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壺鎮位於永春中部,素有永春的「次中心」之稱,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與商貿重鎮。從永春岵山上泉南高速,僅十餘分鐘,就可抵達蓬壺鎮,一進入鎮區,街道兩旁開滿了咯攤小店。隨意找一家坐下,老闆都會親切地招呼大家。店裡面擺滿了八仙桌,這是咯攤另外一個特點。八仙桌巧妙地利用了以鍋爐為中心的邊角空間,八邊形的桌面讓每位食客擁有屬於自己的用餐空間的同時,能與其他食客無阻礙的邊吃邊「話仙」。
與五裡街咯攤讓老闆統一包辦食材的吃法不一樣的是,蓬壺鎮的咯攤,除了鍋底固定的一兩樣食材外,客人想吃什麼刷的料,以及各種小菜,都是自助的。即使你是一個人過來吃,也不用擔心不好點菜,可以與其他客人拼桌,因為鍋底是大家共用的,吃完即走。這兩年,由於工作的緣故,來永春的次數多了起來,對永春的了解也慢慢深入了些,尤其是美食,耳熟能詳的如醋豬腳、石鼓白鴨湯、榜舍龜等等。而永春咯攤,這種類似於火鍋的美食,號稱「中國最早的自助餐」、「歷史最悠久的共享餐」,更是不能錯過。
咯攤起源於永春五裡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清朝時期,五裡街是繁榮的海鮮農副產品集散地,南北商貿往來頻繁。當時,商人們聚集於此,吃飯時擺上朱紅色的八卦桌和長條矮方凳,圍著熱鍋燙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類似火鍋的咯攤。當時,商人們圍坐成一圈,一邊吃飯一邊隨意自在地談天說笑。由於食材煮熟後會在鍋中翻滾,發出「ko ko ko」的聲音,和「咯」的閩南語發音相似,咯攤便因此得名。
咯攤緣起的五裡街,現在也形成了咯攤一條街,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由於歷史的發展,五裡街逐步沒落,咯攤也沒有往日的那種隨來隨吃、隨吃隨走的質樸感覺,而成為一種與傳統火鍋相似的美食。現如今,想要品味永春咯攤的傳統食俗,我推薦大家去蓬壺鎮。
蓬壺鎮位於永春中部,素有永春的「次中心」之稱,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與商貿重鎮。從永春岵山上泉南高速,僅十餘分鐘,就可抵達蓬壺鎮,一進入鎮區,街道兩旁開滿了咯攤小店。隨意找一家坐下,老闆都會親切地招呼大家。店裡面擺滿了八仙桌,這是咯攤另外一個特點。八仙桌巧妙地利用了以鍋爐為中心的邊角空間,八邊形的桌面讓每位食客擁有屬於自己的用餐空間的同時,能與其他食客無阻礙的邊吃邊「話仙」。
與五裡街咯攤讓老闆統一包辦食材的吃法不一樣的是,蓬壺鎮的咯攤,除了鍋底固定的一兩樣食材外,客人想吃什麼刷的料,以及各種小菜,都是自助的。即使你是一個人過來吃,也不用擔心不好點菜,可以與其他客人拼桌,因為鍋底是大家共用的,吃完即走。
吃咯攤的第一步,就是先喝一碗鮮甜的骨湯。咯攤的湯底是用豬骨長時間熬製成的,白白的湯底可謂是整個咯攤的靈魂。在碗中舀一勺蔥花,然後舀兩勺湯汁入碗,小蔥的清香搭配大骨湯的鮮甜,讓客人覺得很純粹,但是卻久久的回味其中。在湯底中加入炸至金黃的豆腐泡和白豆腐,讓它們吸收大骨湯汁的精華。嘗了個豆腐泡,咬下去的時候,大骨湯汁在口中爆開,有股清甜味。
要是咯攤還滿足不了你肚子裡的小饞蟲的話,小店裡還有其他小炒類可以選擇哦。咯攤再搭配上兩三個家常小炒,更是讓人意猶未盡。比如豆芽炒三層肉、青椒炒魷魚、醋豬腳等。
咯攤滾滾大筒骨湯將時間熬成淡然的味道,它是簡約醇厚充滿愛的一種健康味道,也是溫情質樸圍著吃的一種幸福味道!就像揭開平凡生活那層似有若無的朦朧
因此生命才有了風輕雲淡的釋然!
蓬壺鎮的咯攤店,主要集中在省道206蓬壺城區段,短短的幾百米路,集中了數十家的咯攤,有普通的排檔式咯攤,也有裝修豪華的咯攤美食店。如果想要體驗正宗永春咯攤的那種感覺,建議選擇排檔式的咯攤,雖然衛生條件有待提高,但卻是原汁原味,人均20-30元左右。
吃完咯攤可以去蓬壺鎮境內的天沐溫泉泡個澡洗洗溫泉,那是相當於神仙版的享受!!!
歡迎大家來永春蓬壺旅遊!