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代,不僅等級制度非常嚴格,而且人們也非常重視「家庭宗族」的概念,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自古忠孝難兩全」意思是如果你想為國家服務,你就不能照顧你的家庭,如果你想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享受家庭的幸福,你的仕途就不能有什麼改變,這不是真的,他只是告訴我們在古代的忠和孝道之間很難選擇,這也表明,忠孝在古代生活中被置於最重要的位置,你至少應該實現其中一個兩個是完整的生活。
在傳統的古代家庭中,一般來說,你的家庭地位是根據一代人的大小來決定的,年輕一代只能聽從老一輩的意願,這是古人的統治,即嚴格的宗法制度在家庭中的體現,由於「家族」的概念在古代是如此強烈,關於家族的「規矩」一定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把這些成文的不成文規則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流傳到我們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這句話是家庭禁忌的一個典型例子。
一家不得有三姓
離婚重組家庭
這種情況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其實比較普遍,現在的人往往比較豁達,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覺得不能在婚姻中繼續下去,就會回去尋找自己的下一個幸福,但是在古代卻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大多數情況下的人最後只能選擇一段婚姻去,即使第一段婚姻結束,也很難開始第二段婚姻,在古代,他註定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這種重組家庭在古人眼中並不是很吉利,人們往往看不起這種重組家庭,認為只要離婚的人有道德問題,即使家庭重組,他們也不會罷休,以後又會遇到彼此同樣的問題,所以在古人看來,家庭中不允許有三姓。
婆媳同住的家庭
即使到了現在,這種結婚後的家庭仍然和婆婆住在一起,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問題,因為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總是有一定的代溝,老一代的思想總是陳舊高於新一代,這意味著當兩代的思想碰撞在一起,總會有一些衝突摩擦和矛盾,這樣的問題在古代也是存在的,我們都說「婆婆看媳婦,越看越不順眼」,好像「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頭疼的問題,這對天敵總是會有無盡的衝突,如果我們出生在現代,我們可以選擇搬出去,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在古代,並不是說他們想動就動,如果長輩們不同意,那麼夫妻倆就不會去想了,他們只能默默地忍受嶽父母的要求和指責,因此這種情況在古代也受到了廣泛的批評。
通過對這兩種情況的分析,我們有機會發現,雖然前一種情況幾乎消失了,但後一種情況卻在我們身邊仍然很常見,雖然現在有很多開明的婆婆,但是老一輩要擺脫固執己見的思維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也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盡力調和這個永恆的「問題」,你認為古人說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