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這片大陸上,哪裡有動物死去,哪裡就會有一群大鳥圍著。其中,有幾隻特別出挑的,它們個個都是萬裡挑一的大長腿,卻無一例外全是禿子的,它們是非洲禿鸛(guàn),非洲大陸上的動物「送葬師」兼「入殮師」。
沒錯,非洲禿鸛以吃腐為生,但並不只吃腐,準確來說,啥都吃。小如白蟻,大於大象,還是兇猛的老虎,只要倒下了,它們都會毫不客氣過來享用一餐。甚至人類的糞便也來者不拒,絕對不挑食又好養活。
01除了一雙大長腿,360度全是死角
非洲禿鸛屬於大型鳥類,僅次於信天翁和大白鵜鶘,是世界上最大的鸛類。成年禿鸛高達1.5米,體重超過9公斤,翼展達到可怕的3.2米,簡直就是空中「巨無霸」。
最讓人羨慕不已的是它那雙大長腿,脖子以下一丁點全是腿的即視感,不但長,還相當筆挺,完全滿足人類對美腿的定義了。而且非洲禿鸛有個奇特的習慣,它們喜歡在自己身上方便,喜歡把便便塗抹在自己的大長腿上,讓本來黑色的腿漸漸塗成白色,名副其實的大白長腿。
專家認為,這是為了降溫才養成的習慣,畢竟生活在非洲嘛,相當於人類的塗抹防曬霜的作用。辦法是挺好的,不過,有這麼多可以選擇,泥巴什麼的都可以代替自己的糞便啊,就不嫌味兒衝嗎?另一種猜想,這可能跟它們求偶有關,營造出自己獨特的體香吧……
小喵不敢想,不敢想……
除了這雙腿,非洲禿鸛整個頭部到脖子都是光禿禿的。這都不算,關鍵是長滿疥瘡,甚至腐爛,是一種「很有味道」的大鳥。專家認為,非洲禿鸛的禿頭其實是千百年來進化的結果。嗯,你沒聽錯,是進化,不是退化也不是病變。頭部不長毛,以適應它們吃腐肉的習慣。禿鸛吃腐肉時會把嘴巴甚至頭部直接伸進屍體裡,要是頭上長毛的話,會很難清潔,增加了感染的風險。那為什麼這些變質的肉吃進肚子裡卻不怕出問題呢?這也是進化的結果,自己選的進化之路,含著淚也要撐下去。都是為了活著啊,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這樣呢。
除此之外,非洲禿鸛胸前那個顯眼的粉紅色喉囊,對人類來講,也是醜出了天際。然而,對非洲禿鸛而言,這可是有妙用的,找配偶全靠它了。喉囊的顏色越鮮豔、越大,越有魅力,越能吸引異性。交配時喉囊會漲得鼓鼓的,並且發出卡塔卡塔的喉音,一路高歌策馬奔騰。你們人類覺得醜不要緊的,重要的是同類覺得得勁,就足夠了。
02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雖然360度全是死角,可是非洲禿鸛對於非洲整個自然生態來說,卻是舉足輕重的。
在這片土地上,每天有各種動物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死去,有殺戮、有生老病死。屍體如果不及時清理,高溫下很快就會腐爛,成了大量細菌滋生的溫床,很容易導致疫情。這時,「送葬師」和「入殮師」的作用就尤其重要了。一群禿鸛圍上來,一會兒,屍體就處理掉了,既快捷又環保。
所以,當地人對於這些醜得發紫的大鳥並不排斥,與它們相處得相當融洽,互利互惠,搭夥過日子,挺好。禿鸛也經常去人類傾倒的垃圾堆裡找吃的,把能吃的都收拾乾淨,連垃圾分類都省了。
可以說,禿鸛是深深地愛著非洲這片土地,「溫柔」得讓非洲人民忽略了它的醜,甚至覺得它們有點偉大。
03列入保護,「長勢」喜人
在之前,非洲禿鸛的處境並不好,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它們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當地人也意識到它們對生態的重要性。再加上,這麼大的鳥,少有天敵。因此,這些年來,禿鸛種群的「長勢」確實喜人。
一般,禿鸛4歲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在樹上築巢,繁殖期不固定,每胎產2-3隻蛋,看起來繁殖能力並沒有多誇張。
由於得到了保護,禿鸛開始變得不怕人,在人類活動的地方很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吃肉吃多了,吃點人類的生(飯)活(後)垃(甜)圾(點)也是不錯的。
有網友調侃:照這樣和諧下去,禿鸛接管非洲,指日可待。
按這樣長下去,會不會有一天禿鸛又會變得過多而導致其它問題呢?畢竟,它們並不是沒有攻擊性的,甚至,戰鬥力還相當高,除了吃腐肉,它們還會捕食昆蟲、魚、鼠甚至鳥類。到那時,處理不當,可能又會是一場殺戮。
最後,在大街上見到大白長腿,就不要亂喊美女了哦,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