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硬漢重生#
在幾部懸浮職場劇的襯託下,《重生》終於走出開年來國產劇的低分霧霾,播放數據和熱度都十分可觀。豆瓣評分7.5分,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億,全網熱度連續多天第一。
回顧近年來的網劇市場,刑偵劇從不缺席,甚至屢造爆款。從《暗黑者》和《心理罪》的試水,到《無證之罪》和《白夜追兇》雙雙成為現象級,再到央視參與製作《破冰行動》,直至今年的《重生》,刑偵劇一直在類型上進行深耕。
此次《重生》上線,能否保持「高開高走」,讓優質的懸疑刑偵劇也進而「重生」?
01「國家隊」護航、主創深耕、影帝加持做好懸疑的第一步
如何打造一部優質刑偵劇?盤點近年來的熱門刑偵網劇,便更能窺見其中的關鍵。
執導過兩部以上刑偵劇的導演:周琳皓:《暗黑者》《暗黑者2》《法醫秦明3》
張開宙:《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
張睿:《餘罪》《餘罪2》
五百:《心理罪》《滅罪師》
改編自IP的作品:《暗黑者》:周浩暉的《死亡通知單》
《心理罪》:雷米的《心理罪》
《他來了,請閉眼》:丁墨的《他來了,請閉眼》
《如果蝸牛有愛情》:丁墨的《如果蝸牛有愛情》
《十宗罪》:王黎偉的《十宗罪》
《餘罪》:常書欣的《餘罪》
《法醫秦明》:秦明的《第十一根手指》
《無證之罪》:紫金陳的《無證之罪》
創作或編劇(非改編)過兩部以上作品的作者:指紋:《白夜追兇》《重生》
丁墨:《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因為對創作的邏輯性和專業程度有較高要求,2014年至今的15部刑偵題材網劇,改編自小說IP的有11部,佔比達73%,另外還有《破冰行動》取材於廣東省「雷霆掃毒」的真實案件。
刑偵劇的懸疑氛圍是成敗的關鍵,同一個導演或編劇能確保這種氛圍的延續。數據顯示,導演周琳皓深耕《暗黑者》,張開宙則和作者丁墨配合了兩部劇,張睿和五百連續執導過同題材劇,編劇指紋參與了兩部作品。
刑偵網劇的市場潛力還很無窮,不僅優愛騰等頭部平臺積極自製,還吸引了正午陽光、慈文傳媒、尚世影業等資深出品方加入其中。電影界人士也逐漸涉足刑偵網劇,韓三平監製《無證之罪》,青年新銳導演徐昂執導了《法醫秦明》,「文藝王子」秦昊出演了《無證之罪》。
此次《重生》便是在以往創作的基礎上,繼續深耕類型。不僅編劇指紋再度出馬,還吸引了橫跨電影電視兩個領域的優秀演員張譯,併集結了一眾得力的出品方,有著爆款的潛質。
去年《破冰行動》上線,提供了網劇與央視合作的經驗,讓觀眾和創作者看到了平衡主流意識形態和商業訴求上的關鍵。《重生》背後則是優酷、阿里巴巴影業和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的通力合作。
作為網際網路涉足影視行業的巨頭,優酷和阿里巴巴影業有著豐富的影視劇製作經驗。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則相繼參與製作了《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非凡任務》及《橙紅年代》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是公安題材作品的素材庫,也是內容上的把關人。業界與金盾達成合作,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好刑偵/公安題材在創作上的大方向和小細節,避免出現不真實和踩紅線的情況,確保了劇中公安人員用語、辦案流程、警用物品等內容的專業度。
落實到具體上,阿里文娛的自製劇工作室模式,則確保了劇集製作的順利進行。《重生》由敦淇工作室打造,該劇總製片人敦淇曾打造過《幸福像花兒一樣》《金婚》《急診科醫生》《甄嬛傳》等多部標杆性作品。另一製片人張為為則一直致力於都市情感劇領域,代表作有《好先生》和《戀愛先生》。
而《重生》的編劇指紋,更是刑偵題材領域的執牛耳者,其上一部作品《白夜追兇》仍然是同題材中的高峰。指紋因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和其個人豐富的從業經歷,對刑事案件的來龍去脈如數家珍,這些積累最初都被融入到指紋早期對連環殺手小百科和小說的寫作中。
男主角張譯不僅本身就有數年的從軍經歷,而且多出演正面、硬漢的形象,演技更是在線。去年國慶檔三部獻禮片,張譯便出演了兩部,其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即使一直帶著口罩,還是被觀眾們盛讚為「僅靠半張臉就能演戲」。
不可否認,《重生》著實有著爆款的品相,但從已播出的劇集和觀眾反饋來看,劇集雖然邁出了刑偵懸念的第一步,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02美劇推理融合文藝獨白類型化、作者特質和現實面相
國產劇一直背負著「又長又臭」的罵名,但刑偵網劇的集數卻多集中在20-30集區段,《餘罪》和《無證之罪》甚至只有12集。劇集數的縮短也可見對標美劇的嘗試,讓每一集都有情節點拋出,十分符合刑偵劇的緊張節奏和邏輯推理。近年來的刑偵網劇,都在深化和拓展類型。如《法醫秦明》系列便是從法醫角度切入,《心理罪》《如果蝸牛有愛情》和《他來了,請閉眼》則以犯罪心理學家為主角,《破冰行動》關注的是緝毒。
《重生》踐行著刑偵劇的類型特色。劇集的取景地是重慶,該地地勢極具空間感,而且常年雲霧繚繞,魔幻的地形和陰冷的環境都在配合營造懸疑氣氛,頗有種歷經千辛萬苦、撥開迷霧尋找到答案的感覺。
從已播出的內容來看,全劇有明暗兩條線索。其中一條情節線便是主角秦馳日常的案件調查,全劇每2-3集講述一個案件,另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會交織到,貫穿劇集始終的「714案件」細節。
不可否認,《重生》的情節線索清晰,但刑偵劇的看點是線索之間的推理。觀眾希望能和劇中人一起探尋真相,而不是看到「金手指」般的主角。在偵破劇中第一個滅門案件時,幾乎全部依靠的是秦馳個人的情境想像,毫無層層抽絲剝繭之感。
此外,《重生》對類型邊界的開拓也是顯而易見的。編劇指紋尤為喜歡和擅長鏡像式人物的塑造,《白夜追兇》中的關氏兄弟,《重生》當中則是秦馳因「714案件」失憶後在過去和當下間的徘徊。這種奇妙的設計,能讓人物在短時間呈現多元的性格,並且時刻有懸念感,更能吸引觀眾。
在電影領域,創作者非常自我的表達會被稱為「作者電影」。參照此概念,會發現編劇指紋的創作也十分「作者化」。除了鏡像人物,劇中秦馳、路銘嘉、邱處等人的內心獨白也相當文藝。不同於其他劇集中旁白的解釋作用,內心獨白更多的是在抒發人物的內心情緒。雖然劇集開場時,秦馳的大段獨白為觀眾解釋了部分劇情,但隨後劇情中如路銘嘉感嘆自己「官二代」身份、邱處敘述自己的工作特徵則更顯多餘。一是影響觀眾對案件的理解,同時也不符合中國人喜歡的「留白」審美。
從已播出的劇集內容來看,《重生》中的案件指向著家庭暴力、親子教育、娛樂圈醜聞、贍養老人等熱點問題,這種關照社會現實的內容著實更具人文關懷。遺憾的是,由於劇作基礎的不牢靠,導致劇集情懷的表達稍顯失真。如婁頤尋找兒子的這一部分,雖然劇情以期通過婁頤開設福利院彌補遺憾和最後其喪命於兒子刀下,來凸顯母親的無奈和悲愴,但因為沒有詳細解釋犯罪經過,更像是在刻意迎合觀眾情緒,無法真正達成價值層面的思考。
03「白夜」宇宙初顯資本合謀下的產業啟示
豆瓣上關於《重生》的一條評論獲得了高贊:低配版「白夜」。
同一個編劇,原名《白夜重生》,再次出現的關隊、趙馨誠、韓彬、么雞等角色確實會讓觀眾在恍惚之間感覺回到了《白夜追兇》,再參考編劇指紋創作的小說《刀鋒上的救贖》就更見其「白夜宇宙」的全貌。
細緻梳理指紋作品的時間線索,可以發現三部作品中事件發生最早的是《重生》,依次是《白夜追兇》和《刀鋒上的救贖》。重要依據是,《重生》中關隊擁有主導權,並沒有出現周巡,且么雞還沒有入獄;而在《白夜追兇》中,關宏峰已經因弟弟的原因成為了支隊顧問,由周巡擔任隊長,么雞也因犯罪被收押;書籍《刀鋒上的救贖》以海港支隊趙馨誠和韓彬為故事線,此時趙馨誠已經晉升為隊長,並已婚。2017年版的《刀》增補了一篇《放逐》,故事主人公是胡一彪和夏雨瞳,他倆之間的故事也暗示了秦馳等一眾人物的歸宿,或是《重生》的結局。
網友們甚至通過對比發現,「白夜宇宙」中的津港市就是北京市,各支隊代表的就是北京的主要城區。目前除了向陽支隊,西關、長豐和海港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故事環,並相互交織。
「白夜宇宙」確實有著完整的體系,《白夜追兇》甚至已輸出到國外,但《重生》肯定無法超越前者。首先是因為劇作本身基礎有差別,而且當下網劇的審查標準已與臺播劇一致,表達的尺度和空間都有所限制。
《重生》帶來的啟示除了有創作出層面的,還有其背後阿里文娛的產業運作方法。
2019年至今,阿里文娛經過體系架構的升級,形成了自製劇的製片人工作室模式。敦淇工作室主打行業劇,拾穗工作室則聚焦年輕女性用戶,短劇,垂直細分領域。而且自製劇業務已經納入到阿里影業。
阿里也在通過技術護航創作。優酷的北鬥星資料庫內收錄了超200萬個藝人的數據,將劇本錄入資料庫之後,大數據算法會推送匹配的演員備選名單。此外,阿里為劇集宣發營銷提供的高曝光也是一大特色。《重生》上線當天,阿里影業旗下燈塔平臺就邀請了電影大V影志,在優酷直播間「萬人組團追劇」。
像所有S級項目一樣,《重生》也發布了官方版的追劇日曆,仔細標註出了各個重要情節點的位置。這種形式能提前預告重要情節點,方便推行「超前點播」,也能讓觀眾為自己心儀的情節進行單集付費。
優質內容能在優酷得到高關注,優酷也需要精品劇集拉動會員數增長。與《重生》定檔伴隨的是優酷會員3月4日起5折大促銷,並且限時4天,剛好是《重生》上線日。由此可見,優酷期待用新劇進行會員拉新,進而鞏固基本盤。
04結 語
《重生》或不能達到2017年刑偵網劇的高峰,但其在製作和產業聯動上的啟示,還是能為刑偵劇甚至是行業劇提供創新思路。畢竟,「懸浮」內容不在,市場才能「重生」。
—END—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