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動物園裡的動物,快把人類忘卻了

2020-11-24 騰訊網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搜索微信公眾號:全現在)

撰文 | 龔斯宇

編輯 | 王曉

7月下旬,武漢動物園的某個角落。臨近午時,高溫和高溼的空氣裡,倦意正在悄然生長。

金絲猴細細出生於1997年,是這座動物園中唯一一隻金絲猴,已是同類中的高齡。她用爪子抓住鐵籠,把屁股擱在一根樹枝上,垂著腦袋閉上了眼睛。人們必須抬頭,才能看見她。

幾個路過的遊客,有孩子也有大人,試圖和細細互動。「嘿!」他們大聲喊著,拍拍圍欄,試圖製造出更多噪音。正在打盹的細細被驚醒了,猛地睜開眼,但並不理會人類,依舊它保持著原有的姿勢,如同一尊靜止的雕像。

見喚不來猴子,幾個人覺得無趣,走開了,談話聲和笑語也隨之走遠。細細又閉上眼睛。靈長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也許猴子只覺得人類吵鬧。

這裡是許多武漢居民認識動物的起點。和大多數城市的動物園一樣,它早已成為武漢城市記憶的一部分。因為疫情封城的日子裡,人們哪兒也去不了,包括動物園。如今,隨著城市恢復正常運轉,它也重新敞開了大門。

從某種程度上看,疫情微妙地給了人類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自己和動物的關係。

正在打盹的金絲猴

忘記人類

黑葉猴媽媽正帶著小猴從高處攀下來,隔著籠子,從飼養員黃磊手裡接過幾粒堅果。她認得黃磊。生產那天,黃磊幫了她一把,甚至可以說是救了她一命。

小猴是6月7日誕生的。「黑葉猴媽媽第一次生產,不知道要咬斷臍帶,這在籠中是很危險的,如果臍帶在活動中被鐵絲網等異物刮住,可能會引起感染等問題。」黃磊回憶,當天,獸醫怎麼也喚不來黑葉猴——按照黃磊的說法,她可能是恐懼「打針吃藥」。僵持一陣後,黃磊靠近,把她喚過來,用剪子幫她利索處理好了臍帶。

黑葉猴母子(供圖:彭少波)

小黑葉猴(供圖:彭少波)

全球疫情下,社交隔離也隔離了人類和動物。與以往相比,動物們在這段時期享有更加安靜的交配繁殖環境和更加安靜的孕期。除黃磊照顧的黑葉猴外,武漢動物園中麋鹿、鵜鶘、矮馬等物種也添了新丁。這是科普作者、動物園愛好者花蝕關注到疫情對動物園中動物最明顯的影響之一——一些「害羞」的動物重新開始交配,並且不是個例,「廣州動物園的一對馬來熊,很多年都沒懷孕,這次疫情期間就懷上了。」

這是動物從隔離中獲益的地方。但人類也擔心,「見慣」了人的動物,會覺得「孤單」。

比如,鰻魚是一種敏感的生物。在沒有遊客的疫情期間,日本東光墨田水族館發現,花園鰻比平日裡更怕人,一旦有飼養員經過,它們便鑽到沙子裡去。工作人員給水箱安上了電子屏幕,號召網友們給鰻魚們打facetime。「水族館裡的生物除了飼養員之外,看不到人類,它們已經開始忘記人類了。」水族館在Twitter上寫道。

根據BBC的報導,一些動物個體,如靈長類動物和鸚鵡,能從觀看和與遊客接觸中獲得豐富的體驗,這種刺激對動物福利和它們的生活質量是有益的。

城市中的人們同樣需要動物園。 1968年,動物學家威廉·G·康韋(William G. Conway)在後來被視作「動物園行業聖經」的《如何展示一隻牛蛙》中預見,隨著城市人口膨脹如此迅速,整整幾代人都在與野生生物隔絕的環境中成長:「對許多城市居民來說,只有在動物園中,他們才有機會了解鮮活的野生生命,來替代到自然界中探索的體驗。」

武漢動物園水禽區 (供圖:彭少波)

而在花蝕看來,那些聲稱動物見不到遊客便展現出「失落」或「孤單」的情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成立的。花蝕曾花了4個月的時間跑遍中國41個城市、逛了56個動物園,並根據他過去多年在動物園裡的體驗著成一本《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這種對動物園的觀察依舊在繼續。「我們(武漢動物園)園裡的各種水鳥,在沒有遊客的時候生活得非常的怡然自得。它們的行為都相當正常,該打架的打架,該自己玩的自己玩,自己在水塘裡面抓魚,都過得挺好的。」

「忘記人類」,不如說是忘記人類的打擾。很多動物都不喜歡在有人觀看的情況下交配,偏愛具有遮蔽的環境——這也是在展覽環境中交配不成功的動物,放到專門的繁殖場所後會提高受孕機率的原因。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武漢動物園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新出生的動物。」花蝕認為。

人類「兇猛」

當人們重新走進動物園,卻看到令他們沮喪的現象。

7月11日,一條豆瓣鵝組的帖子《北京動物園的一隻犀牛一直在繞圈》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很多動物都只有非常小的一個空間,其中一隻犀牛的狀況最令我擔憂,一直在畫圈,就是那種特別圓的圈,我看了它很久,一直在走,走了好多圈,看了使得人悲傷……」

跟貼中,有人指出這是被圈養野生動物常見的刻板行為;可以理解為在長期單調的環境之下,動物因為缺少刺激「太無聊」,而出現的異常重複的刻板行為,比如重複的畫圈、搖頭、蹭牆,鳥類頻繁地啄毛等等。有些刻板行為還可能導致動物自殘、降低繁殖成功率等嚴重後果。一般認為,當圈養環境中的刺激越少、空間越小,動物的刻板行為就更容易發生。

北京動物園的一隻老虎曾被網友指出有嚴重刻板行為,圖源:網絡

想像以下畫面:一個人,被關在一個只有天窗的、幾平米的坑裡,沒有任何與外界通訊的工具,沒有我們熟知的手機、電腦、書本,這個人的吃喝拉撒全在這一個狹小空間裡完成,定點有食物從天窗投餵下來,保證這個人的基本生理功能正常運轉。

這個人能堅持多久不發瘋?——這是武漢動物園的動物福利主管楊毅向我提出的一個假設。我想了想,覺得自己在那樣的情境裡很難堅持超過一天。

動物福利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 世紀的英國。1822年,英國國會議員理察·馬丁(Richard Martin )在議會倡議設立草案,認為基於人類的仁慈之心,應當禁止虐待馬牛羊。

一百多年後,1965年,為回應動物福利主義者的要求,英國政府委任一個委員會對動物福利進行調查。該委員會認為動物都有渴求「轉身、弄乾身體、起立、躺下和伸展四肢」的自由,其後更確立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免於飢餓和乾渴的自由;免於不適的自由;免於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表達自然行為的自由;免於恐懼和窘迫的自由」。

這五大自由成為動物福利主義者普遍認同的「國際標準」。而在中國,這一「國際標準」長期以來處於缺位狀態。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旅遊業發展,中國掀起過一陣建設動物園熱潮,城市動物園、野生動物園、公園內園中園遍地開花。僅武漢就曾開設了7家動物園,共擁有獅、虎等大型猛獸近500頭,堪稱國內第一。

一個典型的「熊坑」 圖源:網絡

「中國大多數城市動物園依舊沿襲著從蘇聯學來的模式,我們常見的熊坑就是其中的典型。」熊坑如同一座「全景監獄」,人類遊客趴在欄杆邊俯視水泥地上的猛獸,向其投餵食物,久而久之,熊學會向人乞食,這還被解讀為一種「萌態」。但在楊毅眼中,這是動物福利保障方面非常落後和糟糕的一類代表。

武漢動物園也是一座老舊的城市動物園,很多場館依舊保留著傳統動物園的影子,不同的物種被隔於不同的籠舍中,大多數動物都在圍欄之內進行展示。楊毅和他的團隊只能嘗試在有限的條件下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這種工作有個更為專業的名字——丰容。

「丰容」被認為是提升動物福利的重要內容之一,指在圈養條件下,採取一系列措施豐富野生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生理心理需求,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為。

4月8日,武漢解封時,花蝕以「網民園長」的志願者身份進入動物園工作。志願者和飼養員一起參與丰容,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體力活,比如重新為金絲猴細細搭建攀爬架,鋸掉原有的老舊木頭——在一張照片中,花蝕和同事在籠舍內給細細裝修,它就隔著鐵欄杆「監工」。

水泥地的棕熊場館顯得老舊單調,他們就做了個丰容袋,裡面裝了袋鼠的糞便和棲草。熊聞到氣味後變得興奮,開始撕咬、拉扯袋子。這些丰容手段都需要不斷變化,以給動物帶去新的刺激。「一成不變的丰容等於不丰容。」楊毅說。

7月23日下午三時左右,黃磊把窩頭、胡蘿蔔、南瓜、桃子、蘋果、玉米、梨子、油麥菜葉等切成塊,拿籃子盛好,走進黑葉猴的籠舍。

武漢動物園的兩隻黑葉猴正在取食

這些食物被放置在三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是:球形的竹編鏤空容器中,方形的小籠子裡,以及一個矮樹樁上的洞裡。前兩者在半空中懸著,猴子需要伸長了手臂去夠;後者在地上,洞口附了一道小鐵門,拿掛鎖鎖上。

給動物換著花樣增加取食難度,是黃磊的工作之一。除了這幾樣丰容工具外,他還在消防水帶上剪開了幾個口子,上面固定了三個礦泉水瓶底,裡面可以裝一些堅果,訓練黑葉猴的手指靈活度。

在動物園,尤其是中國的動物園中,一種被浪漫化的「與動物互動」的需求和迷思根深蒂固,包括遊客拍打玻璃、投餵食物等。除破壞動物的正常飲食習慣、造成餵食過度以外,遊客投餵的另一個隱患是增加人畜共患的病毒或細菌的傳染。此前,泉州動物園曾發生過遊客投餵夾竹桃毒死小羊駝的事故。汕頭中山公園也曾出現過一隻鴕鳥被遊客投餵的帶包裝的麵包卡住喉部,窒息死亡。

花蝕舉過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在中國北方的一所動物園,「得了肺結核的遊客拿了吃的,自己咬一口扔進去,或者是一口唾沫吐在了動物籠子裡,紅毛猩猩就得了肺結核,完全是無妄之災。」

「我注意到,只有在中國,遊客投餵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和花蝕一樣,石磊在武漢動物園重開之際就加入了志願者的工作,他也是一個資深動物園愛好者,走訪過國內外多家動物園。

「你們看,它在那兒!」順著石磊指出去的方向,遊客看到了趴在樹上的小熊貓。石磊發現,一些遊客看不到動物,就試圖用喊叫、驚嚇的方式把它們喚出來,「這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們缺乏野生動物的相關知識。他們不知道動物有隱蔽的需求,不了解動物的習性。」

「後疫情」時期

毫無疑問,疫情衝擊了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本月,「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BBC主持人大衛·愛登堡爵士(David Attenborough)錄製了一段視頻,呼籲公眾捐款幫助倫敦動物園和倫敦動物協會(ZSL)度過難關。倫敦動物園被認為是現代動物園的鼻祖,做了許多瀕危物種的搶救工作。「現在,這個國家機構自身也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德國北部,一家動物園曾為它的七百隻動物制定了一個應急計劃——如果不再有錢購買飼料,那麼將用一部分動物來餵養其他動物。在中國長沙,因為沒有遊客,沒有收入,也無人飼養,一家私營室內動物園的一批動物被活活餓死,包括兩隻羊駝、一匹馬、一頭驢、一隻果子狸、一隻貂和幾隻松鼠。

「大部分的中國動物園有政府兜底,不至於餓到動物,但和以往相比,也減少了相當大的收入,很多工作不好開展。」根據花蝕的觀察,疫情對動物園最大的衝擊不在於防疫,也不在於飼養,而是「窮」。

武漢動物園重新開園三個月了,訪客量依舊未恢復到往年的同期水平。楊毅估算,「至少少了百分之四十。動物園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補上半年的『帳』。」

這意味著,試圖緩解經營壓力的動物園和水族館都必須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的遊客。這其中,讓動物拍攝一些擬人化的廣告是近幾月常見的營銷手段之一。比如,武漢一家海洋公園推出了「小企鵝遛彎」的視頻,讓兩隻小企鵝在武漢各大景點「打卡」,甚至還讓企鵝去歡樂谷坐了過山車。

一家海洋館的兩隻企鵝被安排到遊樂園「打卡" 圖源:網絡

「企鵝是群體動物,容易緊張,讓它們兩隻湊對去『打卡』,去玩刺激的遊樂設施,是在折磨它們。」花蝕表示,這種只顧吸引流量的創意,也許確實能夠帶動客流,但卻是以犧牲動物福利為代價的。

那麼動物福利、遊客需求、動物園營收三者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矛盾,又能否達成某種平衡?

對於這個問題,楊毅有一套自己的看法。「長遠來看,吸引更多遊客的終極手段還是得把動物給養好了,所以動物福利是基礎。只有動物養好了,才可能給遊客提供好的體驗,動物園才能實現營收。」

畢竟,人們更希望看的是動物的自然行為,而非反覆搖頭劃圈甚至自殘的動物。《動物的秘密語言》的作者雅尼娜·拜紐什(Janine M.Benyus)認為,好的動物展館真正重要的是空間質量,而非大小。「評價一個展示館質量的好壞,要考慮這種動物的野外生活狀況。」

展館越能滿足動物的需求,人們越能見到動物的自然行為。

世界上大部分「好動物園」都沿用著「哈根貝克模式」的園區布局——一種19世紀由德國人卡爾·哈根貝克創造的、利用壕溝和水域而非圍欄隔離動物的動物園。人們站在隔離水域的一側,看著一幅更加接近野外的場景:不同的物種都可能出現在同一幅視野之內,並且它們相互之間也可能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係。

哈根貝克模式之前,西方動物園的典型圖景

在哈根貝克之前,動物們一般會被分隔在不同的籠子裡。

楊毅給我看了幾張19世紀歐洲傳統動物園的圖片,那時候的人們隔著金屬欄杆觀看籠子裡的動物,這很像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動物園——在那裡,人類享有的空間比很多大型的動物都要多。

利用壕溝和水域而非圍欄造景的哈根貝克動物園

楊毅坦言,目前大部分中國的動物園,都使用著在西方已經放棄的模式。「實際上,動物在野外是什麼樣子,我們應該儘可能給他創造這種條件。大象需要泥塘,那麼我們就要有泥塘;水豚需要水池,我肯定要有一個基礎的水池;黑猩猩喜歡攀爬,那我肯定得給它提供爬架;老虎喜歡隱蔽,那麼必須要有灌叢。」

目前的武漢動物園仍舊是一座「有圍欄的動物園」,正面臨改造。「改造的方向之一,就是儘可能多地拆掉圍欄,讓動物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在尊重自然史規律的基礎上做丰容、做場館設計。」

武漢動物園救助的貉

武漢動物園最近救助了一隻貉,取名叫「呵呵」。在辦公樓後面的小樹林裡,我見到了呵呵。花蝕、石磊和其他志願者給她用木板、鐵架、紙箱、沙石等材料搭了個家,裡面有各種分區,呵呵可以在裡面玩耍、吃飯、睡覺——這也是一個低成本的丰容實驗作品。

這個家還在不斷」升級」,以適應呵呵的需求。石磊湊近的時候,呵呵順著鐵架就要往外爬,他沒有阻攔她,拍下了整段「越獄」的視頻。「這說明她的四肢越來越有力了。」石磊說,等呵呵再長大一些,就會搬到展館裡,和同類生活在一起。

參考資料:

1,疫情壓迫下,動物園發生了哪些變化?(作者:花蝕):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58598

2,為什麼不該在動物園投餵動物?(作者:楊毅):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2009/

3,Coronavirus: Animals in zoos 'lonely' without visitors:https://www.bbc.com/news/world-52493750

4,David Attenborough in appeal to save charity behind London Zoo: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zoo-attenborough/david-attenborough-in-appeal-to-save-charity-behind-london-zoo-idUSKBN2493CA

5,The ethical evolution of zoos:https://www.abc.net.au/radionational/programs/rearvision/the-ethical-history-of-zoos/6869776

6, How to exihibit a bullfrog: a bed-time story for zoo men: https://fdocuments.in/download/how-to-exhibit-a-bullfrog-a-bed-time-story-for-zoo-men

7,動物的秘密語言(作者:雅尼娜·拜紐什):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動物園裡的動物,快把人類忘卻了
    因為疫情封城的日子裡,人們哪兒也去不了,包括動物園。如今,隨著城市恢復正常運轉,它也重新敞開了大門。 從某種程度上看,疫情微妙地給了人類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自己和動物的關係。與以往相比,動物們在這段時期享有更加安靜的交配繁殖環境和更加安靜的孕期。除黃磊照顧的黑葉猴外,武漢動物園中麋鹿、鵜鶘、矮馬等物種也添了新丁。這是科普作者、動物園愛好者花蝕關注到疫情對動物園中動物最明顯的影響之一——一些「害羞」的動物重新開始交配,並且不是個例,「廣州動物園的一對馬來熊,很多年都沒懷孕,這次疫情期間就懷上了。」 這是動物從隔離中獲益的地方。
  • 疫情當前 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怎麼樣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的各文化場館、公園、體育館等紛紛採取閉館等措施,做好疫情的應對防護保障工作。記者從位於大興的北京野生動物園了解到,作為平日的大人流聚集活動園區,北京野生動物園也是自1月21日就打響了疫情的防控阻擊戰,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了臨時閉園公告,並每日做好園內重點區域的消毒工作,加強了內部員工的管理與動物飼養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市民們也很是關心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它們的生活狀況有沒有收到疫情影響呢?
  • 疫情來襲,北京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怎麼樣了?
    「我叫歐慨,是北京野生動物園萌寶幼兒園的明星,剛剛吃了美味的麵包,非常的開心。」「聽飼養員阿姨說,因為新冠肺炎,最近來看我的遊客變少,雖說不太理解人類的世界,但我的生活並未受到影響,每天吃吃喝喝玩玩鬧鬧,快樂的不得了。」
  • 疫情來襲,動物園的動物們過得怎麼樣了?
    動物園的動物們過得怎樣了?為積極響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疫工作,廣州動物園於1月24日起實行全面閉園。目前飼養著400多種5000多頭(只)圈養野生動物。很多人會擔心:「社會各行業都發出延期開工和自我隔離的通知,那動物園的動物們它們怎麼辦呀?它們又不能戴口罩,誰來保障它們的安全?」大家請放心,動物們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和保護呢。
  • 疫情期間的動物園怎樣了?無聊的不只是人還有動物
    今年一場疫情席捲了全世界,打亂了全世界人的計劃,許多人在家中禁足感覺到了無聊透頂,但是無聊透頂的可不止是人類,那些在動物園當中的動物們也是相當的渴望兩腳獸的到來,其實我們在動物園觀察動物的時候,動物們也在觀察著我們。但是在疫情期間,動物園人跡罕至,本來人氣滿滿的動物園也變得十分的冷清,一時間動物們也十分的不適,生活也變得十分的無聊。
  • 沒了遊客的動物園裡動物全都開始抑鬱了飼養員們簡直費盡心思!
    新冠疫情發展了半年,不光是居家隔離的人類感到無聊,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也快無聊死了。很多人可能以為,沒有了人類圍觀,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會開心很多。但實際上,從4月份起,就不斷有動物園向媒體訴苦,因為沒有遊客,大部分動物都感到困頓無聊。
  • 人類動物園簡史:歐洲人曾把這些人當做動物
    說起「人類動物園」就不得先說一下「動物園」。動物園是以科研、科普為目的,將各類野生動物圈養起來,供人們研究和觀賞,現在的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動物園的存在。圈養動物可以對現有生物的研究和保護(科研),而提供參觀,則可以讓人們增長見聞(科普),科研和科普是動物園存在的兩大基本要素,也是動物園可以合理存在主要原因。
  • 開學前,帶著娃娃去野生動物園裡看動物!
    開學前,帶著我家娃娃去了一趟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說實話裡面的動物真沒有大興的野生動物園裡動物多。不過我家娃娃還是很開心的,這就足夠了!八號馬上就要開學了,在家歇了大半年,直接上中班了!不知道通州帝國的學生們開學了還都適應嗎?終於見到好久沒見到同學了吧,親切嗎?希望疫情徹底消失...開開心心的享受校園生活!
  • 動物園裡的動物失業會怎樣?結局讓人唏噓
    這雖然是個段子,可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這是整個社會的真實寫照,現在國內疫情雖然受到了控制,可是國外依舊是水深火熱,大家都不敢出門了,商店啊、飯店都沒人去了,連帶著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備受冷落。「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人要工作才有飯吃,動物何嘗不是如此,野外的動物靠捕獵過活,動物園裡的動物靠賣藝為生,然而疫情之下,很多動物被迫失業,失業後動物會怎樣?
  • 沒遊客,動物園裡動物全都開始抑鬱……飼養員們簡直費盡心思有木有
    ,不光是居家隔離的人類感到無聊,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也快無聊死了。很多人可能以為,沒有了人類圍觀,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會開心很多。但實際上,從4月份起,就不斷有動物園向媒體訴苦,因為沒有遊客,大部分動物都感到困頓無聊。
  • 疫情導致動物園收入銳減 全球動物保護工作恐受創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動物園面臨巨額虧損,不得不關閉或減少對動物的保護工作。 英國政府動物園救援計劃旨在為動物園陷入嚴重的財務困難時提供安全網。在英國約300家動物園中,只有一家動物園成功向擁有1億英鎊(約8.8億人民幣)的政府救助資金提出了申請。
  • 沒了遊人,動物園裡動物全都開始抑鬱... 飼養員們簡直費盡心思有木有
    InsDaily-每日lns新資訊本文授權轉自:英國那些事兒新冠疫情發展了半年,不光是居家隔離的人類感到無聊,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也快無聊死了。很多人可能以為,沒有了人類圍觀,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會開心很多。對人類不在意的長頸鹿,也會一直盯著飼養員,聽他們說話。「我們過去一直以為,『動物不關心遊客,它們只做自己的事。』但當動物園空無一人後,動物們對人的反應和關注是完全超出我們想像的。
  • 疫情下全球動物園瀕臨倒閉 在線求捐款,有的甚至要用動物餵動物
    話說,疫情影響的不單單是人類世界,由於全球疫情原因,世界各國幾乎所有的動物園和水族館都已經暫停對外開放。然而在沒有收入的前提下,動物園還是得保證園區裡的動物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包括園區裡的一切水電設備照常開著,動物所需要的食物也要備著,照顧動物的飼養員還得要支付其工資等等
  • 安樂死、殺鹿餵虎...疫情期間動物園能否成功「渡劫」?
    很多動物園由於沒有收入和資金支持,出現「糧荒」,已是舉步維艱。《紐約客》此前就有刊發報導,題目為《一些動物園和動物們或許撐不過疫情》。」印度尼西亞一家動物園因新冠疫情關門,面臨食物短缺危機,可能宰殺園內動物充作大型貓科動物的食物。
  • 沒了遊人動物園裡動物全都開始抑鬱. 飼養員們簡直費盡心思有木有
    ,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也快無聊死了。很多人可能以為,沒有了人類圍觀,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會開心很多。但實際上,從4月份起,就不斷有動物園向媒體訴苦,因為沒有遊客,大部分動物都感到困頓無聊。但當動物園空無一人後,動物們對人的反應和關注是完全超出我們想像的。「 鳳凰城動物園的經理Mary Yoder說。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人類的一廂情願嗎?還真不是。
  • 疫情後的動物園——肥了獅、虎、熊,瘦了狼、狐、猴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在舉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數月後,終於取得階段性勝利,人們也可以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重新走入大自然,感受春天帶來的欣喜和感動啦!那麼,除了草木欣榮外,動物園裡的動物們現在又會是怎樣一種狀況呢?暮春四月,乘坐地鐵三號線前往成都北郊的成都動物園。
  • 受疫情影響,德國動物園可能會宰殺一些動物給其他動物當食物
    BBC新聞4月14日報導,由於新冠病毒影響,德國動物園可能將不得不宰殺一些園內動物給其他動物做食物……報導稱,對於動物園來說,剛過去的復活節(4月12日)本該是一個熱鬧的日子,但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現在動物園都冷冷清清且捉襟見肘,亟需社會捐款來維持運作。
  • 動物園裡的動物:蹄兔
    輕量級分享,無長篇大論大象和海牛組成了特提斯獸類(Tethytheria),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它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史前時代的特提斯洋岸邊
  • 拿動物餵動物 德國動物園擬「死亡名單」
    企業可以通過許多方式降低成本,度過疫情造成的慘澹時光,但在動物園身上卻行不通,因為動物還得吃飯。在不多選擇的情況下,德國的一家動物園做出了選擇:列出死亡名單。近日,德國的新明斯特動物園傳出列了一張「死亡名單」,如果接下來疫情沒有減緩的跡象,動物園中的某些「居民」或將成為其鄰居的晚餐。動物園方聲稱,他們並不打算這麼做,但如果疫情導致動物園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這一計劃實施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 真不一樣:疫情之下柏林動物園殺動物,倫敦動物園取悅無聊動物!
    由於新冠疫情,動物園的動物們也是冰火兩重天,有的遭了殃,有的享受著超豪華待遇。最近柏林動物園因新冠疫情要殺死好多動物,目的是節省費。德國柏林動物園發言人卡塔琳娜·施佩林接受採訪時表示,柏林動物園對因新冠疫情而殺死動物以節省費用的建議表示憤慨,儘管動物園正因防疫措施而面臨財務困難。此前新明斯特動物園代表表示,因新冠疫情導致的財務危機,新明斯特動物園可能會殺死一些健康動物,以將其作為動物園其他動物的食物。施佩林對此評論說:「這些動物的平安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很顯然,在我們柏林,不會有任何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