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請給醫生一個冒險的理由!

2020-12-05 騰訊網

實現每一個醫考人的夢想

Lanren Med Exam 懶人醫考

來源:人民日報

最近,一位援疆醫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一天夜裡,他接診了一名遭遇車禍的病人,肝臟破裂,生命垂危。雖經全力搶救,病人終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當醫生告訴家屬這個壞消息後,家屬不僅沒有責怪醫生,反而向醫生道謝,然後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臟帶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

喪事辦完後,家屬又來到醫院結清所有費用。此舉令這位醫生十分感動。從此,每當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沒有後顧之憂,總是願意冒險一搏。

01

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

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生與死,只有概率,沒有定數。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醫生越是敢冒風險,患者的收益就越大。

如果患者給予醫生理解和信任,願意跟醫生共擔風險「賭一把」,醫生就會迎「險」而上,為患者贏得一線生機。

但是,人體畢竟是一個「黑箱」。同樣的方法、同樣的藥物,有人安然無恙,有人則會出現意外,這就是生命的複雜性和醫學的風險性。

面對複雜多變的病情,醫生的決策永遠不可能完美無缺。其中,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也許,醫生是一個最不應該出錯的職業,但又是一個不可能不出錯的職業。患者對醫生最大的誤解,就是把醫生當成神。

事實上,一名醫生,無論技術多麼精湛,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處於最佳狀態。如果不允許醫生有失誤,世界上恐怕就沒有醫生了。

當然,醫生的失誤也分很多情況,有的是可以原諒的,有的是不可以原諒的。在評判醫生的失誤時,理應分清原因和性質,不能一概而論。

02

醫學是愛的產物

醫生之所以敢冒風險,既緣於對生命的敬畏,更緣於對人性善良的篤信。從理論上說,所有的醫生都希望為患者解除病痛。

當一個人生命垂危之時,最希望他活下來的,除了親人,就是醫生。如果患者不能理解這一點,就會傷害醫生的情感。

有一位農民帶著身患腎臟腫瘤的女兒求醫,被多家醫院拒收。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來到某著名大醫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醫生救救孩子。

一位心地善良的泌尿外科醫生,明知手術異常兇險,還是動了惻隱之心。他告訴孩子的父親,要做最壞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

經過精心手術,巨大腫瘤被完整切除。但是,在止血縫合中,患者因突發呼吸心跳驟停死亡。

雖然醫生並沒有過錯,但死者父親還是把所有怨恨都發洩到醫生身上,糾纏不止,要求賠償,導致這位醫生再也無法集中精力做手術,最終患上抑鬱症,不幸跳樓自殺。

類似的事情,令醫者寒心。如果善心總是得不到善報,醫生自然就會把心包裹起來,變得冷漠而世故,寧可承認自己無能,放棄最優治療方案,也不願冒一點風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躺槍」。

在醫患糾紛頻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醫生採取防禦性醫療措施,以求避免糾紛和訴訟。例如,讓病人做多餘的檢查、對高危病人進行轉診、故意選擇難度低的手術、放棄風險大但價值高的治療等。

顯然,防禦性醫療是一種隱形的「冷暴力」,使本已脆弱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在這場博弈中,醫生未必是贏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輸家。

醫患是生命共同體,惟有信任,才能共贏。在醫療決策中,最難的永遠不是技術,而是心靈默契。

患者多一分信任,醫生就會多一分冒險的勇氣;患者多一分懷疑,醫生就會多一分退避的顧慮。因此,如果想讓醫生為你冒險,就請給醫生一個冒險的理由吧!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尊重醫生,從尊重醫生的勞動開始
    醫療價格與技術價值的另一個鮮活案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救治一個新冠患者平均費用是多少?圖片來源:截屏自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文章以這樣一段話開篇尊重醫生,理應從尊重醫生的勞動入手。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中學生因打球不慎摔傷骨折,醫生進行了中醫手法復位,並用小夾板進行固定,一共收費443元。沒想到,孩子的媽媽很不滿意:「你就是動了一下手,為啥這麼貴?」醫生說:「我從小到大都是尖子生,在骨科領域幹了15年,才學會這樣動一下手,算貴嗎?」
  • 請徹查陳醫生!
    而一個七年醫學+10年臨床的醫生,一個喉部異物鉗取術,居然抵不上給馬拔個牙!給馬拔個牙多少錢?3萬!而且還是友情價。這樣一個懸殊對比,簡直就是對醫生知識和勞動的嚴重蔑視與極度侮辱!這不是笑談,而是北京國家馬球公開賽運營總監韓冰,在微博上發文呼籲的。韓冰近幾年特別關注醫生群體,她希望中國的醫生可以分流一部分出來,改行做馬的醫生。
  • 醫生喝葡萄糖為什麼會引發爭議?
    有一位醫生曾這樣寫道:「如果你看到一個胖子外科醫生,請不要嘲笑他,因為每一個胖子外科醫生的身上,都有一顆善良悲憫的心。」其言其行,令人感動,讓人心疼。那麼,為什麼醫生喝葡萄糖會引發爭議?說到底,是不了解真實情況。所以,個別患者會提出「這瓶葡萄糖誰付錢」的疑問,甚至還會主觀臆斷「錢肯定記在患者帳單上」。
  • 人民日報:70首小學「必背」古詩詞(附拼音)!家長請替孩子存下
    人民日報:70首小學「必背」古詩詞(附拼音)!家長請替孩子存下現在正是暑假時期,很多孩子都認為這兩個月就應該好好的放鬆一下,不需要再學習,但其實,在老師看來,暑假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利用這段時間將所學的知識拿來鞏固一遍,以及將新知識拿出來預習一遍,這樣在新學期的學習才會更加的輕鬆。
  • 紀念人民日報社金學曙大夫:一雙手的故事
    我想,人民日報社的幾代幹部編輯記者和他們的子女,都不會忘記金學曙醫生那最美麗的笑容、最親切的問診和最溫情的關愛。 當時有優待,請獻血者吃飯。吃飯返回後,我便午睡了。誰知道下午3點左右,金大夫上樓,到我的宿舍,特意來看望。她溫馨地叮囑,要我增加一些營養把抽取的血補上,好像家長的關愛一樣。這讓我特別感動。金大夫是一位盡心盡責,對同事盡力溫馨關愛的優秀大夫。遺憾啊,我卻連她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 討厭黑貓的人,請給我一個合理的理由!
    對於這樣的封建迷信,我相信並不只發生在我的生活中,當別人說黑貓不好的那一刻你一定想用一千一萬個理由懟回去。但是,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會出現黑貓不吉利這樣的封建迷信呢?打扮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從一個煤球小精靈變成鄰家大少爺~
  • 人民日報:如果決定接納一條生命,就請負責任地陪它一生!​
    人性是個最不好說的東西人性深不可測,經不起檢驗人民日報在這裡呼籲大家人民日報▼愛 / 寵/ 呼>/ 籲是時候認真對待了愛它就給它一個「身份」深圳、重慶等多地已通過電子晶片方式,為寵物辦理「電子身份證」,提高丟失找回率,減少流浪狗數量。
  •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闌尾炎裡看醫改
    醫生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需要住院手術。7天後,小孩痊癒出院。一看帳單,總計7557元。   「得個闌尾炎,白種一年田」,這曾是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原以為誇張之辭,未料果真如此。筆者仔細分析費用清單,竟然看出不少門道,姑且稱之為「闌尾炎經濟學」。   在帳單上,闌尾炎切除術600元,再加上術中麻醉、監測、鎮痛等費用,總共是1740元,佔總費用的23%。
  • 請給自己一個被贊的理由!
    因為是放假,起得比平時晚一些,運動場上沒剩幾個人,我越走越沉重,汗涔涔地邁不開步,正當我心煩意亂準備打道回府時,一個熟悉的身影超過了我。我們素不相識,但我知道她是一個厲害的跑者,幾年前,我們同時加入當地的跑團,跑步基礎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她比我練的刻苦,現在她己經自由馳騁在全馬的賽道上,而我還停留在可憐的十公裡,這段時間腰傷犯病,就連十公裡也跑不下來了。
  • 肺炎病人家屬毆打醫生被警方刑事拘留!殺害楊文醫生的兇手判死刑
    經查:柯某的嶽父(68歲)因病毒性肺炎於當日在醫院去世,柯某情緒激動,抓扯並毆打醫生頭部和頸部,醫生的口罩、防護服也被扯壞,擾亂了醫院正常秩序。目前,礄口警方已經刑事立案,依法對柯某刑事拘留。對此人民日報發微評:醫生守護病患,我們有責任守護醫生安全,守護醫療秩序。用法律為醫生討回公道,用制度安排讓醫生安心。毆打醫生,嚴懲不貸!
  • 四川醫生非洲冒險:隔三差五取子彈 最怕的是蚊子
    原標題:四川醫生非洲冒險:隔三差五取子彈 最怕的是蚊子 複雜嚴峻的治安環境,把醫院圍成一個「牢房」。與當地人都通過翻譯交流,根本不能聊天閒談。   日子就這樣過著。吃飯睡覺看病,偶爾打打籃球、唱唱卡拉OK、玩玩撲克、看看電視,外邊不敢去,醫院又太小,這樣的日子,就像坐牢。馬玉奎搞研究,寫論文,以此打發時間。   幾乎所有的人,都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偶爾,跟父母妻子孩子通通電話,問問情況。
  • 人民日報:唱響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最強音
    疫情發生以來,人民日報全社上下快速反應,前方後方協同,網上網下聯動,發布權威信息,挖掘一線故事,開展融合報導,充分發揮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截至2月29日,人民日報共推出疫情防控相關版面313塊,報導1704篇,人民日報社全媒體矩陣製作報導及視頻12萬餘篇(條),總閱讀量(播放量)超300億次。
  • 人民日報:如果決定接納一條生命,請負責任的陪它一生!
    人民日報在這裡呼籲大家@所有寵物主人:,好嗎?↓↓呼籲倡議:如果決定接納一條生命,就請負責任地陪它一生!01愛它就給它一個08領養代替購買愛它,就給它一個家、你的領養,意味著他們不再孤單如果決定接納一條生命就請對她負責地陪它一生!
  • 男子到醫院去掏耳朵,醫生拿出鑿子把他嚇愣了,說出理由讓人服氣
    醫生照了一下男子的耳朵後就說裡面是被汙垢堵住了,而且還比較麻煩,要是不掏出來的話會影響聽力。當時哥們一聽就讓醫生馬上掏,不料醫生拿出鑿子把他嚇愣了,竟然拿出了鑿子!跟在家裡用的挖耳勺根本就是兩回事,一看架勢都能把人嚇愣住好一會。醫生安慰小李是不用害怕,就拿起傢伙開始掏起來,本來以為掏耳朵會很舒服,結果小李卻感覺很痛,也不管自己是個大男人了,直接就在裡面大哭大喊起來。
  • 為救孩子,土耳其流浪母貓,冒險救助醫生
    經過檢查之後,才發現是有隻小奶貓的頭,卡在母貓的產道中,讓它覺得很不舒服,母貓應是難產,才選擇冒險找上人類求助。為了救孩子,流浪母貓還知道要來找醫生,也太聰明了吧!同時,也可以看出母貓是流浪動物,她冒險救助,展現給我們的,還有母愛的偉大。
  • 《來自深淵》:披著萌系外衣的冒險動漫,結局請放心
    精美的製作,為這部冒險副本故事添色不少,但是這確實一個冒險者的地獄,你準備好了嗎?小蘿莉找媽媽當世界上一切未解之謎都已經被揭開之時,唯一一個叫做奈落深淵的巨坑仍未被揭開神秘的面紗。有一類冒險者專門為了徵服奈落深淵,他們便是探窟家。我們的小蘿莉女主便是一名見習探窟家,而她的媽媽則是傳說中最厲害的探窟家之一,可卻在十年前的一次事件中失蹤了。
  • 河南的四所「野雞大學」被人民日報曝光,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這些野雞大學簡直就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學生不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還浪費了四年的青春,今天向大家介紹河南的四所「野雞大學」,全部被人民日報曝光,希望學生可以引以為戒,謹防再次上當。自從被人民日報曝光後,在網上,再也找不到該大學的信息,許多學生也紛紛懸崖勒馬,即使發現問題。03河南華夏醫學院醫學專業是許多學生和家長喜歡的專業,認為畢業當醫生是一個很好的出路。所以許多的學生在報考這個大學時,都被「醫學」二字所吸引,認為這個大學的實力也不錯。
  • 女子吃牛蛙骨頭卡喉嚨 醫生冒險胃鏡將其取出
    昨天,大部分人上班第一天,記者碰到的醫生朋友,在互道「新年好」之後,感慨了這麼一句話。  為什麼呢?  「邊吃東西邊說笑,各種魚刺骨頭會卡住喉嚨啊,真的!」這位醫生說。浙醫二院統計,從年三十到年初六共7天時間裡,醫院接待口腔異物患者76人,相當於一天就有十幾個人來「拔魚刺」,「撈骨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消化科醫生胡偉玲,大年初一值班。
  • 愛一個人哪有理由
    愛一個人,他到底哪裡值得你愛。理由是說不上來的,滿眼滿心只見他的好,誰也替代不了。愛就是淪陷了你所有的心情,包容一切。甚至外在的那些缺點,在愛的前提下,早就升華成了優點,在愛的人眼中完美無瑕,他的一言一行都帶動著你的情緒,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你的神經。
  • 庹震已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澎湃新聞記者10月20日從人民日報社「領導簡介」欄目獲悉,庹震已於2020年10月出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網站 截圖庹震簡歷庹震,男,漢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76年6月參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記者。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