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2014年的ofo小黃車還是退出了共享經濟市場。
近日,有媒體報導ofo小黃車的總部已經人去樓空,與ofo小黃車相關的app、網站等平臺也已經不見了蹤影。那個曾經和摩拜單車競爭共享自行車市場的小黃車最後黯然退出共享出行的舞臺。
雖然現在馬路上已經沒有了小黃車的蹤影。但它所造成的惡劣結果還沒結束。據了解,目前還有超過1500萬的小黃車用戶等待ofo小黃車退還租車押金。
作為最先開創共享出現的企業,此前只需要支付99元的租金,用戶便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路邊的小黃車。當時承諾99元的押金是可以靈活退款的,可是當企業的運營出現問題時,這個承諾便成為虛無。
不僅僅用戶租車押金的債務,還有供應商的費用。這些小黃車的製造、維修、改進,都是供應商在進行。
而這筆費用高達五億元。據悉,之前ofo小黃車的供應商們也在排隊等著ofo退款。長期的拖欠,供應商們也曾向媒體表示要回欠款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曾是行業小巨頭
誰能想到已經落魄的ofo小黃車在幾年前還是行業獨角獸。2015年,隨著手機掃描支付技術的不斷應用和更新,共享單車行業橫空出世。用戶只需要拿起自己的手機,對準自行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之後,即可跳轉到租車頁面,支付相應押金之後,便可以使用共享單車的服務。
因為共享單車一開始數量龐大,停車方便,隨用隨行,擁有極強的便捷性,於是成為了很多年輕人青睞的出行方式。加上低碳環保的宣傳,共享單車行業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小黃車在當時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先驅者,它是人們在街頭最早見到的共享單車,並在2016年和2017年成為最火熱的風口。
2017年,ofo小黃車分別在三月份、四月份、七月份完成D輪融資,D+輪融資和E輪融資。一時間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共享單車品牌,那可真是風光無限。數家出資方主動上門請求融資,似乎都認為小黃車會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
老牌自行車製造商上海鳳凰在2017年5月宣布與ofo合作,約定了未來一年內500萬輛自行車的採購計劃。
當時鳳凰自行車方稱,能夠與ofo達成合作,可以進一步提高公司在自行車行業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對公司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當時卻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合作決定在現在看來有多盲目。
崩塌在一瞬間
共享單車發展火熱的這幾年,各式各樣的共享單車出現在街頭。因為貼有「共享經濟」的優秀標籤,共享自行車引來了許多資本家的投入,也似乎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重量。2017年6月,街頭的共享單車的數量已經可以用「充斥」來形容,充斥著不同的顏色,充斥著不同的類型。
自行車騎膩了,那就推出共享代步車,到後來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行業一時間膨脹發展。春天越暖,寒冬越長。每個行業都有競爭,共享單車行業的市場份額主要被ofo小黃車和摩拜自行車所佔據,其他的顏色只能撿剩下的吃。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摩拜和ofo的戰爭成為了當時輿論關注的熱點。
那些小型共享單車只能面臨倒閉。然而戰局很快出現結果,2018年4月,摩拜被美團併購,又在同年6月,哈嘍共享單車獲得了螞蟻金服的20億元的E輪融資,一時間在市場如魚得水。
沒有任何靠山的ofo小黃車在和摩拜的戰爭似乎透支了生命,運營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並一發不可收拾。當小黃車的用戶察覺到自己的租金無法正常退款時,才意識到小黃車已然是彌留之際。
一開始ofo小黃車官方還極力掩飾自己的頹勢,直到上海鳳凰因為ofo拖欠貸款將其告上法庭之後,才讓小黃車資金鍊斷裂成為實錘。
由於過度競爭,小黃車和摩拜在2017年年底就相繼被曝出資金鍊斷裂,開始挪用用戶佣金救急。而那一刻也似乎預示了這場你來我往的角鬥,最後的勝者註定不會從前面兩位決出。
敗局早就顯現
ofo小黃車在這場戰爭敗得血本無歸,還欠下了巨額負債。和摩拜的爭鬥固然是掏空小黃車底子的原因,但是ofo的自身的經營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不管是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最後的競爭都是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身。ofo起步早,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但是公司卻沒有想方設法培養用戶的忠誠度,而是急於擴大更多的用戶群體,這就容易造成前院栽樹後院著火。
ofo小黃車並沒有裝載GPS定位系統,具體的配置也沒有隨著用戶的使用體驗而改進,這就使得小黃車的回收問題成為很大的困難。高居不下的單車破損率也會讓那些資本方望而卻步。作為以科技為導向的共享自行車企業,缺少了資金的投入也會讓發展道路被限制。
一家企業如果想做到可持續發展,那麼就需要不斷變通,不斷迎合市場需求而改變。只有將變化作為一種常態,才能從變化中找到機會。
ofo小黃車已經倒了,但會有更多的「小黃車」出現。只有找準正確的方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