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雪梨到峇里,財新傳媒組織了兩場國際圓桌會議,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
首先是10月8日,由財新傳媒、澳大利亞金融評論聯合主辦的「中國投資與澳大利亞」圓桌會議,活動在普華永道雪梨總部隆重舉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總編Michael Stutchberry,中國投資公司前副總經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謝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洲經濟研究局主任Shiro Armstrong等中澳兩國的多位知名學者及商界精英濟濟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國際投資、國際金融、內港保險市場融合等熱點話題。
緊接著於10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本屆年會前夕,在印尼峇里島舉行了「金融再開放 驅動新變革」主題峰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重磅嘉賓聚首,從大的國與國合作的方式出發,共商金融科技企業未來出海的方向。
作為財新國際圓桌全年合作夥伴玖富集團受邀參加了這兩場國際圓桌會議,玖富集團CFO兼玖富國際CEO林彥軍出席了澳洲圓桌「中國海外投資: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論壇環節,以及印尼圓桌「金融監管與創新」論壇環節的討論,與多位重磅嘉賓一同分享玖富集團作為中國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歷程和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出海全球中扮演的角色。
中國企業投資,須處理好中國制度與全球化規則的兼容關係
中美貿易戰自今年3月22日由川普政府籤署總統備忘錄至今已逾半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無疑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川普政府接連推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國際經貿局勢影響下,中澳經貿關係會否深受一些國家逆全球化行為的影響?中澳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全面提升經貿合作關係,進一步促進兩國資金、資源和人員流動,推動兩國經濟優勢互補向持久和深入方向發展,使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廣泛受益?10月8日在雪梨召開的「中國投資與澳大利亞」圓桌會議對這些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中國與澳大利亞都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國家,作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國之間世界級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推動了廣泛的經貿合作,使得兩國經濟發展深為受益。當前,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擁抱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體系,並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主要的投資來源國,這是基於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優勢互補。從長遠看,世界經濟的未來必然是一個再度全球化的過程,即重塑全球經濟秩序與規則,讓經濟全球化的成果造福民眾。這不僅關乎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更考驗著主要經濟體的大國擔當和責任,註定是一個艱難的博弈過程。
玖富集團CFO兼玖富國際CEO林彥軍認為,隨著當今國際經濟規則一體化趨勢顯現,基於全球價值鏈合作提出的國際貿易新規則正以多邊主義、區域主義的形式在全世界推進,急速擴散的區域一體化浪潮,體現了各國通過構建國際經濟新規則來重塑全球貿易投資格局的訴求。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餘波尚未消散,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進程遭到挑戰。中國致力於維護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與體制,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時代潮流、把握髮展航向。他表示,中國企業未來推進和引領全球化的基本原則是處理好中國制度與全球化規則的兼容關係,即在推進全球化共同規則的同時,求同存異,承認各國制度的差異性。中國企業應堅守以建立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為準則,抓住戰略形勢的變化,使自身與全球化相適應。
中國與澳大利亞應通過國與國的層面提升兩國經貿合作關係,進一步促進資金、資源和人員流動,推動經濟優勢互補,同時中澳自貿協定在投資層面上,通過降稅等手段為雙方投資者創造更加自由、便利、透明、公平和安全的投資環境,降低雙邊投資往來的門檻,從而推動更多的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鞏固中澳在投資領域的關係,並為服務貿易、投資貿易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金融科技出海,須平衡技術創新與當地監管
按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理事會每年秋季將組織召開年會,各國政府央行行長、發展及財政部長、私企高管、學術界和公民社會組織的代表共聚一堂,就世界經濟前景、消除貧困、經濟發展、援助有效性等全球關注的議題展開討論。年會的另一個特色是專題研討會、地區吹風會和新聞發布會,內容側重於全球經濟、國際發展、世界金融系統等議題。財新傳媒藉此契機,於年會開始前一日主辦的主題為「金融再開放 驅動新變革」的小型高端圓桌會議吸引了業界的眼球。在「金融監管與創新」討論環節,玖富集團CFO兼玖富國際CEO林彥軍表示,當前雖是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的最好時節,但面對巨大的市場誘惑,金融科技要想真正走出去並非簡單的事情,除了解決政策風險和金融安全這一首要問題外,還需要平衡金融創新與當地監管等一系列問題。
林彥軍認為,金融科技企業要想真正遠洋出海,首要面臨的問題是政策風險和金融安全。尤其是在印尼、菲律賓以及非洲等欠發達地區,金融風控的難度更大。就政策風險而言,曾有多名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在國內允許的P2P行為,在部分國家是不被允許的,甚至某些國家只允許企業之間產生直接借貸行為。
「如果金融科技企業在沒有搞清當地政策的情況下擅自出海,會讓企業陷入無妄之災,輕則無功而返,重則面臨牢獄之禍。」林彥軍說,當地政治環境問題也不能忽視。比如東南亞部分國家政局不穩也會帶來金融風險。在金融安全問題上,林彥軍以印尼為例,這個擁有2.6億人口的國家,卻只有2千萬的城市人口擁有身份證明文件,如何在非實名制的條件下控制住金融風險對出海企業來說是一大難題。
而阻礙金融科技企業真正走出去的另一個攔路虎是如何平衡金融創新與當地監管。環節中,有專家表示,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布局的最大考驗是如何與當地金融監管框架相融合。對此,林彥軍十分認同。他舉例說,限於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不同國家的基礎設施、網際網路服務等水平參差不齊,以及法律法規差異,導致某些國家的金融監管嚴格程度堪比美國。因此,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想要分羹海外市場,需要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本地化管理能力以適應國外不同環境,玖富集團為此探索了一條特色之路。
玖富集團十二年深耕,堅持金融技術創新走國際化之路
從中國投資到金融創新驅動變革,作為此次「財新國際圓桌」會議邀請的嘉賓之一,玖富集團CFO 兼玖富國際CEO林彥軍,從宏觀分析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大局,從微觀著眼玖富一路走來的實踐和經驗,根據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態勢,分享了玖富集團多年來在完善自身布局的同時更多探索海外市場的經驗。
林彥軍認為,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受限,金融技術創新將更加重要,技術創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進合作,同時,也有利於全球化合作。他表示,玖富集團成立十二年以來,一直堅持金融技術創新和提高效率,以便提供更好的優質的服務給廣大客戶,玖富現在開始國際化,將創新技術輸出,和當地金融機構合作,以更高的效率服務更廣泛的人群。
玖富集團作為中國知名的網際網路金融科技企業之一,將布局國際市場作為公司的一張新名片,頻頻放大招通過「科技賦能」、「數字連結」、「出海計劃」三個方向與開放完成國際化戰略布局,形成美國矽谷、東南亞地區、香港「三位一體」的海外金融服務體系,向全球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亮出自已的觀點與實力,通過積極地走向海外,提升國際競爭力。
特別是經過多年穩健發展,玖富已連續7年實現盈利,保持正現金流,並陸續完成多輪融資,今年一季度,繼中國信達(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知名企業家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等對玖富集團巨額投資後,玖富集團再次完成6500萬美元D輪融資,在此基礎上,近期,全球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SBI集團戰略投資入股玖富,目前已完成交割,此次SBI集團戰略入股,勢必將進一步助力玖富集團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深耕,夯實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業務布局。這一系列舉措都展現了玖富立足合規、長遠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從發展的角度看,目前玖富擁有較雄厚的資金儲備,以及相當成熟的運營經驗,更能把握移動金融用戶的需求。同時,相繼在國內推出了以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個人信用評級模型「火眼分」、壞帳預測系統「彩虹評級」,聯合「股小量」上線人工智慧助手等,都是金融科技核心的技術,這些積累使玖富擁有了紮實的大數據風控技術。此外,玖富擁有的龐大移動金融生態鏈開放體系,其產品線是國內金融科技集團當中較為豐富和系統的,涵蓋金融普惠、移動理財、數字金融、消費分期、大數據科技、移動證券等,擁有多個產品,而這些產品互相之間戰略合作和戰略投資的聯動極多,有利於其解決海外市場本土化的落地難題。
正如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所言:金融創新與科技革命的融合速度非常關鍵,直接影響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結構平衡。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複合型創新,而是集約型創新,是跨學科、跨技術、跨行業、跨文化、跨國家的集約創新,誰能把金融創新與整個科技革命(特別是共性核心技術創新)相結合,誰就能引領這個時代而不是被整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