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半的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嗎?

2020-12-03 騰訊網

有也很弱,許多時候需要藉助第三方來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反省的迴路。

四歲半的孩子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硬體設施決定其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能很快意識到錯誤並及時糾正。

上周日,孩子學習舞蹈,接孩子時遲到了幾分鐘,平常與孩子玩的兩個小朋友的媽媽陪著孩子,她們在裡面等著。當我接到孩子的時候,孩子有點不開心,說那兩個小朋友好壞,當時,那兩個孩子還是高高興興的,過來拉著手三個孩子一起走。

回到家裡面,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我問孩子「怎麼說那兩個朋友壞吶?那兩個小朋友的媽媽還陪著你。」孩子回答「那兩個媽媽是好媽媽,她們兩個就是不好。」我問「具體哪裡不好了吶?」孩子說「她們兩個不等我,不喜歡我,就是壞。」我繼續問「是不是你做了讓她們兩個不高興的事?」孩子回答「沒有。」我繼續問「你想想是不是你先做了讓別人不高興的事,然後別人接著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孩子發起火了說「沒有,都是她們不對。」

剛才剛給孩子講了《掩耳盜鈴》的故事,我說你看掩耳盜鈴的人聽不到鈴聲,是不是就像你做了讓朋友不開心的事,你自己卻一點也不知道?孩子回到「是A先惹我不開心,我又讓B不開心了。」孩子又說「B說我說話太兇了。」我接著說「你看,這裡面還是有你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吧,再和你的朋友玩耍時是不是說話不能那麼兇了?」孩子笑著回到「是。」

我們在和孩子就問題採取直接溝通的方式,我發現孩子似乎沒有能力對問題本身有正確的恰當的認知,孩子的回答看似「無理取鬧」、「強詞奪理」,但在她們的意識裡或許這就是對的。正是因為這一點,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的回應才容易發火。

自我反省,包括自我覺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成年人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很大差別,有些成年人未必具備自我反省能力,更何況兒童。

兒童的自我反省機制的建立,一定需要一個「媒介」,藉助這個媒介,才能構建起一個三維一體的反省機制,即基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感知、思維、意向、判斷、評價的「運算迴路」。這個「運算迴路」一旦建立起來,並不斷發揮作用,這個不斷發揮作用的過程,能促進大腦發育從而提高認知能力。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初中前孩子的大腦灰質即認知功能基本發育成熟,所以,從三四歲開始幫助孩子建立起反省機制,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反省能力反映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若反省能力還是很差,此時再想提高認知水平和學習成績就很難了。

初中生大腦發育已完成80%,其中灰質即認知功能基本發育成熟。由此,我們應該明白,提高孩子認知能力或抓好孩子學習成績最晚不能晚於小學三年級。

這裡男孩與女孩有所區別,女孩相對安靜,更容易從學習中提高認知能力,與此相應的是學習成績自然也好。男孩子調皮、愛玩,更容易從交往中提高認知能力,因而,有些男孩子認知能力高但學習成績未必出色,此類孩子,如果在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中抓緊學習,學習成績會提升的很快。

相關焦點

  • 人,要懂得自我反省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在這個社會上人無完人,我們不是聖人,做不到完美,但是我們可以懂得不斷反省,可以在自我反省中改正錯誤 ,讓缺點變得越來越少,這對我們的未來是有幫助的。在家庭中我們也要懂得另一半的不容易,自我反思就是一種合適的機會,有空了解另一半的工作就能知道對方也不容易,如果有孩子可以放下往日的嚴厲,陪陪孩子學習背誦等等,親情之間的態度轉變非常的快,有時候就是一頓飯的時間關係就能變好。
  • 2歲半還是3歲送孩子上幼兒園?家長有爭論,滿足4個條件可以送
    2、孩子小,更容易有分離焦慮症,如果太早送到幼兒園,跟媽媽或熟悉的照養人分開,不容易適應,很容易缺少安全感,引起心理問題。3、孩子2歲半和3歲,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差別還是很大的。在幼兒園裡,如果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一方面,跟別的小朋友不容易玩到一塊,另一方面,有什麼需求,也不能夠很好得表達給老師。
  • 孩子表現差就被「回家反省」,三步法幫助家長應對孩子停課反省
    媽媽一個朋友家親戚有小孩兒上高二了,卻被學校要求停課回家反省。並且提出如果孩子能夠真正反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回去上學。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的家長表現的非常著急,孩子已經高二了,馬上就要進行高考了,這個時候卻讓孩子回家反省。這不是明擺著耽誤孩子的學習嗎?這件事情導致家長對學校和老師非常不滿,但不得不去走關係,讓孩子回到學校能夠繼續上學。
  • 孩子的表現差異是「回家反省」
    媽媽、朋友、親戚和一個孩子上了高二,但他們被要求停學回家反省。如果孩子們真的能反思自己的錯誤回到學校。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的父母非常著急,孩子們已經上高二了,準備參加高考,這時,他們讓孩子們回家反省自己。這不是明顯地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嗎?這導致家長對學校和老師非常不滿,但他們不得不出去讓孩子回學校繼續上學。父母只是希望孩子不要耽誤學習,而卻忽略了一件事。
  • 1歲半寶寶脾氣「拗」,一言不合就暴走,可能是「小自我」的覺醒
    寶寶1歲半,還沒到「可怕的2歲」,似乎提前進入叛逆期了,活潑好動、不滿意就鬧騰,特別有個性有主張。除了我上一篇寫過的「黏媽媽」,脾氣「拗」也是寶寶在這個時期一個顯著特徵。01:1歲半寶寶脾氣「拗」,一言不合就暴走孩子在1歲半到2歲時,很多家長會感到束手無策。我家雙胞胎現在2歲多,也剛剛經歷這個時期。
  • 一流的父母,在孩子4歲前,都在培養這些能力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最重要的成長敏感期有各自不同的成長側重點,時光不會倒流,成長亦不可逆,把握每一個成長階段,做該做的事,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只是說說那麼簡單,我的孩子,今年也4歲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4歲之前,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 4歲的孩子還在尿床,正常嗎?
    關鍵詞:行為BahaviourQ:女孩,4歲多了,還總是尿床,這正常嗎?我覺得她也不是控制不住,之前3歲多的時候,她都已經有一段時間基本不尿床了,感覺最近又倒退回去了似的。我罵也罵了,也好好跟她說了,可下次還是照尿不誤,感覺像是故意的,可她為什麼要這樣呢?請問這種情況我該如何處理?
  • 《了凡四訓》:要經常自我反省
    連在一起就是說人們做事情之後要經常反省自己做的事情到底符不符合天道。一個人做了什麼事,是不是符合天道,他自己最清楚。  因此,想要明了自己的對錯,反省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自我反省可以算作是人們的一種很好的自我修行方式,一種修煉自己的方式。
  • 走近魯迅|讀懂《野草》,在絕境中學會自我反省
    但是,《野草》不一樣,我們可以看作是把內心的痛苦和糾結寫下來,但它並不是單純的記載,更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解剖。誰也不敢說自己能把《野草》看懂,所以我也只能借鑑前輩們寫的文章,給自己一點啟發。錢理群教授推薦了一本書,就是汪衛東的《探尋詩心:野草整體研究》。汪衛東是錢理群的學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經歷。他把書寫出來以後,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去認同。
  • 《菜根譚》的智慧:學會自我反省,每天進步一點點
    讀書札記丨《菜根譚》的智慧:學會自我反省,每天進步一點點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諸位吉祥。《菜根譚》修身篇之六:學會自我反省,每天進步一點點 無事便思有閒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
  • 1-4歲孩子社交能力發展裡程碑,對照一下,看看你的孩子落後沒?
    現在家庭都是一個或兩個孩子,嚴重的缺乏玩伴,加上父母呵護備至,孩子社交能力很難培養。有些媽媽會說,上學了就會好些了,可是1-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時期,到了學校改善就比較難了。人類是社會動物,從孩子1歲多,會走路有了自我意識,就想跟小夥伴一起瘋跑尖叫,跟在大孩子屁股後面玩,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社交能力了。
  • 三到四歲孩子能力對照表,別以為孩子還很幼稚,其實這些TA都懂!
    在強硬的拒絕態度被分享和依賴取代的同時,孩子也獲得了身體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他們也常常為感到驕傲,在得意地表現一番後, 信心十足地間。「兩歲能小寶寶可以這樣做嗎?」阿諾.格塞爾博土形容三歲的時,曾經這樣說:「他們把從前獲得的種種能力結合起來三歲時呈現出一個 全新的自我。」那個六個月前還很執物不聽話的孩子消失了,被一個情緒穩定、易於駕馭的個優所取代了。不要以為三歲的孩子還很幼稚。事實上,你臉上的喜怒哀樂,他們已經能察覺到了。
  • 4歲孩子的行為能力弱,可能和語言發育遲緩有關
    你家寶寶行為能力正常嗎?很多寶爸寶媽們發現,孩子在4歲的時候,行為能力出現很大的不同,差異有多大呢?相反,有些孩子4歲後,行為能力非常弱,他們幾乎離不開媽媽的貼身照看,動手能力非常差,沒有自控力,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完成一件看似簡單的小事,比如:不能自己上廁所,自己不會穿鞋,簡單的益智玩具不會玩兒,對書籍類不感興趣,在幼兒園裡,這樣的孩子成為老師的重點照看對象。
  • 1歲半寶寶的4個生長發育指標,媽媽這樣陪玩,提高寶寶綜合能力
    愛玩遊戲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同時,遊戲也是最先開發孩子各項能力的基礎。1歲半孩子的4個生長發育指標,媽媽這樣陪玩,提高孩子綜合能力。1歲半的孩子要達到的4個發育指標,寶媽要做到心中有數,你知道嗎1歲半孩子的生長特徵1、孩子的運動發育在孩子1.5歲時,已經具備做一些大運動以及精細動作的能力了。
  • 每天反省,是媽媽的必須功課
    稻盛和夫《六項精進》其中一項就是「每天反省」。他認為反省能磨練人格提升修養。這不僅適用於工作,家庭生活也同樣。努力工作,天天反省,我們的靈魂就會得到淨化,就會變得更加高尚。有可能是自己小時候沒有玩具吧,總想著讓孩子不留童年的遺憾,所以會儘可能滿足孩子對玩樂的願望。
  • 二胎之間爭吵,如何讓他們自我反省?父母要學會隔離法和忽視法
    案例:我的閨蜜就因為自己盲目和衝動和自己哭訴,因為自己衝動想要二胎的關係,現在兩個孩子經常會有衝突。剛開始的時候,閨蜜覺得自己可以從中調解,因此也沒有多加注意,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孩子的衝突愈演愈烈,甚至還有撕破臉的危險。
  • 家有2-4歲孩子,要「逼」他學會這4樣「能力」,日後帶起來更省心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吧~現在的媽媽們確實太辛苦了,有的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哄孩子做家務,有的甚至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依然覺得忙不過來,難道是這屆娃真的太難帶了嗎?其實,是大多數的媽媽把壓力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孩子難帶,主要是因為孩子有太多地方需要媽媽去操心,孩子雖然小,但是有很多事情也是可以自己完成的。就像很多國外的媽媽,一個人可以帶三四個孩子,還能有空化妝打扮自己,她們難道有什麼特異功能嗎?其實並沒有,原因是她們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一些「能力」,所以平時根本不用操太多心。
  • 2歲半近視900度?別用手機坑孩子了!
    沒時間管孩子?一部手機給孩子自己玩,多省事兒! 今天,i2君不能忍了! 孩子的視力,由i2君教粑粑麻麻來守護! 1. 看電子產品,真的對孩子不好嗎?
  • 李玫瑾坦言:家有男孩,要教會他4種能力,最好不要晚於6歲
    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在育兒方式上要用對專門的育兒方法。李玫瑾教授:家裡有男孩,在他6歲前,一定要教會他「四種能力」!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道:教育男孩,宜早不宜遲,這4種能力, 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教會他。
  • 自我學習能力,是孩子一生的核心競爭力
    我想這是對「讀書有什麼用」的絕地反擊。讀書改變了她們的眼界和格局,也給予她們改變命運的矛和盾,讀書讓她們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讀書讓她有能力去愛世人,也讓她有了推動時代前行的力量。這個視頻讓我心生震撼,眼眶溼潤,小時候,爸媽常常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