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說就哭,有顆易碎的「玻璃心」怎麼辦?家長要先學會放手

2020-12-04 好媽媽郝女士

對門鄰居家有個8歲的女兒,名叫晶晶,晶晶原本就是一個比較斯文內向的女孩,但是近期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非常的「玻璃心」。前些天鄰居到家裡來閒話家常,要準備回家的時候就看到晶晶坐在樓梯口,鄰居疑問的對著晶晶說了一句:「又沒帶鑰匙嗎?還是又弄丟了,長這麼大了,還不知道敲門?」這句話照常人聽起來也沒什麼,但是晶晶聽到這話之後,竟然哭了起來,而且一個勁的哭。鄰居看晶晶又哭了就說:「動不動就哭,說一句都不行,這孩子。」

為什麼有時候對孩子說的話並沒帶有批評的意思,孩子卻一說就哭,這其實是孩子的玻璃心在作祟,而放任玻璃心不管,最後有可能就會釀成悲劇。就如上海17歲條橋自殺的男孩,就因為媽媽的一句話,選擇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他本應該充滿陽光的年輕生命,也給父母留下了永生難忘的悔恨。

孩子本是都是天真無邪的,她們的童年原本可以無憂無慮的,開開心心的認識一些小夥伴在玩了中度過。但是大家看看現在的新聞多少孩子在這個本該最開心的年紀,卻因為家長或是老師的一兩句訓斥,就「玻璃心」離家出走,甚至萌生了自殺的念頭。那麼孩子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顆易碎的「玻璃心」。

一、什麼是「玻璃心」

「玻璃心」用來形容心理脆弱的人,他們的內心就像玻璃一樣脆弱,稍有不慎就會粉碎破裂。孩子的玻璃心指的是孩子的內心也如玻璃一樣脆弱,會因為家長或者老師的話,出現悲觀,柔弱、敏感的心理。一句話就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傷心落淚。

二、孩子玻璃心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慣出來的玻璃心

家長寵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試問那給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寵愛和溺愛,在生活中處處維護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寵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求必應的。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上怕摔,捨不得批評和教育。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漸漸的也要面對壓力,而這樣從小嬌生慣養的孩子自然經受不了半點的批評。

2、 受到父母的心態影響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孩子還懵懵懂懂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處於消極和負面狀態下照顧孩子,那麼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就會留下陰影,進而會受到父母的負面情感影響,畢竟孩子的父母的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也會跟著學,於是產生了玻璃心心理。

3、 父母的過分要求

有些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父母為了孩子能在同齡孩子裡面出眾,總是嚴格要求孩子,給了孩子很多心理暗示。有時候還會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過度的責罵孩子,所以孩子就會變得異常的敏感,經受不住半點指責,於是就會形成玻璃心。

三、心病還需心藥醫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這些玻璃心的情況的時候,大部分家長都不以為然,認知只是小孩子家矯情,長大了就會好了。實際上有顆玻璃心的小孩意志力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家長沒有進行科學和正確的引導,任由這樣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釀成不少新聞上的悲劇。所以心病還須心藥醫家長要重視。

1、 學會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有些孩子在被家長一說就哭的時候,不少家長並不接受孩子的眼淚,而且還會要求孩子不許哭,甚至還會批評孩子動不動就哭,這樣做法只會加重孩子的玻璃心情況。正確的做法因為是接納孩子的眼淚,告訴孩子不要害怕悲傷,誰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是難過只會要學會堅強和反省,要一次比一次更強大。

2、 不要用恐嚇式教育,多溝通聆聽

有些家長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總會對孩子說「不要你了。」「再不聽話,賣給人販子。」之類的話,這些話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感。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冷處理,多進行溝通和聆聽,這樣能夠很好的開解孩子的內心。

3、 父母可以適當的放手孩子的生活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真實的生活,才是培育孩子抗挫力的沃土,滋養孩子自信心的春田。

孩子雖然現在能夠受到父母全面的保護,但是遲早都是要自己去面對生活的,所以父母們不要將孩子養成溫室中多的花朵。學會放手孩子的生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讓孩子自己的嘗試,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培養。父母能做的就是當孩子溫暖安全的港灣在孩子面對完外界的狂風暴雨之後可以停靠就行了。

4、 多帶孩子到戶外去歷練

現在不少的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後只在自己的房間和自己的家裡進行活動,很少會去與大自然接觸,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孩子比較封閉的性格。家長可以在節假日閒暇的時候,多帶孩子到戶外去野餐,露營,等等的,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能讓孩子在接觸大自然的時候,更加放寬自己的心胸。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杜亞松教授提供的數據表明:90年代以來,因情緒問題就診者就已經達到四分之一,最近幾年更是接近三分之一,經常有孩子傾訴情緒低落、焦慮,甚至出現自殺念頭。

孩子承載的父母的希望固然重要,但是父母不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求孩子需要把事情都做到最好的,適當的當一當懶惰的父母,不去過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不對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不給孩子建立條條框框,多讓孩子解放自己的天性,愛哭愛玩愛鬧的才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只會服從辦事的那是「機器」,所以家長學會放手很很重要。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郝媽,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其實是家長這3個方面沒做好
    這幾句話在平常人眼中或許不算什麼,但青青聽到這些話後,竟然大哭了起來,鄰居也是無奈了,回頭跟我埋怨道:「這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說幾句就哭。」為什麼會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呢?其實是家長的培養做得不到位,忽略了這3個方面的培養。還記得上海那名 在橋上自殺的17歲男孩嗎?
  • 面對「玻璃心」的寶寶,家長要有這樣的智慧
    朋友很尷尬,解釋說:「笑笑從小就這樣,家裡人都讓著他,我和他爸也不知道怎麼辦,不敢說他,也不敢打,現在才4歲就知道離家出走,再大點真怕他動不動就鬧自殺。哎,我是真害怕……」 一、讓家長恐懼的「玻璃心」 小朋友好勝心強很正常,只要稍加引導,並不會有什麼問題。
  • 孩子一說就哭,面對易哭的孩子不要吼,父母做到四點更有效
    導語:孩子一說就哭或者容易哭,就會使父母心煩氣躁,不知怎麼辦才好。與同學打電話,正巧她家的5歲的寶寶在哭,聽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我告訴同學先哄孩子,趕緊掛了電話。兩個小時後再聯繫,我問同學:「怎麼了,怎麼哭這麼厲害?」
  • 孩子被家長批評兩句就哭,不是孩子玻璃心,真正原因家長了解下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有超過7成的孩子,心理素質不過關,範圍囊括小學到大學所有時段,而這個問題直到他們長大,也沒有得到改善。家長不重視孩子「玻璃心」,容易釀成大錯前幾天晚上11點多,突然接到閨蜜的電話,說小侄子不見了,讓我趕緊過去幫忙找。當時我第一反應是「惡作劇」,這國慶節都在家,孩子又沒上學,怎麼會不見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文章/育雅編輯/育雅說到叛逆期的孩子,多數家長的反應都是"頭疼"怎麼管教都不聽,做事喜歡反著來。家長越不想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要做,還時常因為這些事情吵架起衝突。想讓孩子作業早寫完早休息,磨磨蹭蹭玩手機就是不寫作業,家長說孩子兩句孩子就跟你急眼,嫌你嘮叨,根本聽不進去。家長"望子成龍",過程總是困難重重,越嚴苛的控制有時會換來孩子加倍的逆反心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適當放手比時刻控制更有力量。何為"魚缸法則"?一個公司養了一缸金魚,基本都是三寸的長度。
  • 孩子自尊心太強,一說就哭怎麼辦?!
    孩子自尊心太強,一說就哭怎麼辦?! 現在說不得的孩子太多了,大多家長認為是自尊心強,其實不全是,這種情況大多存在於信奉賞識教育和表揚教育的家庭。為何說不得?好聽話聽習慣了,自然不願意聽到任何不是讚美的話語。說不得的後果會怎樣?養出一顆玻璃心的孩子。
  • 有種「多愁善感」的父親是鄧超,拿著孩子玩具去劇組,一視頻就哭
    有種「多愁善感」的父親是鄧超,拿孩子玩具去劇組,一視頻就哭孫儷近日上傳了兩張照片並發文稱:鄧先生去拍戲,把孩子們的畫貼在臥室,然後把等等做的一個紙盒動物也拿去了,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拿上飛機的,口袋裡還順走了孩子們很多玩具,說想他們的時候要拿出來聞聞味道。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為人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捆綁在身邊,而是要學會及時放手。 長不大的孩子背後 往往站著「直升機」式父母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說過: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及時放手,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和回應。」
  • 管教太嚴,把孩子越推越遠怎麼辦?家長要學會把握「教育的尺度」
    其實,管教沒有任何問題,如果說孩子缺乏管教的話,那麼會衍生出以下讓家長追悔莫及的問題,因此,家長可以了解下放縱教育和管教過度教育兩者的利弊,然後再結合辯證判斷如何給孩子實施一個適宜的教育模式。放縱教育會帶來哪些麻煩?一:橫行霸道顯然,如果說家長經常放縱孩子,那麼會直接對孩子造成品性上的傷害。
  • 孩子嘴笨不僅是情商低,教孩子學會表達到能說會道,家長要用3招
    孩子「嘴笨」,說話傷人周末帶女兒去公園散心,恰巧碰見其他兩位家長。三個孩子玩成一團,三個家長也只能扎堆聊天。本來聊得挺開心,A的女兒a突然大聲喊起來:「你這個手這麼髒,碰髒我的裙子怎麼辦?你能賠嗎?男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注意衛生!」B的兒子b生氣了,也喊道:「那你就不要和我們玩啊!
  • 孩子做事總愛磨蹭,如何培養娃的時間觀念?家長要先找準3大原因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磨磨唧唧的,一點都不專心,玩這玩那的,剛開始還能忍著,有時候實在忍不住了就吼孩子,一吼孩子就開始哭,哭了小朱更加心煩有時候直接就動手了。老師也會反映孩子上課經常分神不夠專心經常開小差,成績也是上不去。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讀書寫作,喜歡分享備孕、孕期、育兒知識,喜歡我的文可以關注我哦!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
  • 這顆讓家長最擔心的「毒牙」,又要伸向孩子了嗎?
    疫情反覆,孩子們又要回到家裡去複習了,或許下一次相見,就是真正的畢業告別了。回家而與此同時,央視在這段時間也點名批評了直播平臺,一篇《直播平臺借免費網課向學生推廣網遊》的報導,讓家長又要開始擔心了。而在孩子們找到網絡學習的入口之前,他們要先看到各種遊戲、社交信息,甚至很多不堪入目的內容。家長們憤怒不已,本來就希望孩子「停課不停學」,誰想到這些直播平臺卻「散播」網癮,成為家長擔心的「毒牙」。而如今隨著疫情的複雜變化,這顆「毒牙」是不是又要伸向孩子們了呢?家長擔心不已。
  •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家長要做到這兩點
    因為只有如此,讓小狐狸們離開媽媽的庇護,他們才能學會獨立生存,才能在媽媽老了或死了,不能再庇護他們之後,他們也能自己活下去。《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這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成長意味著孩子跟父母的距離在拉遠,距離越遠,孩子成長得越好。
  • 孩子「一輸就哭」,是好勝心強還是性格脆弱?家長如何應對?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你的孩子有沒有「一輸就哭」的問題?最近有粉絲在後臺投稿:我有一個3歲的女兒,原來性格非常好,可自從上了幼兒園,我們突然發現這孩子越來越要強,什麼事都想當第一,就連吃飯下車這些事,也要爭第一名。
  • 學會控制情緒,做個高情商家長
    這時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我沒有去打擾他,直到他上完課。我往常一樣去接他下課,什麼也沒有說。晚飯後我們都心平氣和地坐到一起,說了說他今天這種行為的後果和我們的擔心,還有我們都要反思的問題。兒子哭了,哭得特別傷心。03自我反思通過這件事,我在反思:是不是我太衝動了?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家長的四大解題思路
    如今,報應來了,我們的孩子也叛逆地問了這句話,難道你要用你爸媽那個態度跟他說,因為我是你媽?當年你聽到這個回答服氣嗎?不服,甚至有一絲想脫離母子關係。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的時候,請家長先思考,是不是自己沒有正確估量孩子的能力,管的太多了?
  • 一年級新生家長吐槽 孩子學習拖拉狀態散漫怎麼辦
    王冬宇說,有的家長很心疼孩子,回家後先讓孩子吃水果、充分休息,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新生的學習任務通常很簡單,不會超過30分鐘,家長應抓住機會培養孩子主動學習、重視學習的良好習慣,這將有利於孩子駛入成長快車道,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 那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心底的惡魔越來越大,如何處理孩子的哭泣
    一聽到孩子哭,你是否也心慌煩躁「一天到晚就知道哭,哭哭哭有什麼好哭的?」「你再哭一句你就給我滾出去!」「哭有什麼用?你除了哭你還會幹嘛你!」孩子每一次的哭泣,都是在治癒自己,而在不斷的自我治癒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學會成長。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曾說:「在早期的成長中,『哭』是最能在爸媽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三招,幫你搞定任性的孩子
    文/羊駝媽媽 家有「熊孩子」,讓許多家長心力憔悴,不知道應該怎樣搞定任性的孩子。打他一頓吧,害怕給孩子留下陰影,聽之任之,又怕孩子影響發展。其實對於任性的孩子,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也是能夠輕鬆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