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她是小學老師,逝世後她成為大體老師

2021-01-10 澎湃新聞
生前她是小學老師,逝世後她成為大體老師

2019-11-29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通過器官捐獻,感覺我愛人能在他人身上繼續活下去。」11月15日上午,羅珍(化名)的器官及遺體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完成捐獻,羅珍的丈夫莫勇(化名)希望妻子捐獻的器官,能讓有需要的患者重獲新生,讓妻子的生命以此得到延續。

▲醫務人員向器官捐獻者鞠躬

11月1日,家住貴定的51歲小學教師羅珍突發腦出血被緊急送醫,並於11月6日被轉入省醫ICU。

自發病以來,羅珍的病情持續惡化且神志昏迷。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莫勇知道,如果出現什麼意外,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去世後,進行器官捐獻。「我們受到『貴定榜樣』、抗戰老兵晁立功去世後進行遺體捐獻的影響,也希望能進行遺體捐獻,獻出一份愛心,救護更多的人。」

莫勇與妻子兩人都是器官捐獻志願者,但進行遺體捐獻仍需徵得其他家屬的同意。於是莫勇向女兒小琳提出了捐獻遺體的想法,小琳對此表示同意:「因為我知道母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要幫助更多人,希望能為醫學科學事業做出一點貢獻。」

在徵得所有直系親屬同意後,莫勇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及貴州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指導下簽訂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

▲向捐獻者家屬頒發榮譽證書

11月15日上午07:41,羅珍經搶救無效死亡。在舉行了簡短的捐贈儀式後,羅珍的肝臟、雙腎、眼角膜及遺體被成功捐獻,她的器官將由器官分配系統進行分配並將儘快完成移植,遺體將被捐獻給貴州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科學的教學與研究。

不僅如此,莫勇與家人還決定,將節省下來的購買墓地等喪葬費用中的一部分,捐獻給羅珍生前任教的貴定縣昌明實驗小學及另外3所小學,為貧困學子購買文具、書本。

據了解,羅珍是2019年貴州省人民醫院的第47例捐獻者。自2013年6月份貴州省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全省已成功完成捐獻327例,捐獻大器官950餘個。僅在2019年,全省已完成捐獻107例,大器官捐獻310餘個。

(資料來源:貴州新聞網)

謹為生命,傳遞美意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方式如下: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原標題:《生前她是小學老師,逝世後她成為大體老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生為良醫,死後,她選擇成為「大體老師」
    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 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生命定格81歲,醫學專家捐獻遺體成為「大體老師」
    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其被稱為「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對醫學生來說,他們是無言的良師,是感知生命的領路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向「大體老師」致敬。(圖片由學校提供)20日的課堂上,學生們迎來一位令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
  •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2020-04-20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心懷感恩,深大畢業生返回母校,成為「大體老師」
    今年5月18日,湘竹因病逝世,按照她的遺願,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校園,但跟其他學生不一樣的是,這次返校是她生命歷程中的最後一站。在深圳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湘竹實現了最後的心願,無償捐獻遺體給母校用於教學和科研。湘竹媽媽說:「這是她最後的心願。深圳讓她的生命充滿希望,她要回饋這座給了她溫暖的城市。」
  • 大體老師,醫學院的無言良師
    經過上學期系統解剖課的理論學習後,他們走入了地下一層的解剖實驗室,開始面對大體老師——那些為了科學研究與醫學教學捐獻了自己遺體的無言良師。  正是有了這些良師的奉獻,才使得醫學生們對於人體構造,解剖操作上有了最為豐富的知識攝入。為了表示對於這些特殊老師的尊重,每位學生在第一次操作前都會進行簡潔而肅穆的默哀儀式。
  • 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醫學女教授當「大體老師」,成2980名遺體捐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進行特殊的授課: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而這堂課的「老師」也沒有站立講臺,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11月20日,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這位小學語文老師一不小心火了 學生給她取了個外號
    這位王老師,去年11月就登上過一次熱搜。一名小學生違反規定把巧克力帶到了學校,被同學發現後告狀。舉報者的「告狀動機」是「索要巧克力未遂」,王老師堅決懲罰了舉報人。事後她發微博稱,舉報者「以告老師威脅同學,問人家要好處,更可恥」。懲罰告密者的王老師是一個「童真捕手」,每天,她都會捕捉小學校園裡的趣事,分享在微博上。
  • 溫州舉行首對「大體老師」夫妻捐獻儀式
    溫州首對耄耋夫婦相約離世後做「大體老師」章克光和陳翠茶是一對革命伴侶,兩位老人離休後,定居在溫州鹿城。今年6月,在溫州醫科大附二醫的某病房裡,溫州市紅十字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為病床上90歲高齡的章克光老人提前頒發了《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證書》。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南京醫科大學七年制2011級臨床8班,有8個同學約定了一個特殊的儀式:每次這門課開始時,大家穿著白大褂,默默地站在老師的周圍,低著頭,持續一分鐘。這是一堂局部解剖課,這個實驗組的同學簇擁著的,被橙色布袋覆蓋著的,是南醫大最特殊的教育者——「大體老師」。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朱亞文老師介紹說,出於先易後難的考慮,一般從下肢開始解剖,因為下肢面積較大,解剖相對容易。接著依次解剖背部、上肢、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盆部。解剖完成後,還需要繪圖以及撰寫實驗報告,記錄解剖步驟、遇到的問題和最終的發現。課程考核同樣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
  • 畢業生向解剖大體老師鞠躬告別
    6月10日,在該校解剖樓,一群畢業生隔著大門向裡面的「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告別。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2017年,我第一次帶著羅澤銘善和她的小夥伴一起到青島海陽市參加器官捐獻的社會實踐,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帶著學生一起推廣器官捐獻的願望就此萌生了。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我帶著跟隨我一起推動器官捐獻宣傳的學生們一同開展大體老師的致敬活動和校園器官捐獻宣傳,他們在參與時的專注和走近的狀態告訴我,這場生命的教育是可以去喚醒和引導他們對職業的大愛精神培養。
  • 為玩梗偷拍大體老師?網紅冒充醫學生引爭議,立人設也要有底線
    網紅"澤一鋒"為了博取流量,偷拍大體老師及動物標本,並冒充醫學院學生身份,將視頻剪輯後發布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澤一鋒被輿論追責後回應,只是為了"玩梗",輕描淡寫的態度徹底激怒了公眾。  澤一鋒何許人也?據報導,他真名叫邵青鋒,男生,由於留著披肩長發,在某短視頻平臺擁有百萬粉絲,擅長以冷酷動漫人物形象出鏡。
  • 40位大體老師一半是成人 他們的「休息室」就在屍體庫
    上課時,老師會按下按鈕,升降臺將「他」從防腐液中抬起,學生們戴上口罩與手套就能進行實際操作。而教室的後面也「站」著兩位大體老師,那是對屍體經過特殊處理後得到的生物塑化標本,只見「他們」筆挺地立著,手心向前,同樣分離了表皮,人體的骨骼、神經和肌肉一目了然。  據基礎醫學部主任王玉孝介紹,《人體解剖學》是大一時就會開展的專業基礎課,廈門醫學院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
  • 清明節緬懷遺體捐獻者 「大體老師」大愛無聲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說,那些捐獻遺體供他們學習、解剖的人,有一個尊稱——「大體老師」。「大體老師」雖不能講話,卻用自己的身體,教學生們最直觀的醫學知識。可是,有一群人,他們故去後,沒有陵墓,親人也沒有寄託哀思的地方。他們是平凡的人,卻選擇了不平凡的離去方式,他們就是遺體捐獻者。
  • 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大體老師」值得尊敬,做事莫讓其家人寒了心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學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其實不光是醫科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無私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逝者心存敬意。沒有他們,往小裡說就完不成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大裡說則是缺失了守護生命的重要一環。「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為何引發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捐獻遺體本身是為了回饋社會,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結果卻成為某些網紅吸引流量和熱度的工具,不知會寒了多少「大體老師」家屬們的心,也動搖了部分已經籤訂遺體捐獻者的決定。@麻醉醫生凌楚眠也發文表示,解剖樓裡的大體老師們,是神聖的,可以這樣說:接觸大體老師後,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才徐徐展開。
  • 與「大體老師」的見面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組圖)
    2017年9月19日,山東青島一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同學們,上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堂局部解剖課,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大體老師」(遺體)。  與其他課程不一樣,上課前,同學們會向遺體默哀1分鐘,然後集體鞠躬。有同學告訴作者:「遺體也是老師,我們對遺體心存敬畏。」
  • 致敬大體老師:人體結構課上用的屍體,原來是這麼來的
    進入20世紀後,中國醫生開始推因廣西醫流入,而帶來的人體解剖學,向人們介紹解剖學的作用,政府官方也推出了相關草案和規則,允許正規醫療機構或研究所,對親屬同意的屍體進行解剖,儘管如此,對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思想的中國人來說,捐贈故者遺體,進行醫療研究這種事,依舊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自願在死後捐贈遺體的人,少之又少。
  • 醫大學子追思遺體捐獻者 向「大體老師」致敬
    寫給「大體老師」的話貼在寄語牆上。向「大體老師」致敬。、師生們為「大體老師」默哀。  濱海高新網訊  昨天,天津醫科大學幾十位師生在解剖課堂舉行了「大體老師」追思會,悼念這些志願捐獻遺體的逝者。「堅持以救人為己任,尊重每一個為醫學事業獻身的逝者……」學生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向「大體老師」莊嚴宣誓,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醫學學生必須接受基礎醫學的學習,人體解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這些遺體捐獻者用他們的軀體,讓學生們直觀了解人體基本知識,是醫學學生的無語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