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完結已經過去五年了,J.K.羅琳與美國華納公司、英國盛日影業再次攜手打造的新魔幻系列《神奇動物在哪裡》終於歸來了。
這一回,羅琳帶來的奇幻生物比以往任何一部《哈利·波特》都要豐富,從地域分布上來說也更加廣泛,種類上不僅包含了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也包含了一些經過改造的現實生物。
尼伏雷(Niffler)
▲尼伏雷嗅嗅
嗅嗅在羅琳的《神奇動物在哪裡》一書中被稱為「尼伏雷」,魔法級別為三級,它被描述為一種迷戀所有閃亮物體的動物,對於金銀和各種寶石會感到瘋狂。
正是這種貪財屬性使得嗅嗅成為整部電影裡的第一大活寶,導演是如此地喜歡它,不僅把它作為影片中首隻登場的神奇動物,還特別給它安排了兩大段賣萌的戲份。然而,在這部以傳說動物為主角的影片中,戲份如此重的嗅嗅,卻是從現實中的動物改造而來的。
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我以為嗅嗅是一隻鴨嘴獸,相信可能有不少人跟我犯了同樣的錯誤。後來上網查了下,才發現比起鴨嘴獸,嗅嗅更像是針鼴。
▲針鼴[zhēn yǎn]
針鼴是一種原始的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紐幾內亞。體長在40-50釐米之間,穴居,以蟻類和其他蟲類為食物。它的外形有點接近刺蝟,體表有堅硬的刺,用來防禦敵人。它的腿很短,四肢上長有鋒利的五爪,方便挖掘泥土。
仔細觀察影片中嗅嗅的爪子就會發現,它的爪子不似鴨嘴獸那種遊泳用的蹼狀,而是和針鼴相同的形狀。
雌性的針鼴在生殖期間,腹部表面的皮膚會凹折形成一個育兒袋。電影中,紐特在銀行保險庫抓住嗅嗅把它倒過來時,從它腹部漏出大量財寶,證明它腹部應該有一個袋子。而鴨嘴獸身上沒有這樣的袋子。
但是針鼴的嘴部為管狀,嗅嗅的嘴為扁平的鴨嘴狀,這就是為什麼它那麼容易被錯認為鴨嘴獸了。應該說,嗅嗅其實是針鼴和鴨嘴獸的一種融合產物。
雷鳥(Thunderbird)
雷鳥是美洲印第安人傳說中的一種巨型鳥類。影片中,紐特也說明了他來到美國的目的是為了將一隻雷鳥帶回故鄉,這說明該雷鳥原本的棲息地就在北美。
印第安人將雷鳥視為掌管雷雨的神獸。雷鳥扇動翅膀時會引起狂風,將雨雲吹到一起,它拍打翅膀的聲音就是雷聲,當它眨眼時,會從眼睛裡放射出閃電。雷鳥的羽毛像船槳一樣長,它的體型很龐大,以至於必須捕食大象、野牛和鯨魚這類大型動物才能維持生存。
雷鳥在不同的印第安部落有不同的名字,易洛魁人稱雷鳥的首領為「科尼溫」(Keneun),誇口特爾人稱雷鳥為「喬喬」(Jojo),努特卡人稱其為「奎-溫-瓦」(Kw-Uhnx-Wa)……在某些傳說中,雷鳥還具有變形的能力,它們能變化成人的模樣,與人類通婚。
雷鳥的原型被認為是加州禿鷹或安第斯山禿鷹,後者雙翼展開可達4.6米。也有些隱生動物學家認為,雷鳥的原型是禿鷲畸鳥,它的翼展可達5.2米。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觀點。
隱形獸(Demiguise)
▲隱形獸
隱形獸絕對能擠進電影裡萌物的前三甲。它不僅具備了所有可愛動物的兩大典型特徵:毛茸茸的外表和萌死人不償命的大眼睛,還特別有愛,專門偷東西來餵鳥蛇寶寶。看到這一幕,觀眾們怎麼可能把持得住自己的心,不被它融化呢?
▲水木茂筆下的杜莫伊
隱形獸的原型來自於俄羅斯傳說中的杜莫伊(Domovi),它的名字是「家庭守護靈」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專門保護家庭平安的精靈。一般來說,妖怪都不喜歡讓人發覺,所以大多數時候隱藏起自己的身姿,杜莫伊也不例外。據極少數有幸看見過它的人形容,杜莫伊外形長得近似人類,但渾身上下披滿長長的銀白色毛髮,一雙眼睛隱藏在毛髮底下。
有這樣一則故事:
兩個農夫坐在屋子裡聊天,突然,門「啪嗒」一聲打開了,從外面走進來一個渾身長滿白毛、鼻子下面也掛著一副長鬍鬚的老人。這個老人連招呼也不打,就走到牆角蹲下來,靜靜地看著兩個農夫。
其中一個農夫心想,這不會就是杜莫伊吧,並嘗試和它搭訕。可是當這個農夫一開口,另一個農夫便發出奇怪的疑問:「你在跟誰說話呢?」
原來,另一個農夫並沒有看到有什麼生物進來。看得見杜莫伊的農夫就向看不見那個解釋,看不見的農夫聽得有些害怕了,趕緊在胸前畫了個十字架。就在此時,杜莫伊消失不見了。
鳥蛇(Occamy)
關於長有翅膀或羽毛的蛇的傳說遍及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中美洲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信仰的羽蛇神。
瑪雅人稱羽蛇神為「庫庫爾坎(Kukulcan)」,阿茲特克人則稱其為「魁扎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後一名字由兩個單詞複合而成,前半部分Quetzal指的是一種鳥類,即鳳尾綠咬鵑,它背上的羽毛呈閃亮的靛青色,腹部為紅色,尾巴上還拖著長長的尾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鳥類之一。Quetzal的另一個意思是「珍貴」。
▲鳳尾綠咬鵑
後半部分coatl也具有雙重含義,分別意味著「蛇」和「雙胞胎」。所以Quetzalcoat這個詞除了用來指羽蛇神外,也用來指阿茲特克人神話中的一對孿生兄弟。
羽蛇神是瑪雅人和阿茲科特人最崇拜的神靈,它通常被描述為長著美麗羽毛的蛇,神話裡面倒是沒有說明它是否長了翅膀。但從羽毛的顏色來看,它應當挺接近電影中的鳥蛇。
▲鳥蛇
羽蛇神首先給大地帶來了雨水,並且教會了人類如何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因此它被奉為「風雨之神」與「農業之神」。
除了羽蛇神之外,世界神話中還存在著衣索比亞龍、索羅門群島的費格納斯、斯堪地那維亞的鱗蟲、阿拉伯翼蛇等眾多飛蛇,但究竟哪種才是J.K.羅琳筆下的飛蛇的原型就很難確定了。
囊毒豹(Nundu)
▲囊毒豹
影片中,囊毒豹只出現了一個鏡頭。這種黑色豹子的脖子上有一個巨大的囊狀器官會鼓起和收縮,看起來像是一個集聚氣體的器官。
在《神奇動物在哪裡》書中,囊毒豹的魔法級別為最高級五級,屬於最危險的生物。它一次呼出的氣體可以消滅一整個村莊的人,想要馴服它需要一百個熟練的巫師聯手。不過羅琳的書中沒有提到囊毒豹脖子上有顯著的毒囊,所以這大概是電影的動畫團隊自由發揮的產物吧。
在我了解的怪獸中,最接近囊毒豹的應該是麝香豹偏索(Panther),這裡說的不是現實中的美洲豹,而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這種怪獸最奇異的特點是會唱歌,而且當它唱歌的時候,一種馥鬱的芳香會隨著歌聲飄散開來。附近的動物、人類都會被這種甜甜的香氣吸引而來,最終成為麝香豹的美餐。
毒角獸(Erumpent)
▲毒角獸
毒角獸的原型來自犀牛,這種動物大家並不陌生。犀牛的祖先出現於中新世後期的亞洲,現今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犀牛的頭部居中長有一到兩根角,雌性無角。極少見過犀牛的古代歐洲人經常將只有一隻角的犀牛稱之為「獨角獸」。這裡的獨角獸可不是指中世紀那種沉睡在美人身邊的優雅的動物。
希羅多德曾在報告中說,在塞西亞生活著一種巨型的灰色動物,它的頭上有一隻角,此角可以用來化解毒素,有極高的醫用價值。根據普林尼在《自然史》的記述,獨角獸有一隻黑色的角,約兩臂長,矗立在額頭的正中央,這種動物是印度最野蠻的動物。
馬可·波羅也曾描述過印度獨角獸長著水牛一般的毛髮和大象一樣的腿,額頭上長著一隻角,它的頭是那麼的重,以至於不得不永遠低著腦袋。
然而,電影中的毒角獸有一項非常獨特的技能就是,它的角上充滿一種極其危險的液體,通過將這種液體注入目標物體內,可以使目標物爆炸。這種技能在我所知道的傳說動物中還從未見過。唯一能令我聯想到的是現實中的爆炸螞蟻。
爆炸螞蟻是生活在馬來西亞的一種螞蟻。當危險臨近的時候,它們體內的腺體會產生大量的苯乙烯氣體,然後收縮腹部使自己的身體炸裂,令毒氣噴射到敵人的身上。這種技能只有種群中的兵蟻才具備,這些兵蟻堪稱是生物界的「恐怖分子」,不過它們應用這項本領的目的在於保護種群的安危。
羅琳將爆炸螞蟻的這項技能移植到了獨角獸身上,並轉化為一種攻擊技能。在日本漫畫《火星異種》中,也出現了將這種爆炸螞蟻作為攻擊手段的設定。
最後,發表幾句對影片本身的評價。《神奇動物在哪裡》從故事上來說,著實令人失望,導演大衛·葉茨完全不知道該把焦點放在神奇動物上還是正邪大戰的故事上,這使得影片在展示神奇動物時過於倉促,而在講述鬥爭故事時,人物關係也沒有充分展開。
現在已經確定《神奇動物在哪裡》還會有四部續集,希望在接下來的電影裡,導演能調整好敘事的重心,為我們更呈現出更精彩的神奇生物,或著講述一個更好的故事。
參考文獻:
《魔法師的怪物圖鑑》,奧伯倫·澤爾·雷文哈特、阿什·「豹舞者」·迪克爾克著。
《世界妖怪事典》,水木茂編著。
《博物學家的神秘動物圖鑑》,讓-巴普蒂斯特·德·帕納菲厄著,卡米耶·讓維薩德繪。
《太陽與獻祭眾神——阿茲特克與瑪雅神話》,時代生活圖書公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