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門鄰居家有個8歲的女兒,名叫晶晶,晶晶原本就是一個比較斯文內向的女孩,但是近期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非常的「玻璃心」。前些天鄰居到家裡來閒話家常,要準備回家的時候就看到晶晶坐在樓梯口,鄰居疑問的對著晶晶說了一句:「又沒帶鑰匙嗎?還是又弄丟了,長這麼大了,還不知道敲門?」這句話照常人聽起來也沒什麼,但是晶晶聽到這話之後,竟然哭了起來,而且一個勁的哭。鄰居看晶晶又哭了就說:「動不動就哭,說一句都不行,這孩子。」
為什麼有時候對孩子說的話並沒帶有批評的意思,孩子卻一說就哭,這其實是孩子的玻璃心在作祟,而放任玻璃心不管,最後有可能就會釀成悲劇。就如上海17歲條橋自殺的男孩,就因為媽媽的一句話,選擇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他本應該充滿陽光的年輕生命,也給父母留下了永生難忘的悔恨。
孩子本是都是天真無邪的,她們的童年原本可以無憂無慮的,開開心心的認識一些小夥伴在玩了中度過。但是大家看看現在的新聞多少孩子在這個本該最開心的年紀,卻因為家長或是老師的一兩句訓斥,就「玻璃心」離家出走,甚至萌生了自殺的念頭。那麼孩子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顆易碎的「玻璃心」。
一、什麼是「玻璃心」
「玻璃心」用來形容心理脆弱的人,他們的內心就像玻璃一樣脆弱,稍有不慎就會粉碎破裂。孩子的玻璃心指的是孩子的內心也如玻璃一樣脆弱,會因為家長或者老師的話,出現悲觀,柔弱、敏感的心理。一句話就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傷心落淚。
二、孩子玻璃心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慣出來的玻璃心
家長寵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試問那給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寵愛和溺愛,在生活中處處維護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寵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求必應的。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上怕摔,捨不得批評和教育。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漸漸的也要面對壓力,而這樣從小嬌生慣養的孩子自然經受不了半點的批評。
2、 受到父母的心態影響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孩子還懵懵懂懂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處於消極和負面狀態下照顧孩子,那麼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就會留下陰影,進而會受到父母的負面情感影響,畢竟孩子的父母的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也會跟著學,於是產生了玻璃心心理。
3、 父母的過分要求
有些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父母為了孩子能在同齡孩子裡面出眾,總是嚴格要求孩子,給了孩子很多心理暗示。有時候還會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過度的責罵孩子,所以孩子就會變得異常的敏感,經受不住半點指責,於是就會形成玻璃心。
三、心病還需心藥醫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這些玻璃心的情況的時候,大部分家長都不以為然,認知只是小孩子家矯情,長大了就會好了。實際上有顆玻璃心的小孩意志力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家長沒有進行科學和正確的引導,任由這樣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釀成不少新聞上的悲劇。所以心病還須心藥醫家長要重視。
1、 學會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有些孩子在被家長一說就哭的時候,不少家長並不接受孩子的眼淚,而且還會要求孩子不許哭,甚至還會批評孩子動不動就哭,這樣做法只會加重孩子的玻璃心情況。正確的做法因為是接納孩子的眼淚,告訴孩子不要害怕悲傷,誰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是難過只會要學會堅強和反省,要一次比一次更強大。
2、 不要用恐嚇式教育,多溝通聆聽
有些家長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總會對孩子說「不要你了。」「再不聽話,賣給人販子。」之類的話,這些話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感。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冷處理,多進行溝通和聆聽,這樣能夠很好的開解孩子的內心。
3、 父母可以適當的放手孩子的生活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真實的生活,才是培育孩子抗挫力的沃土,滋養孩子自信心的春田。
孩子雖然現在能夠受到父母全面的保護,但是遲早都是要自己去面對生活的,所以父母們不要將孩子養成溫室中多的花朵。學會放手孩子的生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讓孩子自己的嘗試,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培養。父母能做的就是當孩子溫暖安全的港灣在孩子面對完外界的狂風暴雨之後可以停靠就行了。
4、 多帶孩子到戶外去歷練
現在不少的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後只在自己的房間和自己的家裡進行活動,很少會去與大自然接觸,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孩子比較封閉的性格。家長可以在節假日閒暇的時候,多帶孩子到戶外去野餐,露營,等等的,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能讓孩子在接觸大自然的時候,更加放寬自己的心胸。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杜亞松教授提供的數據表明:90年代以來,因情緒問題就診者就已經達到四分之一,最近幾年更是接近三分之一,經常有孩子傾訴情緒低落、焦慮,甚至出現自殺念頭。
孩子承載的父母的希望固然重要,但是父母不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求孩子需要把事情都做到最好的,適當的當一當懶惰的父母,不去過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不對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不給孩子建立條條框框,多讓孩子解放自己的天性,愛哭愛玩愛鬧的才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只會服從辦事的那是「機器」,所以家長學會放手很很重要。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郝媽,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