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們冒著危險衝在一線,我果斷按下快門,那一刻畫面定格,記錄下香港警察無畏無懼的背影。這張照片,在國際警察協會2020年攝影比賽中脫穎而出,勇奪亞軍。
我的攝影作品《無畏無懼(Fearless)》在國際警察協會2020年攝影比賽中奪得亞軍
我叫袁美清,是一名現役香港警長。在18年的警務生涯中,我曾服務於多個不同崗位,包括軍裝巡邏小隊、機動部隊、商業罪案調查科、聯絡事務科及支援科。經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2008年雷曼事件、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2014年非法「佔中」、2019年「修例風波」及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我對以上每一件事都印象深刻,尤其是歷時一年多的「修例風波」,其時間長度、破壞程度及影響深度令我畢生難忘。
傳媒聯絡隊和社交媒體傳訊組人員與總區應變大隊在前線執勤,在衝突現場承擔不同的角色和工作
我還清楚地記得2019年6月9日,警隊為止暴制亂開始執行「踏浪者行動」。當時,正在警察公共關系科的我,在行動中主要擔任兩個角色:一是傳媒聯絡隊隊員,另一個是社交媒體傳訊隊成員。兩者都是站在最前線與其他前線人員緊密合作,向他們提供支援。工作中,我見證了無數暴力衝突、違法破壞的場面,並通過手中的相機,真實地紀錄下同事們的辛勤工作,拍攝到很多媒體未報導的現場實況。通過警隊社交平臺及「四點鐘記者會」及時發布,給市民多一個角度了解事件真相,澄清不實資訊。
同事們工作時間很長,還要穿上重裝備,往往只能在街上稍事休息
2019年10月1日,我與組員被委派跟隨總區應變大隊在港島區工作。當天,有大量暴力示威者響應網上煽動的號召,在港島區非法集結、堵路、破壞公共設施和商店。大隊由西區開始築起封鎖線,並一路向東推進驅散人群。期間,我們遭到示威者不同程度的暴力襲擊,包括向我們投擲汽油彈及硬物,而我們則僅使用最低武力催淚彈進行驅散。
香港警察在工作中經常要面對不同的威脅,每次執勤都有一定的危險
我在國際警察協會2020年攝影比賽中奪得亞軍的作品——《無畏無懼(Fearless)》,就是當時在港島區灣仔一帶進行驅散工作時所拍攝的。當時大隊成員全副武裝,已徒步推進近四公裡,大家汗流浹背,但仍鍥而不捨,只為儘快恢復社會秩序。照片是想表達香港警隊背負著重大使命前行,展現香港警察無畏無懼,止暴制亂和維護法紀的堅定決心。
示威者破壞後,往往需要大型設備協助清理被堵塞的道路
坦白講,此前我從未正式學習過攝影技術,完全是憑個人感覺拍照。別說奪獎,就連參加任何比賽的想法也未曾有過。這次也完全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國際警察協會香港分會的鼓勵才報名參賽的。據了解,2020年度的比賽是由賽普勒斯專業攝影師協會負責評審。整個過程中,評審團並不知道參賽作品來自哪個地方,以確保比賽的透明度和客觀性。我的作品成功從來自36個國家的超過500幅作品中被選出,最終奪得亞軍。這既是對我們香港警察工作的認同及肯定,也是對我本人的一個鼓舞。
香港警察迅速抵達現場,舉旗警示示威者
回首那段日子,香港警隊面對著前所未有的重大威脅和困難。不少警隊成員遭到暴力襲擊、人身攻擊、網上欺凌,甚至連家人都被「起底」……種種惡行,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我在前線參與「踏浪者行動」一年多,為警隊遭到惡意抹黑而心痛,也心痛香港被所謂「愛香港的人」嚴重破壞,更心痛同事及無辜市民被暴力襲擊傷害。但我十分認同鄧炳強處長引用《論語》勉勵我們的三句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們香港警隊始終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一支隊伍,哪怕前路再艱辛,我們依然會緊守崗位,保護香港——這個被我們稱為「家」的地方。
——香港警長袁美清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潘之望 孟紫薇 李松林
編輯:謝永利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