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一般而言,陸地面積越大食物越充足,活動區域越廣闊,動物也會長得更大,但是到了更新世晚期,這種情況似乎發生了改變。
-
翼龍和巨大的恐龍可能擁有同一個表親——只有手掌大小的爬行動物Kongonaphon kely
——只有手掌大小的爬行動物Kongonaphon kely(Credit: Alex Boersma / Natural History / Frank Ippolito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學美國人(翻譯:謝瑾儀):一塊新發現的化石顯示,翼龍和一些巨大的恐龍可能擁有同一個表親
-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的鯨魚種類:喙鯨將成為巨型哺乳動物新成員
-12 10:02:40 來源: 全球每日趣聞 舉報 據《都市報》12月11日消息,研究人員三周前在墨西哥西海岸發現的新物種
-
三疊紀哺乳動物通過冬眠來戰勝極地冬天
2.5億年前居住在南極洲的一種食草哺乳動物親屬的長牙提供了已知的最古老的證據,證明動物依靠類似冬眠的狀態來度過艱難時期,比如極地冬天。周四發表的這項研究主要關注一種名為「石龍」的四足覓食動物,它的化石已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和南極洲被發現。
-
類似於哺乳動物的三疊紀生物通過冬眠來擊敗極地冬天
華盛頓(路透社)-一個2.5億年前居住在南極洲的矮胖食草哺乳動物親戚的象牙提供了最古老的證據,表明動物訴諸於像冬眠之類的州來度過諸如冬季極寒的貧瘠時期周四發表的研究集中在四足的覓食者Lystrosaurus,其化石已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和南極洲發現。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準噶爾盆地三疊紀地層對比和昆蟲群記錄 二疊紀末期的生態危機造成了三疊紀初期昆蟲多樣性和豐度的急劇降低,直到中-晚三疊世昆蟲才走出低迷,進入輻射期。昆蟲綱蜻蜓總目受二疊紀末和三疊紀末滅絕事件的影響尤為明顯,其中的原蜻蜓目出現於晚古生代晚期,在中-晚三疊世進入輻射期,但於三疊紀末滅絕。原蜻蜓目的Triadophlebiomorpha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連結」,然而關於該支系的身體結構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較少。
-
中國發現地球上最早的樹棲和地穴哺乳動物化石
它們的形態特徵代表了哺乳動物起源演化過程中原始的形態特徵。在中國發現的兩種柱齒獸表現了多元的生態適應,「表明最早的原始哺乳動物更為多樣,分異範圍更寬,也表明恐龍對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的統治力度沒有以前認為的那樣大」。 另一名研究人員、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說,攀援靈巧柱齒獸是「已知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攀援樹棲型哺乳動物。」
-
巨型恐龍遺骸出土有什麼重大發現?阿根廷巨型恐龍骨頭圖片曝光
巨型恐龍遺骸出土。近日,阿根廷科學家發掘出了一具新恐龍的化石,認定這是目前發掘的存在時代最早的「巨型」恐龍,更新了科學界對物種進化的認知。科學家表示,巨型恐龍的出現,也許比先前認為的時間早3000萬年。
-
研究人員:通過遺傳測試發現太平洋巨型章魚新物種
你可能會認為2017年的驚喜已經全部結束,但還有一個:此前科學家認為只有一種的太平洋巨型章魚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太平洋巨型章魚(GPO)已經創下記錄,成為這個星球上已知體型最大的章魚。現在,科學家發現,事實上存在兩種太平洋巨型章魚。
-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2016-11-23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 據悉,該化石發現於三疊紀中期的石灰巖地層,近乎完整的骨架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半水生主龍類。這種動物長約兩米,全身被甲,頸粗尾長,口中利齒參差,四肢短小壯碩並且具蹼,是史前近岸海洋環境中兇猛的掠食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動物屬於非常原始的主龍類,並且與一個北美的罕見類群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 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團隊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我古生物學家發現「雲南暴魚」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
陸地最大食肉哺乳動物被發現,堪稱「移動的絞肉機」,重1500公斤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食肉哺乳動物有新突破!在地球上最令人畏懼的應該是恐龍時代的霸主,霸王龍了吧?它被稱為史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曾經在一個世紀稱霸全球,沒人敢惹。霸王龍身形巨大,就它的長度達到了十三米的距離,而它最高的臀部高度也有四米高。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據科學家研究,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但實際上,哺乳動物的故事開端比這還要早許多。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的結束和中生代的開始。多達75%的物種,包括許多早期哺乳動物,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絕。滅絕事件的可能原因包括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火山爆發。一些二齒獸類動物倖存了下來,包括一頭豬大小的水龍獸,它有喙和兩顆獠牙。水龍獸是三疊紀早期最常見的陸地動物。同時布拉塞龍也經歷了大滅絕。
-
研究顯示2億年前最早的哺乳動物與冷血的爬行動物類似 活動較少但壽命長得多
最早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起源和輻射是生命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化石顯示,哺乳動物起源於2.2億年前,即三疊紀晚期。最早的哺乳動物被廣泛認為是廣義的食蟲動物,代表了哺乳動物最初5000萬年的進化過程。儘管人們在解剖學、生態學和早期哺乳動物進化方面的知識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對其生理學卻知之甚少。
-
三疊紀時期在地球上稱霸的不是恐龍,或是一種神秘的兩棲動物
而恐龍家族達到鼎盛時期的時間是在距離現在2.5億年前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但是隨著科學家的不斷發現,在這三疊紀時期過程中,真正統治那個年代的地球物種根本不是恐龍,而是另外一種獨特的大型動物。這還得從地質學家Ge Hazen發現的一塊化石開始說起,他發現的這塊化石是牙齒的組織,因為該生物的體型異常龐大,所以這塊化石也有著很大的體積,通過考古學家的同位素鑑定之後,發現這是在三疊紀時期生活的物種。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三疊紀的命名。距今2.52億至2.01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間上剛好還在二疊紀之後,不過這只是個巧合。因為:「二」疊紀,是因為當時的沉積層分為兩層,而「三」疊紀則有三層。在19世紀初德意志地質學家阿爾伯特發現南德地區的一段沉積巖可分三層不同結構,分別是海相石灰巖層,陸相泥巖層和砂巖層,於是阿爾伯特於1834年正式將該地層命名為三疊紀(Triassic)「Tri-」是希臘語中代表「3」的詞根。恐龍時代的開端。經歷了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地球進入了下一個時代。持續了1.9億年的中生代,也就是著名的「恐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