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開發出對付蚊子和其它害蟲的新策略

2021-01-1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導讀]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者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物種特異性策略,在不危害環境的前提下,使害蟲得到有效控制。

南美洲正在和傳播黃熱病、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亞洲虎紋作鬥爭。在中歐,葡萄酒行業和水果種植者正在擔憂,醋蠅類中一種被稱為斑點翅果蠅的傢伙會導致大範圍的作物歉收。由於傳統方法的成功率在持續下降,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者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物種特異性策略,在不危害環境的前提下,使害蟲得到有效控制。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和應用生態學中心展示了他們的人工氣候室,在這裡溫度能夠保持在27攝氏度。氣候室的網箱裡有大量的亞洲虎紋(埃及伊蚊)。「我們讓雌性蚊子在37攝氏度的溫度下食用牛血或豬血,這是我們從屠宰場拿到的,」 Schetelig說。「這有助於它們產卵,然後我們把蚊子卵放入一碗水中,在這裡蚊子卵進行孵化以及幼蟲化蛹。」

Schetelig是昆蟲不育技術專家,這項技術是釋放出大量不育雄性,從而相當程度地減少害蟲種群的數量。他和他的團隊來自洛伊昆蟲生物技術與資源中心,該研究得到了德國黑森州的資助,Schetelig正在開發的方法,提高了昆蟲不育技術的有效性,而且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其它害蟲身上。

基因開關

至今為止,Schetelig最大的成就是他對於醋蠅類中一種被稱為斑點翅果蠅的研究,這種果蠅來自東南亞,目前正在向世界各地擴散。雌性果蠅在成熟的水果上產卵,這個時候馬上就進入收穫期了,政府禁止農民在這個時期噴灑殺蟲劑。這意味著,這種果蠅可以躲過殺蟲劑這一劫難,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有效控制這些傢伙的方法。在2014年,斑點翅果蠅造成了中歐大部分地區櫻桃、覆盆子、李子和葡萄等大量作物的歉收。人們擔心2015年這些昆蟲會大量繁殖,但是由於夏季炎熱、乾燥,沒有造成破壞性影響。今年,初夏時節潮溼的天氣為果蠅的大量傳播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Schetelig設計了一個遺傳系統,能夠將果蠅後代扼殺在搖籃裡。如果擁有這個遺傳系統的雄性果蠅與雌性發生自然交配,受精卵將不會發育成幼蟲。遺傳系統包括一個開關,能夠將這個程序開啟或閉合。這個開關可以通過餵食果蠅抗生素四環素而被激活:含有四環素的飲食能夠讓果蠅在實驗室中成功發育。「新方法不需要對幼蟲飼養使用抗生素,只需要對成年果蠅使用微量的抗生素。所以沒有抗生素沒有轉移到外部環境中,」Schetelig說。

為了幫助大規模繁殖,研究團隊在基因組中固定了另一個遺傳系統,可以使所有的雌性在胚胎階段死亡。」這種性別鑑定系統,可以大大提高種群繁育的效果,因為我們只提高了雄性的數量。雌性需要被隔離開」Schetelig解釋道。絕大多數的常規育種方法,大量釋放之前,雌性需要被淘汰,有時候需要人工淘汰。

抑制登革熱和寨卡病毒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將專門為斑點翅果蠅開發的遺傳系統,轉移到亞洲虎蚊身上。希望這項昆蟲不育技術有助於防止亞洲虎蚊繼續傳播危險病毒。除了登革熱和寨卡病毒,亞洲虎蚊還攜帶黃熱病、切昆貢亞熱和裂谷熱病毒。儘管原產於熱帶地區,這種昆蟲在世界各地蔓延。一種伊蚊相近的物種已經在義大利『定居』。弗萊堡大學已經報告了首個亞洲虎蚊在德國冬季孵化和生存的案例。

除了對他的新技術寄予厚望,Schetelig也在調查釋放轉基因昆蟲的風險。作為一個由德國研究基金會埃米諾特計劃資助的項目的一部分,他正在研究,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組中的穩定性如何,以及當其他動物食用了轉基因昆蟲會有什麼後果。

「由於我們使用了放射性輻射技術,使雄性昆蟲在釋放之前不能生育,因此,我們確定它們不會繁殖,」 Schetelig說。他預計這項技術在那些已經有轉基因生物釋放法規的國家,將實現大規模的應用,如南美洲和美國的一些地區。「能不能接受這一技術的決定性因素,取決於害蟲造成的危害到了什麼程度,」 Schetelig說。「如果我們和巴西一樣,在德國也遇到了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我們會尋找和評估不同的解決方案。轉基因蚊子的昆蟲不育技術肯定是討論的一部分。」

昆蟲不育技術——如何發揮作用?

昆蟲不育技術(SIT)利用絕育的雄性昆蟲軍團作為武器對抗它們自己的物種。因為這些絕育雄性昆蟲在數量上超過了它們的野生同類,因此與這些昆蟲交配的雌性不會生育後代。

絕育雄性昆蟲在一些大型設施中飼養,例如瓜地馬拉或西班牙。通常利用輻射進行絕育。從大規模飼養場中,將這些昆蟲用飛機運到目標區域,在那裡數以百萬的昆蟲被釋放出來。

使用轉基因果蠅,後果會怎樣?

多年來,Marc F. Schetelig教授一直致力於這項問題的研究。在這個項目中,果蠅用來餵食魚類,科學家們利用分子生物技術檢查了魚體內的殘渣和它們的後代。經過三年的研究,科學家們沒有發現果蠅的DNA向魚類轉移。這證明了昆蟲基因組的穩定性。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蚊子性別基因
    科學家發現蚊子性別基因這是一項新研究提出的可能性——這項研究查明了一種能夠決定一隻蚊子是否成為雄性的基因。這是首次在蚊子中發現並驗證「性別決定啟動基因」的存在。 埃及伊蚊是源於非洲的入侵物種,幾百年前通過販奴活動傳播至全世界。埃及伊蚊傳播登革熱與黃熱病,高度適應人類生活環境,被認為是一大公共健康威脅。然而只有雌蚊才會傳播登革熱與黃熱病,因為雌蚊需要吸血利用其中的蛋白質等物質來產卵。
  • 為什麼說德國科學家沒有「新冠肺炎」的解藥?
    人怕出名豬怕壯,風聲也吹到美國了,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立刻採訪了這個德國教授。問:你為什麼要去中國?答:「我本來正準備去中國,剛好這種病毒出現了,我就跟武漢的幾個科研人員聯繫。我有兩種化合物,我想針對新病毒試試唄,所以我正在尋找有這種病毒樣本的合作者。」問:那你的化合物處於什麼開發階段?
  • 蚊子愛上糖水 科學家找到蚊子愛吸血元兇
    西南大學科學家找到蚊子愛吸血的元兇  本已會說話的3歲孩子,只因被蚊子叮了個包,8年後大腦萎縮,變得不會說話。據統計,全世界每年5億多人因蚊子叮咬得病,其中100多萬人死亡。說起無處不在的吸血蚊子,很多人都是既厭惡又無奈。
  • 如果科學家發明一種蚊子,它的後代永遠生下來的都是雄蚊子,能否使...
    既然如此,就有科學家在思考,是不是可以製造出一種蚊子,可以使它們生下來的後代永遠是雄性蚊子,這樣一來新出生的蚊子會因性別失衡而滅絕。 那麼,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上討論一下,這種蚊子究竟是否會被製造出來。
  •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給蚊子做過的那些絕育手術
    夜深人靜,本來想睡個好覺,結果耳邊的蚊子嗡嗡不停,於是乎和蚊子戰鬥了一夜,說出來你可能不行,我和它打了個平手,它也沒吃飽,我也沒睡好!這是包括筆者在的一些人夏日的日常。但是蚊子令人惱火的地方不在於此,它是很多疾病的傳染者。
  • 殺光雌蚊,讓蚊子種群崩潰!這次連無人機都出動了……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能消滅蚊子的方法,比如今年5月,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Andrea Crisanti研究團隊設計了基於基因驅動的滅蚊技術,該技術可以使瘧蚊種群僅產生雄性後代,造成種群崩潰瓦解。與此同時,另一批科學家開發出了新型自動釋放無人機用於釋放改造的蚊子。這兩者能否「強強聯合」,徹底消滅令人頭疼的蚊子呢?
  • 如何防治家庭害蟲蟑螂蚊子老鼠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也說到:二戰時期在貴州自己深深感受到了害蟲對人的危害,有的人因為被蚊子咬,得了瘧疾;有的孩子吃了蒼蠅叮過的食物,產生胃腸的傳染病;而自己和妹妹也是經常被跳蚤咬,產生全身過敏等等,雖然說70多年過去了,現在整個環境衛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這些害蟲仍然對人類有很大威脅,現在全世界被蚊蟲叮咬引起的瘧疾將近有兩億人,害蟲肆虐,還是需要我們自身做好防控措施
  • 科學家開發出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
    近日,《基因組生物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俊彪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開發出一種稱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並以此方法刪除了第12號染色體左臂中超過一半的非必需基因,為構建第一個最小真核基因組及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 讓蚊子斷子絕孫,Alphabet 將用 AI 對付「吸血鬼」
    Verily在名為「除蟲」的項目上已經做了多年努力,它們的目標是減少一種名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蚊子數量,這種「吸血鬼」會傳播包括登革熱、寨卡病毒和黃熱病等致命病毒。近些年來,Verily 的團隊不斷壯大,它吸納了大量蚊子生物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眼下該公司正在開發名為「昆蟲不育術」的技術,其目的是通過讓蚊子不孕不育來控制其種群數量。
  • 德國小蠊PK掉「小強」成蟑螂老大 抗藥強無可敵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目前一種體長一釐米左右的小型蟑螂「德國小蠊」PK掉傳統蟑螂「小強」,超越老鼠、蒼蠅、蚊子成為了武漢地區「四害」之首,而且因為它的生命力更頑強,並具有極強耐藥性,已無藥對其進行防治。帶著網友的疑問,記者請教了相關專家。專家表示,德國小蠊並沒有像眾網友描述的那麼可怕。
  • 美國佛羅裡達州計劃釋放7.5億隻蚊子來解決蚊子問題
    數億隻蚊子將很快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釋放。而且是故意的。釋放這些蚊子是為了控制害蟲,但它們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老實說,一想到它就讓人感覺腳踝發癢。本周,佛羅裡達基斯蚊子控制區批准了一項計劃,在2021年到2022年期間釋放7.5億蚊子。
  • 蚊子咬人的時候能拍死它嗎?將蚊子放大1000倍,答案就在眼前
    一到夏天,最煩人的事就是蚊子的侵襲,想必大家都有半夜起來打蚊子的經歷吧。蚊子不僅僅會吸血,而且在咬了你之後會引起皮膚瘙癢,除此之外,蚊子在你耳邊飛發出的噪音,更是讓人難以忍受,甚至蚊子還帶有傳染病。因為蚊子不僅會吸人血,還會吸動物的血液,所以傳染病的傳播範圍很廣。
  • 德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培育出長12個頭的水母
    德國科學家日前表示,他們目前已經在實驗室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種有12個腦袋的水母,這一新成就在人類的動物培育史上尚屬首次,對於科學家們揭開多頭生物體的形成奧秘具有重要意義。德國漢諾瓦大學獸醫學院的生物學與無脊椎動物學家本內德-謝爾沃特及其同事沃爾夫岡-雅各布公布了他們的這項新成就。本內德-謝爾沃特稱,科學家們最近進行了一系列基因實驗,並在實驗室中成功地培育出一種有12個頭的水母,該實驗揭示了自然界中其它多頭生物體,包括形成珊瑚礁的生物群,是如何起源的。
  • 蚊子並非都是害蟲,遇到這種不要打死,請手下留情
    人類與蚊子的戰爭可能己經持續了幾十萬年,不過人類卻從未在滅蚊戰役取得什麼像樣的成果,哪怕現在人們見到蚊子就殺可還是敗給了它們強大的生育能力上。正當我們抓破腦袋想要研究更厲害的滅蚊毒藥之時,一些動物專家卻建議我們對一種蚊子網開一面,甚至還要對這種蚊子加以保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蚊子、牛虻、蜱蟲,農村的3種吸血害蟲,各有絕招,一個比一個狠
    今天去果園,身上又被蚊子咬起了好幾個包,奇癢無比。現在還在三伏天裡面,高溫多雨的季節,在農村去地裡幹活,除了要冒著酷熱的天氣之外,各種蚊蟲的叮咬,也是非常煩人的。這個時候咬人吸血的害蟲,最常見的就是蚊子了,但是在農村的野外,除了蚊子之外,還有牛虻和蜱蟲兩種害蟲,也是特別的厲害。
  • 蚊子、牛虻、蜱蟲,農村的3種吸血害蟲,各有絕招,一個比一個狠
    這個時候咬人吸血的害蟲,最常見的就是蚊子了,但是在農村的野外,除了蚊子之外,還有牛虻和蜱蟲兩種害蟲,也是特別的厲害。這三種吸血的害蟲讓我們防不勝防,各有各的絕招,牛虻和蜱蟲雖說不如蚊子常見,但被咬一口可真夠人受的,一不小心還會有生命危險。
  • 科學家發現新動物:不結網蜘蛛 捕食策略讓人類汗顏
    儘管屬於結網蛛類,但擬態蛛科的物種並不會結網,而是演化出複雜的捕食策略,以其他結網蛛類為食。結一張網,等待蒼蠅落網,然後用蛛絲把蒼蠅包裹起來,再慢慢享用。對於結網蛛類來說,這樣的捕食策略已經被證明非常有效,它們也因此成為動物界中最成功的類群之一。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3000種結網蛛類,幾乎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 蒼蠅老鼠蟑螂蚊子,怎麼除不盡呢?
    除四害從1958年開始,距今已經62年,當初定義的四害是蒼蠅、蚊子、老鼠和麻雀。後來把麻雀去掉了,換成了臭蟲,再往後又把臭蟲拿掉,把蟑螂放上去當成四害之一。關鍵是蒼蠅同時還喜歡去人類的居住地活動,趴在人類食物、餐具上,把髒地方的病毒都染到人類食物和餐具上,引起霍亂、蛔蟲等疾病。蚊子每年都出來溜一圈,讓無數人徹夜難眠。我最近也學會了半夜起床拍蚊子,你哪裡被叮了就在附近牆上找,他們不跑遠,就在附近喝一肚子血趴那裡休息。
  • 蚊子能被滅絕嗎?為何它被稱為四害,轉基因蚊子又是什麼?
    蚊子的分布地非常的廣泛,目前除了南極洲不存在蚊子外,世界其它地方基本都有這種害蟲的存在,它就如同一個刺客一樣,會使用口器快速的穿刺皮膚,以尋找最佳的覓食位置,當尋找合適的位置後,會從口器釋放出唾液,唾液內蘊含著不少於15種不同成分的蛋白質以及細菌病毒和隔夜未消化的血液,酸性蛋白可以快速溶解皮膚表面的角質層,當受到攻擊,血液中的血小板會快速凝聚,達到止血的作用。
  • 專家向害蟲宣戰 研究投放激素讓孑孓變不了蚊子
    投放保幼激素 孑孓變不了蚊子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廖靖文、羅樺琳、方晴、王其琪、申卉、張露 究竟如何消滅蚊子、蟑螂等害蟲?一年多前,李勝一家剛到廣州來時,小孩身上經常被蚊子咬得全身到處是包。這位爸爸決心向這些討厭的害蟲宣戰。今年廣東省政協會議上,他遞交了一份2000多字的提案,建議發展安全綠色的統一防治多種衛生害蟲的方法和技術,組建政府部門、科研單位、社區家庭相結合的衛生害蟲防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