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壩龍得湖:珍稀禽鳥棲息地——兼談龍得湖的保護與開發

2021-01-21 雲南網

  原標題:世界地球日丨橄欖壩龍得湖:珍稀禽鳥棲息地——兼談龍得湖的保護與開發 

  龍得湖位於景洪市勐罕鎮(又稱橄欖壩),毗鄰著名風景區——西雙版納傣族園,屬於該景區的一部分。它是西雙版納州域內唯一的一個天然湖泊,面積大約1580畝,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水面寬闊的荷塘,魚蝦蚌螺相當豐富;另一部分是鳳眼藍(水葫蘆)茂盛的溼地,除了魚蝦蚌螺外,各種水生植物和昆蟲更加豐富。龍得湖自然形成的豐盛食物對鳥類有極大的吸引力,湖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鳥類繁衍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一、龍得湖野生鳥類調查記錄

  近期,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民間愛鳥人士,對生存在景洪市勐罕鎮龍得湖的野生鳥類種群開展調查活動,僅用幾天時間,共記錄到鳥類56種,其中:

  1.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鳥類有3種:黑翅鳶、普通鵟、小鴉鵑。

  2.依照2000年8月1日以國家林業局令第7號發布實施《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於國家級「三有」保護鳥類32種,具體是:水雉、紫水雞、灰頭麥雞、黑水雞、草鷺、蒼鷺、大白鷺、小白鷺、綠鷺、池鷺、慄葦鳽、白胸苦惡鳥、林鷸、金眶鴴、普通燕鴴、珠頸斑鳩、藍喉擬啄木鳥、褐柳鶯、棕背伯勞、灰背伯勞、白喉紅臀鵯、紅耳鵯、鵲鴝、灰鶺鴒、黃鶺鴒、黃頭鶺鴒、斑紋鳥、田鷚、噪鵑、八聲杜鵑、斑腰燕、洋斑燕。

池鷺 丹洛 攝  3.在所有記錄到的鳥類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鳥類有51種,分別是:骨頂雞、黑水雞、鉗嘴鸛、草鷺、蒼鷺、大白鷺、小白鷺、牛背鷺、綠鷺、夜鷺、池鷺、慄葦鳽、白胸苦惡鳥、黑翅長腳鷸、林鷸、金眶鴴、普通燕鴴、灰卷尾、黃胸織布鳥、藍喉擬啄木鳥、赤胸擬啄木鳥、紅喉歌鴝、紅尾水鴝、褐柳鶯、淡黃腰柳鶯、山鷦鶯、褐山鷦鶯、東方大葦鶯、黑翅鳶、普通鵟、棕背伯勞、灰背伯勞、白喉紅臀鵯、紅耳鵯、家八哥、鵲鴝、灰鶺鴒、黃鶺鴒、黃頭鶺鴒、斑紋鳥、田鷚、黑喉石鵖、普通翠鳥、白胸翡翠、小鴉鵑、噪鵑、八聲杜鵑、樹麻雀、斑腰燕、洋斑燕、小白腰雨燕。

  4.其他鳥類1種,小鸊鷉。

鉗嘴鸛 丹洛 攝

  調查中發現,龍得湖中存在鳥類種群數量最多的是候鳥鉗嘴鸛,數量近千隻;其次是留鳥紫水雞,數量有100餘只;再次是黑翅長腳鷸和三種鶺鴒鳥各近百隻;數量最少的鳥類是骨頂雞,調查期間發現2隻。

水雉 丹洛 攝鳥界「超模」 黑翅長腳鷸 丹洛 攝黃胸織布鳥 丹洛 攝

  龍得湖發現的這些鳥類中,被鳥類攝影師們盛譽的是「凌波仙子」、「水中鳳凰」——水雉,「世界最美水鳥」——紫水雞。而其餘的如:鳥界「超模」——黑翅長腳鷸、「編織大師」——黃胸織布鳥、「環保鳥」——白鷺、「水牛警衛」——牛背鷺、「鳥中佐羅」——棕背伯勞、「黑巫師」——噪鵑、四大鳴鳥之一的紅喉歌鴝、翠鳥等等都有極高觀賞價值。

  由於是隨機抽樣調查,觀察時間有限,有些實際存在的鳥種可能會沒有記錄到,遺漏在所難免,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橄欖壩龍得湖棲息的鳥類遠遠不至上述56種,並且絕大多數都屬於國家級或世界性的保護動物鳥類。

  二、龍得湖的傳說與現狀

  龍得湖的形成,傳說在古時候,龍得湖本是一個寨子,因全寨人獵殺並分食了進入村寨的白鹿(古時候白鹿代表祥瑞),被上天神仙懲罰,寨毀人亡,整個寨子陷落形成湖泊,而唯一沒有參加獵殺白鹿的寡婦母子得以倖存,住地也沒有陷落,形成如今龍得湖中象徵仁愛和善良的小島,又稱母子島。

  龍得湖自2016年進行湖底清淤及環境治理施工,並對沿岸的道路實施改造,但施工還沒有完成就停工了,至今整個湖區一直未能實行有效管理。荷花開的季節,周邊村民自行攬客遊船摘花賞花。

  現今,人們在龍得湖中的這些活動,對棲息在這裡的鳥類產生著很大的影響,有的甚至是災難性的、違法的。特別是即將到來的5—7月份,這期間是大部分鳥類的繁殖季,像水雉這樣的珍稀水鳥是將巢築在浮葉上孵化,保證完成繁殖需要安全的水生植物環境。因此,需要相關部門給予重視,加強湖區的管理,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和打擊,確實做好野生動物(鳥類)的保護工作。

  三、從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角度,對橄欖壩龍得湖建設提幾點意見

  1.龍得湖的建設應當高起點高定位,以珍稀鳥類保護為起點,定位主題為觀鳥溼地公園。突出其鮮明的個性特點,名稱可為「龍得湖觀鳥國家溼地公園」,溼地觀鳥可以一年四季進行。同時,在保護好溼地鳥類棲息地的前提下,兼顧景區遊船觀花的旅遊經營項目,逐步形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都市遊憩空間,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2.把湖區按溼地生態標準進行系統建設,增加種植各種溼地水生植物,為各種珍稀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和覓食環境,最終將珍稀候鳥變成留鳥,並使種群數量發展壯大。

  3.需要在湖區建設一些合適的,可供遊客觀鳥或拍鳥的場所或地點。合理布局湖區遊船水道,避免花開季節人類活動對鳥類繁殖期的幹擾,禁止任何捕魚活動,確保珍稀鳥類在龍得湖的繁衍生息。

  4.將龍得湖建設成愛鳥護鳥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同時也成為推廣溼地生態知識和普及環境教育的生態課堂。

  龍得湖溼地自然生態系統建設,必會成為景洪市乃至西雙版納州難得的水生植物和鳥類天然的棲息地。可集生態保護、觀光遊覽、科普教育於一體,併科學合理地開發成為旅遊資源,為市民打造一個認識溼地、欣賞鳥類、親近自然、休閒放鬆的絕佳勝地。(薛雲)

相關焦點

  • 大熊貓棲息地的遺產保護意義
    昨日下午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傳來喜訊:正在該市舉行的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標誌著,全球珍稀動物「活化石」和瀕危物種、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中國的特有物種——國寶大熊貓的棲息地,正式成為中國第32處、四川省繼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九寨溝、黃龍之後的第5處世界遺產。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丨珍稀鳥類知多少?
    每種都是又美又颯又珍稀。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一提起珍稀野生動物,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和「水中貴族」中華鱘,可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有點高冷,不常出現在鏡頭前的珍稀鳥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盤點一下那些遊走在瀕危邊緣的珍稀鳥類吧。
  • 公平大湖自然保護區——珍稀水鳥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的棲息地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為代表的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珍稀水鳥及其棲息地。氣候溫和溼潤,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境內河流縱橫,溼地種類多,有天然近海及海岸溼地、河流溼地、人工湖泊溼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且溼地水產豐富,沿海灘涂水面和內陸水域水質肥沃,浮遊生物含量高。
  • 保護珍稀瀕危動物 共建美好地球
    本期自然教育課堂,將帶大家一起走近那些珍稀瀕危動物,了解它們,保護它們。,呼籲大家行動起來,保護珍稀瀕危動物。動物專家:盧向東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核心,在於維護其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環境通過長期努力,中國對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行了拯救性保護,大熊貓、朱䴉、東北虎、揚子鱷等瀕危野生動物已基本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正逐步擺脫瀕臨滅絕的風險,總體上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發展勢頭。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請守護這些「國寶級」動物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由於環境汙染、人類過度捕獵、棲息地減少等原因,一些動物瀕臨滅絕。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讓我們共同守護它們,讓人類不孤單。
  • 珍稀紅嘴長尾喜鵲現身安徽黃山
    2018年5月10日,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奇墅湖,一隻珍稀紅嘴長尾喜鵲飛落在水杉林的樹枝上覓食。近年來,安徽省黃山市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黃山市森林覆蓋率已達82.9%,被成功列入國家級森林城市。
  • 水電站威脅綠孔雀棲息地 環保組織提起訴訟
    一項由環保組織提起的針對珍稀物種綠孔雀棲息地保護的公益訴訟最近立案(本報此前曾作報導)。8月14日,在遞交起訴書1個月後,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收到雲南省楚雄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書,這意味著持續近半年的挽救綠孔雀的行動進入司法程序。
  • 【聲音】張世平:鼓勵公眾參與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
    因此,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前提和基礎,是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方法和關鍵性措施。       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國在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現階段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還遠遠不能滿足野生動物保護的需要,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法律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 目前僅存3000隻的珍稀瀕危物種在麗江有專門的的保護站了
    目前僅存3000隻的珍稀瀕危物種在麗江有專門的的保護站了12月23日上午,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保護站在玉龍縣石頭鄉利苴村三岔河揭牌成立滇金絲猴分布在滇西北和藏東南一帶的高寒原始森林,被譽為雪山精靈,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靈長類動物,目前僅有3000隻左右,是我國獨有的珍稀瀕危物種
  • 湖北宜昌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 珍稀鳥類數量明顯增加
    調查時拍攝的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耳鳶 舒仁慶 攝中新網宜昌1月15日電 (董曉斌 舒仁慶)記者15日從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在越冬水鳥同步調查中,已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13隻、中華秋沙鴨85隻,宜昌的珍稀鳥類數量明顯增多。
  • 中國20種瀕危珍稀動物大盤點,特別珍貴,保護瀕危珍稀動物
    稀有動物即瀕危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它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那麼中國瀕危珍稀動物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中國20種瀕臨滅絕的最珍稀的動物。並非排名,僅供參考。今天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請一起守護這些美麗的生靈,留住它們。大熊貓為我國特有物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
  • 武漢三環線內的鳥類棲息地:吸引珍稀鳥類黑鸛
    根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共分布野生鳥類229種,佔武漢市分布鳥類的53%,不僅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還包括小天鵝、灰鶴、白琵鷺、遊隼等國家Ⅱ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9種。【解說】從2014年12月開始,武漢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天興洲觀測到6隻黑鸛。此後每年冬春季,都記錄到黑鸛在此越冬。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雖然我們國家關於動植物的研究在古代就領先世界,然而近代整體卻落後於世界水平,關於動植物保護方面,以及科學有序開發和培育新品種技術等方面,人才匱乏,造成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保護和有序開發鏈條,對生物保護的宣傳力度也稍微欠缺。
  • 雲南省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
    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青海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將編制出臺《青海雪豹保護規劃...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是「保護虎豹,你我同行」,旨在保護受到威脅的大型貓科動物。記者了解到,我省通過加大執法保護宣傳、提升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開展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斷加大對雪豹等珍稀瀕危物種的野外監測和救護等工作,使高原旗艦物種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 《珍稀動物全書》收了300多種珍稀動物影像 對有些物種,或許是最後...
    人類食生野生動物,破壞棲息地,壓縮它們的生存空間,也使得野生動物侵入人類活動空間,它們身上攜帶的病毒,直接或者間接進入人體,威脅人類的健康。所有生命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必須要維持生物的多樣性,拯救大片的動物棲息地,使得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保持穩定。但是,很多野生動物由於獵捕、販賣、棲息地喪失、人類開發的爭奪等原因,已經變成瀕危的珍稀動物。
  • 臺北市防範禽流感疫情 民眾公園餵食禽鳥將罰款
    中新網4月7日電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H7N9禽流感疫情延燒,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持續監測孫中山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禽鳥聚集的公園場所,今年1至3月未檢出禽流感H5或H7病毒,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提醒,民眾在公園內禁止餵食禽鳥,不聽勸導,將處1200元(新臺幣,下同)以上罰款。
  • 臺北市防範禽流感 餵食禽鳥罰1200元
    原標題:臺北市防範禽流感 餵食禽鳥罰1200元   東南網-海峽導報4月8日訊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7日報導H7N9禽流感疫情延燒,目前大陸官方證實,上海禽鳥市場有鴿子身上被檢出一株與感染者身上「高度同源」的H7N9病毒株,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持續監測禽鳥聚集的公園場所
  • 這種野生珍稀蝴蝶在南京僅存83隻!
    中華虎鳳蝶屬於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而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數量最多的地區。   29年前的今天,世界第一套中華虎鳳蝶全程生活史標本在南京市青少年宮製成。2016年4月15日,「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在南京建成開館。該博物館是國內首家集虎鳳蝶專題展示、科普教學、監測研究為一體的虎鳳蝶專題博物館。為了這種珍稀野生蝴蝶,南京人也是拼了!
  • 毒蛇界"槓把子" 國寶級珍稀物種"莽山烙鐵頭"再現廣東
    它遠比大熊貓還要珍稀得多。人們在凡間極難與它得以一見。只見它全身披著淺綠至墨綠色的斑紋,很像樹皮苔蘚,又像陰暗石頭上的青苔。它懶懶地、行動緩慢,卻又時不時非常警覺地抬起頭,蛇身向後呈「S」形,隨時做好攻擊的姿勢。一般人見了,可認不出它來,但科學家卻欣喜地一眼就認出了它:這就是國寶級珍稀物種「莽山烙鐵頭蛇」!「在這麼小的區域內,生活著這樣的大型毒蛇,世界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