。2005年憑藉電影《蝴蝶》中的出演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2014年出演電影《黃金時代》。
她踩著滑板到達拍攝現場,青春逼人。
今年是她2字頭的最後一年,是她成長的一個節點,一切似乎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創建「貓田」工作室;一年十一部微電影,從演員轉型到導演;懂得擔負責任為團隊爭取利益;在無數個興趣中慢慢探索出事業的發展軌跡,不再看到新鮮領域就躍躍欲試,開始有所專注。
雖然在滑板上做著危險的跳躍動作,但田原已經褪下那層不羈與叛逆。
誰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劇本中,對白朗的描繪是這樣的:「她是那種話不多的女人,永遠默默的,默默應許母親把自己頂婚於羅峰;默默當上東北第一個報社女編輯……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風牽連,她被牽連才發聲,絕不再寫一字。就是她,一直默默幫助著蕭紅,同樣作為東北人,一路從北到南,始終給蕭紅照料。」這樣一個看似與田原大相逕庭的民國才女,卻與田原,有著許多默契與相似之處。
當初,在編劇李檣的推薦下,田原被拉到導演許鞍華的面前。見導演的路上,田原心裡掠過幾個假設,和一絲緊張侷促。坐在許導對面,只回答過幾個極簡單問題,導演用手機為她拍了幾張照片,沒有任何常規的試鏡程序,面試就這樣結束了。過了幾天,田原接到《黃金時代》劇組電話,正式通知她獲得「白朗」一角。外界對田原和白朗,都有誤讀。所有人定義田原是「文藝女青年」,但她覺得過於片面,就像白朗不僅僅是一個沉默的作家,她也有抗爭和瘋狂,只是,外界更認同她們的某一個面,而忽略了性格裡更多的層次。剛讀劇本的時候,只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作者化的劇本,拍完電影,田原才悟到這個劇本的深意。田原愛上了《黃金時代》裡所有的人物,也愛上了那個自由奔放的年代。
CITY
ZINE
x
田原
城市畫報:你覺得白朗的性格裡,哪些和真實的田原最接近?哪些是與你差距懸殊的?
田原:白朗的個性樂觀,有種苦中作樂的感覺,她和蕭紅是多年好友,和老公一直走到最後,一起經歷苦難,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白朗和蕭紅雖然是閨蜜,其實有很多都不一樣的地方。白朗像個男人,不忸怩,寫的東西很客觀,很犀利,蕭紅則是那種很細膩,很敏感的女性。其實,白朗和蕭紅的感情,是對立面和鏡子的關係,這和我生活中與一些女朋友是一樣的,在交往中我們在對方身上看到真實的自己,看清自己。
城市畫報:中國1920-1940年代,對文藝、愛情、政治思想等自由度,其實比現在還要高,在拍《黃金時代》之前,對那個時代有過怎樣的了解?拍完之後,又有哪些新的認識和了解?
田原:我和許導的想法一樣,看了好幾遍劇本都沒懂,但是拍完戲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個特別單純的年代,你會有單純的感動,那個時代
有兩種人:一種是在抗爭的人,一種是在服從的人。這部電影裡講的,則是那群抗爭的人,他們如何苦中作樂,如何堅持自己的理想。
城市畫報:看到這次的班底裡,很多是演技派,又比較文藝的演員,比如湯唯、袁泉、郝蕾等等,拍戲中和這些前輩會有交集麼?和哪些前輩會碰撞出一些化學反應?
田原:我和湯唯的對手戲會多一些,很難得,能遇到她這樣的演員。很多演員,在拍戲時更多想的是如何演好自己,甚至搶掉別人的戲。但她卻會和對手互動,有一次,她背對鏡頭和我搭戲,其實她完全不用演,但竟然給了我超出劇本的配合,讓我全情投入進去,那場戲我都哭傻了。這個劇組的氣氛特別好,演員都是互相協助,特別有愛。演白朗老公的演員祖峰,我們後來關係也不錯。感覺最後大家都「拍進去」了。
城市畫報:你本人也在嘗試導演的創作,在和許鞍華的合作中,會偷師麼?
田原:因為我自己做導演,能感覺到導演把所有東西都做得特別到位,沒有綠布和棚景,都是實景,所以演員很容易入戲。造型也特別到位,穿上那個衣服,我就覺得什麼都對了,一下子進到那個時代裡去了。這次和許鞍華導演學到最多的,是控制和節奏。她每天拍完8小時就收工。我以前一直以為,儘可能多拍,儘量多收集素材,結果事倍功半。
/專題製作/
統籌_ 馮晶
圖_ 黎曉亮
文_美 圻
造型_美圻
妝發_LULU ONTIME
服裝鳴謝_philophobia, 棲歌,耐克
耳機提供_荒島黃金時代耳機
本文節選自_ 《城市畫報》360期
▼田原完整訪談文章見本期《城市畫報》▼
/微信購買,立即免快遞費/
關注城市畫報微信服務號chengshihuabao,點擊菜單欄【商城】進入【新刊搶購】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