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議論英語作為副科是不是可以這個話題,今天就談談我在網上聽到的一些聲音,並且來分析一下這些聲音是否是有理有據能經得起推敲的。
有的網友認為英語是一門語言交流工具,就應該作為副科,作為選修教材來學習。但是我想說的是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交流工具,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進入20世紀,科技發展更是日新月異,歐美國家一直是科技領域的引領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後就要挨打,想要趕超,怎麼辦?不把英語學好,能把歐美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學到手麼?
有的網友認為很多專業用不到英語,而且大學畢業後也用不到英語。我認為基本上所有的專業學習都是需要英語的,理工類的專業,就不用多說了,大三就開始學習專業英語,大四就可能就會涉及英文前沿科技了解甚至科學研究,即使是音樂專業也是需要英語的,現代音樂起源於歐洲,不學英語能學好音樂麼?我認為如果有什麼專業英語用到的概率比較低的話,那就是漢語言文學或者韓語、日語等小語種專業了。
有的網友認為英語是就是用來翻譯的,可以藉助翻譯軟體或者請專業翻譯去解決問題。這種觀點有一定的迷惑性,不少的人可能被這種觀點說服。我認為翻譯軟體僅僅是用於口語交流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專業的內容,翻譯出來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人工進行校正才能使用。而專業的翻譯人員對於翻譯專業的問題也是不妥的,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問題理解是不同的,專業翻譯翻譯出來的東西是原作者的真實意思表達麼?
國家重視英語,把它跟語文、數學並列為三大主科,是有道理的。英語變為副科,學不好英語將來的你肯定會後悔的。學習歐美先進科技需要英語,你不得不承認歐美的科技很多方面領先於我們,想學習別人先進技術,沒有有英語基礎能行麼?如果我們學習的都是漢化後的科技專著論文可行麼?譯文中都有添加了譯者對文章的理解,他的理解是否正確?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判斷,沒有好的英語水平是不行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請評論區指教,相互探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