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規定已冰封魚翅內銷 當地怎還能「年屠600條鯨鯊」?

2021-01-11 水產養殖網
八項規定已冰封魚翅內銷 當地怎還能「年屠600條鯨鯊」?2014-02-25 08: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聞晨報        瀏覽量: 2287 次 我要評論

□蒲岐的鯊魚加工廠院子曬滿了鯊魚皮。特派記者&nbsp李曉明



  鯨鯊,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鯨鯊屬於易危等級,已經踏入了受脅的門檻。

  姥鯊,又名象鮫,是繼鯨鯊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魚類。姥鯊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是其低繁殖及過分捕撈。

  大白鯊,又名白鮫、食人鮫、噬人鯊,是世上最大的捕食性魚類。大白鯊的數量正在減少,在我國,大白鯊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鋸鯊,其吻突出成一長板,兩側有尖銳的齒,類似鋸。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類國際貿易公約》,鋸鯊被列入一級保護目錄,嚴格禁止交易。

  晨報特派記者李曉明浙江樂清報導

  一間簡陋的廠房內,地上密密麻麻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鯊魚殘骸,從鯊魚頭到鯊魚鰭,再到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鯊魚肉身,鯊魚被開膛破肚、血水遍流地面,五六個村民坐在鯊魚的屍塊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切割、清洗工作。這一組照片上周在網絡上瘋傳,反映的是浙江蒲岐發生的事情。「全球規模最大的鯊魚屠宰場」、「每年屠宰超過600多條鯨鯊的工廠」!香港一家環保組織發布的調查報告將樂清蒲岐這個原本無名的海濱小鎮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事實真相究竟如何?蒲岐與鯊魚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晨報記者在上周走進蒲岐鎮,一探究竟。當地人紛紛表示委屈,被這次的「照片門」事件傷到了,其實鯊魚加工產業一直以來就是當地的特色產業,並得到政府的支持,所用的鯊魚大都是從擁有合法作業許可證的遠洋漁業公司購入的,並嚴格不收鯨鯊這樣的保護種類。當地企業負責人還表示:其實「鯊魚有350多種,大多都不在保護名單上,就是一種魚類」。

  雙方到底誰真誰假?晨報記者原本想追溯下去,但隨著調查的深入,卻發覺更有意義的事實是:魚翅在國內已幾無市場!在姚明「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公益宣傳和中央「八項規定」的雙重夾擊下,鯊魚加工產品中最重要的魚翅,其實已經遭遇冰封,在國內市場逐漸萎縮,現在的製品大多銷往東南亞地區,環繞在小鎮頭上的「全國最大鯊魚加工基地」的招牌,正漸漸褪去金色光彩。

  疑問一:捕鯊還是加工?

  鯊魚加工產業一直是蒲岐的特色產業,當地政府支持

  晨報記者在當地採訪時未能看到血腥場面,和春節未完全開工和曝光後當地人變得警惕有關

  一隻只血淋淋的鯊魚頭,正在被割去的魚鰭……網絡上傳播的屠鯊照片,以及「最大鯨鯊屠宰場」的稱呼,已經將這座小鎮渲染成遍地血腥、磨刀霍霍的鯊魚屠宰場。

  晨報記者上周剛走進這座鎮子,就已聞到風中吹來的海腥味。在鎮子兩邊,能看到一些鯊魚製品企業的招牌,還有酒樓也揚著「鯊魚宴」的店招。

  晨報記者經過問詢找到被曝光的「樂清市海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發現該廠大門已經關閉。外牆上印著「深化鯊魚加工&nbsp加快蒲岐特色產業發展」的標語。根據廣告牌上的電話,記者與該廠老闆李洸取得聯繫,其得知記者身份後,變得非常警惕,稱不接受採訪,相關情況可以去問政府宣傳部門,說完即掛斷電話。

  附近居民則告訴記者,因為還是春節期間,工廠還沒有完全開工,工人也不多,鯊魚的宰殺和加工都是在廠內進行的。採訪期間,一名男子開門進入廠內,記者馬上跟隨其進入廠內,發現院子裡晾曬著百餘張鯊魚皮。還有幾名女工正在用剪刀剪曬好的魚皮。看到有人進來,開門男子立即詢問記者的身份和來意,得知後表示自己是老闆朋友,只幫忙看廠子,不接受任何採訪,然後將記者推出門外,鎖上了鐵門。

  無奈之下,記者只能走訪其他鯊魚加工廠。不少工廠還沒有開工,也見不到宰殺鯊魚的場景。不過,記者了解到,蒲岐主要從事的是鯊魚加工,並不是捕鯊、屠鯊。「我們加工的鯊魚都是運到這裡的死鯊魚,活的鯊魚誰敢碰?」一名加工廠老闆直言委屈,網上的照片讓這裡的形象變味了。

  實際上,鯊魚加工產業一直是蒲岐的特色產業,也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早在2004年,蒲岐即被評為「中國鯊魚加工基地」,是溫州的9張城市「金名片」之一。

  疑問二:鯊魚從何來?

  企業老闆王海豐:八成購自福建遠洋公司,都有許可證

  漁民:沒有人會專門去捕鯊,都是捕撈金槍魚的「副品」和誤捕

  那麼,小鎮上加工的鯊魚從何而來?據晨報記者調查,各大加工廠的鯊魚原料都是收購而來,大部分來自遠洋公司,小部分來自附近漁民。

  海德力鯊魚製品有限公司是當地規模較大的鯊魚加工企業之一,其負責人王海豐祖輩是漁民,其後上岸從事鯊魚加工。他告訴晨報記者,目前蒲岐鎮的鯊魚大部分來自福建的遠洋公司,大約佔到總量的80%,另有一兩成來自附近地區的漁民,以及海南、福建、山東等沿海地帶,或從國外進口。

  這些遠洋公司有專門的漁業捕撈證,是國家漁業部門允許捕撈鯊魚的,其中還包括幾家上市公司。王海豐說,海德力在向這些遠洋公司購買鯊魚時,對方必須要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捕撈許可證(公海)》,證明其來源合法。

  這些遠洋公司都是通過遠洋漁船,長時間行駛到公海內進行捕撈。捕撈人員表示,鯊魚通常是在捕撈金槍魚時順帶捕上來的,因為金槍魚是鯊魚的主要狩獵對象,金槍魚群後總會跟著幾條鯊魚。「沒有哪家公司出海是為了專門去捕鯊魚,因為金槍魚比鯊魚值錢很多。」

  至於附近沿海的漁民,則更沒有人去專門捕殺鯊魚。王海豐解釋說,一是漁民主觀上對鯊魚的畏懼,因為鯊魚傳說是「海龍王的將」;二是漁民也沒有捕捉鯊魚的工具,「從木船到漁輪,蒲岐從來沒有專門捕捉鯊魚的船。」王海豐認為,漁民捕到的鯊魚也只是捕魚時誤捕,且數量極少。

  疑問三:屠的是何種鯊?

  王海豐科普:鯊魚大多不在保護之列,他們不收保護種類,一家企業就能年屠600鯨鯊太誇張

  六旬「刀手」順濤:很少見到大白鯊和鯨鯊

  自屠殺鯊魚的照片在網絡傳播之後,蒲岐成為眾矢之的,讓當地的鯊魚加工企業更是格外低調,變得小心翼翼。然而,也有委屈:「鯊魚就是一種普普通通的魚,殺牛殺羊其實也一樣。」王海豐的說法代表了當地鯊魚加工企業的普遍心聲。

  王海豐給記者科普:鯊魚的常見種類大約有350種,其中只有三四種是保護種類,其他都不在保護之列,就是一種魚類。「我們公司一年採購的鯊魚總量在1000噸左右,主要是一些藍鯊、公子鯊、馬鮫鯊等常見種類。」至於被列入保護範圍的大白鯊和鯨鯊之類的,王海豐表示他們根本不收購。「我們跟遠洋公司有約定,保護鯊類一律不收。」

  但難免也有誤捕的情況,一網下去撈上來時發現鯊魚已經在網裡了,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這種情況,你是拉回來還是丟到海裡去?」

  在蒲岐鎮,晨報記者看到,不少鯊魚加工企業室內都擺放著大白鯊的頭骨或標本用以裝飾,不過大部分企業都否認加工過大白鯊和鯨鯊等保護種類。

  在蒲岐,還有一種專門從事宰殺鯊魚的「刀手」,他們一般是年紀較大、經驗豐富的漁民,每當有工廠運到了大型鯊魚,都請他們過去幫忙宰殺和剝皮,工錢一般是一二百元的辛苦錢加一頓豐盛的鯊魚宴。記者找到其中一位年近60的「刀手」順濤,他有一個專門的刀櫃,放著各式彎刀。他告訴記者,當地幾乎每家廠他都去幫忙宰殺過鯊魚,已經不知道殺了多少條。至於裡面有沒有大白鯊和鯨鯊,他回想了下表示以前有過,但是今年很少了,而且鯊魚也變得越來越小,生意不大好了。

  對於環保組織稱蒲岐一企業「年宰殺鯨鯊600頭」的說法,王海豐表示不可信。「一頭鯨鯊少說也有幾噸重,目前整個蒲岐鎮一年的鯊魚加工量也只有3000噸左右,怎麼可能一家企業靠殺鯨鯊就全做了?」此外,他還說:「如果一家廠真的能收購600條鯨鯊,那說明鯨鯊數量過多,也不需要保護了。」

  疑問四:鯊魚製品銷往何方?

  王海豐:目前主要是東南亞,以前則是國內餐飲,以廣東、福建居多

  那麼,蒲岐鎮的鯊魚製品,主要流向何處?晨報記者在蒲岐的鯊魚加工廠看到,每家店內都有各種各樣的鯊魚製品,從鯊魚牙齒製成的裝飾品到鯊魚肉製成的食品,再到鯊魚油製成的保健品應有盡有。

  王海豐向記者介紹,鯊魚幾乎全身都是寶,而蒲岐的鯊魚加工產業對鯊魚的加工利用已經做到了極致,達到了90%以上。具體而言,魚骨和牙齒可以作為裝飾用,鯊魚皮除了使用還可以售予皮革商用以製造手袋;鯊魚的嘴唇、胃及肉,會被當作食材賣到餐廳;鯊魚頭部軟骨會被切碎,用來熬成魚骨湯;最有利可圖的是鯊魚的肝臟,用來提取魚油,可以用於生產護膚品和保健品。

  至於流向,主要是流向餐飲業。「以前是國內,現在主要是國外,東南亞地區為主。」王海豐說,以前的鯊魚製品,比如魚皮、魚翅,主要賣向國內飯店,以廣東、福建居多,因為那邊人比較喜歡吃這些。其後受政策影響,目前國內市場萎縮,主要出口國外。其中主要是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因為歐美國家對鯊魚肉、魚翅這些食品不大感興趣。

  環保組織曾把蒲岐描述成「鯨鯊屠宰場」

  日前,總部設於香港的野生動物保護非政府組織Wild&nbspLifeRisk&nbsp(野生動物危機),自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期間,一直將浙江省樂清市蒲岐鎮一家名為「中國溫州樂清市海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廠為調查目標,結果發現該工廠每年至少宰殺600多條鯨鯊,並從中謀取暴利。該組織發布的調查報告稱:這裡也很可能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屠殺及買賣受國際保護瀕危物種場地。

  該組織調查人員還發現,鯊魚皮被賣給皮革商,用來製造手袋;它們的嘴唇、胃和肉則會被當作食材賣到餐廳;最有利可圖的是鯊魚的肝臟,鯊魚油是使用從鯊魚肝臟大量提取的魚油精製而成的,十分珍貴。魚油會被提取出來製成護膚品及口紅等商品,其中更有大量原料被做成保健品奧米加3,出口到海外市場,此舉已違返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規定,也觸犯了中國相關的法例。

  該組織在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呼籲:「為何這些屬於深海、從未對人類構成任何傷害的生物會遭到這樣的工業式大規模屠殺,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無法解釋的是,大屠殺的目的竟然是為了製造出一大堆非必要用品,如口紅、面霜、保健品和魚翅湯等等。我們堅決呼籲終止貿易,更希望現在馬上終止,否則這些物種最終只有被迫走上滅絕之路。&nbsp」

  [現狀掃描]

  魚翅國內幾無市場&nbsp蒲岐產業也在萎縮

  沒有公款就沒有殺害

  魚鰭是鯊魚最珍貴的地方,也是被環保主義者攻擊最多的地方。「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是姚明在拍攝拒食魚翅公益廣告中的一句話,已經深入人心。然而,記者在蒲岐當地採訪時發現,明星效應並未讓魚翅的銷量明顯降低。對於當地企業而言,來自中央的政策更為致命。自2012年下半年中央明令禁止公款消費魚翅等奢侈品後,魚翅的行情一路走低,從原先的3000多元/公斤,現在降到1000-2000元/公斤。

  晨報記者從蒲岐當地了解到,各加工企業對魚鰭確實格外看重,魚鰭的價值要佔到一條鯊魚的一半,因為魚鰭是製作魚翅的主材料。海德力鯊魚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海豐說,在魚翅市場旺盛時期,大約是從2004年一直到2012年上半年,那時加工廠賣出的魚翅價格,可佔整條鯊魚價格的40%到50%。其中75%以上魚翅被國內餐飲酒樓採購,15%左右為商人採購送禮,剩下不到10%為市民散購食用。現在魚翅價格縮水,只能佔整條鯊魚價格20%的以上。

  魚翅的加工過程,分為鮮翅、生翅、熟翅三個過程。鮮翅為未經過乾燥加工的魚鰭,鮮翅加工成生翅的損耗率在70%左右,生翅經「去皮、去渣、去骨」做成熟翅,損耗率又在70%左右。因此,100千克的鮮翅,只能做出10多千克的熟翅,因此價格也相當昂貴。目前在蒲岐,加工好的魚翅,根據種類不同,價格也不一,一般價格在每公斤一二千元。

  王海豐沒有透露利潤,只是說利潤很微薄。他認為,蒲岐鎮的鯊魚加工還只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低端產業。

  實際上,在媒體宣傳和政策禁令雙重夾擊下,魚翅遇冷使得蒲岐「中國最大鯊魚加工基地」的招牌已經名不副實,連生存都變得困難,面臨著艱難的產業轉型。鼎盛時期,蒲岐全鎮有五六百人都在從事鯊魚加工,現在生意蕭條,也還有三四百人在從事這個行業。原先有幾十家加工企業,目前稍具規模的也只剩下三四家。王海豐的海德力目前以外銷為主,因為內銷基本為零。而國外市場目前還沒有禁令,受到的影響不大,所以還能維持。

  海中寶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東周益平也在嘆氣:「工廠最鼎盛時期,工人達到140人,現在只有二三十個人。」為此,他開始謀求新的出路,做起冷鏈貯存。周益平也說到了一個情況:鯊魚加工能帶來億萬財富,但也難掩心中的顧慮。送女兒去加拿大讀書,不敢讓女兒說爸爸是做魚翅的,怕她在國外受到歧視。他們普遍感到委屈和迷惑,「我也不知道這個行業怎麼辦,國家讓我們做就做,不讓我們做就不做了」。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福建「鯨鯊遭當街切割」嫌犯被拘 鯨鯊去向仍在調查
    圖片顯示,該水生動物因體型過大,尾部拖行在地上並已破損,留下直線形血跡。該貨車在人流擁擠的街道上穿行,引來市民圍觀拍照。  在另一幅圖片中,「巨魚」頭部扁平,嘴巴張開,身上有白色斑點,體型巨大,有網友留言稱,根據形貌特徵判斷,這條「巨魚」很可能為鯨鯊。  4日晚間,記者聯繫上網友「BlueGood」。
  • 中國的鯨鯊去哪了?
    有一種感覺如梗在喉,使得我不吐不快。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又名鯨鮫、豆腐鯊、大憨鯊,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也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給大家普及鯨鯊的知識,而是給大家講講發生在我身邊那些有關鯨鯊的故事。
  • 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8年前,人們很難想像黨員幹部隊伍中存在著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能夠在中央出臺一則短短的「八項規定」後得到根本性改觀。中央八項規定以短短600多字管住了9100多萬名黨員,讓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最大政黨煥發出蓬勃朝氣,其中蘊含的政治智慧和治理經驗值得深刻總結。無論是以上率下的身先垂範,還是量化精準的規定表述;無論是持之以恆的綿綿用力,還是言出紀隨的執紀閉環,這些學界從各個方面歸納總結的原因,歸根到底都指向一個百年大黨的初心與使命。
  • 鯨鯊遭當街切割 嫌疑人已被刑拘
    當地縣委宣傳部回應稱,市、縣海洋與漁政執法部門及當地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9月6日,霞浦縣人民政府發布通報,稱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涉嫌非法出售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被霞浦縣公安局刑事拘留。  據農業部《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鯨鯊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裡,鯨鯊屬於附錄Ⅱ的物種(沒有立即的滅絕危機,但需要管制交易情況以避免影響到其存續的物種)。
  • 王亞民:捕殺鯨鯊是違法行為
    本期關注:鯨鯊屢被捕殺 新聞回放:據媒體報導,9月上旬,3條鯨鯊在青島附近海域先後被漁民捕殺並出售在《2004年IUCN紅色名錄》中,短尾真鯊東亞亞種、噬人鯊、姥鯊(世界範圍內)、半鋸鯊、鯨鯊和尖犁頭鰩這5種鯊魚和1種鰩被劃分為易危物種,姥鯊(北太平洋種群)為瀕危物種,黑鰭基齒鯊為極危物種。 另外,按照CITES和國家有關規定,對列入CITES附錄I和CITES附錄II的瀕危動物,分別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級和2級管理。
  • 南通通報5起違反八項規定問題,副局長收受1條蠶絲被被處分
    為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強化以案示警、以案促教,現將我市近年來查處的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通報如下:1.海安市雅周鎮老幹部工作專職副組長、老幹部黨總支部書記、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黃潔違規發放津補貼問題。
  • 8月30日世界鯨鯊日:過去75年全球鯨鯊總數減少一半
    8月30日世界鯨鯊日:過去75年全球鯨鯊總數減少一半 2018-08-30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墨墨的大嘴鯨鯊
    繪畫/解說:墨墨     此作品是墨墨繪製並解說,童言無忌僅供娛樂,不能作為科學讀物----<此作品根據下列科普知識參考得來>----鯨鯊體型巨大獲取鯨鯊的肉、肝油、軟骨還有魚鰭——用以做成越來越受歡迎的魚翅湯,都成為了人們捕殺鯨鯊的目的。由於個體相對較大,鯨鯊的魚翅可以賣到相當高的價格,而且當前全球還存在需求鯨鯊肉的市場,其中包括中國的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體型龐大並不意味著鯨鯊會給人類帶來危險。它們的性情柔和溫順,有時也頑皮好奇。浮潛者們能夠與這些大魚一同遊泳,除非被大魚無意中搖擺的大尾鰭掃到,否則從不會遭遇不測。
  • 善作善成 化風成俗 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下)
    原標題:善作善成 化風成俗 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激濁揚清的作風之變。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加強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每年召開的中央全會、中央紀委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都對作風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每年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的情況進行黨性分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研究加強自身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措施。 言出必信,行勝於言。
  • 鯨鯊環球歷險記 | 張帆
    壽命為70~100年。鯨鯊雖然擁有碩大無朋的體型,但實際上它們卻是靠小魚、小蝦和浮遊生物為生的濾食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受脅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級(UV)。事實上,燈誘鯨鯊並不是潛水船的原創,在馬爾地夫南部的漁船,每天夜晚都會進行燈誘捕魚作業,聽潛水業者說,漁民們常常因為鯨鯊的光顧一無所獲,但法律規定不能殺死鯨鯊,因此為了驅趕它們,漁民常常會用砍刀劈向張開大嘴吸食魚群的鯨鯊,疼痛會讓它們離開,然而卻不會讓它們記住傷痕形成的原因,好了傷疤忘了疼,看到大燈還是忍不住要來覓食。這些記吃不記打的蠢萌魚類讓人看著不免十分心痛。
  • 南漳紀委通報3幹部違反八項規定
    >通 報(一)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恆推進作風建設,切實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現將近期查處的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通報如下:一、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平公車私用問題。
  • 八項規定改變中國:管住嘴管住錢管出好黨風
    後來決定就抓八項規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塊吃進去、消化掉,不要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圇吞棗,最後都沒有消化。我們抓住作風建設這條主線,一以貫之,步步深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這樣詮釋制定「八項規定」的初衷。 「八項規定」的提出,體現了問題導向,它瞄準了黨的作風建設中仍存在的現實問題。
  • 寧夏:十八大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匯總圖示
    寧夏:十八大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匯總圖示  寧夏:十八大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匯總圖示
  • 華人超市發黴魚翅未處理被罰 燕窩成美國華人新寵
    孟湘君 2018年05月05日 15:18 來源:中國僑網 曼哈頓華埠金門超市日前因倉庫中百磅已發黴魚翅未及時處理,遭環保廳查處,被罰2000元。華人餐飲業者4日指出,因魚翅禁售規定,另一道華人喜愛的佳餚燕窩,已代替魚翅成為宴席上的新寵。  州環保廳日前發布消息,指出4月24日,執法人員在曼哈頓華埠金門食品公司的倉庫查獲112磅魚翅,沒收後並開出2000元罰單。
  • 冰封動物:世界上被發現的8個不幸被冰封的動物
    通過今天的文章,小編就要帶來,冰封動物:世界上被發現的8個不幸被冰封的動物。5、拯救冰河中的駝鹿比起前面介紹的那些冰封的動物,來自西伯利亞的一頭駝鹿則要幸運得多。600公斤重的它準備穿過結冰的沼澤,但卻意外掉入了一個窟窿裡,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已經宣告了它的死亡。但它的運氣很好,當時一架直升機正好飛過該地區上空,及時發現了這隻受困的動物,飛行人員冒著危險降落了下來,然後展開了救援行動。你能想像在冰天雪地裡把一頭巨大的駝鹿從水中拖出來是什麼感覺嗎?救援人員不得不給鹿腿系上鎖套,然後全力拉動,最終將其拉出後,他們還得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摩擦、心臟復甦和拉伸。
  • 紐約下月禁售魚翅:違者或被關押,當地中國酒樓清倉甩賣
    紐約是重要魚翅消費市場之一,許多環保者認為,由於魚翅高利潤造成鯊魚過度捕撈,影響生態平衡,造成一些稀有魚類瀕臨滅絕。       2013年7月26日,美國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籤署一項法律,禁止擁有、銷售、交易、批發魚翅。這也讓紐約成為全美第八個禁售魚翅的州,其他還包括加州、夏威夷、俄勒岡等州。
  • 盜賊為做魚翅割下魚鰭 300條鯊魚暴屍街頭
    ☝點藍字關注,小8帶你去搞事情  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1月28日報導,在墨西哥米卻肯州舊裡刮特鎮,300條長尾鯊被貨車載到路邊倒掉而這些鯊魚鰭可以用來製作魚翅。當地環境保護局稱,這些長尾鯊原本是要運往索諾拉州和錫那羅亞州的。有人在運送途中盜走這些鯊魚,並殘忍地將它們曝屍街頭。初步調查表明,這批鯊魚經非法手段運來,可能是販毒團夥所為。在墨西哥,長尾鯊並不是受保護動物,人們可以合法捕撈它們,但是,這些鯊魚的死亡仍然警示著我們。
  • 我國首開鯨鯊衛星跟蹤研究 3條鯨鯊昨歸海(圖)
    3條巨大憨厚的鯨鯊從南海深海網箱中遊向無邊無際的大海  我國首次開展鯨鯊衛星跟蹤研究 3條鯨鯊昨放歸大海,其中兩條裝有GPS  本報訊 (記者/蘇稻香通訊員/楊少松周冬華) 昨日,美麗的海南三亞灣畔的鳳凰島,由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政指揮中心、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和三亞市政府聯合舉辦的
  • 被人類發現不到200年,鯨鯊已經瀕危,人類該反應了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魚,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魚類。根據資料顯示,在1828年4月份,有漁民在南非桌灣海域中第一次發現了鯨鯊,當時捕撈出來的鯨鯊體長大約在4.6米左右,後來經過生物學家確認為全新的物種。不過,雖然鯨鯊開始科學研究,是在19世紀初期,但事實上,早在很久之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漁民都見過鯨鯊了。
  • 反腐鬥爭使魚翅銷量下滑 中國高端餐飲店轉向家常菜[2013-09-02]
    【法新社馬紹爾群島馬朱羅9月1日電】資源保護者將魚翅銷量下滑歸因於中國的反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