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也很弱,許多時候需要藉助第三方來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反省的迴路。
四歲半的孩子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硬體設施決定其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能很快意識到錯誤並及時糾正。
上周日,孩子學習舞蹈,接孩子時遲到了幾分鐘,平常與孩子玩的兩個小朋友的媽媽陪著孩子,她們在裡面等著。當我接到孩子的時候,孩子有點不開心,說那兩個小朋友好壞,當時,那兩個孩子還是高高興興的,過來拉著手三個孩子一起走。
回到家裡面,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我問孩子「怎麼說那兩個朋友壞吶?那兩個小朋友的媽媽還陪著你。」孩子回答「那兩個媽媽是好媽媽,她們兩個就是不好。」我問「具體哪裡不好了吶?」孩子說「她們兩個不等我,不喜歡我,就是壞。」我繼續問「是不是你做了讓她們兩個不高興的事?」孩子回答「沒有。」我繼續問「你想想是不是你先做了讓別人不高興的事,然後別人接著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孩子發起火了說「沒有,都是她們不對。」
剛才剛給孩子講了《掩耳盜鈴》的故事,我說你看掩耳盜鈴的人聽不到鈴聲,是不是就像你做了讓朋友不開心的事,你自己卻一點也不知道?孩子回到「是A先惹我不開心,我又讓B不開心了。」孩子又說「B說我說話太兇了。」我接著說「你看,這裡面還是有你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吧,再和你的朋友玩耍時是不是說話不能那麼兇了?」孩子笑著回到「是。」
我們在和孩子就問題採取直接溝通的方式,我發現孩子似乎沒有能力對問題本身有正確的恰當的認知,孩子的回答看似「無理取鬧」、「強詞奪理」,但在她們的意識裡或許這就是對的。正是因為這一點,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的回應才容易發火。
自我反省,包括自我覺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覺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成年人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很大差別,有些成年人未必具備自我反省能力,更何況兒童。
兒童的自我反省機制的建立,一定需要一個「媒介」,藉助這個媒介,才能構建起一個三維一體的反省機制,即基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感知、思維、意向、判斷、評價的「運算迴路」。這個「運算迴路」一旦建立起來,並不斷發揮作用,這個不斷發揮作用的過程,能促進大腦發育從而提高認知能力。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初中前孩子的大腦灰質即認知功能基本發育成熟,所以,從三四歲開始幫助孩子建立起反省機制,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反省能力反映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若反省能力還是很差,此時再想提高認知水平和學習成績就很難了。
初中生大腦發育已完成80%,其中灰質即認知功能基本發育成熟。由此,我們應該明白,提高孩子認知能力或抓好孩子學習成績最晚不能晚於小學三年級。
這裡男孩與女孩有所區別,女孩相對安靜,更容易從學習中提高認知能力,與此相應的是學習成績自然也好。男孩子調皮、愛玩,更容易從交往中提高認知能力,因而,有些男孩子認知能力高但學習成績未必出色,此類孩子,如果在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中抓緊學習,學習成績會提升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