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媒體讓口頭文學飛揚

2021-01-08 求是網

  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學資源,內容包羅萬象。迄今為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口頭文學佔據著十分重要的比重。以滿—通古斯語族(包括滿族、赫哲族、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的口頭文學為例,其中,鄂倫春的摩蘇崑、赫哲族的伊瑪堪、滿族的說部,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尤其是伊瑪堪,2011年被列為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氣勢磅礴的口頭作品,承載著該民族的歷史源流、人文傳統、文化認同和生活世界,被視為本民族的「根譜」和「寶典」。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三個民族原有的語言逐漸式微,必然對少數民族說唱文學的傳承造成影響。如今,會用滿語講唱說部的人寥寥無幾,赫哲族的伊瑪堪、鄂倫春族的摩蘇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在新媒體時代下,更新傳播理念,尋求新的方式來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勢在必行。尤其是口頭文學,算是非遺中的弱勢項目,更需要藉助新媒體的力量傳播,飛揚。

  登上新媒體平臺

  對於這些瀕危的口頭文學來說,利用一個好的傳播途徑來擴大受眾面是它的必要選擇。現如今,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微信、微博以及網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特別是近幾年各類微信公眾號蓬勃生長。公眾號推送內容繁多,人們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閱讀公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建立一個專門介紹口頭文學的微信公眾號,便捷大眾了解相關知識,可有效擴大傳播面。赫哲族的經典的故事就曾因被製成短視頻在公眾號推送而廣泛流傳。

  另外,早在幾年前就出現了與滿族文化、赫哲族文化、鄂倫春族文化相關的網站。它們不但發布關於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文章與帖子,也發布關於口頭文學在當代傳承及研究方面的文章。發布者悉心編輯內容、設計版式,圖文並茂,獲得了較高的點擊率。這是有效傳播本民族文化的展示平臺,應繼續加以開發和利用。

  變抽象為直觀

  (一)變字為圖的講述

  目前是讀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直觀的圖畫讀本來認知世界、獲取知識、把握故事內核及相互交流溝通。甚至一些科技內涵非常深奧的知識解讀和事件傳播,如登月工程,都採取了可視化方式。

  因此,在思考口頭文學的現代傳播時,可將現有文本進行重新梳理,研究故事所展示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環境特色和風俗習慣,同時組織具有相應能力的藝術家進行二度創作。既可以用傳統連環畫的形式,也可以借用漫畫繪本的方法,甚至油畫、國畫、版畫等。這種「變字為圖」的形式可以激發更多年輕讀者的興趣,進而去關注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使故事和故事中的人文精神、歷史文化得以有效傳播。

  在繪本的基礎上,還可以創作動漫。動漫也是廣受年輕一代歡迎的藝術形式,具有創作形象空間大、自由度高、傳播速度快、傳播人群廣泛等特點。用動漫講故事更生動、更具吸引力,因此這種方式也非常適合充滿想像力的神話或英雄傳說的故事傳播。伊瑪堪、摩蘇崑與滿族說部等口頭文學,是動漫創作取之不盡的題材庫。

  (二)變靜為動的轉化

  口頭文學經常呈現的是靜態,如果將之轉化成手遊,實現變靜為動,其傳播力之巨,往往超乎想像。

  將滿族說部的作品做成手遊進行推廣已變成現實,比如2018年推出的《尼山薩滿》手遊,就是滿族說部由靜化動的「蝶變」。這款手遊是由六名剛畢業的大學生設計的,在iOS平臺上線僅4天,就拿到了iOS音樂遊戲的榜單第一、總榜第129名的好成績。曾有網友這樣評價這款遊戲:「剪紙皮影,宗教色彩,音樂敘事,讓《尼山薩滿》成為了一款優美又神秘的遊戲」。這款手遊主要根據滿族說部故事《尼山薩滿》為原型創作,講述的是尼山薩滿為死去的孩子尋找回魂靈的故事。官網稱,它傳播文化的意義可能大於它的遊戲性,這是電子科技手段與滿族文化的一次對接,在愛好手遊的年輕一代人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可進一步嘗試和試驗這一形式。

  (三)線上線下的結合

  文化遺產的數位化保護展示,是當下的一種趨勢,也是一種有效的傳播方式。博物館、文化館等場所,可以收集、保存、展示口頭文學的物質載體,如登載口頭文學的書刊典籍、記錄傳承人講述口頭文學的影音資料等。而將這些資料數位化,既利於專業人士的學術研究,也有助於口頭文學的傳播,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通過建設大型資料庫保護日漸消失的傳統口頭文學作品也是國家的一個舉措。中國口頭文學遺產資料庫項目的建設工作卓有成效。據悉,建成後的資料庫將向全社會開放,不僅僅專業人士,普通群眾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查閱相關內容。

  此外,口頭文學中,有很多作品帶有英雄史詩的性質。如果將這些英雄人物及歷史場景,以舞臺劇的形式立體地呈現在公眾面前,既是對民族故事的保護,也能將民族精神潛移默化地傳播開來。

  (作者: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本文為吉林省規劃項目〔2019B150〕中期成果)

相關焦點

  • 劉略昌:紐西蘭毛利文學 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
    毛利人和毛利文學是殖民化的產物毛利文學先後經歷了從部落口頭傳統到毛利語書面寫作再到毛利英語文學的演進,文學樣式、存在形態、內涵意蘊、主題聚焦等隨著殖民進程和歷史發展不斷得到豐富。如同玻里尼西亞人的其他分支一樣,毛利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分屬於各個部落和亞部落,他們沒有文字,卻有著源遠流長的部落口頭傳統。
  • 網絡文學應有主流文學的擔當
    另一方面,在網絡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便捷、及時、高效、互動的新媒體閱讀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以新詩為代表的文學作品一方面藉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得到了廣泛的推送和分享,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新興傳播渠道和方式的影響,以致在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認知和把握傳統文學在新媒體背景下所面臨的創作與傳播的新環境及產生的新特點、新趨勢?《中山大學報》主管、青年詩人郝俊撰文分享了其思考觀點。
  • 電影文學劇本.學習自勉
    --馬桂明一、預想寫作的內容1、電影文學劇本寫作?故事是講給誰聽的呢?年齡劃分?時代劃分?口頭語言比書面用詞更重要。電影不是小說,電影劇本不能運用太多的小說臆想,更多的是鏡頭畫面:運動鏡頭、遠景、近景等,這是視覺上的衝擊力。聽的效果不僅僅是人物對白,別忘了背景音樂和插曲、主題曲帶來的聽覺享受!臺詞?如果能用行為動作替代,就不要寫入臺詞。臺詞是為行動服務的。
  • 古希臘文學:歐洲文學的起源,也是歐洲文學最純真的階段
    文學最終的模樣和基調和它的起點是息息相關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歐洲文學的起點——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文學是歐洲文學的開端,它是歐洲童年時代造就得最完美的文學形式之一,時至今日它依舊是人類文學史上最亮眼的明珠。對於歐洲文學來說它是開始,對以後不同階段文學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樣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希臘文學裡面不斷跳躍的東方色彩,這是一種文化的融合。
  • 「唐家三少們」惦記著規範網絡文學
    據權威統計,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佔網民總數的48.9%;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佔手機網民的45.6%。2018年網絡文學用戶更是突破了4億人大關。都是流量惹的禍這些內容為什麼堂而皇之地出現?唐家三少認為,源於一些所謂「免費網站」,他們用吸引人的標題,來抓取讀者的獵奇心理,以此吸引流量,然後再賣廣告變現。
  • 新媒體直播論壇《文學待影視如初戀》再次走進《裝臺》的煙火世界
    2021年1月6日,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特別推出「文學待影視如初戀」新媒體直播活動。活動邀請原著作者、業內專家、電視劇主創分享鮮活的戲裡戲外「裝臺」人生,用新媒體直播論壇的形式,全面展現了文學作品和影視改編之間的關係,深入解碼「爆款」劇背後的創作規律。
  • 新時代高校文學社團:做青年作家的「孵化器」和時代記憶的「儲存器」
    _分主題二 未來社團:融媒體時代下的文學教育__四川音樂學院飛揚文學社社長易慧敏融媒體的發展對文學教育方面可以帶來許多便捷。公眾號便捷、發散的特質,使其成為文學教育的優秀平臺,發布優秀作家文章,實時跟進報刊發布優秀的作品,開放討論渠道,供大家學習應用,實現文學交流的目的。
  • 歐洲古典文學作品,古希臘文學,二
    大家好,這裡是朱珍珠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希臘文學。從神話和希臘宗教的關係看,它也是希臘宗教崇拜的起簿。神話和宗教的關係極為密切。希臘的宗教崇拜發源於希脂神話。如果沒有希臘神話,就不會有古希臘的宗教崇拜。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 歐洲古典文學作品,古希臘文學,一
    地處北非的埃及,在工業、農業、科學、文學藝術方面,也出現了古代罕見的奇蹟。這一切都對希臘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希臘人從古老的東方文化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以滋潤自己,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富有希臘精神的文化。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這時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 吠陀文學(考研筆記122)
    2、為了不把時間耽誤在與撲所迷離的平臺「規則」和舉報「用戶」之間的毫無實用意義的矯情上,下文中將用「詩意插話」的方式來改變文本表面。可能影響閱讀體驗,但為了不破壞參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個人的表述、轉述,出此下策。望讀者朋友們體諒我的無奈。
  • 侗臺語民族祈雨儀式的口頭敘事隱喻
    通過比較二者的內容,可發現侗臺語族群口頭敘事與儀式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外在張力,其背後是深厚的越巫傳統、稻作文化與蛙崇拜。  關鍵詞:祈雨儀式 口頭敘事 壯族 侗臺語族 越巫傳統 稻作文化 蛙崇拜  作者:李斯穎(1981——),女,壯族,廣西上林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壯族文學與文化研究。
  • 如何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提升表達能力,64.1%受訪者建議積極參加需要進行口頭表達的活動。餘欣欣是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大二學生,她認為個人表達能力很重要,「我能比較自信地表達觀點,但得在腦海裡組織一會兒語言。說話經常出現一些累贅的詞,比如『然後』之類的」。華東政法大學大四學生王宇婷(化名)很害怕當眾演講,「人多的時候,我說話會緊張,心臟怦怦直跳,會忘了自己要說什麼。
  • 「軍報新媒體西沙紀行」聞思錄
    難怪,網友代表劉倫自從登島,就用手機拍個不停,在朋友圈裡曬照片、發觀感。他告訴記者:「對西沙的認識,最初來自於《西沙,我可愛的家鄉》那首歌,西沙仿佛一個美麗斑斕而又神秘遙遠的夢,只能神往。沒想到,這一次跟隨軍報新媒體,不但讓我夢想成真,也替很多朋友圓了一個西沙夢!」夢想,在信息網絡時代成真。2006年,永興島開通移動通信。2008年,偏遠的中建島也能打手機了。
  • 破解文學批評的斯芬克斯之謎
    如今,文學批評價值堅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用科學理論、獨立見解,引領讀者受眾,使他們形成理性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別林斯基應該成為批評家的榜樣,在他眼裡沒有哪位作家是不可以批評的,也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夠討論的,無論作家社會地位有多高,也無論作品享有怎樣的美譽。 別林斯基批評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說它是「最可憐最平庸的作品」。
  • 文學專業考前一周備考 提綱挈領 有的放矢
    還剩不到一周,文學專業研考生可以做什麼?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考生不要擔心時間所剩無幾,可以做的事還很多。  目前,對文學方向的研考,多數院校採取「大綜合」的考查方式,即便是古代文學方向,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的相關知識點依然會被納入考試範圍。這就使教材和參考書目數量極其龐大。
  • 攜手打造四大高地三大中心,騰訊(山東)企鵝新媒體學院成立
    6月25日上午,「融薈齊魯·孵創未來——騰訊(山東)企鵝新媒體學院在濟南正式成立。騰訊(山東)企鵝新媒體學院授牌。騰訊企鵝新媒體學院落戶山東後,將致力於打造區域優質內容聚合中心、區域新媒體人才培養中心、區域融媒體分發中心,聚合三大中心構建區域內容生態新閉環。
  • 林承宇:新媒體敘事(一)
    如果我們今天想用新媒體做不一樣的東西,可能得先從它到底為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消費習慣的改變出發,再去看要應用到什麼內容上。 (二)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新媒體敘事 傳統研究都會從所謂「媒介生態學」來切入,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生命體」的概念。
  • 痞子蔡:相信愛情依舊「輕舞飛揚」(組圖)
    1998年,臺灣作家痞子蔡(蔡智恆)用兩個月的時間寫下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成為華語文壇網絡文學第一人,令眾多70後、80後讀者多年後仍沉浸在那個「輕舞飛揚」的憂傷故事之中。日前,痞子蔡的最新長篇小說《鯨魚女孩,池塘男孩》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小說講述了一個相愛十年卻遲遲不敢表白的池塘男孩,為了愛戀的鯨魚女孩,努力想讓自己變成大海的愛情故事。
  • 林承宇:新媒體敘事(二)
    而我們下面要談到的,就是在用媒體語言敘事時,結構主義對敘事原理的益處。結構主義的意義建構,主要是對立(opposition)、關聯(association)和排除(exclusion)。 各位可能會發現,在排除、對立跟關聯中,對立,是被應用的最廣泛的。李維史陀說過:「萬物皆可被二元對立。」
  • 新媒體的秘密 你知多少?
    「傳統媒體都在談融合,為什麼電影不談,電影的年齡比很多媒體都老!」「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應該在最下面加個WiFi!」      近日,「兩岸傳播、電商與社會發展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辦,新媒體的發展,成為了這次論壇中眾人關注的焦點。兩岸專家們不僅言論精彩,其間更通過各種數據分析,得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