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怕仰頭,狗怕背手」到底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無道理?
文/一壺老酒談歷史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想必都能在農村裡聽到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由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是群眾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並通過村民們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因其語言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俗語成為了最受人們喜歡的傳統文化形式之一。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三句富有人生哲理的俗語,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關注與思考,能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這三句俗語分別為「只勤不儉,無錢無鹽」、「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人怕仰頭,狗怕背手」。這些俗語到底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無道理?
一、只勤不儉,無錢無鹽
這句俗語就是讚美勤勞的人,社會也一直鼓勵大家,從小就開始培養勤勞這個傳統美德,農村的老人們也經常說「勤勞能致富」,但是財富的累積是不是光靠勤勞就夠呢?顯然不是,只勤不儉之人,財富終將從他的手中流走。
民間裡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名叫吳成的農夫生活在伏牛山山腳下,因為其勤儉持家,所以家中從未出現過沒有餘糧的情況,日子過的是順風順水、幸福美滿。吳成膝下育有兩子,他們對父親很是敬重。吳成彌留之際,曾留下一塊寫著「勤儉」二字的牌匾,並囑託兒子:「如若不想受貧寒飢餓之苦,就必須要做到這兩個字」。
然而,父親一死,兄弟兩就分了家,那牌匾也被分為兩半,兩人各拿一字。老大拿到的是「勤」字,所以他一生都很勤勞,收穫的糧食也很多,但是因為不知節儉,歲末,家中便沒有了餘糧,日子過得非常緊張。老二拿到的是「儉」字,所以他一生都很節儉,但是不勤勞的他只能收穫一點糧食,即使再省吃儉用,但糧食就那麼一點,很快他們的糧食也吃完了。由此可見勤儉二字不能分開,只勤不儉與只儉不勤的最終結局都是無錢無鹽。
二、人怕仰頭,狗怕背手
看到這句「人怕仰頭」的俗語,肯定會有人好奇仰頭能給咱們帶來什麼危害。其實這裡的危害並不是指仰頭這個動作會對頸椎造成影響,而是指對人的性格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人們常說如果一個人喜歡仰頭看人,那麼他的性格一定很自大。這樣的人往往給人一種目中無人的感覺,所以不討喜。所以大家在與人交流時一定要平視對方,不要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老人們常說狗聰明、通人性。所以當它們看到人做背手動作時,就會覺得人類要打他,它們會覺得害怕,或是選擇逃跑,或是選擇反抗來面對,這就是「狗怕背手」這句俗語的來歷。都說在農村中,看到很兇的狗時,可以做彎腰撿石頭的姿勢來嚇唬他們,它們就不敢對你狂吠了。所以,面對不同的狗要採取不同的方式。
三、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指人若是早起,那麼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整理自己的妝容與著裝,甚至還有閒暇打掃房間,使一切都看起來那麼乾淨、舒服。然而晚起之人卻很慌張,他們沒有時間選擇穿什麼,也沒有時間去記住要帶什麼去上班,所以他們總是手忙腳亂、丟三落四。
比如英國有一所平民學校與貴族學校的學生互相交換留學,上學期間貴族學校學生都起得很早,所以他們都能邁著「倫敦步」,不慌不忙地走去學校,而平民學校的學生總是趕在快遲到的邊緣起床,然後叼著麵包,慌忙地跑去學校,從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他們之間的差異了。
這些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肯定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得不說,老祖宗留下的俗語真是充滿了經驗,至今仍然非常適用。同時,也希望這三條俗語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