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五人三姓不同車,三十六人不同船」,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01-11 暮有文化

這句諺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請聽北暮給大家慢慢道來!

五人三姓不同車

五人三姓指的是什麼呢?

五人即丈夫妻子加上公婆和孩子總共五個人。這五個人中丈夫公公孩子是一個姓,婆婆是一個姓,妻子是一個姓。總共三個姓!

民間說法:一家五人出門特別容易出事,一出事就會造成家族血脈不保。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倘若全軍覆沒,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

所以五人不同車一直在民間流傳。

當然也有說法:五人三姓不同路。這又和不同車有所差異。

古代出行一般都同宗族的兩個人結伴,這樣做一來在外也好有個照應,二來遇到歹人也能防範些許,減少了發生危險的概率。

而五人三姓勢必有一個人單著,那兩對相互扶持,照顧照應。這個人有個頭疼腦熱,飢餓病災的只能自己扛,說不好就一命嗚呼了。

而且萬一遇到什麼事,這個單著的人也容易被針對。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故事:

說古代五人三姓外出,遇大雨,進廟躲雨發現一塊金子,五人欣喜若狂商量找個地方賣掉分配。結果第二天單著的這個人醒來發現其他四個人都走了,把他一個人留著了。金子也沒有了,財物也被人拿走了。

所以五人三姓不同路,告誡的是外出注意提防那些不熟悉的人,別被人謀財害命了。

三十六人不同船

這句話也是從古代流傳而來。

大家都知道古代外出避免不了走水路,可是為什麼三十六人不同船呢?

原來,古代的木船比較小,吃水也比較淺。多人同船危險係數比較大,況且三十六人同船,一舉一動都會讓船改變重心,危險係數更會大大增加,所以人們逐漸就有了三十六人不同船的說法。

民間有諺:「三十六人共一舟,遇到龍王一起收,三十六人同船渡,小心有災進魚腹」。

北暮有話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也逐漸知道了「五人三姓不同車,三十六人不同船」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可是古人出門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注意外出安全的思想,我們應該學習一下!

我是北暮無淚,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我將為你帶來更多的文化趣味解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說的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說的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我們知道在生活當中,俗語的出現讓人們知道很多關與一些婚嫁以及習俗之間的事情,這些俗語說的意思就是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所遇到一些事情,總結出來的一些道理和經驗。
  •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為什麼容不下?什麼意思?
    我是原創作者「靈妙眼中的世界」,每天跟大家分享一點見識,今天主題是: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為什麼容不下?什麼意思?農村的俗語都是從古到今的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道理,即使經過這麼多年洗禮,許多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小時候不懂,只是當做順口溜說著玩,現在長大了才知道,其中蘊含的都是經久不衰的道理。
  •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保障我們少走彎路,未來更加順暢,比如「一家不容三姓人」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有什麼不同
    ,都是日常用語,有什麼不同  文/成長新視點  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主要區別在於成因來源、概念闡釋、場景對象和表現特點四個方面。  1.俗語。也叫常言、俗話,或者大家說、古語說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對事物處理、自然理解和衣食住行等形成的口語化經驗總結,經過口口相傳,達到共識,具有口語性、通俗性、共識性和流行性的語言單位和典型語句。  俗語來源廣泛,既有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有詩詞名句、警句格言和歷史典故等關聯。如「拔根汗毛比腰粗、飽漢不知餓漢飢、不到黃河心不死」。
  • 在農村人們常說的「人到三十六不提過了七十三不說」是什麼意思?
    其實,鄉村不僅自然美,這裡還有許多民俗,而說到流傳最廣的民俗,恐怕就那幾句老話吧,下面兩句你都聽過了吧?讓我們來看一下吧!第一、想要玉米結,不要葉挨葉這句古話是一句農業諺語。人們相信很多農民都知道,在田裡種植玉米的時候,種子不應該太靠近對方,因為如果他們靠近對方,玉米就會挨著對方生長,然後他們就會從對方那裡吸取營養。因此,玉米不會長得很大,這將特別影響收成。
  • 農村俗語:「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 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知道,在農村仍然保留著很多的習慣,這也是從古以來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很多的農村人對此進行了保留,在過年的時候吃完飯之後我們都會向長輩請安問好,最後長輩們就會拿出壓歲錢,這是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之一,那時候過年特別的熱鬧,家裡面前前後後的小朋友們總是特別多
  • 俗語賞析:鳳凰烏鴉不同林,麒麟狐狸不同群
    第二句:出家容易歸家難釋義:這句俗語是說出家容易,想要還俗卻很難。《廿載繁華夢》第十九回中有言:「俗語說的好,『出家容易歸家難』,你別說謊,馬夫人見氣運不好,發了點慈心,怕常見面時,就似眼兒裡有了釘刺了。」第三句:吃軟不吃硬釋義: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態度溫和可以依從,態度強硬偏不依從。
  • 「牆上加牆,家敗人亡」,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牆上加牆,家敗人亡」,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住在農村的朋友應該有這種感覺,農村人民十分重視友誼。
  •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引言古人的很多俗語,大多數人只知道其字面意思,並不知道背後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多了解一些俗語可以增加我們文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而這些俗語中也蘊含著很多知識,多了解一些對於我們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壞處。比如古人常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很多人就不知道具體指的是什麼。一、三教具體是指哪三教?
  •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在生活當中就會出現很多耐人尋味的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伴隨著著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 俗語「人怕仰頭,狗怕背手」到底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無道理?
    俗語「人怕仰頭,狗怕背手」到底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無道理?文/一壺老酒談歷史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想必都能在農村裡聽到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由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是群眾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並通過村民們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
  • 「一家不容三姓人」,具體指什麼?專家:自古以來的家庭通病
    本來這些知識應該被記錄在書上供人學習,但是當時要實現知識普及、百姓識文斷字完全是天方夜譚,所以記錄知識的工具只能是語言。而想要讓百姓能準確記住並且方便流傳,這種語言就必須具有通俗簡練、朗朗上口的特點,這便是俗語的由來。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放眼現代社會,先人留下不少俗語,但是人們知道的都太少了,很多俗語都不被人們接受,很多人從心底裡就牴觸這個東西。其實學習點俗語對我們沒有壞處,別覺得聽起來比較粗俗就冷眼相待。就拿這篇文章說的這句話來說,短短十幾個字,就讓我們學到了應該怎麼做人做事。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什麼意思?其實說的是兩類人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啄」。別讓鵝啄,顧名思義就是在被狗咬和被鵝啄之間讓人選擇一種的話,寧可讓狗咬上一口,也不願意讓鵝啄一下,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鵝咬人和別的動物是不同的,它更多的身擰,並且一旦被擰上就不鬆口。可以說能把一個成年人咬到哭爹喊娘的地步。
  • 俗語說「不孝有三」,那麼到底是哪「三不孝」?十人九不知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什麼?其實精華在下一句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重視孝道的國家,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就像千古名句「百善孝為先」,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國對孝道還是十分講究的,關於孝順我國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不孝有三」,那麼你們知道這裡到底指的是哪「三不孝」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老話說:驢馬不同槽,貓鼠不同道,啥意思
    有句俗語叫做:「驢馬不同槽,貓鼠不同道」,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驢馬不同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驢和馬不能同槽飼養,雖然驢馬和騾子長得都差不多,但是這兩種動物的血統不一樣,相比之下,馬要高貴的多。在古代的戰場上,一匹馬甚至比士兵的性命還重要,就算快要餓死了,也不捨得殺馬充飢。
  • 對方閃車燈什麼意思?閃的次數不同不同?這些暗語記牢!
    對方閃車燈什麼意思?閃的次數不同不同?這些暗語記牢!現在隨著車輛增多車給大家帶來的樂趣也真是不小。像是馬路上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段友,在街上碰見的時候相互摁個喇叭,也給無聊的駕駛增添了一點點樂趣。那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開車的時候,被其他的車用燈光閃過呢?
  • 俗語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是啥意思?到底準不準?
    導語:俗語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是啥意思?到底準不準?我今天左眼不停的跳,是不是要發財了?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中國有一句流傳盛廣的俗語,叫做「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簡單的說就是有人認為眼皮挑動會預兆禍兇吉福。我們都知道流傳了很久,但是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 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一定的道理
    這些俗語除了反映事物現象的特點外,對人的心理感受也有獨到的描摹,惟妙惟肖,十分生動。說起來合轍押韻,在田間地頭、茶餘飯後被當成了順口溜,有的既生動想像,又富含哲理。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所表達的就非常有意義,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實,各地流傳的俗語各不相同,但其意義和內涵無一不是警醒世人,積極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