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饃,它和豬頭、麥秸頂、針線笸籮、坐婆婆等一樣同屬於中元節花饃,但是意義卻不一樣。那幾種花饃主要是為了祭祀祖先和自家食用,而羊羔饃卻是娘家媽在中元節送給年前或者年後出嫁女兒的一種花饃。這種羊羔饃花式繁多,小巧精緻、顏色鮮豔。

羊,在古代與「祥」相通,而「祥」也可寫作「吉羊」,代表著吉祥如意的意義。羊有跪乳之思,被賦予了「至孝」和「知禮」意義。娘家媽在中元節給出嫁的的女兒送羊羔饃,一是希望女兒能夠生活如意祥和,另一方面也希望女兒能夠懂得母親撫養她長大的艱辛和不易。

羊羔饃在以前有另外的一層含義,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農村的家庭條件都很差,娘家媽在女兒嫁出去之後,在中元節前第一次有了機會可以正式地去女兒家,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下女兒家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送羊羔饃也可以改善一下女兒的生活。我媽媽說她那個年代姥姥送來的羊羔饃都被她和我爸爸當零嘴吃掉了,因為那個時候糧食產量低,白面很稀缺,能夠吃到白面饃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放在現在,家家條件都好起來了,現在的羊羔饃很少會有人吃了,都是用繩子串起來掛在家裡當裝飾,很美觀。

羊羔饃是用上等的白面為原料,經過揉面、捏造型、籠蒸和點色而成,造型誇張而生動,用色鮮豔而明麗,具有鮮明的民間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