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對車輪早就習以為常了。孩子的童車、出行的汽車、老年人用的代步車和殘疾人使用的輪椅,都離不開一個最基本的元素:輪子。輪子的誕生久遠到連是誰發明的我們都不知道,但它卻像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一劑催化劑,讓汽車發展像滾滾洪流不斷向前。
筆者在各地旅行時,除了看景色之外就是看當地的博物館,也留意各地的祖先對輪子的最早使用。比較認可的一個說法是,輪子是在兩河流域最早發明的,以運輸為目的的車輪誕生在大約公元前3200年,主要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用於戰爭或競賽的雙輪馬車。輪子被視作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科學家常常把它與火的使用相提並論。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在車輪發明以前,古人藉助滑橇來搬運重物。最簡單的滑橇就是一個斜面,複雜一些的還會在重物下墊幾根滾槓——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把巨大的石料堆成金字塔的。雖然古埃及人更應該受滾槓的啟發而發明車輪,但最早使用車輪的卻不是古埃及人而是古巴比倫人。車輪的最偉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因此輪子最普遍的用途是運輸。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啟蒙,就是人類可以利用工具實現遠超過自身能力的目的。
父母用童車實現省力又能攜帶兒童的目的,殘疾人使用輪椅尤其電動輪椅擴大了行走範圍,更別說汽車讓人類活動半徑以百公裡成倍增加。而如何用好這個輪子,人類從來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如何讓輪子轉動起來,就有很多方式,如用水力驅動的水車,用牲口驅動的馬車牛車,用風力驅動的風車,等到工業革命出現的蒸汽發動機,驅動了火車、紡織機械、輪船,用燃料驅動的汽車。而今,曾經是發明先驅的汽車行業再度成為新能源衝刺的目標,那些用電驅動的車輛也像它們的前輩那樣對人們的出行方式形成衝擊。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看到沒有,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明確成為國家戰略。汽車不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但如今汽車工業全球最大的就是中國,而且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是中國。如何從傳統汽車轉型到新能源汽車,中國完全大有可為,也有可能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和消費大國乃至強國。
回顧歷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改變,不僅巨大地影響人類生活的發展,更影響世界強國。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技術誕生為主要標誌,是煤和蒸汽機使人類社會生產力獲得極大的提升,開創了人類的工業經濟和工業文明,從而引發了歐洲工業革命,使歐洲各國成為當時的世界經濟強國。第二次變革在19世紀70年代,石油和內燃機替代了煤和蒸汽機,使世界經濟結構由輕工業主導向重工業轉變,美國成為世界強國,同時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與物質繁榮。如今第三次變革就在眼前,石油和內燃機成為替代目標,人類清潔能源時代已是可見的現實。筆者預言,第三次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變革將改變亞洲,並使亞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11月26日,有好消息傳來,上汽高端品牌L項目終於亮相,並正式定名為「智己汽車」,目標是打造數據驅動的跨界智能電動新物種。上汽集團為加快打造自主高端智能純電汽車品牌,擬與張江高科、恆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出資總額為72億元,其中公司認繳出資53.99億元、張江高科認繳出資18億元、恆旭資本認繳出資0.01億元。基金擬計劃與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含其指定的下屬投資主體)專項投資於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暫定名「智己汽車」)。這是我國最大的汽車製造集團踏入新能源汽車領。明年1月,智己汽車首款車型將在上海、倫敦、北美CES全球同步發布。速度驚人,中國造車新勢力真的以第三次變革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汽車新勢力中,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都達到了市值高峰,傳統車企中的新勢力正在成型:東風有嵐圖、北汽有ARCFOX、長安有與華為及寧德時代合作的CHN平臺。傳動發動機正在被電機取代,燃油正在被動力電池所替代。以往的車內座位也將變成智能座艙。
還有企業研究驅動的核心。中國的輪轂電機技術創造性地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整合到輪轂內,變中央式驅動為分布式驅動,省掉了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等傳動部件,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發動機、變速機的一體化。在筆者看來,這個技術的領先,越來越接近「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的說法,這些行業的頭部企業更應重視,因為它們面對著的是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將催生出偉大的企業。
筆者近日體驗了被稱為奶爸車的理想汽車,比較新能源車與傳統汽車的差別後得出一個結論:第三次變革正在真實地發生。作為證券市場的觀察者而言,新勢力與傳統車企正共同推動偉大的變革。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