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竹子,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每年都可以吃的冬筍、春筍,又有多少人想到竹子生長多年之後也會開花結籽的呢;而關於竹子開花,有句不太中聽的俗語就是「竹子開花,趕緊搬家」,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其實這主要是跟竹子本身的生長特點、作用有關,下面具體分析:
一、竹子做成的物件,深入人們的生活
鄉居小菜老家在山區,竹子特別多,像村裡後山那裡好多戶都種有竹子,鄉居小菜的爸爸也種;種的竹子除了可以有竹筍吃、給房子遮陰清涼,那些竹子可以做釣竿、竹房(竹樓),此外還可以拿來編制各種生活中常用的竹製品如竹床、竹桌椅、竹籃、竹蓆、竹簍、竹筐、竹篩等等,用處特別的多又特別的耐用,以前在農村老家,家裡用的好多物件都是竹製品,連鋤頭的長柄也是竹子,簡單來說,竹子跟人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
二、竹子是地下莖繁殖,開花會「株連」影響
住在農村的小夥伴應該挖過竹筍吧,竹子的地下莖是橫著長的,而地下莖節上長著許多鬚根和芽,到時候那些芽長出地面了就是美味的竹筍,而留著長、長大些後就是很好的竹製品原料了;而沒有長出地面的莖,橫著長,又長成新的地下莖再長竹筍、竹子;就這樣長呀長,竹子最後就茂密成一片樹林了,而竹子這樣連著長的繁殖生長方式比較特別,是靠地下莖繁殖。
而竹子是一種多年生植物,也有生命的盡頭,平時我們沒有看到竹子開花,那是因為還沒有長夠時間,竹子一直在長,等等活得差不多了就會開花,而竹子過十幾年甚至五六十年之後開花了也就意味著它的一生快要走到了盡頭,開花後竹子的竹幹和竹葉都會枯黃;那竹子是孤零零的單獨一株死去那?
平時在農村人們種竹子一般是地下莖繁殖的,長得比較快,而且竹子也比較粗大,但其實也是可以拿竹子籽來繁殖的,用竹子的種子繁殖出來的竹子,很難長粗,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長到原來竹子的粗度,所以人們一般是用竹子的地下莖來繁殖種竹子成片的長,若是竹子到了開花的年限,是會「株連」的,一起開花、枯黃,連還沒有長大的竹子也受到影響,總的來說損失也是比較大的。
三、適合竹子生長的地方,也適合其他植物、農作物的生長
竹子喜溫暖溼潤的氣候,很多地方都長有,適合竹子生長的地方一般雨量、光照都比較充足的,也適合其他植物、農作物的生長,不影響耕種農作物,加上人們的生活需要用到竹子,不可能是特地花幾年時間去種長大了再砍來用吧,其他地方有現成的可以用的幹嘛不用,所以當竹子成片的開花枯黃後,搬家換個地方生活,也是不奇怪了。
像鄉居小菜的家鄉山特別多,以前最早的村子是在另外一座山的山腳下,聽爺爺說村裡有個山洞裡面通地下水的,下大雨的時候,村子老挨淹水,後面村裡的人就搬到了現在我們一直所在的那個村莊,不過還是在山腳下,只不過換了座山而已;照這來看,同樣的道理,竹子跟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竹子開花影響竹林那麼大,人們搬家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現在很多農村也長有竹子,不過見到竹子開花的並不多,而且人們使用竹子也沒有之前多了,連編織品如竹籃竹蓆等都很少用了,生活中已有很多替代品,倒是吃竹筍稍微多點,萬一哪天有竹子開花了,也不至於要搬家,所以,農村老俗語:「竹子開花,趕緊搬家」在過去早些年代來說是有一定的道理,放在現在不太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