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觀賞魚,由於其色彩豔麗,嘴型又酷似鸚鵡而得名。另有一種由美洲慈鯛雄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培育成的淡水賞觀魚,因體色鮮紅,又稱為血鸚鵡
熱帶魚鸚鵡怎麼養,飼養熱帶魚呢並不是隨便的給魚餵食就可以了,飼養的內容有很多,其中也包括飼養的溫度,還有飼養的技巧,甚至飼養的魚類都是要懂得的,同時熱帶魚鸚鵡是一種什麼樣的魚類呢,熱帶魚鸚鵡怎麼樣來飼養好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鸚鵡魚,因為顏色跟鸚鵡一樣絢麗聞名,體色不一。同種中雌雄差異很大,成魚和幼體魚之間差別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鸚嘴魚有帶紋鸚嘴魚(Callyodon fasciatus),長46公分(18寸)。雄魚為綠橙或綠紅兩色,雌魚為藍色和黃色相間。大西洋的種類有王后鸚嘴魚(Scarus vetula),體長約50公分(50寸),雄性體色藍,帶有綠、紅與橙色,而雌魚呈淡紅或紫色,有一白色條紋。
水溫21度~35度,以25~30℃最好。鸚鵡魚比較喜歡新水,每天應該儘可能換1/5的新水。如果水質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經常換水。由於遺傳基因的因素,血鸚鵡的呼吸系統是不夠完備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魚類的一半,所以鸚鵡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性情溫和。食量很大,雜食性,紅蟲、豐年蝦、麵包蟲、小魚、水蚤、蚯蚓、顆粒等相當多的飼料都可以餵給。每天可以餵兩到三次。
為保證體色的鮮豔,應該經常投餵「寶增紅」之類的飼料。新魚入缸因為水質的突然改變會有變色,適應環境和調整水質以後會逐漸好起來的。最好先不要在血鸚鵡的缸裡混養其他品種的魚。
水中的造景
對於這些體色通紅且顏色單一的魚類來說,水中的造景除了顏色的搭配和避免使用植物為造景材料之外,還需要考量魚體衝撞的力量,因此造景的堅固性也是必備的。
溫度控制
血鸚鵡對溫度相當「敏感」的魚種,重點並不是在於魚體對溫度的適應性相當差,而是因為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劇烈的情況下,容易因為生理的反應而失去鮮豔的體色,更甚者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是斑紋。使用加溫器提升水溫在25~28℃的範圍內。
攻擊性
鸚鵡魚是很具備攻擊性的,喜歡追逐驅趕別類的魚兒,飢餓的時候會吃小魚小蝦,鸚鵡可以和地圖戰船藍鯊等魚混養,不能與體積小的魚兒混養。
熱帶魚達人支招
1.初養熱帶魚的人首選孔雀魚,因為它是一種小型熱帶觀賞魚,孔雀魚並不算高貴的魚種,它對食物的選擇性也不大,蛋黃、饅頭渣等都可以餵食,不過人工飼養時最好投餵魚蟲、線蟲等活餌;同時它對水質、水溫的要求也不高,非常易於飼養和存活。
2.不能一次給熱帶魚換水過多,那樣會導致水質不適症發生。熱帶魚已經適應在原來的水質中生活,如果全部換水,可能會導致熱帶魚患上水不適應症。
3.要注意魚的投放密度,熱帶魚喜歡大的活動空間,以本人經驗,1升水養1釐米長的熱帶魚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