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是這個星球上殺人最多的動物,滅絕蚊子不會對生態有太大的影響,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不研究殺死蚊子的方法呢?
恐怕世界上沒有人會喜歡蚊子,蚊子不只是令人厭煩,還傳播各種致命的傳染病,說蚊子是地球上殺人最多的動物是有依據的。據統計,因為蚊子傳播的瘧疾每年就導致近3億人患病,當中70多萬人因此死亡,造成高達過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類不找到消滅所有蚊子的方法呢?
現在,保護物種多樣性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敢反對。雖然數千個物種是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間接造成的,但人類迄今為止自願消滅的唯一物種是天花病毒,其餘的都可以說是誤殺。因此,如果有人公開提議消滅蚊子,但是肯定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
一個反對意見可能是,已經發現了3500多種蚊子,但是只有幾百種蚊子是咬人的,傳播疾病的蚊子更是少些,所以我們不必殺死所有的蚊子,只要能殺死最危險的幾種蚊子就可以。例如,瘧疾主要由甘比亞按蚊傳播,而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把這兩種蚊子消滅,這幾種病毒會很快消滅。
這當然是一個合理的理由。然而,蚊子這麼惹人厭,不僅僅是因為傳染病、蚊子叮咬後的各種不適,以及蚊子影響睡眠所造成的各種身體和心理問題,這是大多數人關注的焦點。人類花在對付蚊子上的錢是一個天文數字。
球上蚊子數量最多的地區不是熱帶雨林,而是北極。這個地區的蚊子集中在夏季,數量大到足以形成蚊子云。蚊子主要以食草動物為食,北極馴鹿在夏天一天可能會被吸300毫升的血,這對馴鹿種群繁殖有嚴重影響。如果北極所有的蚊子都死了,北極大型食草動物的數量將會顯著增加,有可能對當地環境產生影響。此外,馴鹿傾向於在有大風的地方行走以避開蚊子,如果蚊子消失了,馴鹿就不會有這種顧慮,這種顧慮會蔓延到它們以前不敢去的地方,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總之,小編認為受蚊子滅絕影響最大的地區可能是北極,但這種影響很容易通過其他方式解決。
蚊子對熱帶雨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人類的封鎖上。因為蚊子傳播的疾病,所以雨林一直是古人的禁區,拓荒者不敢輕易進去。如果蚊子消失,它們將不可避免地傷害這些森林。然而,可以看出,影響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控制,不是太嚴重。
簡而言之,儘管蚊子確實是生態鏈的一部分,但它們的影響很容易被取代和補償,因為它們太小了。考慮到蚊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太大,如果它們完全滅絕,利大於弊。
當然,蚊子是一種非常有生命力的生物,要消滅它們並不容易。然而,如果人類能夠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通過基因改造來製造不育或只產生雄性蚊子,然後將它們釋放到大自然中,這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