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
引言
古人的很多俗語,大多數人只知道其字面意思,並不知道背後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多了解一些俗語可以增加我們文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而這些俗語中也蘊含著很多知識,多了解一些對於我們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壞處。比如古人常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很多人就不知道具體指的是什麼。
一、三教具體是指哪三教?
對於傳統文化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國內有三個主要的宗教。首先是儒學,在人們心中儒學雖然只是一門學科,但是儒學早已經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而且在舊時代,幾乎每個人都信奉儒學。儒學在後期的發展中逐漸僵化,成為統治者加強統治的重要思想工具。
其次是道教,道教的是本土宗教,而且在古代帝王都很信奉道教。作為百姓,看到皇帝都如此信奉道教,道教的地位自然比較高,百姓中也有很多人信奉。
最後一個是佛教,雖然佛教是外來宗教,但是後來發揚光大,甚至影響力超出了道教,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主流宗教。
二、九流與八大江湖。
九流主要是九種比較學術流派,其中有這九種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名家、農家以及雜家。其實關於九流還有很多解釋,比如人們用不同的職位來表述九流的含義,甚至把九流分為上中下三等。根據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分類。也是人們對於社會人群分類的一個最初的表現。
在古代還有很多人以跑江湖為生,根據他們的謀生手段,人們把這些人的職業分為八大江湖,主要有:驚門、疲門、飄門、冊門、風門、火門、爵門、要門,這些人的工作不同,因此分為這八大江湖。
結語
古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俗語中蘊含著很多古代知識。對於我們來說雖然有些俗語已經不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但是作為後人,我們應該努力繼承這些俗語,把俗語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只有這樣,這些俗語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而一句句的俗語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能夠跨越時間與空間。比如這句俗語中所蘊含的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多學習,多理解這些俗語,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
往期精彩內容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為什麼呢?
「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弱水」又是什麼?應該怎麼理解
「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古人說的到底是啥意思?
我們常說的「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歷史典故?
參考資料《七略》《雲麓漫鈔》
文章題目: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